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消毒机解毒“解出”的隐患
在食品安全事件、农药残留超标事件频发之下,一种号称能使“死鱼复活”,去除果蔬农药残留的消毒机正热销市场。这看起来更像一个魔术:在一个金鱼缸内,滴了数滴敌敌畏的水在经过一种类似电饭煲的机器数分钟“解毒”后,本已奄奄一息、身体侧翻的金鱼摇头摆尾地游了起来。
这种号称能使“死鱼复活”的神奇机器就是市场热销的果蔬消毒机。
目前,美的、荣事达、爱思特等家电企业都已推出名称各异的相关产品,有果蔬消毒机,果蔬清洗机,果蔬净化机,果蔬解毒机等等。
据称,这种价格近千元的机器不仅能“有效去除蔬菜水果深层的农药残留”,还能“有效去除肉类中的催长激素、瘦肉精和钩虫病毒”和“有效去除海鲜水产品中的抗生素药物残留”。
一则该产品的广告甚至宣称,目前70%的癌症是因为吃了果蔬上的残留农药,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使用果蔬消毒机。
按厂家解释,消毒机的原理是,果蔬消毒机中发出的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而农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臭氧消毒水通过强氧化破坏有机农药的化学键,使其失去药性,同时杀灭表面的各种细菌和病毒,达到解毒目的。
一切看起来不可思议。不过,深受食品安全、农药残留超标困扰的消费者,却将信任的目光投向了这些五花八门的果蔬消毒机。
■资料链接
更简单的果蔬消毒法
1.浸泡水洗法蔬菜上沾染的农药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30分钟,如此反复清洗浸泡2至3次。
效果:可去除蔬菜中残留农药的40%-60%,西红柿可除90%以上。
2.碱水浸泡法
先在水中放上一小勺碱粉搅匀后再放入蔬菜。浸泡5-6分钟,再用清水漂净。
效果: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1‰食用碱水溶液可去除残留农药60.0%。
3.储存法
蔬菜上的残留农药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缓慢地自然分解。冬瓜、南瓜等不易腐烂的蔬菜可以先存放7-15天再食用。
效果:一般存放5天后大部分农药即会分解。
4.热水法
对有些残留农药的最好清除方法是烫,如青椒、菜花、豆角、芹菜等,在下锅炒前用开水烫。
效果:据试验,洗干净后再用开水烫几分钟,可以使农药残留下降30%左右,再经高温烹炒,就可以清除蔬菜上90%的农药。
5.光晒法
利用阳光中多光谱效应,使蔬菜中部分残留农药分解、破坏。
效果:据测定,鲜菜、水果在阳光下照射5分钟,有机氯、有机汞农药的残留量损失达60%。
6.淘米水洗法
在淘米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用清水冲洗净,就能使蔬菜残留的农药成分减少。
效果:淘米水洗菜能除去残留在蔬菜上的部分农药。
7.去皮去根法
带皮的果蔬,如苹果、梨子、猕猴桃、黄瓜、胡萝卜、冬瓜、南瓜、茄子、萝卜、番茄等,应先洗净后去皮,以免刀器表面沾染农药造成污染。
效果:切除韭菜2/3根部后,农药消除率为57.0%
(实习生袁端端整理)被炒作的“臭氧”
在清华大学教授王占生印象中,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就有人把臭氧发生器放到仓库、家里进行空气消毒,当时家用臭氧产品大都“一阵风”,并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王占生是国内最早研究臭氧发生技术和设备制造技术的学者。“非典(SARS)像催化剂一样催生了臭氧行业。”臭氧生产企业广州绿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明说。最多时全国有近千家生产厂,SARS过后多数的厂家倒下,最后只剩下一两百家。
也正在此时,国内果蔬农药残留问题逐渐曝光,食品安全让人们愈发忧心,聪明的企业家们迅速拓展宣传思路,将臭氧机的主功能定在了消除蔬菜农药残留和肉类激素上,次要功能定在水的净化和空气消毒上。
臭氧消毒机迎来了第二春。诸多企业先后推出相关产品。
果蔬消毒机“娘家”——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臭氧专业委员会的常务主任王世汶告诉记者,在推广果蔬消毒机的过程中,会议、广告营销占相当大的比例。“只要是新东西,不管对象是老人还是小孩,必须得跟人讲原理、道理”。
在这波高涨的市场行情中,果蔬消毒机的功能也被宣称得越来越神奇,以至于业内人都感慨“吹得太过分了,觉得脸红”。
正因如此,近年来,有关臭氧消毒或产品虚假的质疑声从未休止。绿科、力天、联合康森等品牌均曾被媒体曝光,有的甚至上了投诉机构的“黑名单”。
针对市场一些企业不合规范的做法对整个产业造成的负面影响,王世汶曾公开撰文称“臭氧产业出名在家用机,败絮也在家用机中”。
被忽略的隐患
事实上,实验表明,果蔬消毒机的确可清除一些果蔬的表面残留农药。中科院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通常将喷了农药的果蔬进行直接检测、浸水清洗检测、浸水加臭氧再检测等三道程序。该中心主任王颜红告诉记者,通过实验发现,使用各种果蔬清洗机的确有一种效果,臭氧浓度越高,除毒效果越好,同样条件的实验显示,农药残留去除可达60%-83%。
