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宇解老】——第三十九章
【慧宇解老】——第三十九章老子学说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人类文明的顶峰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必贵以贱为本,必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毂)。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硌硌如石。
【正误】
至和致,帛书甲本,太上老君本,海若本,河上公本,魏源本是致,帛书乙本,修真本是至。
帛书甲乙本没有“万物得一以生”和“万物无以生将恐灭”。显然这两句是后人加上去的,理由是:老子说三生万物,所以万物是世俗的产物,不是非得要得一才能生。
【慧宇解评】
一是什么?一是道外化出天地万物的最初的阶段,分为纯阴和纯阳,也就是纯精神和纯物质。也是天地万物在向道的回归的最高的境界。这是一个先于精神意识的自在的存在。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后,意识在生存发展,欲望享受之中远离了一的境界,在感受激情和遭受痛苦中陷入了沉沦。圣人抱一你以为那么简单?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时期。纯精神和纯物质是超出世俗社会的,换句话说就是要舍弃世俗社会中的各种东西,没有大彻大悟是根本做不到的。老子说反者道之动,说的是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具体到个人,向道的回复是最后的归宿。老子说“没身不殆”,佛家说“不生不灭”,不是用来忽悠善男信女的说辞,而是证道的主要特征,是无为而无不为的具体的表现。
人都怕死,一是因为死是一个完全未知的世界,一想到自己会变成鬼或僵尸就不寒而栗。二是因为死前会经历病痛的折磨,任谁都会望而生畏,无疾而终成了世人的奢望。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人来自于大自然,死后回归于大自然。但是我们的精神意识回归于什么地方?我们都有一个家,当我们在外面流浪的时候,渴望回到自己那简陋的家;当我们无奈的呆在家里,又向往那广阔的天地。所以这个家,只是我们暂时居住的地方,那么我们真正的家在哪儿?老子说道法自然,并不是说自然高于道,而是说道顺应自然的环境,自然的规律而展开。死后回归自然的提法并没有多少感召力。至于佛家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基督教的死后去天堂,伊斯兰教的“信主独一而且行善者,真主赐给天园永享幸福”,这些都有待证实,可一旦去证实就再也回不来了。
老子释迦摩尼得一,悲天悯人,引导着大家去悟道证道;上帝真主得一,编造一个弥天大谎,欺骗人们去信道,所谓信道就是信他们自己,因为他们无耻的把道的各种功能神通加之在自己身上。也可能上帝和真主其实是一个“人”,不过是在做一个天大的局,引得人们兄弟相争,骨肉相残,非乎?我们一旦相信了上帝,相信了真主,就真的迷失了自己。道者,宇宙中最高的存在,“有物混成”,兼具精神性与物质性。无所不能,无处不在,是万物之母。“道生万物”,我们的家就是道,向道的回归就是回家。我们从生下来咿呀学语开始就走上了回归之路,只是被感觉,欲望迷住了眼,流落在人生的某一个角落并了此一生。那些信了上帝,信了基督耶稣,信了真主的信徒,以为自己找到了家,包括那些信佛信道之人。只要不是真正的悟道证道,就是迷信,迷迷糊糊的相信,就是流浪生死。什么是悟道证道?就是得一,意识看透世俗生活中的人事物,名利欲,返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与内在的大智慧合而为一,这是悟道。真气完全的归根,身体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谓之转变色身,真正的与道相合,这是证道。
“昔之得一者”,也就是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有过那么一片天地,曾经有过那么一个社会,真正的回归到了“一”的境界。但是在我们的文明史中,战争似乎一直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主导,像恶魔一样吞食着人类的财富,生命和辛辛苦苦创造的文明。我们似乎要到那些已经消失了的文明之中去寻找那个“昔之得一者”。比如大西国文明,利莫里亚文明,或者是老子说的我们中华民族的“古之善为道者”那个时代的文明。我想老子的这一句话绝不是随便说说,一定是在中国的某一个历史时段,曾经有过这样一个高度文明时期,但是这个高度文明时期消失了,不在了,就像一个欣欣向荣的蚂蚁社会被一锅滚烫的开水无情的浇在上面。上帝说它凭自己的好恶曾经毁灭过人类社会,或许这个被毁灭的社会恰恰就是老子说的“昔之得一者”,上帝为了能够统治世界编造一部圣经,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圣经》从头到尾说的都是有为法。