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结晶与见闻觉知
关于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水结晶证明矿物也有见闻觉知的说法,从佛法佛理上如何理解?这种说法与佛法中的色法心法、根尘识的关系如何?近日不才自觉有所解悟,简单谈一谈。更请参考后面的转帖内容。佛法可以分为藏通别圆四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佛说的,都是佛按照传法的先后次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针对不同根性的众生而讲授的佛理。从一个角度和层面是这样讲的,从另一个角度和层面就可能是那样讲的,这里并不存在矛盾,不能以某种佛理来否定另一种佛理,因为所有的佛理都是佛为了度众生、为了使众生能证到菩提,菩提是月,佛理就是指向月亮的手指,所以必须要圆融地看待和理解佛菩萨所传授的佛理,不能执此非彼,否则过患非浅。
色法心法、根尘识,是从有情众生主要是人的角度来分析、揭示、解释大千世界的,这里的心法、心,是与色法、色是相对待的,是在随顺有情众生的分别执著的前提下立论并展开的,然后再进一步引向心物一元的终极真相;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说法,则是一乘圆、顿教的教理,直接从尘色、识心都是一心所现的立足点来揭示诸法真相,这个真相,只有证到了,才能觉悟:原来色、心的区别对待、有情无情的区别对待是因为妄心自己设限才产生的,实质上色法、妄心都是一心所现。只是,矿物的见闻觉知的“心”,已经不同于色法心法中的“心”了,这是关键点。
不才慧浅,表达的不是十分清楚,但“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矿物也有见闻觉知”的道理肯定是没错的,色法心法、根尘识也是没错的,两者没有矛盾,如果有矛盾,是我们学者自心的矛盾,不是佛法的矛盾。
如果以矿物也有见闻觉知而得出植物、矿物也有命根、世人吃素也是杀生的说法,则又是大错误、邪论,不再多谈。
本贴仅是个人的理解,无意再引起争辩。佛法重在真修实证,空谈佛理浪费时间和有限的生命,恕不回帖。特别是,请千万注意,要谨言慎行,多做支持佛门高僧大德弘法利生的事。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 本帖最后由 不才 于 2010/4/28 14:38 编辑 ] 【非情成佛】
(术语)圆教之极说,立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之义,是曰非情成佛。圆教之意,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问有情无情也。但由迷情故,见二法之差别,然色心依正,只为一大觉,一佛成道,则无非此佛之依正,故言草木之非情,亦有成佛之义,若成佛得道,由于发心修行,草木之非情无此义者,是见色心依正之差别权教之意也。金錍论一部盛论此义,又天台二百题中以草木成佛之题目,详细问答此义,密教谓万有本来,为六大所成,不见有情非情之别。非情成佛,为当然也。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权教中言。有情有佛性。无情无佛性。一切草木器界,不能成道及转法轮。此是执情强计。属意即有,属物即无。不了诸法皆住法位。何以故。意是色故。是空根故。是往古来今故。是无情故。一无一切无故。青黄是意故。风鸣谷响是意故。草木瓦砾是意故,是有情故。一有一切有故。故知情之为情,亦可说自,亦可说物。不应说言谁无谁有。如一夫妻共生一子,不应说言谁生谁不生。夫发毛爪齿,亦是无情。与我俱佛耶,抑与我不俱佛耶。梦中见山见水见木见石,亦是无情。是情想摄耶,抑非情想摄耶。当知是中尚无是我非我,云何更计有情无情。是故经中道场宝树,能净诸根。风枝水响,咸宣妙法。无一物非佛身,无一物不转法轮。岂是情见妄知所能计度。——《西方合论》 问:‘情与无情’以何种因缘‘同圆种智’?(金仁孚)
答:此圆教之主张,谓色与心法,正与依报,此四者无非是一佛之色心正依(色包有情无情,依只无情),并无差别,是谓‘中道佛性’。若起差别,是情迷故,有一成就
,余均成就。如人身皮肉有知觉,爪发无知觉,然皮肉爪发总为一个人体,一个人得到官,或是得到罪,乃指一全人而言。并不能分此官罪是指皮肉,而不指爪发,同圆种智之义,大抵如此。 [参考文摘] 聆听山河大地之声音,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今逢劫难,天地灾殃,一切无情身相毁灭。吾等山河大地 虽身灭,然感尚存。吾等无情众生 ,乃随感与有情之心识,应 知山河大地之貌,归属何来?源于大地之灵之人类。
山河大地,草木竹苇,无情之物,皆是吾等有情之类,身行造作之应现,亦是随人之伦情成相而成姿百态。人心淳厚, 必感得大地稳固,山河秀丽,五谷丰饱。人观之可悦心,食之 可卫体,互为生养,彼此感应 ,真诚供养,此是正道。
若人逆伦而行,不孝父母,不敬师长,不尽本职,视圣贤之教而不顾,恣意放纵,亦感得大地不稳,山河崩塌,五谷无 收,人深陷其中,求出无期,同覆俱亡,此乃邪行。
思之,应悔其前过,行使人之天职,方化末劫浩荡,不愧 为万物之灵之称誉也。 晦堂祖心禅师号宝觉,广东南雄邬氏子。曾亲近过黄龙惠南禅师,平时与文人黄山谷私交甚为密切。有一天黄山谷前来谈论禅道,晦堂禅师问道:“孔子不为二三子隐,这可能与禅法不说破相同,你认为呢?”
