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bffq 发表于 2017/4/30 20:15:17

hhbffq 发表于 2017/5/16 01:24:35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7/5/19 12:48 编辑

丈夫金字塔感染超级细菌,试遍所有抗生素无效。绝望中,她重拾起了人类对抗细菌的古老武器...2017年05月15日 11:12:43http://news.ifeng.com/a/20170515/51091274_0.shtml【按:本病例证明:并不是越新的东西越好,古老的智慧仍然能够挽救人的宝贵生命。至于这位Steffanie Strathdee女士不懂得中医,那是她所掌握的知识领域之局限性,中药里有金汁这味药,现在已经不入药典,但烈性传染病却需要此药的使用,问问患者,当你不幸患上急性传染病,而所有抗生素都无能为力时,你是要救命的金汁,还是要“方骗子的科普知识”?】
来源:英国那些事儿 这位女士名叫Steffanie Strathdee,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全球健康研究所(UC San Diego’s Global Health Institute,GHI)的所长兼传染病流行病专家...2015年年底,Strathdee和丈夫Tom Patterson一块儿到埃及旅游,两人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许多著名景点,在爬完金字塔之后不久,丈夫Patterson就病了...刚开始,他只是感觉身体不适,然而不久之后,他开始不停地出汗并伴随着呕吐...Strathdee眼看情况不妙,赶紧把丈夫送到了开罗的诊所。 当地的医生诊断为胰腺炎,按标准的疗法治了几天却不见好转...丈夫的病情持续恶化,无奈之下,Strathdee又联系了德国的医院,救护直升机将Patterson送到法兰克福一家著名的医院,德国医生对Patterson进行了仔细检查,确诊Patterson感染了一种超级细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这种细菌还有一个臭名昭著的名字“伊拉克细菌”,因其大量出现在伊战中美军的战地医院而得名,不少美军士兵都曾感染,死亡率非常高..更可怕的是...这世界上有六大超级细菌,是现有大部分抗生素奈何不了的,它们的名称首字母被缩写成了一个组合“ESKAPE”...而鲍曼不动杆菌,就是这个组合里的“A”...病情如此严重,Strathdee再没有别的选择,她直接把丈夫送回了老家圣迭戈。圣迭戈的医生们参考了伊战中一些感染过鲍曼不动杆菌后幸存士兵的病例,使用了老牌顶级抗生素——多粘菌素E(Polymyxin E)...然而不幸的是,这一次,多粘菌素E对Patterson体内的鲍曼不动杆菌毫无杀伤力,不仅如此,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通过对Patterson体内的细菌分离物进行分析,发现一个更可怕的事实——他体内的鲍曼不动杆菌已经产生了强大的抗药性...Patterson的身体继续恶化,感染已经扩散到血液和肺部,他开始出现脓血性休克,陷入昏迷,甚至出现幻觉,这几乎是濒死的症状了...2016年2月,医生通知Strathdee,他们用尽了所有可以选择的抗生素,对于她丈夫体内的超级细菌,他们无能为力了....医生的话让Strathdee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作为一个曾经走遍世界深入研究传染病的专家,Strathdee深知,细菌进化的速度远远快过新抗生素研制的速度....永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眼前这个感染超级细菌的人是自己的丈夫,她怎能轻易放弃?!在极度绝望,辗转反侧中,她猛然想起了一个终极命题,在抗生素杀不死细菌的情况下,这世间还有没有能杀死细菌的东西?当然有!细菌也是生物,身处自然界的食物链中,它的天敌在自然界必然存在,一物降一物是自然的铁律...而这个天敌,便是中学生物课本上早已学过的东西——噬菌体!!噬菌体是病毒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们会有针对性地寄生到特定的细菌或真菌体内,进行自我复制繁殖,从内部将细菌蚕食瓦解...由于噬菌体是病毒,它对细菌的攻击是“物理攻击”,完全不会存在抗药性的问题...如果能找到相应的噬菌体,不是就可以杀死Patterson体内的鲍曼不动杆菌,挽救他的生命了吗?听起来是个不错的选项,为什么一开始就没有想到呢?这事儿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难度相当大...首先,地球上噬菌体的种类就多得吓人,那数量是10的N次方,短时间要找到有效的噬菌体,无疑于大海捞针...其次,噬菌体疗法是被主流医学界认为的边缘疗法,尽管一个世纪以前的1915年就被发现,也曾在20世纪盛行一时,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异军突起和大范围推广,噬菌体渐渐被人们遗忘,淹没在历史中...但现在,在主流医疗方法宣布无效的情况下,要挽救丈夫的生命,Strathdee只能重拾这把对付细菌的上古宝剑——噬菌体疗法。可是,到哪里去找这把古剑的“铸剑师”呢?!...万幸的是,这样的“铸剑师”居然还存在于世,并且正在静候时机,重回主流医学界的视野...身为全球健康研究所的头儿,Strathdee的职业圈和人脉帮了她大忙...在她决定采用噬菌体疗法之后,周围的医生以及医学界的同僚都帮她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这位“铸剑师”——马里兰海军医学实验室的Theron Hamilton少校。Hamilton少校是海军医学实验中心负责生化防御研究的主管,早在十五年前,军队医学中心就注意到了抗生素在与细菌的对抗中节节败退的问题,于是特地设立了这个实验室,重启噬菌体,这一古老抗菌武器的研究...如今,Hamilton少校的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噬菌体实验室之一,搜集了超过300多种有效噬菌体...而伊战中曾广泛传播的鲍曼不动杆菌,当然也上了它们的研究名单....得知这个消息,Strathdee第一时间向Hamilton少校求助,Hamilton少校很乐意提供噬菌体的治疗方案,但治疗还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没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批准,否则他的治疗将面临违法的风险...而FDA那里能否审批通过也是一个未知数,因为Hamilton的噬菌体只在老鼠身上做过活体实验,从来没有用于人体....但病情实在刻不容缓,Strathdee一面动员医学界的同仁们积极游说FDA,一边和Hamilton共同制定治疗方案...而此时此刻,Patterson的肾功能已经衰竭,需要靠透析维持,还陷入持续的昏迷,仅残存模糊的意识...Strathdee在床边握着丈夫的手,一字一句说到:“亲爱的,告诉我你是否愿意战斗下去?我不愿你仅仅为了我而苦苦支撑,如果你决定让我放手一搏,就捏一下手吧!”虚弱中的Patterson用力捏了捏妻子的手....各方都在和时间赛跑,Hamilton少校在加紧培育有效的噬菌体,Strathdee和同仁们在做FDA的工作,当治疗准备就绪时,FDA关于这次治疗的特批文件也下来了...终于,第一批噬菌体被送到了Patterson的病榻前,Strathdee形容当时的心情——比婚礼时带上戒指那一刻还欣喜...噬菌体分别通过静脉和胸前的导管注入到Patterson的体内...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Patterson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接受噬菌体治疗的人——通过往体内注入噬菌体病毒,让病毒杀死体内的细菌!治疗的过程没有出现大的波折,噬菌体产生了良好的效果,Patterson身体和意识都开始慢慢恢复,昏迷了几个星期,他第一次睁开双眼,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借助拐杖慢慢下地走路了...Patterson是幸运的,他的幸运不在于拥有一位医学专家妻子,更在于妻子的绝不放弃....然而,Patterson事件的后续影响还没有结束...作为美国第一例接受噬菌体疗法成功康复的人,他的事迹也挽救了Hamilton少校的实验室。 Hamilton少校的实验室曾因对噬菌体疗法的研究广受诟病,好几次差点被关停,多年来也有无数人打小报告,攻击这个实验室是军队的“财务黑洞”,主流的制药界更是对他们嗤之以鼻,极尽抹黑之能事...Hamilton少校已经和Strathdee以及几位医学界同仁合作,推出一本关于噬菌体疗法的宣传书籍,呼吁人们重新审视抗生素的问题,重拾噬菌体这个古老的武器...他同时也表示,由于噬菌体(生物)无法像抗生素(化合物)那样申请专利,也就不能带来有效而可观的利润,噬菌体疗法在美国能否重回主流医学界,前面的道路依然困难重重....但有一点是他是可以肯定的,未来成为人类对抗细菌最后一道防线的,噬菌体,绝对应该有一席之地.......Ref:http://www.kpbs.org/news/2017/apr/25/san-diego-man-saved-therapeutic-use-viruses/https://www.buzzfeed.com/azeenghorayshi/navy-phage-viruses-for-antibiotics-crisis?utm_term=.dxGd7JM8V#.aaJd43POa-------------------Lolololimin:金字塔好邪门啊…画烛声浅:她认识庄恕嘛!下水道里的美男子:学药的表示请大家一定不要滥用抗生素!魚油大哥:母情节恩爱来袭。ZHAOTHEFUCKEROFSKY:真的厉害了 不得不说 挺感动的 各个方面都有人努力 陪伴 才成挽救了她丈夫的生命-寒雨的雨:看这个的时候在听 the scientist.蛮感动呐GS_1123:爱和医学的力量吃鸡腿的吐司:想起来外科风云里面的那个。耐药株菌,用了很多方法还是没有救活病人……到我们还是要看到医学的进步,未来的某一天,现在不能攻克的疾病终会被攻克!-------------------

xiaoyao 发表于 2017/5/16 22:54:29

现在,我大兲朝的各个阶层割裂到了无法有一点共同语言的地步了:L
露珠你引用的这些,在大部分人眼里,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神助拳 疫核团
打倒西医振中原
西方疫苗纸老虎
我们才是救世主
大力丸 金刚丹
胸口碎石稳如山
绿豆汤 赛神仙
包治百病能上天
吃羊蛋 牛鞭汤
以形补形硬如钢
穿山甲 钻地王
吃了变身金刚狼
iPhone6 辐射强
鬼子WIFI丧天良
狂犬病 事不大
不打疫苗也不怕
童子尿 正气旺
百毒不侵身体棒
身体棒!!!

