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xing妙善 发表于 2012/4/7 22:24:16

痰症辩证-------怪病顽疾痰作祟-------“三子养亲”挖病根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2/4/9 06:45 编辑

痰症辩证-------怪病顽疾痰作祟-------“三子养亲”挖病根



http://www.folou.com/attachments/month_1101/20110107_51cb76786b0d5781af77YYPm7QYjOjW1.jpg
痰多不要怕,此处有真法 药物:甘草 穴位:右侧丰隆穴 方法:先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5分钟,然后把从药店买回的甘草锤扁、锤烂,外敷在此穴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取下休息12个小时再贴。
   百病皆因痰作祟,祛痰就找丰隆穴 痰本来是人体疾病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增多又会引发人更多的疾病,所以,祛痰,从古至今都是让医家和病人头疼的事情,需要仔细挖掘出病根才行。
   我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祛痰方法是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然后把甘草捣烂,外敷在此穴上。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自古便是各派医家祛痰的大宝穴。
   甘草生长在沙土里,味甜,色黄,从《易经》的角度来解释,恰好就是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的上上之选。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其中又与脾关系最密切,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脾不留湿不生痰”之说。而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可以同时治疗脾胃二经上的疾患,所以,按摩这个穴位就能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
   古人说,“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肺俞,痰嗽称奇”。是的,丰隆历来就被医家奉为祛痰至宝,我们怎可因穴小而不为呢,所以,但凡与痰有关的病症都应该通过丰隆穴来治疗。
   多吃芝麻少吃肉 痰多的朋友,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古话说:“鱼生火,肉生痰。”肉吃多了,尤其是猪肉吃多了,是很容易生痰的,所以痰多的朋友应减少自己的食肉量,多吃些清淡的食品才行。
   日常饮食之中,芝麻消痰的效果比较好。您可以把芝麻炒熟了,磨成粉,每天吃点儿。当然,如果能买到纯正的芝麻油,那就更好了。把芝麻油当做日常饮食中的食用油,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痰消病灭。
   体内多痰,也会失眠 几年前,我治疗过一例顽固的失眠,当时,我仔细查看了病人的症状,发现她的病因主要是体内有痰湿淤结。于是,我采用甘草敷右丰隆穴的外治方法,并嘱她回家后自己也照此法调治。
   体内有痰引起的失眠除了可以用上面的外敷方法以外,还可以用温病名方——温胆汤来治疗。
   由痰导致的失眠,通常患者脸上或身上的皮肤会明显泛黄,所以,如果您失眠并伴有皮肤泛黄的症状,最好试试由温胆汤制成的中成药温胆片。


痰症辩证
百病多起于痰,无痰则不能成病。然痰之生必非无因,非阳气之衰,即阴气之乏也。阳气既衰,而风邪外中,则痰必生矣。其痰之生也,或如黄块,或如败絮,种种之不同,或咳嗽之不已,或呕吐之不止,而继之膨闷。治之法以二陈汤加减,以治阳症之痰,实有奇效。然此方多不善用之,往往取败者为何?亦因其欠补阳气之味也。吾今加减其方,名为加减二陈汤。以此治阳症之痰,无不神效。汝见有火,少加枯芩一钱可也。阴症之痰,吐如清水,或如蟹涎,口必不渴,或腹内作声,或胸中作闷,或夜重而昼轻,或面红而时白,皆阴虚之痰也。阴虚者,非脾气之不足,则肾气之匮乏也。治之法健脾以化其痰,补肾以归其水,此大法也。更有一种下寒之甚,火气无多,水波泛上,必须补其肾中之火,以生脾土,则土旺始能摄水,自然不化痰而化精。又在人善于治之也,肾火虚寒以致水泛者,用八味丸最妙,余不再定其方。惟是脾肾之虚,不至命门之火太微者,可兼治脾土,而不必纯去补肾。余定一方,一剂轻,二剂痰静,三剂痰消乌有矣。此方之妙,妙在纯去健脾,而又去泄湿,湿去则痰无党可聚。又有白芥子消其膜膈之痰,而神曲、砂仁又最是醒脾之品,同群共济,有不奏功如神者乎。


加减二陈汤白术三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茯苓五钱半夏一钱人参五分麦冬三钱苏子八分水煎服。

后方白术五钱山药五钱芡实五钱薏仁五钱神曲五分砂仁二粒白芥子三钱水煎服。
怪病顽疾痰作祟,“三子养亲”挖病根


给我抄方的学生时常感慨,一天门诊下来,就像是参加大考一样。抄方的学生尚且发出如此感慨,我更加如临深渊,谨慎的对待每一位患者。学生考不好,大不了重头再来,但是医生诊不好,那就失去了患者与医生之间最可贵的信任,怎敢有丝毫的懈怠呢?



