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善恶有报”解开生命健康福寿秘密
http://www.zhibeifw.com/upload/xxgx_fjzx/20120827095244_pk3s.jpg 在中国的文化中,千百年来,善恶有报一直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很多的书籍,比如《集福消灾之道》、《因话录》等记载了大量翔实的实例,可以证明善恶有报的真实性,但中间的过程如何运作,却难以使人们接受和理解。谁也看不见过程的转化关系,只能单纯地看到报应的结果。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生命伦理学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说家吉尔.奈马克从现代科学和医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的种种善行,在“付出”与“回报”之间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进行了深度地研究。他们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测量表,并长期追踪一些乐于付出的人,分门别类地对每一种“付出”带来的“回报”进行物理统计和生理分析,从而揭示了“付出”产生的“医疗作用”和“快乐指数”:“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人,这些善行确实对自身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巨大而深远地影响:其自身的社会能力、判断能力、正面情绪以及心态等都会全面提升。 他们的研究还称,哪怕对别人一个会心地微笑,传递一个友好的幽默的表情,这些简单地行为,都会引起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增加。在他们综合了四十多所美国主要大学一百多项研究成果后,并结合长期追踪的实验报告显示的资料,他们得出了令人惊讶的消息:人们善良的行为,比如赞美、宽恕、勇气、幽默、尊重、同情、忠诚等等,这些行为的付出显示:“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得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破坏。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讲到:“静则神藏,燥则消亡。”静,是指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其实,静的意义很广泛,不是单纯的静止不动,而是人的思想和行为,在受到外因的冲撞时,能有豁达的心胸去包容,去体谅,而不是马上进入热战状态,唇枪舌剑一番。 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入静后,大脑可以回覆到儿童时代的脑电波状态,使得衰老暂时得到“逆转”。美国有份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坏心情产生毒素》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在心理实验室中的试验显示,我们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当人在正常心态下向一个冰杯内吐气时,凝附着的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而当人处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体便分别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化学分析得知,人的负面思想会使人的体液内产生毒素。” 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也曾合作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课题,工作者随机抽取了7,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研究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种族、阶层、健身习惯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从这些科学研究来看,善恶有报已经超越了有神论所宣导的生命价值取向,这些科学研究也从侧面证实了,古人对善恶有报的信仰,并不是思想的封闭和愚见,而是那个时代,很大一个群体对待生命的根本看法。对善恶有报的信仰,也正说明人的思想是开阔的,开明的。心态的开放传达着生命对未知事物保持的谦卑。因为信仰的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态度,所以不会随意地用极端的思想,去封闭自己的出路,思想境界也很容易摆脱恶念的禁锢,开明的思想产生的效应,自然能够感应到天地之间的和谐。也正如医学古籍中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生命自然健康,自然福寿。 风水、福德和孝顺的关系
文殊菩萨来指点:手不净念经过失
破戒之后
蕅祖见闻录——轮回路险
寺庙里的东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