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虫草阴影中的原生态
19岁的马利国面无表情地端着手抓肉送到食客面前。在位于西宁黄河路上的这家清真餐厅,马忙碌一个月的收入是500元。和记者闲聊时,他回忆起去年一个月的时间挣了4000多块钱的美好时光,相当于他在餐厅打工10个月的收入。这个对他来说高收入的生意是挖虫草,每年4月底到6月初,春种后无事可做的农民大批涌进西藏玉树和果洛两个自治州采挖虫草,自今年开始,这两
个州禁止外地人进入草场挖掘,马利国重新开始了他的餐厅打工生活。
在西宁的大街小巷,每隔几百米就会有一家虫草店,销售虫草、藏红花、雪莲、大黄等青藏高原特产的野生滋补药材,这成为西宁与全国其他城市面貌唯一明显区分的标志。
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青藏将迎来更多的游客,作为青海可以带走的唯一特产,虫草等野生保健品的需求不可避免的大增,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面临危机。
为财富而疯狂
虫草是一种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癌、抗疲劳等功效的名贵野生药材,生长于海拔3000-5000米的高寒草甸地带。
“去年,我和几十个老乡一起去果洛,那里聚集了来自四川、甘肃等地近10万人挖虫草,我们承包了5千亩草原,给拥有草原的牧民8000元,”马利国告诉记者。
湿漉漉的虫子状的虫草经过洗晒,最终被放进精美的礼盒,摆在西宁的专卖店,或者运到北京、广州等城市,以每公斤2万-6万元的价格出售给需要滋补的富人或者病人。
“过去,采挖的组织形式很多,一般到了4月底,正是农闲时,很多老板雇用民工前去挖掘,有的直接给承包草原的牧民几千元,后来,两个州政府颁发采集证,不同产量的草原,不同价格,一张证几百元、几千元不等,相当于资源补偿费。”青海省农牧厅草原监理站站长蔡佩云告诉记者。
根据计算,如果按采挖1根虫草破坏40平方厘米草皮计算,每人每天平均采挖30根虫草,每年的虫草采挖期是50天左右,一个人因采挖虫草1年就要破坏植被数十平方米。
中科院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指出,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形势十分严峻,过去15年中,草地退化为次生裸地占原草地总面积的10%以上,年退化速率高达0.725%,年退化面积超过1500平方公里。
“虫草如果不挖的话,也是浪费,”青海省环保局监管处郝处长说,“牧民采集虫草的工具比较小,不会造成重大破坏,而这些地区是最为贫穷的地区,采集虫草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个途径。”据悉,青海省目前每年产虫草4000公斤左右,如果按每公斤3万-6万不等的价格,这是一个10多亿的产业。
濒临灭绝
资料表明,青海天然药物有1660种,其中,青海的药用资源特产,有大黄、麝香、冬虫夏草、麻黄、贝母、鹿茸、甘松、藏茵陈、锁阳、红景天等。
“青海红景天的资源越来越少,目前市场上的红景天大部分是从尼泊尔进口,野生麻黄草几乎要绝迹,藏茵陈60%以上从尼泊尔进口。藏红花也几乎没有,大部分依靠进口,很多青藏特产已经不是青藏出产了,”青海省社科院的詹红岩研究员告诉记者。“雪莲、大黄、麻黄草等资源确实减少,有些甚至绝迹。”长年研究高原生物的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藏药研究中心主任彭敏说。
“任何生物都是可再生资源,适度利用可生生不息,也可以刺激生物的繁殖,不利用就是浪费,但是过度采集就会破坏,合理利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彭说,“青海植物生长能力差,采集使用的时候应该慎重,我们中心正在千方百计扭转这个局面。”
藏药困局
与虫草资源遭到破坏不同,其他药用植物濒临灭绝大部分是因为藏医药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结果。
“2003年,青海药业产值4亿元,藏药约占一半,青海省要将之打造成特色产业,十一五初期,我认为医药会成为青海的支柱产业,现在,我感觉这个想法不现实。”詹红岩非常担忧地说,“除了技术瓶颈外,最主要的是药材来源将要枯竭。”
“药材大多属于野外自然生长,”詹说,“几乎所有药材都不能进行人工培植,即使可以,海拔2000米种植和海拔5000米野生完全是不一样的药物含量,目前青海药材种植面积约15万亩,但是很多不是藏药材。”
据有关部门统计,青海中药材和藏药材年需求量在2500吨左右,而市场供应量却不足1000吨。藏茵陈、雪莲等一些中药材和藏药材市场供应量因为缺口较大,甚至不得不从西藏、新疆等外省区收购。有的中药材和藏药材及其制品甚至要从尼泊尔进口。
青海省环保局生态处处长李幸福向记者表示,环保局非常想调查青海动植物资源总量和现状,哪些品种濒临灭绝,以及如何保护等,“我们要向财政申请资金,但是,青海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省,财政比较困难”。
“我们已经就如何规范采售甘草、麻黄草等野生药物制定了管理办法,正在会签之中,我们农牧局刚刚签完。”蔡佩云说。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