黄山谷回答道:“这个,我也不太清楚。”
后两人一起去巡山,看到满山谷百花开放,花香扑鼻。
晦堂禅师又问道:“怎么样?闻到了花香了吗?”
黄山谷答道;“闻到了,好香噢!”
晦堂禅师所别有所指地说道:“所以说嘛!我并没有对你隐瞒什么!”
黄山谷似懂非懂,两巡山以后,归来午餐,黄山谷忽然问道:“禅师!经云‘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此话当真?”
晦堂禅师答道:“此话本真,但因出之你口,所以非真!”
黄山谷不解似的问道:“这为什么呢?”
晦堂禅师不回答黄山谷的话,此时刚好有一只狗趴在桌子底下,晦堂禅师随手用筷子打狗,狗“汪”地一声跑掉了。禅师也用筷子打了桌子一下,这才以问代答道:“狗属有情,遭打即跑,桌子则为无情,任打仍在,情与无情,如何得成一体?”
黄山谷茫然不知所对。
但禅师又随口更正道:“山有山神,水有水神,花有花神,树有树神,大地山河无尽妙用。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故情与无情,当能同圆种智。”
晦堂禅师的话,听得黄山谷疑云满腹,认为禅师的话,前后矛盾,禅师总结道:“才涉思惟,即非禅道,何曾万物为已哉?”黄山谷终于有所契悟。
禅思禅悟
人不必将自己孤立,将情与无情分开,应该相互调和,相互存在。
录入:耀洁 问:有情众生皆是随业而在六道现种种身受种种善恶之报,而无情众生已无情,就不造善恶,为何形形式式不同?(黄茂荣)
答:无情之物为器世间,是有情世间之依报。有情正报既千差万别,其依报自然形形色色不同,亦随有情之业报而应现者。(出处同上)
问: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在理论上,虽然说的过去,事实上就有些费讲,还请用浅的说法证明。(顾凤英)
答:钟与石,皆矿质,无情之物也。岂不闻汉书载‘铜山西崩,洛钟东应’。梵典载‘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彼既能圣气感通,应响而首肯,何不能圆智而证道耶?如认为果不能已,试思木雕,泥塑,铜铸,纸绘等体,吾辈日对之膜拜胡为乎’更应知万法唯心,有心无境,空色不二,心境圆融,斯问题则迎刃而解矣。(出处同上) 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许多人错解了这句话,以为人可以成佛,而属于无情物的树木也可以成佛。其实,树木是我们的依报,如何成佛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大彻悟的时候,心境本一如,就是内四大跟外四大平等。当一个人成佛的时候,他可以把外面的境界,如同涵盖到自己的清净自性一样,所以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因为这个人成佛,他能够转识成智,外面的山河大地、这些树木,都是他清净心所影现出来的,所以,它们也不离开他的佛性。应作如是解,而不是树木(无情物)可以成佛。简而言之,是因为有情的众生成佛,能够转外面的物质世界,为自己的清净心性所包容。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因为我们大彻大悟,转有情的识变成大智。而这个大智,等同虚空,这个虚空就包容情跟无情──这样叫做「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 本帖最后由 不才 于 2010/4/28 14:41 编辑 ] 性交情生,无性无情,空性自性,无情无性。 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
著名科学实验再次证明佛菩萨的存在
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07060&extra=page%3D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