不过,面对浸入水果蔬菜里的深层残留问题,果蔬消毒机就不能像去除其表面残留农药那样立竿见影。更重要的是,以空气源为主的果蔬消毒机为蔬菜“解毒”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副作用,这是所有厂家在宣传果蔬消毒机功效时,有意回避的事实。
原载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低质量浓度臭氧水对小白菜营养成份的影响》一文,系南方医科大学环境卫生学系吴继国与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栾天罡等科研人员的实验成果。该报告表明:以浓度为1.4毫克/升的臭氧水处理小白菜30分钟,67%的脱氢维生素C被破坏,而总维生素C也损失近30%,研究结果说明用臭氧水处理小白菜等叶类蔬菜时,需要考虑臭氧对蔬菜中维生素C的破坏作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赵晓宁等人也公开撰文表示了担心,臭氧可以降解水中的4种有机磷农药,但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毒性更高的降解产物。
记者注意到果蔬消毒机在功能宣传中,除了“解毒”,有的还提出“美白”、“预防疾病”等效果。
长期关注臭氧产品的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刘海龙认为,臭氧的确能通过破坏深颜色的东西使颜色变淡。“但白是白了,是不是‘健康’就很难讲,没有人做过这种实验。”王占生则直接指出,在一定情况下,臭氧与紫外线反应会产生自由基,会使人老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王占生等研究人员研究臭氧技术时,就曾因长期接触臭氧,有人出现了严重的鼻子出血,呼吸系统也产生了问题。“我们当时还想买个鸟放在旁边做‘动物实验’,假设它死了我们就知道了。”王占生说。
事实上,与臭氧本身的危害相比,如果技术不过关家用臭氧机在制作臭氧过程中的副产物氮氧化物(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强致癌物,国际标准为不超过0.25%)对使用者而言威胁更大。如果产品的氮氧化物超标,很有可能使得原本用来消毒杀菌的家用臭氧机成为使用者挥之不去的梦魇。
2009年,刘海龙在一项关于家用臭氧机副产物氮氧化物的实验中发现,家用臭氧机工作的前一段时间内,氮氧化物的产量一直呈微量增长,工作一段时候后,氮氧化物会明显增多。
在王世汶看来,氮氧化物是否合标是衡量产品最低的标准。但市场上有相当的企业对空气源的臭氧发生器的氮氧化物不进行检测,产品就存在超标的隐患。
标准缺失
迫于现实压力,生产果蔬臭氧机的企业已开始注重氮氧化物的检测。但有六年果蔬消毒机从业经历的倪俊却认为,对于那些做了氮氧化物检测的企业来说,会承担很大的来自行业内部的压力。
“枪打出头鸟,抛出这个概念就意味着否定了没做检测的企业,而且这种东西一旦说开了,对臭氧机整个市场也不好。”倪俊说。
王世汶指出,臭氧的特性和某一种臭氧产品的特性不能完全划等号。臭氧发生器因地不同,北方和南方,其附带产物不一样。“家用臭氧机原材料之一就是空气,不同地方原材料不一样,含水率不一样,臭氧产量和相对浓度就不同。”
这也导致行业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作为臭氧协会理事单位,李永明认为,之所以一直没有行业标准,与行业内部意见不一有关。早在2007年,他们曾就标准召开过专门论坛,最后无功而返。
“因为使用空气源的话,臭氧产出浓度很难达到1.0毫克/升,而且核心部件和电路匹配得不好的话,很难控制到标准线以下,过量的话,氮氧化物在水中就会形成亚硝酸盐,这是致癌物质。”李永明说。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教授侯胜田眼中,相关标准固然重要,但并非治本之策。“难道制定了国标就解决问题了?难道说奶粉就没有标准吗?”最根本的还是企业的自律。
记者注意到,苏宁北京市马连道店的“美的”牌果蔬清洗机的产品说明书上,并未注明该产品关键部件臭氧发生器的规格、执行标准等具体指标、参数。同样,在“海乐茨果蔬清洗解毒机”产品说明书中也未见呈现。
尽管“海乐茨果蔬清洗解毒机”公开了一份由青岛市产品质检所出具的质检报告,但记者发现,其检测项目仅是安全性、使用电源、走时指示误差等共7项,没有涉及臭氧发生器工作时的臭氧浓度、纯度等信息。
为了解决行业无标准,中国臭氧协会曾专门于2006年推出了“家用臭氧机的行业标准”,但申报的国标却尚未得到批准。
由于臭氧行业是自发形成的,没有归口管理部门,企业大多数是私营和民营,在市场上属于十分弱小的产业,而且整个行业没有相对完整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企业基本上处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状态。可以说,目前市场上热销的果蔬消毒机正是食品安全无解、行业管理混乱的产物。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倪俊系化名)
记者:吕宗恕
来源:南方周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