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gdz 发表于 2013/6/5 00:22:50

儒家鬼神观

本帖最后由 htgdz 于 2013/6/5 16:23 编辑

《论语》中有一句话很精辟地表明了儒家基本的鬼神思想,那就是“子不语怪力乱神”。鬼神怪异之事到底有还是没有,如有又是什么样子,它们与人又是什么关系,对这一切,孔子闭口不谈。

  《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把人列于鬼神之上,把生列于死之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由此可知,他不是否定鬼神的存在,只是以人本主义立场出发,把鬼神放在次要地位,这是儒家对待鬼神态度的核心。

  先生不语,弟子自然也就不语,所以儒门之士相对来说,谈鬼神的较少,因此,自佛教东来,道教滋生以后,神仙方术,轮回报应流行,佛寺道观,劳民伤财,能挺身而出,抵制佛教的大多儒士。

  儒家很少说鬼神,但在祭祀思想中,却透出了关于鬼神的深层观念。“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祭祀时要如同神明在那里一样心意诚实,如果祭祀的时候参加,由别人代祭,那就好比没有祭一样。儒家有“三本”之说,即“礼有三本:天地,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何生?无祖先何出?无君师何治?三者偏之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荀子·礼论篇》)。读了这段话,对于宗庙神龛上“天地国亲师”的牌位的含义,就心领神会了。

  事生重于事死,事人重于事鬼,重此生不重彼岸。儒家对待鬼神的这种态度,与道教的长生不死,修道成仙的最高追求,恰好构成一幅完整的阴阳太极图,其交点就是对现实人生的关注。

程医生 发表于 2013/6/17 02:19:23

:lol:                           

何彬 发表于 2013/6/17 22:36:38

敬鬼神而远之。

程医生 发表于 2013/6/21 02:41:14

信则有            

pandaii 发表于 2013/6/24 15:27:06

儒家割裂。古人说的鬼神,是不得不去“事”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儒家鬼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