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91|回复: 71

幻海迷局*普度十方 今日文章:不要让佛法缺席你的这一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0 22: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定慈 于 2016/3/21 14:43 编辑

不要让佛法缺席你的这一生

  人生可能有千万种不圆满,也可以有无量的缺憾,但是不要让佛法缺席你的这一次生命历程。一日遇到一个小孩,他说自己好像是和地藏菩萨没缘分,我对他说:缘由前生,分在人为。地藏菩萨的大愿是度一切众生成佛,只要我还是众生,那么就一定和这位菩萨有缘,是否有分呢?却全靠个人努力了。

  如果个人不去努力,这个分就不会成熟,只依靠缘做牵引,这力量就小了很多,受用自然也会受很大的影响。所以当一个人自己不努力了,才会把责任推脱到缘分上去。如亲人有血缘做基础,但是如果长久不走动,也会非常的寡淡;但是邻居间交往很勤,就会非常的亲近。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说自己和佛菩萨无缘的时候,其实佛菩萨没有把我们推出门外,而是自己给自己不努力找了一个理由,是自己把自己推出门外的。就像有人撑伞,阳光就不会直射到他,对阳光而言,是不捡择的,不管是高大上的建筑,还是矮挫丑的垃圾,只要不去遮挡阳光,都会公平地接受阳光的恩赐。

  为什么有人不肯接受佛法呢?
  或许正是因为不了解。在早前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的一个情况:当和陌生人说一个他不了解的内容的时候,往往绝大多数的人会拒绝,相当于你和他说了什么他都不知道,就已经先回绝了。出于自我保护做出对陌生信息的回绝,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现在的社会里还有骗子坏人,所以敞开心扉是一个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

  佛法是什么呢?
  对我们的意义又是如何呢?那日一同修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来,说这一生能学佛,应该也是累生累世都接触过佛法的,遇到佛法的机会还是很大的。这是因为他观察到自己某一生和佛教有过接触,随后我问他:你观察一下,从你上次错过出轮回到这一生经历了多少生?过了一会他回复我:从上次错过出轮回,到现在经历了9000生。各位聪明的朋友们,9000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是这九千生,就算每一生只有一岁,那么就已经比这期人类文明久远很久了。虽然我们都能见过寺院,也看过僧人,或者遇到过经书,但是这和出轮回并不是一个水平线的;就像学生上学,坚持不辍努力刻苦,一定会毕业,但是这也需要动经年月。一次又一次的遇到,接触,乃至去投身学习,真实实践,才能促成在某一生有机会实现出轮回的梦想;亦如学生上学,不断的学习测试,最后毕业了,如果没有前面的累积和努力,怎么能毕业呢?就像现在很多人说自己学佛,其实并没有努力去做,这代表什么?
  代表自己根本没打算出轮回;
  代表自己又把生死的主控权交给了习气和业力
  代表自己还要流浪生死;
  代表自己还没吃够生死的苦;
  代表自己还没受够轮回的痛;
  代表自己还不相信无常会逼迫;
  代表自己还不愿帮助自己的亲人眷属;
  代表自己还要大量浪费来自佛菩萨的帮助。
  这一生能遇到佛法,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虽然可能很多生也遇到过,但是没有真正的听闻、没有真正的依教奉行、没有真正的欢喜信受,遇到也只是擦肩而过,不会在我们的生命里留下波澜壮阔的图画,也不会给我们的生命带来力挽狂澜的信心。

  ‘缘’是宿世的积累,‘分’才是今时能掌控的部分,就像‘信’是宿世的积累,而‘愿’却是这一生、这一事能提起的,我们承认现在,就不能否认过去,我们要面对未来,就要忍受当下。佛教讲的内容常常是横贯三世的,是要站在一个极其高的角度去对某一个线索做出一个客观的认识,方才能指导我们从这三界走出。亦如玩迷宫的游戏,很快就可以用眼睛找到出口;但是如果我们身陷其中呢?所以角度决定了信息量,而信息量决定了判断的准确程度。

  聪明的你一定会明白:真实的踏上改变生命走向的路程,才是实践佛法的真谛;摆脱业力束缚、习气的侵害,才会得到佛法的微妙受用;能改变生命的走向,打破铁桶一样的宿命,才能相信依靠佛法可以横超三界。努力让自己的内心,能如水清净、如大地般安忍、如风一样不著不滞、如火可摧毁一切烦恼魔障。

  想一想这次生命是为什么而来?想一想要给自己预约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如果我们也想掌控自己的生命,作为自己生命的主宰,那么就不要让佛法缺席你这一次的生命历程,更不要让佛法离席于未尽的生命,不要只满足于遇到而已,不要把改命的手段放在心地以外,不要再用几千上万次的生死去赌博下一次华丽邂逅。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个人想了一个问题,就去问佛陀:伟大的佛陀啊,请您解除我的疑惑,在您之后有多少尊佛呢?
  佛陀回答他:在我示现灭度之后,会有无量无边无数恒河沙那样多的如来出现于世。
  彼人高兴的回去了,心里想:以后会有那么多的佛陀,我还有那么多的机会。但是他又升起了一个疑惑,转身回去又问佛陀:伟大的佛陀啊,在您成佛之前,有多少尊佛陀呢?
  佛陀回答他:在我示现成佛之前,也一样有无量无数无边恒河沙数的佛陀出现于世,广演教化,普度众生。
  彼人非常高兴:哦,原来佛陀出现于世是那么多、又那么正常,我可以安心回去睡觉了。走着走着忽然想到:过去成就了那么多尊佛陀,我都没有遇到,还在生死里;那未来那么多尊佛出现于世,我一定会遇到吗?我又一定会蒙佛陀教诲得出轮回吗?与其求未来的遇到,不如把握这一次。于是他回头求出家修行,很快成就阿罗汉果位。