hhbffq 发表于 2017/5/18 03:14:15

人文地理纪录片《秘境神草》第一集——天造神力~第六集
http://www.gd.xinhuanet.com/2017-02/04/c_1120409919.htm

hhbffq 发表于 2017/5/18 20:48:37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7/5/19 12:55 编辑


金汁
编辑 锁定
金汁,一民间中药名,将收集来的粪便 ,加上最好是上好的井水或地下泉,土得是红土。经多道工序后,埋入地下至少一年,一般20~30年后,形成的中药:主治:天行热疾中毒。


药品名称金汁 别    名金水或粪清 主要适用症天行热疾中毒 运动员慎用非慎用 类    型中药 功    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目录


[*]1 中药

[*]2 药性

[*]3 制作方法

[*]4 花桥亭

[*]5 守城武器





金汁中药编辑
一味中药的名称,又名金水或粪清。其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制作“金汁”,大多使用的是十一二岁男童的粪便,而且选择的是冬至前后一个月的粪便,因为那时人的身体状况比较好,粪便不容易变质。打好的原浆还得加入五桶上好的井水或泉水搅拌均匀后,经过竹筛和纱布两道过滤,之后的液体才能装入瓦罐中,再加入一小碗甘草水,最后用碗碟盖住瓦罐,用赤土密封,埋入两米深的泥土里。做“金汁”和酿酒相似,封存的时间越长越好,最少也要十年才能用。年久弥佳。会分为三层,取其上层清液入药即为金汁,其汁呈微黄(如浅茶色),无毒无味,疗暑热湿毒极效。中层白色,下层是残渣。金汁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消斑,起清热效果极佳, 常与生地、水牛角等清热凉血药同用。

金汁药性编辑
金汁专治疗高烧、体热等症状,可起到退烧、泄肝火的疗效,但是这种药非常清凉,属大凉,一般是体质强壮的青壮年或孩子才能承受得住。
金汁
(1).金属的溶液。
(2).用金放入水中煮取的汁液。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一·金》﹝集解﹞引陈藏器曰:“煎取金汁,便堪镇心。”
(3).粪清。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火药料》:“毒火以砒,硇沙为君,金汁、银銹、人粪和制。” 锺广言 注:“金汁:即‘粪清’,用棉纸过滤后贮藏一年以上的粪汁。”

金汁制作方法编辑
泉州花桥宫制作方法:
“金汁”制作得经过繁琐的工序。“必须是十一二岁的健康童男的粪便。” 收集粪便的时间,也有讲究,“须是深秋入冬时,因为这样的季节不容易拉稀”。一年到头,只选用冬至前后一个月的粪便,据说,是因为这段时间的粪便比较不那么臭。也有个说法是,这样的天气不容易孳生细菌。老师傅将四处收集来的一担担粪便倒入大木桶里,往里加水、土。水,最好是上好的井水,土得是红土,然后用力搅拌,一遍遍淘洗,去除杂质。接着用细纱布过滤,最后剩下的粪水入陶瓮,用黄土加封,埋入土里。以碗和碟盖住陶瓮,再用加了盐的黄土加封,埋入土中。“至少得存放二三十年,越久越清,越好!”
粪便制药 民间曾广泛流传:
“金汁是很珍贵的药,疗效是毋庸置疑的。”70岁的张永树教授,是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的主任医师,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导,又是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张教授是泉州人,先后师从针灸名家留章杰、陈应龙、黄宗勗。他小时候就知道,有人到花桥宫讨“金汁”,给高烧不退的小孩喝,一点就好了。后来,张教授当医生了,也常给病人开这味药,不少高烧不退的小孩,喝了“金汁”就好了。
张教授很肯定“金汁”治病的作用。他说,今年年初,由泉州市政协组织,泉州市中医药学会等协助编辑出版的《泉州民间偏方选编》里,第一章“内科”中,就记录了“金汁”治疗发热的用法。编者按里还提到,2007年9月,泉州花桥宫曾将“金汁”的制作方法整理,向省卫生厅上报。
说到“金汁”的应用,张教授指出,跟其他中药的应用一个道理,“得根据不同人的体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而且“金汁”是一方很凉的药,是治疗高烧不退和小孩夏季热的,一定要体质很热的人才行。
其实,民间流传的偏方、秘方中,除了金汁,还有人中白、人中黄、童便等,都是粪便制成的药物,曾有很广泛的应用。
红土发酵 可产生抗生素:
至于粪便经搅拌过滤、埋藏在地下几十年后,如何会变成金汁,张教授推测,可能与地下水、红土及陶制的瓮罐有关。他说,单单红土一样东西就能治病,普通的红土能治热性热,烧过的红土则可治寒性热。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副教授施文荣认为,“金汁”有疗效并不奇特,如果红土中的放线菌经过此类发酵培养,可在发酵液中产生抗生素,这可能是“金汁”产生疗效的因素之一。“土壤的放线菌很丰富,也是抗生素主要来源菌,但是这样产生的抗生素很多有毒性,所以金汁即使有疗效,同时也可能有毒副作用。”
因此,施文荣副教授建议,作为中医药界的研究它仍有价值,但把此类物质称为“宝”就言过其实了,毕竟疗效未明确,实验数据缺少。他觉得,金汁不应投入临床使用,但可作为传统医学文化而保留。

金汁花桥亭编辑
(翁志荣撰文) http://f.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f0442e953901213fcb3349de64e636f8/cdbf6c81800a19d8c16a9e4933fa828ba61e4614.jpg涂山街头的花桥慈济宫
“金汁”一药,系花桥慈济宫根据传统民间方法炮制而成,是该宫一味颇具地方特色的施赠药物。据资深常务董事李伯瑜(已故)生前向笔者口述,此药自光绪四年(1878年)创办泉郡施药局时便开始制作,已有百余年历史了。可以说有花桥亭便有“金汁”。
金汁,系人粪加工制作而成。据传自晋代始就有以粪便入药的记载。《本草纲目》和《医事别录》分别称为黄龙汤、人中黄、还元水或粪清。“味苦、性寒、无毒”,“主治时行大热狂走,解诸毒”,可大解五脏实热。
关于金汁,《本草纲目》记载了几种制法:“近城市人以陶瓮塞口,纳粪中,积年得汁,甚黑而苦。名为黄龙汤,疗温病垂死者皆瘥。”另一种制法是于腊月截淡竹去青皮,浸以人粪汁,“可治天行热疾中毒”,名为“人中黄”。还有一种制法是用棕皮棉纸铺上黄土,浇粪汁于土上,滤取清汁,倾入瓮中密封,埋藏入土中一年取出,清若泉水,全无秽气,年久弥佳。
花桥亭制作“金汁”甚为严密。每年冬至到大寒,取健儿粪便,加清水稀释,搅匀成汁,以棉纸纱布滤清,并加入黄土少许,入瓮,粗碗覆盖密封,埋入地下2米深,10年后方取出施赠病家。每年均制作近百缸,并详细记载年份、分布地点(先前均借用中小学校操场地下或城郊旷野深埋),依次逐年取用。其汁呈微黄(如浅茶色)无毒无味,对暑热湿毒等症,疗效极佳。据云,酷暑时节到该宫赠药处求索者接踵而至,应接不暇。
数十余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可供掩埋缸瓮的偏僻旷地稀少,加上制作此传统偏方的老师傅相继去逝,后继无人。近年来,这民间偏方已濒于失传。
(本文曾载于《泉州晚报》并收入《又见刺桐红》一书)

