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巨资助推中药国际化 打通中药国际通道
经过一年多的“热恋”终成正果,广州白云山000522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和记黄埔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的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在上月下旬正式成立。至此,李嘉诚率领的和记黄埔已经基本完成了在中药生产领域的布局:华北有“同仁堂(行情 点评 资讯)和记”,华东有“上海和黄”,而华南则有“白和中药”。而内地三家最具优势的中药企业也可借和记黄埔雄厚的资金实力及遍布海外的销售网络,推进“中药国际化进程”。
打通中药国际通道
事实上,业界人士也普遍认为,内地三家企业与和记黄埔的合作,不仅是各方优质资产、资本、国际网络和品牌的强强联手,同时也是中药行业走向世界的一次难得的契机。
李嘉诚一直致力于打造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网络一条龙的中药产业链,而此时,雏形基本形成。观察和记黄埔对内地中药业的资本运作过程就可发现,和记黄埔对每一次合作都下足了功夫。
2000年10月7日,同仁堂科技尚未上市,和记黄埔全资附属的和记中药以及京泰实业便与之联手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总投资2亿港元,和黄、同仁堂和京泰的持股比例是5∶4∶1。
2000年10月31日,同仁堂科技(8069.HK)在香港一经上市,李嘉诚便通过旗下公司和记黄埔以3.28港元的发行价格购入同仁堂科技600万股,占总股本10%,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据悉,由于双方合作默契,同仁堂投资1.5亿港元开发建设的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已经顺利完成了图纸设计,预计2006年上半年完成一期建设并投产,届时将担负目前同仁堂全部140个出口品种的生产任务。这不仅是同仁堂成立300多年来首次走出北京建设生产基地,而且预示着香港未来将成为同仁堂海外事业发展的中心。
有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医药公司在香港建立生产基地将会降低运输成本,对于扩大海外市场则起到推动作用。目前同仁堂从北京发往境外的产品平均要三个月才能到达,而如果从香港发货只需20天。另外,目前同仁堂的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东亚,香港不仅在区位上有优势,还可直接辐射到全球其他市场。
而上月底刚成立的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记者了解,该公司合资期限为50年,合资公司国内市场使用“白云山”、“和记”双商标,海外市场使用“和记”、“白云山”双商标。合资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各类中成药和中药材的生产、加工、科研开发、销售、批发、采购及出口等。
据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楚源透露,新公司仍将坚持中药现代化和中药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不变,将寻求多途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企业扩张、产品销售和产品路线多元化的企业发展战略。
除了制药领域外,白和中药还计划在药品零售、研发领域“大展拳脚”。事实上,目前和黄旗下的屈臣氏、百佳等大型商业终端都经营药品零售业务,而白和中药则不排除与上述零售企业合作,将已有的“白云山大药房”纳入屈臣氏等百货终端中。
李楚源表示,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的总体目标是朝着“中药现代化、中药国际化”不断推进,以发展中药及中药保健事业为核心,争取三年规模翻一番,3到5年将在香港分拆上市,最终将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中药先锋企业。
中药国际化非李嘉诚莫属?
据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该公司建于19世纪初,是一家以香港为业务基地的综合企业。以市值而言,和记黄埔是香港最大的机构之一。其五项核心业务分布于全球24个国家。其中屈臣氏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间小药房,于1828年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开业,继于1841年在香港营业,其后更成为世界上首批生产碳酸化汽水的公司之一。
到了20世纪初叶,屈臣氏已经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及菲律宾奠定雄厚的业务根基,旗下拥有一百多间零售店及药房。屈臣氏的业务迅速成长,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及韩国各地享负盛誉。屈臣氏在台湾有145间药房。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现有90家分店,今后每年预计增设约15家。在泰国,分店总数将于短期内增至25家。在中国内地,屈臣氏有90多家分店,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港资零售连锁企业。
业内人士分析,中药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近年中草药在欧盟国家日趋流行,销售量逐步增大,保持了12.9%左右的年均增长率。然而,内地的中医药发展虽然成熟,却仍主要局限于国内市场,没有走向海外去发扬光大。而香港背靠内地,可以借助内地丰富的人才、科研、经验、原材料、产品等资源,成为引领内地中医药走向世界舞台的跳板。可见,同仁堂、白云山等国内知名中药企业牵手和记黄埔,有利于把公司直接做大。而且,和记黄埔又是香港联合交易所最大上市公司之一和著名的华资跨国集团,在欧洲有着很强的销售网络,加上有诸多知名中药品牌的同仁堂和白云山,在中医药制造和营销方面有着很深厚的经验;双方合作将对海外销售大有裨益。通过强强联手,将促进中国中医药的快速发展,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
据悉,白云山和同仁堂均是国内板蓝根主要的生产商,随着国际市场准入条件的降低,拳头产品板蓝根系列的出口有可能大幅增长。“我们有复方丹参片、板蓝根等五个广东省和广州市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的销售额占全部产品的九成以上;企业的两个主导产品板蓝根和复方丹参片市场占有率分别达60%和51%以上。”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李楚源总经理告诉记者。
而对于和记黄埔来说,通过与内地的一系列合资合作,如今其中药产业链已基本上打造成型。
李嘉诚入主药企路径
2001年9月,上海药材公司牵手和记黄埔,双方共同投资22亿元人民币组建上海市药业第一家合资公司———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2002年12月,和记黄埔与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在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域开展长期合作,合作第一阶段包括建立中药样品库和中药化学信息库等项目,该项目已纳入国家重要科技专项“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计划。
2003年4月初,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同组建抗肿瘤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首期研究项目是推动3个抗肿瘤候选药物在2-3年内进入临床试验。据称,这3个候选药物全部是从我国独有的天然植物中提取,上海药物所在这方面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取得专利。
另外,2003年,和黄斥资10亿元与同仁堂组建的同仁堂和记医药投资有限公司,主要目标就是拓展同仁堂海外销售网络,同仁堂曾计划在未来23年将海外连锁店数量增至100家。
2003年12月,李嘉诚写信给广州市主要领导,希望与国有控股企业白云山中药厂合作。广州市领导当即批转给该市国资部门,双方随即进入“热恋期”。
2004年5月24日,广州白云山(000522)公布重大事项公告称,白云山与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就在广州市成立合资企业从事中药生产及销售项目等有关事宜,达成初步意向书。
今年5月16日,经过一年多“恋爱”磨合,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与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各投资1725亿元人民币、各自占有50%股份的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从2001年到2005年,李嘉诚与他的和记黄埔成功完成对内地三家著名中药企业的收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