现在流行的“求医不如求己”的观念,虽然愿望是好的,但在我看来,实在是对医生一个极大的嘲讽。事实上,患者与医生的信任关系,对于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增加一分对医生的信任,疗效会增加很多。这种现象在复诊的病人身上表现非常明显,有的还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这就是信任的力量,信任可以带来健康。



不少朋友问我,现代人怎么这么多怪病啊?您又是怎样一一对症治疗的呢?临床上的疑难杂症,确实也考验着每一位医生的功力。一般的病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入手治疗,大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可是面对奇症怪症,常规的治疗方案就解决不了了。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统治这些疑难杂症呢?古代的大医家,经过临床总结,得出“怪病治痰”的学术观点。记得早年给老师抄方时,老师在面对一些棘手的怪病时,常常会开一些简单的小药方。这样的小方,往往收效甚佳。让我受益匪浅。从那时起,我也有意识的把老师的思路运用到自己的临床中来,慢慢也变成了一个善治疑难杂症的医生。同时,也印证了怪病治痰理论的正确性。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就提出了扶阳祛湿的养生治疗方案。使更多的人意识到湿浊才是现代人最大的健康顽敌。这也是我反复强调“阳气不足,湿邪不去,吃再多药品补品都如同隔山打牛”的意义所在。老百姓都知道治病要除根,那么怎么才能出病根呢?其实祛除痰湿就是在挖病根,哪怕是认为不治之症的恶病,都能通过这种治疗取得明显效果。道理很简单,痰湿是滋生疾病的温床,祛除痰湿,改变人体的内环境,很多疾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除湿,我也介绍过不少方法。例如薏米红豆汤、锅巴、面包干等。这些都是侧重于食疗的。对一些体内有湿邪但还没形成疾病的朋友使用起来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体内湿邪过重,已经引发了各种顽疾怪病的朋友,就需要使用这篇文章里我介绍的方法了。



这个方法也很简单,叫做三子养亲汤。就是用炒莱菔籽、炒白芥子、炒苏子打粉冲服。有化痰、理气、除湿、温中、降逆的功效。简单的三样中药,既清除了体内的湿邪毒素,又疏通了经络调养了气血,还增补了脾胃功能。对于咳嗽、痰湿、哮喘、湿疹、高血脂、脂肪肝、脂肪瘤、疤痕体质等慢性病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这三味药在中药店都能买到。炒莱菔籽150g、炒苏子150g、炒白芥子100g,在药店打成细粉。每次服用5g,一天三次,服用一个月为一疗程。用开水冲服,这个药没什么异味,稍微有点辛辣。苏子和莱菔子有温中理气的作用,白芥子主要是化痰除湿。此方还对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带下病等妇科顽疾有很好的疗效。



三子养亲汤在临床应用上,犹如常山赵子龙的一条长枪,使用起来可以说是一当十,所向披靡。



我在天涯网开帖子解答网友提问的时候,时常被帖子里五花八门的病所震动,不禁感叹人活着是多么不易,健康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人与人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性格性情等千差万别,所以也就有了繁多复杂的症状。作为医生,一定要抓住疾病的共性,不但对症施治,更要辨因施治,才能直捣病灶。三子养亲汤,顾名思义,就像三个孩子孝敬父母一样,我们的身体,有了这三味药的时时守护,才能真正做到治病除根,养生固本。

chenear 发表于 2012/4/7 23:24:59

还未试用,但感到诚心高论,佳帖值得收藏

康康他妈妈 发表于 2012/4/8 00:54:16

留名mark

摇头摆尾去心火 发表于 2012/4/8 03:39:13

巧合,还是~今跟着老师上门诊,遇到病号,老师的思路基本上就是这样~用药大同小异~:victory:

摇头摆尾去心火 发表于 2012/4/8 03:39:19

巧合,还是~今跟着老师上门诊,遇到病号,老师的思路基本上就是这样~用药大同小异~:victory:

摇头摆尾去心火 发表于 2012/4/8 03:39:22

巧合,还是~今跟着老师上门诊,遇到病号,老师的思路基本上就是这样~用药大同小异~:victory:

摇头摆尾去心火 发表于 2012/4/8 03:39:23

巧合,还是~今跟着老师上门诊,遇到病号,老师的思路基本上就是这样~用药大同小异~:victory:

摇头摆尾去心火 发表于 2012/4/8 03:39:24

巧合,还是~今跟着老师上门诊,遇到病号,老师的思路基本上就是这样~用药大同小异~:victory:

晨雨初听 发表于 2012/4/8 04:36:06

想问先生,每天吐白痰,略稠,有时吐清痰,昼轻夜重,夏天轻冬天重,用您说的阴症方还是三子养亲汤合适?

yixing妙善 发表于 2012/4/8 14:58:53

痰证、饮证的证候及辨证要点有哪些?
    (1)痰证:因痰阻部位不同,而见症不一。痰聚于肺,则见胸闷、咳嗽、咯痰等症;痰湿中阻,则见脘痞、纳呆、呕恶等症;痰蒙心神,则见神昏、痰鸣,或发为癫、狂、痴、痫等;痰滞局部,则可见瘰疬、瘿瘤、乳癖、痰核等。
    辨证要点:以胸闷、咯痰、痰鸣、纳呆、苔腻、脉滑为其共同特征。
    (2)饮证:根据停积部位的不同分为四种而见症不一。饮停于胃肠,以脘腹痞胀,水声漉漉,时吐清水等为特征,谓之痰饮。饮停于胸胁,以胸胁饱满,咳嗽时牵引作痛等为特征,谓之悬饮。饮停于心肺,以咳嗽吐痰多而清稀,心悸,胸闷,气喘,甚至不能平卧等为特征,谓之支饮。饮留肌肤,以肢体浮肿,沉重酸痛,小便不利等为特征,谓之溢饮。
    辨证要点:以饮邪停积于肠胃、胸胁、心肺、四肢肌肤处为基本特征。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痰症辩证-------怪病顽疾痰作祟-------“三子养亲”挖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