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
由于净宗研究生班的学习因缘,也应大家的要求,希望开讲<<佛说无量寿经>> ,那么今天我们就在新学年,把这个作为主课来加以讨论,尤其在净土祖庭东林寺开讲无量寿经,也就有他特别的内涵。在一千六百年前,慧远大师在东林寺起建白莲社,123人在般若云台建斋立誓,专修念佛三昧,求生西方净土,其依据的主要经典也就是<<佛说无量寿经>>,这部经典大畅诸佛度化众生之本怀,惠以一切众生以离生死苦得涅磐乐之大利。无论是它兴起,还是宣说,还是修行的全过程,都代表着佛教度化众生的大事因缘。
(继续见下楼) 对这部经典我们将从两个方面展开讨论,第一大部分就是前言部分,介绍一下这部经典,包括讲这部经典的一些背景知识。第二部分是开章释文,别开章段,解释经文。这一部分我们主要是沿用<<弥陀疏钞>>解释华严经的释经构架,十门总启,比较详细的展开这部无量寿经种种的情形。那么现在我们先看第一大部分:前言,这一部分分五个层次来展开,第一,明晓体性,第二,赞叹大经,第三,感伤时世,第四,述经之意,第五,祈佛加持。这在我们的科表上也列出来了。那么我们先看一下明晓体性,就是,这部经以什么为性体的。我们来看这个名字,<<佛说无量寿经>>,第一个” 佛说”就是本土的世尊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西方净土的佛名:无量寿,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无量寿是代表着一种实相,历来的注经家都把无量寿经的经题称为是实相。以佛的名号为经题,这个佛的名号就是实相,无量寿就是自性的寂定,我们每天念愣严咒:妙湛总持不动尊。这个无量寿,当寂定到极点的时候,它就会有光,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所以无量寿里面就包含着无量光,无量光就是自性的照用,所以谈实相就包含着寂和照两个方面,它两方面正好是相辅相成,如果光有寂没有照,它就是枯定,如果只有照没有寂,它就流于狂慧,一定是寂中有照,照中有寂,寂照一如,寂照交融不二,它才是实相,才是阿弥陀。所以这个无量寿也就是一切众生本具的灵知灵觉的一心,灵明洞彻,湛极长恒,无量寿可以是竖穷三际,截断过去现在未来的分别,契入到真如,这叫竖穷三际,无量光是弥漫性的,叫横遍十方,所以无量光寿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遍,遍在一切处,无量光遍在一切处,无量寿遍也在一切处。因为法身实相是无所不遍的,这是一个特点。另外一个是常,它永恒如是,不会间断,变与常就是心性实相的两个特点。所以在我们净土宗把这个无量光寿,这个实相表达为无为法身,真实智慧,无量寿就是那个无为法身,无量光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就是寂定,真实智慧就是照用。
(继续见下楼) 无量光寿跟我们中国的周易---乾坤二卦也有深刻的关联,这部周易称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了,六十四卦的核心两卦就是乾坤两卦,乾坤两卦代表着天地的德能,那么,里面包含的却是无量光寿的性德,这个乾是纯阳之卦,代表天那种刚健,万物之始啊,化育万物的这种生命本能,它是向外伸展的,这样的生命势能,具有着无量光的德用,”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是在相词里面告诉我们的,所以我们接纳无量光的时候,告诉我们要勇猛精进,我们要六度万行,我们要精进不已。然而在坤卦,坤卦代表大地,大地是寂定的,是广博的,所以就”厚德载物”,平等对待一切,就代表着无量寿的德能,寂定,包容,象须弥山王一样,而且平等。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佛说无量寿经,实际上它所表达的是一真法界的情况,是实相,这部经典,无论从它的经名,还是从它的内容,都能够销归自性,是我们心性的表达,无量寿是我们自性的寂定,无量光是我们自性的照用,智慧,观世音是我们自性的慈悲,大势至是我们自性的智慧,声闻是自性的真谛,菩萨是自性的俗缔,七重行树是我们自性觉悟之林,八功德水是我们自性的德水,西方净土依正无尽的庄严是我们性德的全体的展示,所以一部无量寿经全体是我们当然的自性,不在心外。我们的自性实相,一切众生本具,然而它是无形无象的,然而透过一种文字的表达,文字般若,起关照般若,契入到实相般若,所以我们读无量寿经的时候,就得要想到它完全是我们自性的表达,把这个表达,我们去读诵它,熏习它,就能把我们自性本具的庄严显发出来,西方极乐世界就在我们的念头里面,阿弥陀佛离此不远。所以我们要把这部经典,阿弥陀佛果地上的境界,和我们众生一念心之间的同体,交融忽摄的这个特点把握住,明了这部经典的体性是不可思议,这个不可思议的就是我们的自性,这个自性有种种不同名字的表达:自性,真心,真实,一真法界,实相,大圆??,等等这些表达,都是指称这个不可思议的自性,从体相用来看,它的性体是不生不灭的,不垢不净,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然而它的相状,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而它的性具,自性具足世间和出世间一切的善法,本质具足,无论是正报庄严,依报庄严,生存的环境,都是我们这个性体所变现出来的,万法唯识。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大乘圆教的义理在这里建立一个基本的认知,那么以后我们来讨论这部无量寿经就建立一个比较好的知见,家里人说家里话,不在心外,心外无法。