上帝精心的把无为法隐藏了起来,只是宣扬:你们这些凡夫俗子信我就能得救。其实之所以得救不是因为上帝用某种方法救了那些将死之人,而是这些人通过对上帝的笃信和祈祷进入了一的境界,自身潜在的功能得到了开发,是自己救了自己,是自身中的那个“道”救了自己。大家可以对比一下《道德经》和《圣经》,是谁悲天悯人,想方设法的开启我们的灵智?又是谁精心编造了一个弥天大谎,让世人迷失了自己而自相残杀。只有无为法才是一的境界,所有的有为法都是二以后的境界。若是人们都通达了无为法,都进入了一的境界,谁还会去相信上帝胡诌出来的那些奇谈怪论,歪理邪说?尽管上帝自己可以得一,却不能让人类得一,一定视无为法和得一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金刚经》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如果把有为法当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当做规范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迷失在有为法的汪洋大海之中,无所适从,颠三倒四,善恶不分,鬼迷心窍。老子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这就是老子对世俗中有为法的极为深刻的评价。“其无正也”,世俗的有为法中只有道理没有真理,如果硬要从中找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宇宙真理,那无异于大海捞针,痴人说梦。这是因为有为法只是纠结于情感,感觉,利益,欲求,无法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二律背反”就是有为法致命的无法避免的缺陷,随时有可能向着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作为一个人,他可以在这种转化中摸索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点,或勤劳,或懒惰;或自生,或寄生;或作善人,或作恶人;或作主人,或作奴才;或跪着生,或站着死。作为一个民族,要是以纯粹的有为法作为自己的民族精神,那就太可悲可伶,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人之迷”就是人们沉迷于有为法之中,沉迷于上帝真主皇帝领袖编造的种种谎言之中。到头来不过是黄粱一梦,可悲可叹。
“天得一以清”,天,往小里说是太阳系,往大里说是银河系,宇宙。得一者,归根也,意识归根,真气归根;意识不作乱,真气不爆发,自然清净圆明。所谓宇宙大爆炸,就是宇宙没有得一,是某种能量的爆发,应该是一个偶发事件,不可能是常态。
“地得一以宁”,首先要说的是:地有自己的精神活动,不要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土坷垃。地球的各种运动包括板块漂流,火山喷发都受到精神活动的影响。地得一,火山活动会归于平静,人类的家园会安定祥和。
“神得一以灵”;这个神应该不是指神佛圣人,如果神佛圣人不能得一就不能称之为神佛圣人。这个神应该是指神识,神通。“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其中的神指的就是这个神。一个普通人都具有一些潜在的神通,进入了无为的“一”的境界,这些神通就能得以展现出来,也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真谛。
“谷得一以盈”;谷,有着大量空间的低凹的地形。小者为溪,大者为谷。谷得一才会充盈,植物茂密,流水淙淙,灵气满满,欣欣向荣。“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这里的溪和谷都是形容人得一后包容天下的气魄。
“万物得一以生”,道生万物,“一”是其中的一个起始的必不可少的阶段。在万物展开以后,一就把自己隐藏了起来,一切都是自然而然,都是那么简单,世俗。所以强调“万物得一以生”就显得没那么必要了。这也是老子立论的严谨之处。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回顾人类历史,混蛋暴君比比皆是,得一侯王凤毛麟角都是多说着。 期待一代明君来救民于水火之中是不切实际的,盼来的往往是一代暴君。因为明君的养成需要极高的文明和适宜的环境。“一”是无为的境界,所以区别明君与暴君的重要标志就是:他所宣扬的理论是无为法还是有为法。一切有为法所围绕的无非就是权名利欲,而沉溺于权名利欲之中的皇帝领袖怎么可能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歌舞升平?很多人把名利欲称之为历史前进的动力。可是这种动力往往把人类社会给带到沟里去,所以老子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发展真的是硬道理吗?“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老子的教导果然是诚不我欺。