  往往世间很多人会说: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一件是行善,一件是行孝。要加一句才圆满: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善,二是行孝,三是学佛。对于行善,这一生会遇到很多次,这件错过了,只要善心不改,可以遇到下一次;而尽孝就不然了,因为这一生,父母至亲离开了就是永久的离开了,再想弥补挽回是不可能了,所以尽孝的机会一生只一次;而学佛就更珍贵了,要很多很多次的生死,才能有这么一次遇到佛法。可以说行善的机会在这一生是很大的,尽孝的机会这一生只是一次,而学佛的机会却是无量生才有怎么一回,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呢?

  如果这些各位看完了,相信会和我有一样的理解:不能让佛法缺席自己的人生。

幻海迷局微信公众号:rjt8899
qq群:124780861
博客:http://blog.sina.com.cn/ppoopaking
 楼主| 发表于 2016/3/21 16: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3/22 17: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16: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3/30 00: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3/30 23: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4/1 00: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4/5 10: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16: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惭愧使人心量大
作者:幻海迷局.人间天

  一日听同修唠叨家里的琐碎:夫妻间不能包容,一个眼神乃至一句言语,都会成为战争的导火索。夫妻间的事情,我不乐意去说,人家打架逗个闷子,很正常的,老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我姑且听着这些唠叨。随后他来问我,怎么办啊?我说:“如果你不能容人,是因为你没有惭愧心。”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不圆满,所以我必须允许别人也不圆满,因为我还有毛病习气,所以我也必须忍受他人有毛病习气。虽然我不圆满,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足,但是我不放弃向光明努力;正是因为不圆满的人出现在我的视线,这是在提醒我自己,我还有很多的问题。

  而如果自满了,认为自己什么都对,自然不会容纳他人的错误,于是眼里都是芝麻绿豆大的是非对错,他人有一点点的问题,都要揪着不放,这个心量就太狭小了,这样的生活也必然是痛苦和烦恼纵横的。

  过去说过,不要拿学佛的量天尺去衡量别人,不要像阎王爷一样看到别人的毛病,就马上给他定下一个铁定的罪过。我们学来那么多的行事标准,是用来约束自己,用来提醒自己,用来反省自己的,而不是用来鞭挞和嘲讽他人。

  当我们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大乘佛法的佛教徒的时候,这个心量是否能扩开?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关口。心量打不开,慈悲就不能冠以大慈大悲,不是大慈悲,最多就是小慈悲,和大乘也是不契合的。

  佛陀说无惭无愧的人,是没有善根的人。那个时候不理解,后来细细品着,嚼出一丝味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那个善根深厚、宿福而生的,但是行做表现却是小肚鸡肠、眼如电光,这眼睛一点点的沙子都容不下,这嘴什么都能吃下,就不能吃亏。

  因为不懂惭愧,所以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因为不会惭愧,所以不会认为自己有错;因为不肯惭愧,于是刚强难化;因为不愿惭愧,就没有反省的余地了。我承认自己有不足,这样才会有空间去成长,若我已经满满的了,那么是否已经代表我的成长告罄了呢?

  我们都说学佛是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修的目标不是他人的善恶是非,而是自己;能回心向内,能把目光投到对自己的审视和批判上来,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去弥补修正,这才是真的在学佛啊。

  古人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反求诸己就是惭愧自己,就是反省自己,就是面对自己的不圆满、杂草丛生的心、混乱颠倒的行、无遮无拦的嘴。发现了,就找到修正的目标,没有发现的话,要修什么呢?所以无惭愧的人,真的是没有善根的人。在以前我也如此,常常因为有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诚然有成绩高兴点没有错,但是一不注意我慢就冒出来了,发现我慢了,就及时的低头收摄这个心念,放下它不再去想。

  再回到开篇的那个问题,我惭愧自己的习气坚固,承认自己的不足,才肯容受他人的不足和刚强;于是在这个过程中,心量会慢慢的放大,心态会慢慢的平衡,心情也会慢慢的开朗。很多人陷自己于烦恼中,为什么不试试打开心量呢?我们学佛人常常说提升心量,但是手段在哪里呢?这个惭愧自己,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能长久地保持这样的习惯,会对自己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自然会折服心中不屈的傲慢。

  但是不要过分,让自己失去了前进的勇气,佛法是中道法,不可偏左,自然也不能太右,修正回归中道就是最恰好的。很多时候,我们做不到那么精致,所以才会在事物中摇摆这个左右,在摇摆中去摸索如何回归中道,不令过激,也不要匮乏。


幻海迷局微信公众号:rjt8899

qq群:124780861

博客:http://blog.sina.com.cn/ppoopaking


 楼主| 发表于 2016/4/5 16:3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希望审核的老师给通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