(继续见下楼) 我们再看第二个层次,赞叹大经,就是赞叹这部无量寿经。从总的来看,总赞这部无量寿经称为净土宗的根本法轮,根本经典,直接指向生命的终极关怀,出离三界六道的轮回,圆成自性本具的佛性,这部经典为九法界众生做眼目,为苦难的众生做大导师,是无明长夜当中智慧的火炬。如果没有净土法门,阿弥陀佛的慈悲的净土建立,万古如长夜。这部经典直接以众生的一念心性,建立念佛往生成佛一法,非常圆顿,只要对阿弥陀佛慈悲愿力,乃至有一念的净信,都能往生,往生就能快速成佛,无量寿经处处讲一念,你有一念,闻到这个名号,” 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当得无上大利”。为什么一念会有这么巨大的作用?这就是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由阿弥陀佛无缘的大慈悲心惠以众生佛地果觉功德产生的一种情形。
(01-1录音整理完,录音见1楼下载地址1) 此经为大安法师所讲。净宗五经一论为印光大师所楷定。
大安法师以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宗十三位祖师的著作为两大参照坐标,提倡解行并进。法师观察到当代净宗学人对祖师的著作学习较少、不甚深入,发心讲解弘演善导大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印光大师等祖师的丰富著作。
(怪乎。现今之净宗学佛人,不看知见最纯正之净宗祖师著述,却对其他人之述趋之若骛。更有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对从日本等传来之法无上崇尚。无怪乎印光大师言:今之修净业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与而言之,亦可云净宗中人。夺而言之,实百有九十九,皆属无禅无净土) Originally posted by 知止 at 2006/4/15 14:41:
佛菩萨祖师和讲经师的宗旨都是要我们信愿念佛。
《金刚经》上佛说自己所说的法都是舟,过了河就不要背着舟了。
讲法师们讲经,是针对当场的听众应机而说。如有人分别心太强,以此本为是,就以其他本为非,所 ...
善哉!善哉!
那就看看净宗祖师对会集佛经的看法
无量寿经中,有三辈。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恶业之人,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龙舒死执三辈即是九品,此是错误根本。故以下辈作下三品,其错大矣。故上辈不说发菩提心,中辈则有发菩提心,下辈则云不发菩提心。无量寿经三辈,通有发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谓下辈罪业深重,何能发菩提心。不思下辈绝无一语云造业事,乃系善人。只可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将下辈作下品,违经失理,竟成任意改经,其过大矣。在彼意谓,佛定将一切众生摄尽。而不知只摄善类,不及恶类。彼既以善人为恶人,故云不发菩提心。死执下辈即是下品,故将善人认做恶人。不知九品之下三品,临终苦极,一闻佛名,其归命投诚,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奋感激,比临刑望赦之心,深千万倍。虽未言及发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与诚,实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经文义,而据观经,硬诬蔑善人为恶人,竟以恶人为判断。王氏尚有此失,后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无量寿经,何无事生事。王氏之误,莲池大师指出,尚未说其何以如此。今为说其所以,由于死执三辈即九品也。书此一以见会集之难。一以杜后人之妄。魏默深,更不必言矣。胆大心粗,不足为训。(注:红字部分,已将祖师之意,表达的明确无误,叹宣扬会集本者却曲解祖意,混淆是非,而其追随者却名之曰讲法圆融。)
[ Last edited by 愚然可化 on 2006/12/5 at 10:56 ] 人贵自知,不可妄说过分大话。
观汝之疑议,看得译经绝无其难,只要识得外国文,就好做译人。译人若教他译经,还是同不懂外国话的一样。你要据梵本,梵本不是铁铸的。须有能分别梵本文义,或的确,或传久讹谬之智眼,方可译经。然非一人所能。(注:会集者皆是一人之力)以故译经场中,许多通家。有译文者,有证义者。其预译场之人,均非全不通佛法之人。
汝完全认做为外国人译话,正如读书人识字,圣人深奥之文,了不知其是何意义。
此种妄话,切勿再说。再说虽令无知识者误佩服,难免有正见者深痛惜。
光一向不以为悦人耳目而误人。若不以光言为非,则守分修持。否则不妨各行各道。他日陌路相逢,交臂而去,不须问你是何人,我是谁。(复王子立居士书一)
(注:字字珠玑,与此君同心之辈能醒悟乎!能体祖师深意否!!)
[ Last edited by 愚然可化 on 2006/12/5 at 11:01 ] 流通佛法,大非易事。翻译经论,皆非聊尔从事。故译场之中,有主译者,译语者,证义者,润文者,岂敢随自心裁,传布佛经。王龙舒大弥陀经,自宋至明末,人多受持。由云栖以犹有不恰当处,故此后渐就湮没。魏承贯之学识,不及龙舒,其自任过于龙舒。因人之迹以施功,故易为力。岂承贯超越龙舒之上耶。莲池尚不流通王本,吾侪何敢流通魏本,以启人妄改佛经之端。及辟佛之流,谓佛经皆后人编造,初非真实从佛国译来者。
------------------------------------------------复永嘉某居士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