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l95936 发表于 2016/10/20 17:12:45

伪儒说

伪儒说      最近常常看到一些在经典领域有影响力的人物开始批判儒家,甚至批判孔子。可能有不少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会难以抉择,不知谁对谁错。我们可以用学到的经典智慧来进行判断。  我们学习《易经》后知道最简单的思维方式就是阴阳思维。在儒家发展的过程中,有一派真正地学通圣贤,保留了真儒的道德学问,这是阳的层面;另外有一派,甚至有无数派,没有学到真正的儒家学问,只能算小儒、伪儒,不能代表儒家,这是阴的层面。而真儒少,伪儒多,甚至于我们所见到的许多所谓的“专家”“大师”等不过都是伪儒的代表,所以会遭到一些人的无情批判。但是他们在批判伪儒的时候,把伪儒当成了真儒。这样的批判,是其批判行为本身所存在的不真实、不彻底的方面,是阴的一面;但是他们的批判本身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这是阳的一面。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多的伪儒?根源在哪里?我个人认为,这里有一个学风错误的问题,根源在“四书”,或者更直接地说,根源在《论语》。当“四书”超越“五经”,当《论语》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就给无数的读书人造成了道德学问的巨大障碍,不知多少人深受其害。只有少数人能够跳出来,最后归于大道,明白真理;而大多数的人,归于伪儒,归于固执的学问,甚至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一股力量。  关于《论语》,我提出几点看法,大家可以多加思考:  第一,《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生活的语言记录,不是系统的学问。  第二,《论语》是中下人等所接受的,在孔子的学问体系中,这些都不属于高层次的学问。  第三,《论语》是孔子年轻时做学问的心得,孔子晚年的学问并不在《论语》之中。  第四,《论语》与《易经》等经典相比,是不够成熟的、不成系统的,是建设到一半的“建筑”;而《易经》等经典才是真正成熟的、完善的,是完成了的最高级的学问。  第五,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说明自己对于“过”的认识。《学而篇》:“过则勿惮改”;《卫灵公篇》:“过而不改,是谓过矣”;《雍也篇》:“不迁怒,不贰过”;《述而篇》:“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些内容都反映了孔子对于“过”的认识,也说明孔子早年同样有许多“过”,同样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孔子有过,而不惧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直到孔子真正认识到《易经》的价值,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因此,我们如果想尽量少大过,就要直接学习真正的圣贤学问——《易经》,这才是正途。  并不是只有孔子一人有这样的认识。当今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也说过,大家不要看我五十岁以前写的东西,要看就看我五十岁以后写的东西。为什么这样说呢?乃是牟先生的晚年深受《易经》的影响,才知道早年只读“四书”之害。著名学者熊十力先生同样有这样的认识。王阳明先生更是因《易》悟道,指明了只读“四书”,特别是只读《论语》之过。  很多家长善意地提醒我,不要点评《论语》,不要点评《弟子规》,认为这样才能和论语派、弟子规派和平相处。但他们没有想到,这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的良知,这不是做学问的态度,更不是赖老师的使命。因此,今天有时间,我给大家做一些引导。在《论语》中,孔子多次认错。对于“过”的认识,体现了圣贤的胸怀。而当代许多论语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却是从不认错的。  那么《论语》还有没有必要读呢?《论语》当然要读,但要站在很高的角度来读:要明白《论语》的对象、《论语》的语境,《论语》的时代、《论语》相对于孔子的学问是什么地位——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的学有所得。如果我们没有研究《易经》,我们将无法站到这样的高度;如果我们没有读熟《论语》,我们也不敢妄下评论。这些,都是我们的心血。同样,今天免费奉献给大家。
  并不是人人都敢这样说,人人都能说出这些话。说这些话,有压力、有阻力,要有为民请命的勇气,要有继往开来的承担。今天,我们勇敢地说出来了!感谢大家的参与!感恩天地!感恩圣贤!

济缘 发表于 2016/10/23 05:03:39

本文言之凿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是难得的好文呀,引领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hfl95936 发表于 2016/10/27 15:03:32

济缘 发表于 2016/10/23 21:03
本文言之凿凿、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是难得的好文呀,引领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感谢您的支持!

phongdeli 发表于 2016/10/27 16:34:28

本帖最后由 phongdeli 于 2016/10/28 08:36 编辑

易经、论语互参。

作者没有具体分析论语的问题,有些偏颇。如果站在民本的立场解读论语,那就对了,站在少数人立场解读论语,那就不对。理解易经要读论语,理解论语要读易经。再参考历史、医书、道书。基本不偏。

hfl95936 发表于 2016/11/1 23:26:20

phongdeli 发表于 2016/10/28 08:34
易经、论语互参。

作者没有具体分析论语的问题,有些偏颇。如果站在民本的立场解读论语,那就对了,站在 ...

赖老师熟读《论语》不下1000遍,并有三大文集,多篇都涉及到《论语》的观点,此篇只是其中的一点。正是赖老师站在了《易经》的高度上,以及历经十多年的经典教育实践,才能得出这些真知灼见,并且他是站在天道的层面而非人道上来评论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伪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