金汁守城武器编辑
煮沸的粪便尿液,美名“金汁”,古代守城多用,不仅可烫杀敌人,且粪便肮脏,伤口多腐,难以医治。
参考资料

[*]1.“臭名远扬”的粪便移植医学 源于中药 .中国新闻[引用日期2016-10-12]

hhbffq 发表于 2017/5/18 20:59:01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7/5/19 13:19 编辑

金汁更名为“噬菌体”——就容易为患者所接受——语言的威力就是如此地微妙!:lol:

“臭名远扬”的粪便移植医学 源于中药“黄龙汤” 2014-12-19 12:45:26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 责任编辑:刘旭辉
2014年12月19日 12:45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http://i3.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png参与互动(0)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201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杨云生接手了一个患克罗恩病的病人。这位患者病情常年反复发作,频繁腹泻,痛苦不堪,用了各种治疗手段也没有什么起色。于是,杨云生想到了或许可以试试国外刚刚兴起的“粪便移植”疗法。
    “粪便移植”火了
    “粪便移植”疗法听起来有些“重口味”:把经过处理的健康人的粪便液,灌到患者肠道内。在现代医学里,粪便移植的故事可追溯到1958年。那时,一种名叫伪膜性肠炎的消化道疾病死亡率高达75%。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Ben Eiseman,对4名患有严重伪膜性肠炎的患者,采用了抗生素、氢化可的松、益生菌等治疗手段,但病人仍腹泻严重,甚至出现休克。无奈之下,医生最终和患者及家属商议,用患者家属的大便制成粪水对患者进行灌肠。结果,其中3名患者在几天之内奇迹般地康复出院,另一名患者在住院期间则死于与肠道感染无关的其他疾病。





    不过,由于无法从科学角度清楚地揭示它的治疗原理,此后20年,这一疗法并没引起人们的重视。杨云生说,1980年代,301医院消化科也曾用同样的方法治好了一例严重腹泻的病人,但并未对此作进一步研究,更没有发表过什么论文。
    近10年来,由于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给科学家提供了得力“武器”,人类“攻入”了肠道菌群这一新的科学领地。大家忽然发现,原来总重量高达1.5千克的肠道菌群,在人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与肥胖、肠道疾病乃至精神疾病都有着隐秘而密切的联系。2005年10月,13个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人体微生物组研究计划”圆桌会议。会议认为,应该像做“人类基因组计划”那样,组织全球力量,开展“人类微生物组计划”,把人体共生微生物组的基因组成全部测定出来。
    当肠道菌群的作用被揭示以后,粪便移植的原理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之所以用“移植”这个词,杨云生说,说明大家现在已经把肠道菌群看成组成人体的一部分。不过,他补充说,最近几年,艰难梭菌感染在美国发病率的迅猛上升,也是造成粪便移植在临床上这么火的重要原因。
    艰难梭菌感染与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有关,并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艰难梭菌感染常常在医院内发生。有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每1000例住院病人里就会发生8.75例感染。上述的伪膜性肠炎就是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的。相比之下,中国目前的艰难梭菌感染病人还不是很多。
    杨云生的那个病人,在经过粪便移植以后,病情有了很大改善,从曾经的一天腹泻十余次减少到5次。然而,肠道菌群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究竟是哪些细菌起了作用,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杨云生又做了3例病人的粪便移植治疗,以期对内在的机理做更深入的分析。
    中国的研究起步早
    杨云生是国内临床医疗上最早开始研究粪便移植的,但在整个肠道菌群领域,国内更早的研究者是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微生物学家赵立平。他的科研故事,曾经登上了2012年《科学》杂志的封面。谈起粪便移植,他有更多的“吐槽”。
    早在2001年秋,雀巢公司曾经委托赵立平做一项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他提出不要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而是用携带着人的菌群的仔猪模型来做这个试验,这样得到的结果更容易向临床应用转移。根据双方商定,研究获得的数据属于雀巢,新技术的产权属于赵立平团队。
    赵立平查阅了很多资料,最终选定一个健康的10岁男孩做菌群的供体。按照厌氧处理的方法,把男孩的粪便制备成移植物,接种给在无菌条件下接生的新生小猪。
    研究一度遭遇挫折。他们连续做了3次菌群移植,80%以上的小猪都发烧、腹泻后死亡,模型根本无法建立。解剖以后,研究人员看到,小猪内脏有出血点,从里面分离到一种细菌。经过鉴定发现是带有肠毒素基因的肺炎克雷伯氏菌。经过回接试验,表明移植菌群后,小猪的死亡是这种病菌引起的。
    那么,病菌是从哪里来的呢?
    研究人员用针对肠毒素基因的分子探针,检查了饲料、笼具、垫料、饮水、空气,甚至工作服等所有可能与小猪接触的样品,都没有发现这个细菌的踪影。最后,他们检查了供体样品,没想到,这个病菌赫然出现在粪便移植物里面。而有意思的是,只有新采集的样品中有这个病菌,早前几批试验用的粪便移植物是检测不到这个病菌的。
    赵立平的团队回访了供体男孩的母亲。她告诉研究员,孩子春节期间吃坏了肚子,腹泻、发烧,吃了抗生素病愈。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他没有症状了,病菌却在他的肠道里潜伏了下来,让新生的没有免疫力的小猪感染并死亡。
    这个问题令他们意识到,粪便里潜伏着各种各样的病菌和病毒,不经过严格的检查和预先接种试验,就盲目地把一个人的粪便移植给另外一个人是有很高风险的。后来,他们针对这一问题,建立了一系列的潜在病菌分子检查、培养检查以及接种检查的方法体系,经过这样严格检查的移植物就再没有出过问题。
    对此,杨云生也表示,做粪便移植必须注意供体粪便的安全性。而且,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患者接受粪便移植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他们往往还是倾向于在患者的亲属中寻找供体。比如,在2010年的那位病人,他们采用的是患者儿子的粪便。
    从中药“黄龙汤”开始
    其实,根据赵立平的查阅,最早将粪便用于治疗的是中国。东晋时期(公元300~400年)的葛洪,在其所著《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当时用粪清治疗食物中毒和严重腹泻,“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久者佳”,还记载了用动物粪便治疗疾病,如“驴矢,绞取汁五六合,及热顿服,立定”。16世纪,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口服粪水治疗严重腹泻、发热、呕吐和便秘等疾病。
    对此,杨云生也表示,中国传统医学一直是现代医学的宝库。中医里的很多疗法或药方,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伪科学”,是因为现代科学还没有发展到可以真正揭示它们的阶段。中国古代用粪便治病的办法,看似离谱,但在今天终于找到了圆满的科学解释。
    “可如果是中国的科学家原创性地提出粪便移植这个疗法,就不会有这么火的效应,说不定还会遭到嘲笑。”赵立平感叹道。
    当时,经过5年的试验,赵立平团队成功地将人的菌群移植到无菌接生的仔猪肠道中,实现了粪菌移植物制备方法和安全性检查的标准化,制定了评估方法,以判断供体菌群在受体中是否建立,以及对受体免疫和代谢有何影响的。赵立平的研究团队发表了4篇SCI论文,并申报了专利。
    但令赵立平意外的是,专利审查员竟然说他们的申请不符合专利法,原创性也不够,给否决了。在这项试验结束后,他看到粪便移植的潜在价值,还曾试图找医院做临床试验,也没有成功。论文发表后,学生毕业了,交大农学院搬迁了,饲养小猪的无特定病原屏障系统也就弃用了。“最后,这些技术与无数中国科学家做出来的技术命运一样,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了。”他不无遗憾的说。
    直到2010年,赵立平在欧洲参加学术会议,听到荷兰科学家用粪便移植做肥胖和菌群关系的研究取得了结果,后来,又看到同行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用菌群移植做艰难梭菌治疗顽固性腹泻的论文,紧接着,粪便移植成为2013年国际十大科技进展,赵立平说,“我的‘胸闷’程度可想而知。”
    “如今,西方医学界用远远不如我们的方法,沿袭‘粪便入药’上千年的中医方法去做粪菌移植,而且收费每例1万~2万美金,并大有成为新兴产业的势头。”赵立平感叹道。
    自2004年以来,在《自然》《科学》《细胞》以及《美国科学院院报》等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肠道菌群与疾病和健康关系的论文已有上百篇,其他各类生物医学刊物的相关论文达上千篇。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自闭症等在内的超过50多种疾病都有证据表明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系,而通过配方营养、益生菌和药物调节菌群预防减轻疾病的报道更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鉴于自己的“惨痛”遭遇,赵立平呼吁,中国需要尽快集结力量,对肠道菌群展开更多更有针对性的研究。




【编辑:刘旭辉】

hhbffq 发表于 2017/5/18 22:38:12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7/5/19 15:18 编辑

天真烂漫的儿童,很可爱!
--------------------------------------------------





一瓶可能要1万美元,pp你用不起滴!

