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增产背后土壤污染隐忧:65%农药排入环境中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农村绿皮书》指出,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第9年增产,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比2011年增长3.2%。2012年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上升到35.3%,总产量首次超过稻谷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此外,《绿皮书》预测今年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6亿吨。我国现在人均粮食消费已经高于基本消费需求,粮食安全有所保障。然而,在粮食增产成绩的背后,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无法回避,那就是土壤的污染问题。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指出,我国农药需求量在世界范围内排第一,然而施用只有35%,65%都是作为污染物排入在环境中,而所有的污染物最终都归到土壤中。长此以往,地力扛不住、环境也扛不住,“9连增”是有代价的。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土壤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06年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占地和毁田200万亩,三者合计占到了我国耕地总量十分之一以上。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国土壤污染严重与小农经营体制未彻底改变,农民科学素养不高,缺乏生态环保意识有关;另一方面,土壤污染的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的特点,也造成监管困难”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说到土壤的污染问题,最深有体会的就是农民。“近几年,粮食产量是提高了,可施用的化肥种类在不断增加,但土壤的肥力却在下降,各种农药在大量使用,然而各种病虫害还在发生,以前没有用那么多种类的农药,也没见这么多病虫害的发生,真是奇了怪了,用的农药多了,我们都不愿意吃自己地里种出来的东西”。陕西省富平县一位姓肖的农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说道。
面对严峻的土壤问题,民间环保组织也发布报告呼吁公开土壤污染信息。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发布的《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3)》指出,土壤污染信息公开已成为公众关注的重点。对此,郑宇洁表示,公开土壤污染信息是维护人们知情权的一种体现,这不仅是民间环保部门的呼吁,更关系到广大人们的切身利益,因为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而粮食作物在人们日常消费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土壤受污染,严重影响到粮食的质量安全。公开相关数据,接受大众的监督有利于污染的监管和治理,当然也会对污染严重地区的农业生产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质量,也是人们消费需求趋势。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土壤的好坏,决定着农作物的质量。当前情况下,我国粮食产量已经基本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稻米等作物的生产占据较大的优势,与国际市场的紧密相连也扩大了我国粮食来源,适当进口、增强粮食供给渠道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在保障粮食总产量稳定的前提下,要注重保护土壤的持续生产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加强农业科技、环保意识的推广和普及,让我国农业走上生态、环保、绿色的道路,产业化发展、品牌化经营是提高农民收益、降低土壤污染的关键。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提高农业附加值,发展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化的现代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记者:郭航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末法时代,一代不如一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