“天下正”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像老子学说一样的人类文明;二是要在这样的文明的基础上产生的进入了“一”的境界的领导人。文明者,顾名思义是要通过文使人明,如果不能够让人明白,那叫什么文明?老子说:“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回复的生命本来应该有的状态才叫正常;确切的了知这种状态才叫明白。老子还说:“和曰常,知和曰明”,和说的是阴阳相和,只有到了一的境界阴阳才能真正的相和。在世俗的境界,意识相跟真气态经常处在矛盾争斗中,和只是暂时的,有限的,表面的,但是鼓吹斗争的说法,做法和学说一定是惟恐天下不乱,世俗生活中在面对具体的人事物时可以在和与斗中取舍,在大的方面,比如派别的理论;宗教的教义,民族的精神;国家的施政方针,尤其是人类的文化,都必须跟无为挂钩。因为无为是超出语言的,与现实中的各种具体事物没有任何的关联,所以人们很难理解也无从效法。但是无为与生命本身息息相关。没有无为,胎儿不能发育,婴儿没有健康,真气不能归根疲劳就无法消除。人类的文化如果缺失了无为法,人们就会在世俗生活中迷失在感觉欲望的泥潭中。这样的文化决不能称之为文明,当人类的意识游离在生命的本质之外,整个世界就一片黑暗。由各种歪理邪说构成的文化,我们只能称之为文暗或者文黑。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末法时代”。在这样的“末法时代”,“天下正”甚至在人们的理想中都找不到了。岂不呜呼哀哉!
“其至(致)之也”,至和致,两个都可以用。至,极也;致,精密,精细,比如极致。但还是以至为好。“一”是人类社会在向道回归过程中一个高端的境界,不是轻易可以达到的。但是这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蚂蚁窝可以轻易的被人毁掉,但是人能够消灭所有的蚂蚁吗?人类的某些社会可以被上帝毁灭,但上帝能毁灭整个人类吗?不管经历多少艰难困苦,人类必将达到清静安宁灵明充盈的“天下正”的时代。
“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一”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抽象概念,不是一个简单的没法再简单的数字,它与生命本身息息相关,与人心的善恶密不可分。如果人类满足于苟延残喘的现状,人类社会不能达到“一”的境界,长此以往,老子所说的这种可怕的情况就会出现。有毒的空气,有毒的水,有毒的食品形成的恶劣的生存环境加上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这就够可怕的了,还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故必贵以贱为本,必高以下为基”,老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任何高低贵贱之分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一个社会的基础就是底层人民,高贵的人之所以高贵,是由于那些他们认为的低贱的人群造就和衬托了他们的高贵。“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老百姓之所以活不下去,是因为那些高贵的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活得太奢靡了。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毂)”,高贵真的那么有趣吗?一个站在权力之巅,可以左右所有人的命运的皇帝领袖,他没有朋友,没有亲情,没有知音,没有可信任之人,也没有可托付之人。所有的人都跪在他的脚下,并且所有的人似乎都站在他的对立面。能够自称孤家寡人的还算是有一点儿自知之明,那些自喻为千古一人的,实际上已经陷入了癫狂之中。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能够自称孤家寡人的,表明他还是知道百姓才是国之根本,那些陷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暴君国贼,是不会理解民为邦本的道理的,难道不是吗?
“故致数舆无舆。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硌硌如石”,一个世俗中的侯王,哪怕他达不到一的境界,只要明白百姓才是国之根本,就不会只是贪恋千古留名,富贵荣华,山呼万岁,千秋万代。车只不过是代步的工具,如果是百辆豪车就成了炫耀富贵的道具,与车本来的功用差之千里。 一个把家国百姓系于一身的“侯王”,是不会把自己看做是富贵如美玉,强硬如顽石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