PP发表于 2017/5/17 14:54
现在,我大%朝的各个阶层割裂到了无法有一点共同语言的地步了
##你引用的这些,在大部分人眼里,大概 ...
















粪便移植

开放分类:健康医学医学名词医学术语生活

粪便移植也称“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其定义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也被少数人称为Fecal transplantation、Fecal bacteriotherapy和Intestin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可分别可译为“粪便移植”、“粪菌治疗”和“肠菌移植”或“肠微生态移植”。迄今,全世界已有数千例患者接受粪菌移植治疗。
编辑摘要

百科帮你涨姿势
http://a4.att.hudong.com/82/59/31300542679117142354598459678_140.jpg
《本草纲目》中曾记载用人粪可治疗腹泻发热并濒临死亡的患者南医大二院张发明是中国第一位开展现代标准化粪菌移植的医生可治疗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炎症性肠病 肠道免疫缺陷等疾病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 粪便移植 英文名: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编辑信息模块

中文名: 粪便移植


方法: 健康人的粪便液,灌到患者肠道内 原理: 重建肠道菌群
要求: 严格的筛选和实验方案 案例: 1958年美医用粪水挽救患者


目录




[*]1简介
[*]2产生背景
[*]3历史
[*]4临床决策
[*]5机理作用




[*]6基本功能
[*]7操作过程
[*]8推广阻力
[*]9研究
[*]10现状




[*]11未来
[*]12病例






[*]1简介
[*]2产生背景
[*]3历史
[*]4临床决策
[*]5机理作用
[*]6基本功能
[*]7操作过程
[*]8推广阻力
[*]9研究
[*]10现状
[*]11未来
[*]12病例



简介/粪便移植 编辑
http://a4.att.hudong.com/51/04/01300000098168135151047565352_s.jpg肠胃生态平衡的破坏和恢复图册
粪便移植,是一种对抗艰难梭菌的治疗方法,是将健康者的粪便导入肠道受感染的患者以抑制患者体内有害细菌滋生的治疗措施。是由粪便灌输员通过一个鼻管将粪便从患者鼻孔导入小肠中,健康者的粪便中存活有一些有益菌群,可以抑制或化解一些超级致病细菌所导致的人体健康危机。
据有关报道,近年来,荷兰和美国一些医院的医生通过粪便移植,成功治愈了艰难梭菌严重感染的患者。
产生背景/粪便移植 编辑
人类利用人新鲜粪便或者发酵的粪水中的物质治病,至少有近2000年的历史,最早将粪便用于治疗的是中国,粪便入药从1000多年前的中药“黄龙汤”开始,1958年美国医生用粪水挽救感染垂死的患者,这是英文文献记载最早的案例。

东晋时期(公元300~400年)的葛洪,在其所著《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当时用粪清治疗食物中毒和严重腹泻,“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久者佳”,还记载了用动物粪便治疗疾病,如“驴矢,绞取汁五六合,及热顿服,立定”。   
16世纪,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口服粪水治疗严重腹泻、发热、呕吐和便秘等疾病。中国传统医学一直是现代医学的宝库。中医里的很多疗法或药方,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伪科学”,是因为现代科学还没有发展到可以真正揭示它们的阶段。中国古代用粪便治病的办法,看似离谱,但在今天终于找到了圆满的科学解释。   
1958年,一种名叫伪膜性肠炎的消化道疾病死亡率高达75%。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外科医生beneiseman,对4名患有严重伪膜性肠炎的患者,采用了抗生素、氢化可的松、益生菌等治疗手段,但病人仍腹泻严重,甚至出现休克。无奈之下,医生最终和患者及家属商议,用患者家属的大便制成粪水对患者进行灌肠。结果,其中3名患者在几天之内奇迹般地康复出院,另一名患者在住院期间则死于与肠道感染无关的其他疾病。
此后近20年,由于无法从科学角度清楚地揭示它的治疗原理,这一疗法并没引起人们的重视。
1980年,中国301医院消化科也曾用同样的方法治好了一例严重腹泻的病人,但并未对此作进一步研究,更没有发表过什么论文。之后肠道作为人体应激时的中心器官之一,其屏障功能、免疫功能、与其他器官的紧密联系、以及肠道细菌微生态逐渐被学界认识”。   
近10年来,由于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给科学家提供了得力“武器”,人类“攻入”了肠道菌群这一新的科学领地。科学家忽然发现,原来总重量高达1.5千克的肠道菌群,在人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与肥胖、肠道疾病乃至精神疾病都有着隐秘而密切的联系。
自2004年以来,在《自然》《科学》《细胞》等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肠道菌群与疾病和健康关系的论文已有上百篇,其他各类生物医学刊物的相关论文达上千篇。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自闭症等在内的超过50多种疾病都有证据表明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系,而通过配方营养、益生菌和药物调节菌群预防减轻疾病的报道更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2005年10月,13个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了“人体微生物组研究计划”圆桌会议。会议认为,应该像做“人类基因组计划”那样,组织全球力量,开展“人类微生物组计划”,把人体共生微生物组的基因组成全部测定出来。当肠道菌群的作用被揭示以后,粪便移植的原理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之所以用“移植”这个词,说明现在已经把肠道菌群看成组成人体的一部分。   
最近几年,艰难梭菌感染在美国发病率的迅猛上升,也是造成粪便移植在临床上这么火的重要原因。艰难梭菌感染与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有关,并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艰难梭菌感染常常在医院内发生。有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每1000例住院病人里就会发生8.75例感染。上述的伪膜性肠炎就是由艰难梭菌感染引起的。相比之下,中国目前的艰难梭菌感染病人还不是很多。
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接手了一个患克罗恩病的病人。患者病情常年反复发作,频繁腹泻,痛苦不堪,用了各种治疗手段也没有什么起色。采用国外刚刚兴起的“粪便移植”疗法。在经过粪便移植以后,病情有了很大改善,从曾经的一天腹泻十余次减少到5次。然而,肠道菌群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究竟是哪些细菌起了作用,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011年,美国一个合作组将既往这些通俗、杂乱的医学名词统一为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翻译为粪菌移植。
2013年,美国将粪菌移植纳入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治疗的指南,用于第三次复发的治疗。全世界已经有50项批准的临床试验在探索多种疾病的治疗。

