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网络团队打造“食品安全资料库”
日前,一个由大学生发起的食品安全报告网站迅速蹿红。复旦大学硕士三年级研究生吴恒和他招募的34人“网络团队”,花了34天时间,对2004-2011年新闻媒体上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作了一次梳理整合,完成《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及2份报告。6月17日零时,其官网“掷出窗外”上线,对外发布资料库及报告。网站上线2天,浏览量超过2万人次。此举纯属“个人行为”
“此举纯属个人行为,没有任何官方背景,与学校无关,也不属于任何项目课题,亦无任何组织与个人的资助。仅是一位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社会做一点事情而已。”吴恒说。
5月11日,被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激怒的吴恒想到了这个创意,并通过博客招募志同道合者。1天之内,便有33名志愿者前来报到。在第一阶段查阅资料的17天中,他们共查阅相关报道近17268篇,约计1000万字。从中筛选出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2107篇报道,制作了2849条记录。他还撰写了《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2004-2011)》和《掷出窗外:面对食品安全危机,你应有的态度》、《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两份报告。
“重现”食品安全报道
登录“掷出窗外”网站首页,首先出现的是一张“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由蓝色向红色的渐变,显示不同地区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程度的差异。向下翻阅,还可按“地区”、“食品名”和“关键词”等查询。点击数千个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关键词中的一个,便可能看到近年来的报道与这样的友情提示,如:“如果您计划前往、或已在重庆,建议您留意以下食品或物品……;如果您长期食用或使用豆浆,而您又身处以下地区,建议您多留意:山东、四川、北京。”
吴恒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2004-2011)》的价值,不仅在于首次以黑心食品为主题,大规模搜集近年来各地的新闻报道,让不少鲜为人知或熟视无睹的报道重见天日;更在于每篇新闻都按统一规范提取了关键词,如事发时间、地点、食品名、有害原因、类别等等,便于检索与统计。”
资料库重在“抛砖引玉”
在对吴恒及其团队工作的众多肯定与赞扬声中,对资料库和报告的权威性与客观性的质疑声也不少。对此,吴恒表示,由于调查没有做任何实地采访,仅仅是统计分析了现有的新闻报道,而报告撰写人的专业受限——吴恒本科专业是空间信息科学,硕士专业是历史地理学,加之资料搜集、整理的时间有限,志愿者又以学生居多,所以报告可能会有信息不尽准确完善的地方。
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的媒体最为活跃,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报道也最多,所以这些地域的食品安全问题看起来也特别“严重”。“按地区查询,点击‘北京’后,你看到的几乎是一个问题食品大全,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而从统计结果中看似“一片蔚蓝”的地区,也并非没有食品安全问题,只是较少媒体报道而已。
吴恒坦言,做这份调查报告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人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吸引真正有实力的专家来关注。
谈起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的看法,吴恒说,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他并没有因为铺天盖地的曝光新闻而绝望,相反认为,阴暗面能被曝光,正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曝光之后,能引起公众的注意以及主管部门的重视,后者重新审视了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
吴恒的团队只有9人在上海,其余全部在外地,还有两个是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以80后为主,也不乏“90后”的身影,1990-1995年出生的志愿者有3人,其中还有一个高三学生。他们全部通过网络交流,从未开过一次会。
记者:姜燕
来源:新民晚报
希望不要被某些政府扼杀在摇篮之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