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恐慌
以前,生病就要医生开抗生素现在,生病求医生别开抗生素
抗生素恐慌
被称为“万能药”的抗生素从上世纪流行开来,很多病患“指名”要用抗生素。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后产生的贻害作用向人们袭来,人们对于抗生素的芥蒂越发强烈。抗生素在不断被滥用之后,人们似乎又陷入了另外一个极端———抗生素“恐慌症”。
有网友对抗生素下了一个另类的定义:当你头疼脑热,随手拿起一颗感冒药吞下时,你很可能就已经吃下了抗生素;当你喉咙发炎,抓起几粒消炎药吞下,你也是吃下了抗生素;当你病好了到市场买只鸡炖了补补身子,你还是吃下了抗生素———因为现在大型饲养场圈养的鸡,都得吃抗生素防病!
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很多人对抗生素心存戒备,谈抗生素色变的市民不少。有病人一听说医生开的药是抗生素,就避之不及,担心产生耐药性,吃出副作用。有医生认为,现在对抗生素的认识有矫枉过正之嫌,也有专家认为“恐抗”现象是“好事儿”,“在目前我国抗生素滥用情况依然严峻的情况下,这种抵触的意识无疑是好的,但同时也需要搞清楚:抗生素本身的药理作用与滥用抗生素产生的危害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提倡科学使用抗生素,坚决抵制滥用,但并不意味着不用。”
谈“抗”色变
“千万别开抗生素”
案例1
爱孩子就不用抗生素?
广州昨天起气温骤降,医院里多了不少感冒儿童。昨天,朱先生带着孩子来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看病。经诊断,孩子患有严重的细菌性感冒,医生说,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一听要用抗生素,可把朱先生急坏了,开始和医生“讨价还价”:“你看现在好多疾病都说是滥用抗生素惹的祸。前段时间流行的超级细菌多可怕啊。用了抗生素,我的孩子是不是以后招惹超级细菌的概率就更大了?坚决不能用抗生素。”
医生劝道:“小孩的症状是明显的细菌性感染,必须要采用抗生素。”可不管医生如何解释,朱先生仍连连摆手。
案例2
从在家滥用到极度恐慌
李伯是个老病号了。以前只要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医生就给打他青霉素。“那时候觉得青霉素简直是神奇。家里人只要到医院看病,医生也经常开些阿莫西林、青霉素、庆大霉素之类的。”慢慢地,阿莫西林、红霉素成了李伯家里药箱中必备的药品,觉得不舒服就自己在家吃上两粒。
可年龄稍大之后,他发现以前的感冒万能药已经不起作用了,于是他开始增加剂量,从以前吃两粒到后来的四粒。
一两年之后,李伯再次到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发现他的身体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以前那些低规格的抗生素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必须使用昂贵的抗生素。
回家后,儿子和孙子都不断地给他“灌输”服用抗生素的危害,各种有关耐药菌、超级细菌的消息,更是令李伯胆战心惊。现在,李伯每次到医院看诊,不管是什么病,第一句话总是:“医生,你千万别给我开抗生素啊!……”
有医生向记者表示,像朱先生、李伯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很多市民持这样一种看法:无论如何,绝对不用抗生素。”
吃肉就是间接吃抗生素?
一次聚餐,张先生无意间听一位医生说,现在的好多动物都被喂了抗生素,尤其是鸡翼部分聚集的抗生素最多。张先生回家就向孩子下禁制令:以后不准吃鸡翅。
60多岁的许姨现在到肉菜市场上都只买老鸡、土鸡,“我听人说呀,那种看上去肥壮,吃起来味嫩的鸡都是抗生素喂出来的。”
网友阿林说,“说的难听点,现在的肉是泡在药罐里面长大的,而我们就在吃这些泡在药罐里的肉。我现在才知道,我,我们,每天都在吃抗生素,一日3顿地吃,难道要变成生化危机吗?我说怎么现在抗生素不顶用呢。前段时间,外婆去养殖场参观养虾。她回来告诉我,虾从小虾苗到可以去菜场卖只要1周时间,全部是用激素、抗生素喂出来的。有同事家里都直接养鸡了,那样才觉得健康。”
一直以来,不少媒体都在报道养殖业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消息。上个月,一则《我国抗生素一半用于养殖业 吃肉犹吃“定时炸弹”》的消息引起强烈反响。消息称,我国的抗生素一半用于临床,一半用于畜牧养殖业。消息还称,动物产品中残留抗生素,已经成为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报道,原来需要50天出笼的肉鸡,现在缩短到40天以下。在山东、辽宁养猪户中,50%养殖户在饲料里不同程度地添加了抗生素等药物。有调查显示,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全年总产量的46.1%。医学专家称,滥用抗生素,不仅加大动物疾病的防治难度,同时造成人类细菌耐药性增加。
正是饲养业抗生素滥用的黑幕不断被揭露,更使老百姓对抗生素产生了恐慌。
欧盟:动物饲养禁用抗生素
在养殖业中,抗生素被普遍使用。动物经饲料长期采食抗生素后其体内的微生物产生抗药性,然后通过食物链致使人类医学中使用该抗生素时也发生抗药性。早在20世纪70年代,欧盟就开始暂停批准将几个重要的抗生素以亚治疗剂量的浓度加入动物饲料中。从2006年1月起欧盟禁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AGP)。如今,欧盟已经基本实现动物饲养中不添加抗生素。
恐慌源于滥用和缺少监管
专家指出,人们对抗生素的恐慌源于社会上对抗生素滥用所导致的各种“恐怖结果”。
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会长、南方医院儿科主任李春富和珠江医院儿科教授李宏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抗生素本身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近年来,不断有消息传出,抗生素使用不当,引起种种不良反应。例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杆菌肽可损害肾脏;红霉素、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等。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在接受青霉素治疗时,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氯霉素会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抗生素还有一种“间接”杀人的方式,即通过引起“二重感染”而杀死病人。