历史/粪便移植 编辑
中国早在东晋时期,葛洪《肘后备急方》就记载,用人粪治疗食物中毒、腹泻、发热并濒临死亡的患者,“饮粪汁一升,即活”。李时珍《本草纲目》曾记载了二十多种用人粪治病的疗方。   
17世纪兽医中反刍动物“转宿”的启发;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个别临床医师已开始以某种形式应用人类粪便菌群,主要用来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严重的梭菌性痢疾。
20世纪80年代后期,Botody在遇到一例从未所见的未知病原导致的顽固的结肠炎例时做了首次粪便移植。
临床决策/粪便移植 编辑
依据文献报道,粪菌移植已经用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炎症性肠病、代谢病、肠道免疫缺陷、肠道过敏等疾病。
粪菌移植方案简单,可简要总结如下:
①确立健康粪便来源,目前多选用患者家属或亲密的人,或者来自标准粪菌库;
②健康粪便供者需要至少满足:近期(多为6个月内)无抗生素使用史、无胃肠道疾病、血清学和粪便可传染病原体检查阴性;
③患者移植前完成知情同意和必要的胃肠道准备;
④在不影响菌群功能的时间内完成粪菌分离、保存;
⑤根据需要选择经肠镜、上消化道内镜、鼻胃管或灌肠的途径移植;
⑥随访和评估疗效。治疗复发性难辨梭状芽胞杆菌027亚型感染,1次粪菌移植即可达到100%的治愈率 。 对非分型诊断的复发性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系统性综述研究显示,经结肠镜移植的治愈率(93.2%)并不比与 经鼻胃管输入(85.3%)高。样本量最大的研究显示,一次治疗可达91%,再次移植之后,总体治愈率则达98%,平均随访17个月,腹泻、腹痛、乏力的症 状有效治疗率(消失或改善)分别为99%、 92.9%、93.2%。至今未见粪菌移植并发症的报道。
机理作用/粪便移植 编辑
粪便移植的主要作用机理可能是利用粪便中有益菌种的生态占位,定植抗力,生物夺氧,免疫调节,降低肠腔 pH值和细菌代谢产物的营养等。移植的粪便中最重要的是常年栖息于肠道内的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它们和肠道上皮细胞等生物成分与食源性非生物成分(未被消化的食物) 及来自胃、肠、胰和肝的分泌物(如激素、酶、黏液和胆盐等)共同构成肠道微生态系统。粪便移植的意义就在于重建正常的肠道微生态结构。
比如治疗由难辨梭菌引起的复发痢疾,其原理是由于肠道菌群间存在生存上的竞争,优势菌群会抑制其他菌群的生长与繁殖,通过恢复肠道菌群结构而达到抑制难辨梭菌生长、繁殖的目的。并且粪便中含有的有益菌种如乳杆菌和双歧杆菌,能产生乳酸、醋酸、丁酸和丙酸等,使肠道内的pH 值降低,而肠道 pH 值降低不仅能够促进钙、镁、铁和铜等离子吸收,而且能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双歧杆菌属的一些种还可以通过封闭上皮细胞上的结合位点来抑制病原体增殖,增强肠道的黏膜屏障作用和调节肠道通透性。另外,双歧杆菌的细胞壁含有大量的肽聚糖和磷壁酸,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能激发腹腔巨噬细胞、NK 细胞和淋巴细胞因子的活性,从而在机体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关于粪便移植后更多详细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肠道菌群是人体拥有细胞数最多的独特“功能器官”,作为一种特殊的“器官移植”,FMT的作用日益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明确FMT是治疗RCDI的安全、无不良反应且疗效佳的方案。随着FMT的临床研究日趋增多,FMT还可应用于IBD、IBS、便秘以及其他非胃肠道疾病,但对这些疾病的疗效以及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基本功能/粪便移植 编辑
治疗营养代谢疾病 结肠微生物群的主要代谢功能是对食物残渣、肠道上皮细胞分泌的黏液等进行发酵分解,并合成一些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特别是醋酸盐、丙酸盐和丁酸盐能促进盲肠对钙、铁、镁等离子的吸收。丁酸盐是结肠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几乎全被吸收利用,影响结肠中上皮细胞的增殖。这些复杂的代谢产物,对宿主而言是能量和可吸收的底物,但同时也为细菌自身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能量和营养。因此,微生物菌群与机体是共生关系,当一系列原因导致动物机体菌群失调后均可采用粪便移植重构正常菌群,达到缓解和治疗由失调引起的一系列症状,比如兽医临床上常见的恶病质、个体瘦弱、功能性肠便秘和某些营养缺乏症。
改善机体免疫力低下
肠道黏膜是免疫系统与外环境之间的主要界面。肠道相关淋巴组织是机体最大的免疫细胞群。宿主与肠道黏膜表面菌群的相互作用对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十分重要。因此对于免疫力低下的动物,及时通过粪便移植建立正常的肠道微生态结构,让机体免疫系统有机会接触各种微生物,或许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增强屏障保护功能 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发挥屏障功能:营养竞争、占位竞争、肠道上皮细胞黏附位点竞争以及产生抗菌物质。因此,在兽医临床上,对于各种常发性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腹泻、顽固性痢疾、急慢性肠炎,以及犬细小病毒病、轮状病毒病等肠道病毒引起的腹泻,可进行粪便移植,在肠道建立起一层生物保护屏障,辅助对抗病原微生物。

调整机体能量平衡 根据相关试验研究结论,可设想在肉用经济动物生产上,收集强壮健康个体的粪便,移植给瘦弱、食欲不良的个体,达到治疗和促肥育、降低料重比的目的。而对于伴侣动物如犬、猫,则移植瘦小、健康的同种个体粪便,以达到控制体重增长的目的。

辅助治疗肥胖和II型糖尿病 有关肠道菌群与机体代谢平衡方面又有了一个新观点:II 型糖尿病和肥胖与高脂饮食所激发的机体轻度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然而研究发现,作为一种细菌性因素,肠道菌群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的脂多糖是高脂饮食诱发机体出现肥胖症、糖尿病和炎症反应的前提条件。因此,粪便移植或许可用于兽医临床上辅助治疗肥胖症、糖尿病和减轻肠道炎性反应。目前为止,在使用粪便移植的文献报道中,还没有提到任何副作用。尽管如此,这项技术并未推广,到2015年2月为止,仅存在于美国的一些医院。问题之一在于还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可控研究,无法防止粪便移植可能传播难以发现的疾病,像病毒、致病菌、寄生虫等;之二是因为粪便不是市场销售的生物制品,操作程序没有得到统一的规定,应用剂量也没有文献具体报告;之三是由于筛选健康捐献者的程序复杂,要像检查器官移植捐赠者一样进行检查,成本较高。

操作过程/粪便移植 编辑
在粪便移植过程中,捐赠者的粪便要么是经由试管从病人鼻子移植到其胃部,要么是将粪便通过结肠镜从患者的肛门输送到其受感染的结肠内。

推广阻力/粪便移植 编辑
这种疗法本可惠及数千患者,但美国的法规、研究条例,加上本能的恶心感等复杂因素,也许是该疗法无法推广的阻力。
研究/粪便移植 编辑
2012年10月,英国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卷》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用粪便移植的方法治疗了受艰难梭菌感染的实验鼠,然后仔细分析了粪便中起作用的细菌种类,最终确定6种细菌,它们的混合作用可以抑制艰难梭菌。
进行研究的戈登·杜根教授说,这项成果找到了粪便移植疗法背后的有用菌群,将来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使用这些混合菌群的标准疗法,帮助病人避免直接摄入粪便的尴尬。
现状/粪便移植 编辑
2012年11月1日,中国大陆、港、台、澳、加拿大、美国媒体报道,张发明是第一位在中国开展现代标准化粪菌移植的医生。所谓标准化粪菌移植,是在实验室内借助现代仪器设备人性化地分离获得高度纯化的菌群,再经内镜或者引流管将量化的菌液注射到患者肠内。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复杂肠病团队将粪菌移植作为难治性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挽救治疗,获得重要临床发现。
2013年4月,美国Surawicz等粪菌移植首次被写入临床指南,用于治疗复发性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
2013年5月,美国FDA将粪菌移植纳入观察性新药监管。目前粪菌移植已经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2013年8月,美国梅奥诊所专家发表论文呼吁将粪菌移植推向主流!
2013年11月,第一例用标准化粪菌移植(经中消化道)成功治疗严重克罗恩病合并肠内瘘,随访1年内维持缓解。
未来/粪便移植 编辑
粪菌移植的现状已经定位:至少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它是严重肠道菌群失调、 慢性难治性肠病,尤其是复发性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案。在将来, 随着粪菌移植在IBD、肠易激综合征、慢性便秘、自身免疫相关性肠病、食物肠道过敏、代谢综合征、神经发育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新型耐药菌治疗等领域的发展,其临床适应证将得到明确界定。粪菌移植的标准化、人性化将推动其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病例/粪便移植 编辑
http://a1.att.hudong.com/67/36/01300000491308135158369837442_s.jpg母亲塔图姆和儿子杰西图册
2012年10月,美国巴尔的摩市20个月大的男童杰西·威廉斯肠道因感染致命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而病入膏肓。医生通过“粪便移植”手术,将杰西母亲的粪便从他的鼻孔移植入肠道中,利用其健康粪便中的有益菌群“以毒攻毒”,最终竟令他在短短2天内奇迹好转。杰西可能是美国有史以来接受“粪便移植”手术最年轻的患者。
2014年9月,8个月的蔡甸男婴果果就靠10个月大的表姐的健康粪便,治好了严重的糜烂出血性结肠炎。9月1日,前来复查的果果看着又白又胖,恢复了往日的健康。他是中南地区首例接受“粪菌移植”的婴儿。






附图 上传图片
添加视频 | 添加图册相关影像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网:捐粪便需“配型” 男童靠“粪便移植”治好结肠炎引用日期:2014-09-02 ^雅虎:从鼻孔输入妈妈的粪便 病危男婴因粪获救 2012年10月29日07:49引用日期:2012-10-30 ^环球科学:移植大便 2012-09-14 15:19引用日期:2012-10-30 ^科技日报:新研究避免医疗中“粪便移植”尴尬 2012年10月29日00:49引用日期:2012-10-30

hhbffq 发表于 2017/6/15 05:10:10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7/6/15 21:13 编辑

熊胆治疗重症脑外伤病案
http://www.100md.com/html/201203/0218/6699.htm
    1971年9月6日,21岁的柴女士自高处跌下,枕部着地伤后昏迷,其后头痛剧烈,呕吐,发热,经两家医院急诊治疗无效,于9月8日住入某院,诊为“脑震荡,脑挫伤”。入院后头痛仍剧,呕吐,体温达39℃以上,且发现右侧上下肢肌力减退。拟做颅内减压术,家属拒绝,后经药物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于11月26日出院,出院时右侧肢体肌力仍差,活动受限,时有头痛、恶心、呕吐。10天后,再度发热,38~39℃,用各种抗生素无效,停药一个多星期后自动退热。次年(1972年)1月8日再次发热达39℃,且出现精神症状,哭笑无常,幻听幻视,二便失禁,于1972年3月4日第二次住院。住院期间体温曾达40℃,伴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经抢救好转,体温渐退,还曾发生抽搐一次。后经各大医院神经科诊治,用过抗精神药、镇静药、抗癫痫药、神经营养药、退烧药、激素及中药等,均无明显疗效。

