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万病坐功诀
治万病坐功诀治万病坐功诀,最早见于《太清导引养生经》,《云笈七笺》中“杂修摄”部也载录,原名“王子乔八神导引法”。此诀共33势,并不限于坐功,其中坐功18 条,卧功15条,均属于医疗类导引法,针对一定病症,术势与术势之间彼此无关联。这套功法的特点是吐纳行气在导引中占重要位置,几乎每一节功法中都有机结合呼吸吐纳,可以视为一种气功动功功法。该法文字、动作、所治病证都十分清楚,适宜患者选择习练。
凡治诸病,病在喉中胸中者,枕高七寸;病在心下者,枕高四寸;病在脐下者,去枕;以口出气、鼻纳气者,名曰泻;闭口温气咽之者,名曰补。欲引头病者,仰头;欲引腰脚病者,仰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俯足十指;欲引去腹中寒热诸所不快者,皆闭气;胀腹欲息者,须用鼻息。己,复为,至愈乃止矣。
一·平坐,伸腰、脚、两臂,展手据地,口徐吐气,以鼻纳之。除胸中、肺中之痛。咽气令温,闭目行也。
一·端坐,伸腰,以鼻纳气闭之,自前后摇头各三十次。除头虚空花,天旋地转之疾。闭目摇之。
一·将左胁侧卧,以口吐气,以鼻纳之,除积聚心下不快之症。
一·端坐,伸腰,徐以鼻纳气,以右手持鼻、摇目,昏若泪出者,去鼻中息,亦去耳聋,亦除伤寒头痛之疾,皆当以汗出为度。
一·正偃卧,以口徐出气,以鼻纳之。除里急,饱食后小咽,若咽气数至十,令温为度。若气寒者,使人干呕腹痛,可用鼻纳气咽之,七至十、至百,则大填腹内,除邪气、补正气也。
一·右胁侧卧,以鼻纳气,以口小吐气数至十,两手相摩热以摩腹,令其气下出之。除两胁皮肤痛闷之疾,愈即止。
一·端坐,伸腰,直上展两臂,仰两手掌,以鼻纳气闭之,自极七息,名曰蜀王台,除胁下积聚之疾。
一·覆卧,去枕,竖足两足,以鼻纳气四,复以鼻出之四。若气出之极,令微气再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热,及背痛之疾。
一·端坐,伸腰,举左手,仰其掌,却,右手同。除两臂及背痛之疾,气结积聚之病。
一·端坐,以两手相叉抱膝,闭气鼓腹二七,或三七,气满则吐,以气通畅为度。行之十年,老有少容。
一·端坐,伸腰,左右倾侧,闭目,以鼻纳气。除头风。自极七息,止。
一·端坐,伸腰,鼻纳气数十为度。除腹中饮食满饱。若快则止,未便者复为之。若腹中有寒气,亦为之。
一·端坐,使两手如张弓势,满射数四。可治四肢烦闷背急。每日或时为之,佳。
一·端坐,伸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瘀血、阻气等,并皆治之。
一·端坐、伸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寒,食不变则愈。
一·两手却据①,仰头,自以鼻纳息,因而咽之数十。除热,身中伤死肌肉等,治之而愈。
一·正偃卧,端展足臂,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痹,厥逆、嗽。
一·偃卧,屈膝,令两膝头内向相对,手翻两足,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痹疼热痛,两[月坒]不遂。
一·平坐,两手抱头,宛转上下,名为开胁。身体昏沉不通畅者,并皆治之,愈。
一·踞坐,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及拜起[月坒]中痛瘀痹等病,并皆治之。
一·踞坐,伸左足,两手抱右膝,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难屈伸,及拜起[月坒]中痛。一本云:除风,并目晦、耳聋。
一·正偃卧,直两手,捻胞所在,令如油囊裹丹②。阴下湿,小便难倾,小腹重,不快。若腹中热,但口出气,鼻纳之数十,止。亦不须小咽之。若腹中不热者,行七息,以温气咽之十,止。
一·覆卧,傍视两踵,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及脚酸痛。
一·踞坐,两手抱两膝头,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痛。
一·偃卧,展两[月坒]两手③,令两踵相向,亦鼻纳气,自极七息。除死肌及足[月坒]寒疼之疾。
一·偃卧,展两手、两陛、左膀、两足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中有食不消,苦呕之疾。
一·踞坐,伸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一·偃卧,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厥疾。着人脚错踵,不拘拇指,依法行之。
一·偃卧,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周身痹。
一·病若在左,端坐,伸腰,右视目,徐以鼻纳气,极而吐之数十,止,闭目而作。
一·若病在心下积聚者,端坐,伸腰,向日仰头,徐以鼻纳气,因而咽之,三十而止。闭目而作。
一·若病在右,端坐,伸腰,左视目,以鼻徐纳气而咽之数十,止。
《元阳经》云:常以鼻纳气,含而漱之,舌撩唇齿咽之,一日夜得千咽者,大佳。当少饮食,多即气逆,逆则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疾病生。
《遵生八笺》
注释:
①两手却据;双手向后支撑。
②正仰卧,直伸两手,掌围阴囊,就如油囊裹丹一般。胞,此处指阴囊,
②[月坒](bì壁):通髀。 说得真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