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粉丝 发表于 2014/12/21 15:47:49

上工食治之开篇(上)

      前言       本文大约有十五万字,或者会作为一本书出版,但没所谓,我都发表在网上,大家就都可以免费阅读了。大概分五十篇文章发表,每周发布一到两篇,敬请关注。虽然说是养生方面的文章,其实主要是针对具有中医基础的人员来写的,养生从业人员固然是好,民间中医其实也应该花一点时间来看看,因为整个中心,其实我是教大家如何用药食两用的物品来处理很多很多的常见问题。于是没有持证上岗的人员,其实就可以用另外一种身份进行中医行为。卫计委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共87种,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共110余种,里面连制大黄、番泻叶都可以用,你就知道这里面有多强大的威力。      基于读者是具有中医基础的人员,因此我决定在《华夏中医论坛》、《铁杆中医论坛》、《南怀瑾文网》以及钟知霖的博客(或者百度搜索就可以)上面以连载的形式发表。民间中医论坛我很想去发表,但是注册似乎要邀请码,所以就暂时搁置了。我会将自己大部分的东西写出了,但允许我保留一点点,用在未来有缘跟我学习的面授学员作秘传用。“得知不传,必遭天谴;所传非人,亦遭天谴。”如果在这里全部都写出了,那么可能就会犯“所传非人”的戒条,可能会“遭天谴”。所以我必须保留一部分,读者你是否与我有缘,其实你只要告诉我你的名字,也不必告诉出生八字或者哪里人,我都会知道。果真有缘,我会毫无保留的免费传授。当然,我自己的水平也不是什么大师级别,所以我所传授的或许很有限,于是我就和根尘不偶李玉宾老师约定,如果经过我的考核与承认,那么也可以免费地跟李老师学习与跟诊,或者跟我的老师谢江华老师学习,甚至跟我的师父(孔子第七十四代传人)孔师父学习甚至修道,如此等等。      (上)      所谓“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现在普遍都觉得上工就是最高明的中医,如果真是这样,请问张仲景专门治已病重病是否就属于下工?很明显,古代中医药的上中下这种分类,并没有高低级的意义,而只是与天地人三道的对应而已。《神农本草经》的上中下三品药,没有高低级的药物,只有对证的药物。其中上品药“主养命以应天”,而主要使用这些药物来养生命的人员,就叫做上工。那么,养生到底有没有标准?如果没有标准,那么养生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说目标是健康,那么请问健康的标准是什么?《黄帝内经》没有给出答案,只是在《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说:“平人者,不病也。”于是我们就要继续问,什么叫做病?我们常说疾病,其实疾和病在古代是分开来的,疾就是里面一个“矢”外加一个病字旁,矢的本义是箭的意思,就是突然被箭射中了,受伤了,这一类的身体不适叫做疾。然后还可引申出一般意义的伤风感冒也属于“疾”的范畴。病里面一个“丙”字外加一个病字旁,丙对应的是心,就是心中感觉不舒服了就属于病。很明显,所谓的病并不是西医指标定义下的,由人类制造的工具来定义的产物,而是人类自己本能感觉上的一个自然属性。      中医,是中华文化的产物,这一点相信没有什么异议吧?那我们要学好中医或者用好中医,最有效的思维方法是不是应该运用传统文化的思维?思维的工具是语言,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用汉语特别是古汉语?如果是,那么对于我们来说,这似乎不属于什么难题,问题是,除了语言这个工具,那我们的思维是否属于传统思维?什么才是传统思维?比如《易经》的象思维就是。如果我们按照传统文化来解读中医,那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得道者多助”,要把学问提高到更高的一个层次,是不是应该要“得道”?遵从孝道属不属于得道之一?如果是请问自己做到了几分,然后再与自己的水平比较一下看有没有出入。      《易经》随卦中有这样一句:“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其大概意思是说,君子应该以太阳下山为标准而吃饭休息。当然,这里的休息不一定就是上床睡觉,陪家人看看电视聊聊天也属于休息的范畴,这其实任何时候都应该是这样,因为这属于天地之道,不只是我们学习中医需要这样,所有人要健康都应该在这样。于是《黄帝内经》提出早睡早起,但是在冬天的提出早睡晚起,其实你不学习中医也应该知道,这就是平常所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冬天日落早日出晚,然后才会有这样的说法。其实如果非要用现代术语来说明,就是如果在日出之前,如果你就起来工作或者运动,那个时候树木其实是吸收氧气而放出二氧化碳,所以对人体其实有害无益。树木只有等待日出,通过光合作用才会吸收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日落而息其实也有这个层面的考虑,当然深远一点还有天地之气的收藏与升发的规律在内,问题是,现代人要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恐怕也不是很现实吧,然后我们总是强调这个其实没有多大的作用,我发现跟一万个人说,到后来没有几个人会听进去,听进去却没有执行,执行了却没有坚持,有些也会是特别的原因,比如环卫工人,他们一般无论春夏秋冬都需要很早起来工作,根本就没有可能按照这个标准执行。