    各医院诊断基本一致,为:脑外伤后遗症,脑萎缩,外伤癫痫,右侧不全偏瘫,中枢性发热,药物性肝炎,继发性血小板、白细胞减低。

    诊治经过

    1973年2月19日,患者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就诊,察见神志昏沉,痴呆不语,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右侧不全偏瘫,抽搐频发,发热不退。辨证为脑外伤受损,邪陷心包,热毒蒙蔽心窍,发为癫痫瘫,治以清心解毒、息风镇静之剂,拟方:连翘、煅牡蛎、麦冬各4钱,党参、玳瑁、紫花地丁各3钱,钩藤、莲子心各2钱,蝉衣1.5钱,全蝎、南红花、熊胆各1钱,水煎服。服药3剂后,抽搐停止,体温下降,食纳增加,面色及一般情况好转,即停用冬眠灵、非乃更等西药,共服20剂。病情虽有好转,但神志仍然不清,大小便不能自主,继予醒神开窍之剂调治,另加熊胆,每服5分,日服2次。

    1973年6月1日:服药20剂,体温已降至正常,抽搐未发作,神昏稍有好转,饮食略增,扶持可以站立,但尚不稳,大便已能控制,小便失禁亦有好转。再按原法化裁,另加熊胆,每服2分,日服2次。服上方28剂,诸症好转。原方加减,另加熊胆,每服2分,日服2次。

    1973年9月27日:肢体活动良好,扶行可达百余米,右手可以握物,肌肉恢复近似左侧,偶有颜面小抽动,说话还不清楚,答非所问,纳食良好,大小便正常。再予醒神清心活络之剂,另加熊胆,每服2分,日服2次。

    1975年6月22日随访:患者发育营养良好,精神饱满,言语行动均和常人无异,饮食、二便、月经均正常,舌苔净,脉象小滑,自诉有时头皮麻木,头痛,性情急躁,尿频,但发烧及抽搐始终未再发作,各项化验检查均正常。(赵心波吕维柏 李连达 原载《中医杂志》1975年第10期)
========================================================熊胆之争是保护动物还是抢占市场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第3668期   熊胆之争是保护动物还是抢占市场

    保护珍稀濒危动物,十分重要,很多善良的人们,爱护动物,保护动物,他们的感情应该受到尊重,但是有极少数外商及其代理人,打着保护动物的旗号,利用广大群众的爱心,为外国药厂抢占中国市场效力,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被人利用。

    活熊取胆的痛苦与残忍问题,很多记者与有关人士现场参观,亲眼目睹真实情况,可以自主做出正确判断,不需再讨论。目前悬而未决,争论不休的问题是:熊胆粉有无药用价值?熊去氧胆酸能否全面代替熊胆粉?

    熊胆粉含有五大类几十种成分,熊去氧胆酸仅是其中的一种成分,一种成分岂能全面代替几十种成分?由于熊胆粉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因而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大量研究证实熊胆粉具有利胆、溶胆石,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保护心、脑,降血压、降血脂、解痉抗惊厥等多方面药理作用。临床用于肝胆疾病、心脑疾病、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等重大疾病,这些治疗作用岂是熊去氧胆酸所能替代?

    我国每年熊胆粉产量约30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的合法药品中含熊胆粉的中药制剂有243种,均为治疗药物,有些是治疗疑难重症的重要药物,是不可替代的药物。例如:熊胆救心丸、熊胆排石片、熊胆疏肝利胆胶囊、熊胆茵陈口服液、复方熊胆乙肝胶囊、复方熊胆清肝颗粒、痰热清注射液、风热清胶囊、熊胆降热片、熊胆川贝口服液、复方熊胆薄荷含片、熊胆眼药水、复方熊胆通鼻气雾剂、熊胆痔疮膏。

    例如在“非典”流行时,没有特效药,死亡率很高,痰热清注射剂(熊胆制剂)发挥了重要治疗作用。在流感大流行时,国际公认最好的西药达菲只在发病早期有效,后期无效,且有不良反应致死的报告。而痰热清注射剂的疗效及安全性都明显优于达菲。说明熊胆粉及其制剂的治疗作用显著,有些是不可替代的。某些外国商人及其代理人宣传熊胆粉只能治疗咽炎、扁桃体炎、痔疮等小病是欺人之谈,很不正确。

    熊去氧胆酸及“人工熊胆”,未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不能生产使用,目前只有德国、意大利等生产的熊去氧胆酸进口,占领我国市场。如果取缔熊胆粉(每年30吨)及其中药制剂(243种),全部由进口高价的熊去氧胆酸代替,我国每年要拿出几十亿元送给外国人,如此巨大的市场,诱人的暴利,使外国商人垂涎三尺,或可说明,为什么有些外国商人及其代理人,如此强烈地要取缔中药熊胆粉,又如此强烈地鼓吹用熊去氧胆酸全面代替熊胆粉及其制剂。究竟是保护动物,还是借题发挥,抢占中国市场?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清幕后操纵者及其代理人的真正企图。


    我们从来不赞成任何外国人、外国民间组织或官方机构,在我国以“救世主”自居,借题发挥,指手划脚,煽动不明真象的群众,千方百计否定中药,搞垮中药企业,推销外国药品,抢占中国市场,谋取暴利。

    近年我国有些企业,被外国商人恶意“做空”,利用造谣污蔑、肆意诽谤等不正当手段,使我国企业损失惨重,而外商却大发横财。这次熊胆之争,与外国商人惯用的“做空”手段十分相似,第一步是否定中药熊胆粉及其制剂;第二步是搞垮相关中药企业使其退出市场,进口“洋中药”则乘机抢占中国市场。取缔熊胆粉及含熊胆粉成分的243种中药制剂,将为外商提供几十亿元的暴利;第三步是对动物药逐一展开攻击,图谋取缔动物药的使用,打击我国传统中医药。善良的中国人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被人利用。要努力保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特别是病人利益。 (李连达李贻奎 中国中医科学院)

   
    熊胆事件四问 极端保护还是可持续利用

    “养熊取胆”引发的争议从抵制“归真堂” 上市到要求“取缔养熊业”逐步升级,看似黑熊“痛不痛”、熊胆是否可用替代的争论,归根到底是一个动物的保护与利用问题,是极端保护还是可持续利用?这个问题是我们必须回答的。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就“熊胆事件”从学术和管理方面进行了研讨。

    人工养熊该不该?

    王伟:养殖利用对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对待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世界上有两种观念,一种是极端保护,认为任何利用都是反保护主义的;一种是可持续利用,即以永续方式利用资源,达到保护目的。

    对于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黄乘明指出,从生态学、从人类的道德、从生态伦理道德的角度来说,保护是为了合理科学的利用。利用是绝对的,保护是相对的。绝对的保护是不可取的,绝对的滥用、没有度的滥用也是不可取的。所以,合理科学的利用是允许的,符合人类道德,符合生态伦理。

    “我们判断利用和保护关系处理得恰当不恰当,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这个客观标准首先就是看动物种群的生存状况。”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陈其广说。

    据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介绍,我国通过保护野生资源和人工养殖,野生黑熊的种群数量稳中有升。据2002年统计数据,野外野生熊已由过去的8000头左右达到4.6万头。国家林业局濒危办副主任孟宪林表示,前几年开展全国资源普查,我国熊的各个种群数量都大幅度上升。人工养熊对于保护野外熊是有利的。

    中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孟智斌也认为,证明人工养殖是否保护了野外黑熊,要看野外种群的情况。近几年国家林业局的调查数据显示,野外黑熊的种群数量没有减少。这说明人工养熊没有直接危害野外种群,至少对野生熊是没有危害的。一个管理良好的人工饲养种群,它在理论上一定是对野生种群有直接和间接的保护作用。所以,为了保护野生熊,最好的办法就是人工养熊。

    其实,对野生动物的养殖驯化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包括犬、马、牛、羊、猪、鸡等。“人如果不吃猪,猪有现在这么多吗?人如果不养狗,狗有现在这么多吗?这就是利用和保护之间关系恰当处理的结果。客观地说,现在养熊行业保护了动物种群的繁衍,而不是破坏了动物种群的繁衍。”陈其广讲得更形象。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野生动物养殖利用发展迅速,有效缓解了对野生动物资源的需求,对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国野生动物福利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王伟早在2006年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就曾明确指出。

    人工养熊合不合法?