耐药菌一代更比一代猛,抗生素的使用却不见减少。据2007年统计,我国的门诊感冒患者中约有75%的人用了抗生素,外科手术则高达95%。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今年在世界多个地区出现的“超级细菌”再次挑动了人们的神经,恐慌情绪一度弥漫。抗生素的滥用被解读为“超级细菌”出现的根源。更多的人对抗生素敬而远之。
美国:用抗生素要“过三关”
美国人也曾有过滥用抗生素的历史。以前,很多美国病人都是自己去找医生寻求抗生素处方。但美国早在1960年就开始重视抗生素滥用问题并明文管制。目前,在美国买抗生素,要过医生、药店、监管三道关。医生乱开会受到处罚。比如一旦发现医生有违规开处方的行为,会立即给予警告乃至吊销行医执照的处罚。
按照规定,除了择期手术和经验用药不要细菌培养外,其他疾病的治疗如果要用到抗生素,应该先进行药敏试验。就是从病人身上采集标本,送到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看看是什么细菌,哪一种抗生素对它有效,然后对症治疗。
专家解读
防止滥用不等于不用
专家指出,对于抗生素的作用要辩证地看待,抗生素就好比双刃剑,用好则贡献巨大,滥用就会贻害无穷。
对于目前人群中出现的抗生素恐慌,有人认为此现象或系媒体的大量报道,因此社会上对抗生素有矫枉过正之嫌,“大量的危害报道使得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孩子的家长心态出现了偏差。一味强调不使用抗生素对人的健康并不利”。
珠江医院儿科中心李宏教授则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对抗生素的恐慌是一件“好事儿”,说明民众接收到了抗生素滥用产生危害的信息,对抗生素的认识有了提高。“如果说有人认为抗生素有矫枉过正之嫌,那么我认为目前在中国滥用抗生素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这种矫正是非常必要的,况且在我接触到的病人中间,他们还是缺乏对抗生素的足够了解,很多病人依然对其迷恋。”李宏告诉记者,关于抗生素需要辩证看待。从宏观的层面来讲,抵制抗生素的滥用是怎么强调都未显过分的。“因为中国依然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
但他同时强调,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也不能被“一竿子打死”。李宏说,不可否认的是,抗生素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也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抓问题要抓关键,如今这个关键不是抗生素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对其的滥用造成了人们对它的恐慌。俗话说,‘无毒不是药,见药三分毒’。”李宏认为只要不滥用,抗生素的使用对人来讲还是福音。他打了一个比喻:“这就好比米饭就没有毒,但同样不能多吃。吃一碗两碗没有关系,吃多了,不仅胃承受不了,身体其他地方也会有反应。吃龙虾半斤没关系,但却不能一次吃两三斤啊?”李宏提醒,目前亟待解决的还是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不该用时坚决不用,能用一种的坚决不用两种,能用低级的就决不用高级的。但有必要用时还是要用。”
李春富和李宏两位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约而同地提到,目前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难点在于,首先要改变市民的观念,抗生素不是“保险药”,不能逢病就吃。其次,就是医疗行政领域的管理要加强,“目前我们国家实行的抗生素分级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李春富提到,如果要从制度上去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鉴学习欧美国家的方式,提高诊金,降低药品价格,避免很多医生靠开药赚钱,“为开药而开药”。
专家称,防止抗生素滥用有一个困难在于很多时候没法鉴别病人是否是细菌性感染。李春富说,“要确定是否属于细菌性感染必须要做多项检查排除,而大多人都不愿承受太高的检查费用。”“医生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只是怀疑不能肯定,但在没有检查的情况下,就无法判定病人的病因,但万一是细菌性感染而不开抗生素,延误了治疗,最后挨板子的还是医生。”
链接
抗生素成长史
1877年,Pasteur和Joubert首先认识到微生物产品有可能成为治疗药物,他们发表了实验观察,即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
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青霉素治愈了梅毒和淋病,而且在当时没有任何明显的副作用。
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另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结核。
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在当时看来,它能够在还未确诊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用。今天四环素基本上只被用于家畜饲养。
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
1980年,代喹诺酮类药物出现。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
1997年,欧盟专门拨款建立了一个跨国的微生物感染耐药监测网,以规范耐药菌的测试方法和判断标准,并且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欧盟委员会禁止了杆菌肽锌、螺旋霉素、弗吉尼亚霉素和泰乐菌素磷等4种抗生素在欧盟范围内使用。1999年7月1日起,禁止用于家畜、家禽饲养。
超级细菌来势汹汹
1920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
1960年,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取代链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同时出现。
1990年,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食肉链球菌”被发现。
2000年,出现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
2010年,研究者发现携有一个特殊基因的数种细菌具有超级抗药性,可使细菌获得超级抗药性的基因名为NDM-1。同年10月巴西大规模暴发KPC超级病菌导致多名感染者丧生。
记者:张小磊 高金花
来源:羊城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