于是我就要反问自己,难道这些可敬的人就不需要养生了吗?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我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健康的标准实在太难定义了,这个世界上真的很难找到完全健康的人作为参考。你说初生的婴儿很健康嘛?其实也不是,他们连站起来都不能,难道能够以这样的行为作为标准吗?然后如果你说睡得好,胃口好,大小便正常。那么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人,一切都很正常,西医的指标也是这样,然后没过半年,咳嗽吐血,一查就是肺癌晚期。然后我再问睡眠的问题,说是可以一觉到天亮,但是有时候会做梦,这也很正常呀,只有“圣人无梦”,我们谁不会有时候做几个梦?如果说一睡下就做梦到天亮,这当然属于不正常的状态,但是偶尔做梦,这不能说明什么吧。然后再问问都做什么样子的梦呀?梦见自己的母亲会来到床前看自己,有时候会惊醒。那你母亲目前情况如何?过世两年了,但由于各种原因遗体还留在医院的太平间。哎呀,这是大不孝!那么请问这个“失道者寡助”是不是会与他的肺癌有关?或者如果他如果是一个大孝子的话,即便拥有肺癌的前提,也能够延期发病呢?      《老子·十六章》云:“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传统文化不是很注重“道”吗?现在这一段很重要。“道乃久,没身不殆。”这可是很明确的一句话,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至少不会死于非命。于是这个合道重不重要?回到刚才的那一个问题,如果他如果是一个大孝子的话,他还会死于非命吗?基于这种考虑,那么养生的方向应该走向哪里?然后上面说到“归根曰静”,请问什么叫做归根?睡眠属于一种归根。然后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我们真正的根,就是生我养我之父母,是生我养我之天地。难道天地父母不是根吗?要归根,除了死亡以后回归于天地之间,那么在人世间,请问孝道是不是属于归根的一种表达方式?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种“事死如事生”的做法是不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不是父母死了就可以不理会了呢?如此等等,都不得不令我深深的思考。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现在不是很多人说要修炼吗,不是强调守静吗?请问如何才能守静,静坐的时候是不是一定就能够静下来?这里说归根就是静,然后又说静了就能够“复命”,这个复命是不是就属于生命延续的一种,是不是就能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是不是就是养生的终极目标呢?于是,在整篇文章里面,虽然我没有再强调这个修心层面的养生,因为这太“玄”了,我就是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如果还强调这个,恐怕会更加令我失望。于是文章会介绍很多的方法,但是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些所有的东西包括所有的药物,其实只不过是给需要养生一个支点,暂时是得到了所谓的“阴阳平衡”,其实真正的阴阳平衡只有自己才能够去平衡。黄帝曰: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药物最多就能够调整身体的阴阳,但是你与天地之间的那个阴阳,那个“天地之道”,恐怕还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吧。

非·非·情 发表于 2014/12/21 18:35:56

您好,太感谢您的好意了,这真是一条弘扬中医的路子。您提到注册邀请码,只是注册时的一步,你继续跟着往下走,就可以注册,还是比较容易的,看说明的时候仔细一点,上面都有。

chh88 发表于 2014/12/22 17:44:37

写的太好了,高人啊!

清心木 发表于 2014/12/23 01:24:56

您写得太好了!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期待后序!

肉包娘 发表于 2014/12/23 10:26:07

现在的社会,很多父母既贪嗔痴又强势,儿女已经很痛苦了,难道还要顺应吗?

溪畔树 发表于 2015/2/16 08:26:45

非常好的帖子!
楼主并非是说一定要顺应父母,而是指生活、情绪等等对身体的疾病都有很大影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工食治之开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