    孟智斌:我国黑熊养殖完全符合CITES公约要求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药材资源。

    首先,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确立了“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并对野生动物养殖利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规范措施。科技部、经贸委、卫生部等8个部委颁布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也确定了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就黑熊人工养殖而言,林业部门制定发布了《黑熊养殖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世臣教授表示,“在中国养熊引流取胆合法合规。养熊需要准入、有资质;养熊引流取得的胆汁有药品标准。我国对养熊业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逐步规范管理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资源,而且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利用,引流取得的胆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

    使用熊胆治病是中医的传统,为了保护濒危药用资源黑熊的可持续利用,中国发展人工养熊业。从杀熊取胆到人工饲养的初级阶段,再过渡到现在规范的大企业、无管引流取胆汁,并尽可能地充分考虑动物的福利,给予黑熊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很大的运动场。“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黄乘明说。

    对CITES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非常熟悉的孟智斌介绍说,CITES公约对人工养殖和种植也是持支持和鼓励态度的。CITES公约分两个类型,附录一,严禁商业贸易;附录二,通过许可证管理可以进行商业贸易。同时在附录一里还有一个规定,即附录一里的野生动植物通过人工繁殖和人工培植达到标准,可以降到附录二,可以进行商业贸易。

    “目前中国规范的养熊场条件都能满足动物福利要求,黑熊养殖完全符合CITES公约要求。”孟智斌表示。

    如何看待熊“痛不痛”问题,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环境伦理专家杨通进认为,“保护环境最终结果是保护物种,但物种的存在要高于单个个体的痛苦。”

    取缔熊胆对谁有利?

    陈其广:争论背后可能存在利益竞争

    人工养熊取胆既然合法,引流取胆技术也逐步改进,为什么有人先是对我国黑熊养殖业歪曲事实、混淆视听,进而又要取缔这个行业?

    经济学专家陈其广认为,“科学无国界,利益有主体”。现在很多社会上的争论,包括中医药科学不科学,表面上是在讨论科学或文化问题,其背后就是利益问题。中医药和西医药是两个不同的知识技能体系,没有谁对谁错、谁好谁坏的问题。但我们要同时承认,中医与西医、中药与西药是有竞争关系的。一旦竞争关系构成利益竞争的时候,不排除利益主体采取其他手段,诽谤中医药。

    如果天然熊胆被取缔了,谁会来替代它,谁将受益?陈其广提出的这个问题直接点明了其中的利益竞争关系。

    有报道说,人工养熊激发了市场对熊胆需求。而一个不争的现实是,当前市场上除了国内的熊胆制剂,就只有得到国家药监局许可、可在中国销售的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外生产的熊去氧胆酸类品种了,而且,它们还进入了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在中国的销售正逐年上升。

    熊胆可被替代吗?

    谢仲权:用一个成分不能替代熊胆

    研究天然物饲料添加剂几十年的北京农学院教授、北京饲料工业协会会长谢仲权指出,天然物在自然界自然产生,带有自然的结构和功能。其优势,可被自然认识、接受、降解、循环、再生而没有残留,没有毒副作用。而化学合成物是按照天然物的某一种成分来合成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带有片面性,它既是有效成分,也会变成毒性成分。因为自然界没有酶能降解它,所以人工合成物会形成残留。

    实验结果也显示,人体对动物药的接受率比植物药高,而且动物药的效果最强。“天然药物一直被认为是安全的,化学物就不是很安全。因此,熊胆汁治病是不可替代的,尤其是用一个成分替代它,这是不太可能的。”谢仲权认为。

    陈其广也认为,“人类发展的大方向是回归自然,现在主张用人工合成的物质来替代自然品,这本身是违背人类发展大趋势的。”他同时指出,人类的需求也不可以无穷地向自然界索取。我们既要回归自然,又要防止破坏自然,有一个度的问题。

    有关专家还表示,熊胆事件让我们再次反思如何对待野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这个问题。《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已20多年,亟待修订。同时,当今社会公众对动物保护观念已成为一种信仰,深入人心,还需要加强什么是野生动物、如何保护和利用野生动物宣传,积极推动动物福利立法。

    对于熊胆的使用,有专家提出,熊为人类做出了贡献,还应尽量考虑动物的权益。尽管熊胆是用于治病救人,但治疗病种应有限定,而不是无限制地用。

    目前,对引流胆汁研究的科技集成的数据还不够充分,应加强基础性、系统性研究。 (张东风)

   (李连达 李贻奎 中国中医科学院)
    http://www.100md.com/html/201203/0218/6699.ht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hhbffq 发表于 2017/6/16 17:41:44

老祖宗留下的常識都是寶貝,非常實用1.飽不洗頭,餓不洗澡。冷水洗臉,美容保健。汗水沒落,冷水莫澆。溫水刷牙,防敏固齒。 2.吃米帶糠,吃菜帶幫。男不離韭,女不離藕。青紅蘿蔔,生克熟補。食不過飽,飽不急臥。 3.養生在動,養心在靜。心不清凈,思慮妄生。心神安寧,病從何生。閉目養神,靜心益智。 4.藥補食補,莫忘心補。以財為草,以身為寶。煙熏火燎,不吃為好。油炸腌泡,少吃為妙。 5.臭魚爛蝦,索命冤家。食服常溫,一體皆春。冷勿冰齒,熱勿灼唇。物熟始食,水沸始飲。 6.多食果菜,少食肉類。飲食有節,起居有時。頭部宜冷,足部宜熱。知足常樂,無求常安。 7.養生在勤,養心在靜。 8.人到老年,必須鍛練,散步慢跑,練拳舞劍;莫怕嚴寒,清掃庭院,繪畫添趣,心胸廣寬; 9.聞雞起舞,床不可貪,種花養鳥,習書覽篇;奕棋唱戲,房事莫貪,私事勿念,便宜勿占; 10.活動身體,貴在經常,心情舒暢,長壽健康;遇事勿怒,勞勿過偏,茶水勿濃,學習勿念; 11.飲食勿暴,少吃晚餐,吃飯勿語,切勿吸煙;低鹽低糖,勿食太鹹,少吃脂肪,飯莫過量; 12.每日三餐,調劑適當,蔬菜水果,多吃無防;按時入睡,定時起床,起身要慢,勿急勿慌; 13飲酒勿過,名利勿鉆,閑氣勿生,胸懷要寬。 14.心無病,防為早,心裏健康身體好;心平衡,要知曉,情緒穩定疾病少; 15.練身體,動與靜,彈性生活健心妙;要食養,八分飽,臟腑輕松自疏導; 16.人生氣,易衰老,適當宣泄人歡笑;品書畫,溪邊釣,選擇愛好自由挑; 17.動腦筋,不疲勞,思睡養心少熱鬧;有規律,健身好,正常生活要協調; 18.常搓手,可健腦,防止凍瘡和感冒。 19.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春不露臍,冬不蒙頭。白天多動,夜裏少夢。 20.睡前洗腳,勝吃補藥。晚上開窗,一覺都香。貪涼失蓋,不病才怪。 21.早睡早起,怡神爽氣, 貪房貪睡, 添病減歲。夜裏磨牙, 肚裏蟲爬。 22.一天吃一頭豬,不如床上打呼嚕。 23.三天吃一只羊, 不如洗腳再上床。 24.枕頭不選對, 越睡人越累。先睡心,後睡人,睡覺睡出大美人。 25.頭對風,暖烘烘【注:脑后吹风人不寿!】;腳對風,請郎中。 26.睡覺莫睡巷,最毒穿堂風。 27.睡覺不點燈,早起頭不暈。 28.要想睡得人輕松,切莫腳朝西來頭朝東。

hhbffq 发表于 2017/6/30 03:09:34

院长观点|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养生专家?先要会治病! 2017-04-20 20:32来源:京城健康守护者http://www.sohu.com/a/135485685_612534原标题:院长观点|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养生专家?先要会治病!原标题:院长观点|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养生专家?先要会治病!“不会治病,怎么可能成为养生专家?”——刘清泉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刘清泉,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北京中医医院院长、急诊科及ICU学术带头人,中医感染性疾病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中药研究所所长。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28年。主要研究领域是中西医结合防治突发传染病、脓毒症、耐药菌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肺脑复苏、不明原因发热等内科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
“中医从起源初始,就以解除病人痛苦为目标,中医首要的、基础的功能是治病救人。但近些年,提到中医,说急症救治的越来越少,反而说康复养生的越来越多,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了。”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不会治病,怎么可能成为养生专家?”
刘清泉是中医急症救治方面的专家,他对中医急症救治的信心,来源于多年的实践经验。
早在2003年3月,刘清泉就参与了北京市第2例输入型“SARS”的救治工作,并协同有关专家制订了有关“SARS”的中医药治疗预防方案,为进一步开展中西医结合救治“SARS”奠定了基础。刘清泉当时参与“SARS”前期的抢救工作,并协同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开展临床救治,并且提出了中医药的治疗方案。
“应发挥公立中医院主体作用”
“如果一家中医院用70%的西医手段解决病人的问题,这样的中医院其实已经不能称之为中医院了。但目前中医院这种现象很普遍,这是中医整体行业不够自信的表现,导致中医生存和发展之路越走越窄。”刘清泉直陈当下中医院发展问题。
“从国家层面来讲,要想把中医做好、推动中医的发展,在扶持、规范民营诊所发展的同时,更应大力支持公立中医院,充分发挥公立中医院在发展中医药事业、保障人民健康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刘清泉说。
对于近期一些地区对于民营医院申办门槛降低,刘清泉态度鲜明地表示持反对意见。他认为,现在游医江湖泛滥成灾的原因就是门槛过低,应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中医院的管理,这样才能够为中医的生存环境正本清源。

