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tag 标签: 黄疸病

相关文章

水肿病分析之二:水气郁阻于肌肉之中

  脾胃不好的皮肤容易发黄,这个凡是了解中医的人都知道。不过为什么发黄可能就不容易理解了。脾在五行中属土,主全身之肉,土的颜色为黄,也就是说肉的本色也是黄的,可是健康的人为什么不发黄呢?这是因为人吃的食物在消化后,其营养成分为输送到全身,掩盖了这种黄色。如果脾胃不好的人,所吃的食物消化吸收不好,其吸 ...

1 2015/3/27 18:45 仁普养生

四川出土2000年前古药方:公牛尿治黄疸病 蜀椒治头痛

原标题:“以毒攻毒”治风湿 喝公牛尿治黄疸病 蜀椒治头痛   2000年前古药方成功破译   国医大师点评:药方很妙,但现代人不宜直接使用   三个药方   2000年前的蜀锦织机,印证成都是丝绸之路南起点;10部竹简医书,或是早已失传的扁鹊学派医术。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重大考古发现披露后,引起各方高 ...

医师交流 2013/12/18 23:37 吹咩!

经方治愈新生儿黄疸(茵陈五苓散)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1/4/20 21:24 编辑 仲景云:“诸黄家,但利其小便,五苓散加茵陈蒿主之”。诸黄疸病,临床不必细分为阴黄,阳黄,因为这样既不符合仲景的临阵思路,也显得麻烦。 《伤寒论》云“太阴多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 太阴湿化,与阳明 ...

经方方药 2011/4/5 18:59 水中火

如何判断湿与热的比例,轻重

其实,如何可以判断湿与热的比例,谁轻谁重呢? 本来想附上病案以供讨论的。 现在试试回忆回忆某病案的片段: 患者黄疸,胸胁胀满,不欲饮食,面目黧黑而瘦,皮肤与目黄如橘子色,发热恶寒,小便如茶色,舌苔薄黄,脉弦略数。 那么这个黄疸病案是湿重于热,还是热重于湿呢? ...

理法方论 2010/12/19 20:30 wcyerik

《陈慎吾金匮要略讲义》出版啦

本书系根据北京中医药大学首任伤寒教研室主任、经方临床大家陈慎吾先生的手稿整理而成,与《陈慎吾伤寒论讲义》体例相同,内容呼应,全面反应了陈慎吾先生对仲景著作的独到理解。先生一贯主张:“《金匮要略》与《伤寒论》为一部书,《伤寒论》是在各个阶段中有多种疾病,《金匮要略》是在各种疾病中分各个阶段。 目录: ...

转贴专栏 2010/11/25 02:36 黎小裕

《金匮释要》

作  者: 陈仁旭 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字  数: 484000版  次: 1页  数: 705印刷时间: 2009-11-1开  本: 大32开印  次: 1纸  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7120395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 《金匮》一书,自问世以来,虽注家数百,名贤济济,高论洋洋,然多言简而 ...

中医资料 2010/8/21 04:51 chienshan

[15]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 ...

脉法精微 2007/2/6 20:19 蓝天百云

仲景论黄疸病因病机

张仲景对黄疸病的论述,并非局限于《金匮要略·黄疸》篇。除在《痉湿暍》、《寒疝腹满宿食》等篇章兼以夹叙外,更于《伤寒论》中记述黄疸达18条之多。它们互相佐证,共同发明,使黄疸病系统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黄疸的发生,直接与致病因素和抗病能力相关。仲景认为,邪由外侵,热、湿相扰,最为多见,尝有“瘀热在 ...

伤寒杂病 2006/8/9 01:19 梁知行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