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吁对农村10岁以下儿童免费医疗
消除儿童贫困,阻断贫困的代际转移,已成为各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策略。2012年10月18日,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第三届反贫困与儿童发展国际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提出,应坚持从多维角度看待儿童贫困,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应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李实介绍,国际上看待贫困问题,往往有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两个标准。在2011年中国将贫困线从1192元提高到2300元以后,贫困人口规模达到1.28亿,据其估算,其中有2600万0—10岁儿童。
但李实认为,看待儿童贫困问题,不能仅看以收入、消费为核心的绝对贫困标准,必须要关注儿童发展条件,包括教育、医疗、营养、社会救助和保护等各方面的差距,从相对贫困的角度、多维度的理解儿童贫困现象。
李实认为,儿童与儿童之间发展条件上的差别,决定了以后收入差距间的走势。如果儿童间相对差距很大,那么未来就业收入上也将呈现很大的差异性。
目前此种差异性,体现在城乡、地区、性别、民族之间。李实指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两个群体尤其需要注意。
对于流动儿童,城市公共教育资源投入仍然不足。李实介绍,当前有80%左右的流动儿童得以进入公立学校,但由于明显的群体差异,很多孩子不愿意进入合班制教学,更愿意进入单独设立的民工班。合班制与分班制究竟哪一种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发育更有好处,当前仍有争论。李实认为如果不缩小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发展差距,这一争论无从解决。
碍于城乡户籍制度,还有大量农村儿童不能跟随父母进城。李实表示,2007年的调查数据显示50%以上的留守儿童由祖辈照料,这意味着他们从家庭获得的人力资本、早期教育非常有限。
而留守儿童之所以不能流动,有40%的父母认为是城市生活费用太高。李实认为这反映了城市政府为农民工群体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帮助太少。还有的家长则表示,一天工作12个小时,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李实指出,这又从另一个反面凸显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保护不足的问题。
李实认为,从政策角度考虑,中国政府应将重点放在消除儿童贫困上。当前针对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的营养干预计划正在试验阶段,李实认为需要大规模的扩展推广;而医疗方面,尽管有了新农合、医疗救助等制度,李实认为这对消除农村因病致贫问题仍然不足,他建议在农村实行10岁以下儿童免费医疗政策。
教育方面,李实指出,此前的思路是将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向农村,但现在,随着城市化加速,越来越的孩子随家长进城,农村教育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当前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如何减少留守儿童,同时在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后,怎么把教育资源投入流入地,而非流出地。这包括给他们在城市打工的父母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给儿童提供更好的公立教育。
记者:蓝方
来源:财新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