刘清泉认为,有些民营医院过于趋利,对我国中医从业环境和行业生态造成了不良影响。他举例称,有名老中医在他们医院开的方子,一个方子7天的药,也就两三百块钱,而在民营诊所开的方子,同样是7天的药,一千多块钱,有的好几千块钱。
刘清泉直言,历代医家追求的境界,无不是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药、扎最少的针,尽快减轻病人痛苦恢复健康。
而有的私立医院会根据药价给医生一定的提成,导致中医大夫趋利化行为日趋严重。相对而言,不管是普通医生还是名老医生,是退休的还是在职的,公立医院对每张处方的价格都有比较严格的限制。
“先能治病,再谈养生”
最近几年,随着电视里各种养生节目的火爆,养生成为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个热点。
刘清泉直言,“在中医学里面,中医大夫能治病是基础,养生是中医大夫在这个基础上的更高追求。现在,很多所谓的中医养生专家,连号脉治病都不会,却到处大谈特谈养生,这是什么养生?”
“所谓上工治未病,是历代医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任何一个高明的中医大夫,他的成长之路都是从治已病开始的。”刘清泉说,“中医大夫有‘上工、中工、下工’之分,上工都是从下工、中工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古语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刘清泉说,“其中,号脉是巧,是术的层面。现在如果一个养生专家,从来不会号脉看病,他告诉你如何养生,能信吗?”

谈及近几年火爆荧屏的各类养生节目,刘清泉认为这些节目是在“人造名医”。如果通过这些养生类电视节目的热播,让老百姓学会了很多实用的居家养生方法,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去医院看病的人数减少了,医院的门诊量有所下降,那可以算作是养生节目达成了最好的宣传效果。现在的现象却是,节目播出以后,去医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了。
刘清泉直言,“我一直坚持一个理念,我们的医生,首先要学习医学的知识和救命的本事,不去学习和传承这些东西,而是追求名利,那就成了忽悠。现在很多养生专家哪来的?他会看病吗?我认为,如果不会治病,就不能称之为养生专家。”
“很多急救领域,中医比西医更具优势”
“在社会上普遍有个误区,认为中医只能治疗一些慢性病。其实在很多急救领域,中医比西医更具优势。”刘清泉说。
近些年,中医在抢救危重病人方面尝试了很多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刘清泉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比如在我们北京中医医院,ICU(重症病房)里呼吸机依赖的非常少,我们这里有和国际一样的复杂细菌感染,但我们这出现耐药菌感染的几率已经在减少,我们的脱机成功率很高。原因就是中药的合理使用,直接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
一提到细菌感染,人们大多首先想到的是西医的抗生素。事实上,中医治疗细菌、病毒都很有效。上世纪6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知道,那个年代的人身上长了疮就是靠中药治疗的。
疮其实就是细菌引起的,那时候没有抗生素,但是经过中医外科研究、治疗,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人们很少长疮了,变成了肺炎、脓肿,长到身体里面了。我们就可以将以前中医疗疮的好经验拿过来,研究怎样更新并加以应用到体内炎症治疗上。”
刘清泉特别指出,中医在治疗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菌群抗药性增强方面,有很好的疗效。我们的研究在中药治疗耐药细菌感染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发现中药能够延缓/逆转多重耐药细菌,与抗菌素联合使用,达到提高临床耐药菌感染治疗率、降低严重感染病死率的效果;同时,可明显预防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拓展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手段和措施,提高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中医的优势在医疗、急救领域,但现在却得不到重视和研究,如果现在的中医人都不去努力,“国内同行都不认可你,那么中医还谈什么走出去呢?即便走出去了,在国外也很难得到认可。所以,这些年,除了政府之外,中医自身的问题亟需剖析,应该尽快找到问题症结,先自强,再自觉,这是得到认可的基础。”
“中医大数据研究,要突出个性化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流行,“互联网+中医”也成为中医行业的一个热词。刘清泉表示,做好“互联网+中医”,不仅可以优化中医诊疗流程,还可以对整个诊疗过程中大数据进行积累和挖掘。
刘清泉同时也指出,大数据研究可能更关注的是某一类疾病的共性分析,而一个中医大夫最优秀的特质,恰恰是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共性化的原则,比如虚则补之,实则泄之,寒则热之,热则凉之,这种原则在实际治疗中具有普遍意义。
“拿中国金元时期名医来讲,丹溪先生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善用养阴的药物;
张从正形成了以攻邪治病的独特风格,善用攻下疗法;
李东垣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善用调整脾胃的方法;
刘完素是中医“寒凉派”的创始人,善用清热解毒的方法等等。
虽然流派不同,最后疗效都很好。如果使用大数据分析,如何把这些名医成功治疗经验中最宝贵的个性化内容保留下来,是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最担心的问题是,中医的大数据研究,可能把个性化的数据过滤掉,只留下共性化的数据信息。而事实上,特例的这部分恰恰可能是治疗中最具有价值的部分。”
刘清泉表示,中医药至今发展了几千年,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信息含量极其庞大、内容极其丰富的“大数据库”,只是这种“大数据”经历代中医人不断分析、总结、完善,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各种宝贵经验的汇总,而没有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体现出来而已。
“与其再重新去建立新的中医药数据库,不如先把几千年来先祖们留下的宝贵经验理解好、分析好、运用好。”刘清泉说,“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互联网+中医’和‘互联网+中药’两部分”。

他具体分析认为,以“互联网+中医”而言,比如,互联网对中药药品质量的提升,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像中医饮片,讲究道地药材的产地,通过中药的信息化系统,可以扫出每一类药的产地原料等,甚至对每一种药进行溯源。
其次,在医的层面上,刘清泉不主张通过互联网去进行医疗,他坚持医疗行为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诊治,应该是“面对面”完成的。在网络上,最多进行一些咨询服务,而绝不可以在网上进行诊疗。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其中“切”也就是号脉,这部分中医诊疗中个性化的部分,必须“面对面”。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文转载自中医医院微信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宋子荧
======================================================================================== 先会治病,再谈养生(一家之言)北京中医医院院长 刘清泉 《 生命时报 》( 2017年05月09日   第 02 版) 中医从起源初始,就以解除病人痛苦为目标,中医首要的、基础的功能是治病救人。但近些年,提到中医,说急症救治的越来越少,说康复养生的反而越来越多,这其实有些偏颇了。不会治病,怎么可能成为养生专家?   医学的产生源于人们的基本需求,中医也不例外。过去,人们找大夫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出现了急症、重症,可能会要命;二是疾病产生的痛苦让人难以忍受而求医。可以说,中医自古就是从治疗急重症发展起来的。这从一些中医著作的名字就能看出来。中医古籍《伤寒杂病论》主要围绕伤寒论治,伤寒属于典型的急重症,古代甚至用“走马看伤寒”形容其发病之“急”;孙思邈的《千金方》全名《备急千金方》,“备急”二字显然是在强调急诊急症。   纵观几千年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中医始终都在研究如何救命。中医能治病是基础,养生则是中医的更高追求。中医有“上工、中工、下工”之分,所谓上工治未病,正是历代医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而任何一个高明的中医大夫,他的成长之路都是从“治已病”开始,并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古语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号脉在中医里是术的层面,要巧。现在很多中医养生“专家”,连号脉治病都不会,却到处大谈特谈养生,怎么能信?   热门养生节目,近些年造就了不少“名医”。从理论上说,老百姓学到了很多实用的养生方法,疾病预防效果更好,去医院看病的人数应该减少了。但现在的现象却是养生谬论频出,去医院看病的人反倒越来越多了。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医体系缺少规矩,无从规范。很多人没当过大夫,不会治病,却也顶着“中医”的帽子出来讲养生,可信度可想而知。   我一直坚持一个理念,中医大夫首先要学习医学知识和救命本事,传承中医精华,然后才能指导百姓养生。不会治病的中医,就不能称为养生专家。如果这个专家没有在任何一家三甲医院或正规的医疗机构工作过,那就千万要小心他的真伪了。▲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何绍奇医论随笔瓜蔞紅花治帶狀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