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穴”说说“艾”——(一)历史渊源
谈谈“穴”说说“艾”——(一)历史渊源作者:明澄http://www.heziran.com/wp-content/uploads/2010/09/未命名-300x240.jpg
艾草,遍布于神州大地,暮春时节,在上海的某些公交车站的地砖缝隙里都能发现它的身影。它和中国人的缘分,可谓相当的深厚。
在早期文学作品中,关于“艾”的记载,随处可见。如《诗经·王风》:“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说的是一位小伙子思念自己心爱的姑娘,而他心爱的姑娘干嘛去了呢?采艾草,而且是出去采了一整天的艾草,弄得恋爱中小伙子焦灼不堪,度日如年。诗歌表达的是爱情,但是侧面反映出了在公元前,艾草就已经被普遍使用了。屈原的《离骚》:“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更说明了艾草在当时使用的普遍性,虽然屈原在此是借喻志趣高远如他的人太少,但也透露出老百姓对艾草的喜爱。其他的如:《庄子》中有:“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越人熏之以艾”等。还有《孟子·离娄》篇:“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都可以看出艾草与中国人的渊源。
艾草的叶子芳香易燃,艾叶反复捶打后会出来一些细软的绒状物,叫做艾绒。远古人类钻木取火就会用艾绒来做介质,我们日常用的印泥也是艾绒所成。http://www.heziran.com/wp-content/uploads/2010/09/T13hxcXmBDXXc47aU4_052050_jpg_310x310.jpg
把艾草或者艾草制品点燃后,熏烤人体特定的经络腧穴起到治疗效果叫做艾灸。艾灸疗法,历史相当的长,在古老的原始社会,差不多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已经会用艾火刺激体表一定的部位来治病了。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其中有一个字表示了一个人平躺在床上,肚皮上放草,根据推断,这就是用灸法治病。所以,灸法要早于方药,先于针法。http://www.heziran.com/wp-content/uploads/2010/09/3609382_133603093223_2-292x300.jpg
艾草喜欢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在《本草纲目》中把它归类为隰草类,“隰”字的意思就是阴湿低洼的地方,按照中医的思维,生长在这种地方的植物,就有能够克制这种环境的物性,所以艾草的一大功能就是——逐寒湿。因而用艾草来做灸疗,再借助火之性,便可以达到通经络、理气血、还寒温、暖子宫等效果。故《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由此看来,艾灸可以是一个很好的适用于我们日常保健的方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