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虚”与“实”的共性是“道”,那他们之间如何互通信息? 虚、实也好,有、无也好,都不要着相。“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呵呵
不从字面上理解,直达其境界即可。字面实为谜面,众生皆在迷中不悟。哈哈
[ Last edited by 火木子 on 2006/7/8 at 16:42 ] 可道就是起分别,不起分别就说不出来,所以,为道日损,为学日益 :)
不可说……
庄子《知北游》:“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无始曰:‘又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虽问道者,亦未闻道。道无问,问无应。无问问之,是问穷也;无应应之,是无内也。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是不是应该先从3个“道”,3个“名”的字面意思上去回答,然后再回答整个的意思。
感觉上这几个字首先从字面上就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了。 道道者不知道,是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吧.
道可法不可授,可得不可知,故道不可道也
吾道一以贯之
自古以来道贯各家,儒、释、道、现代科学研究的角度、范畴有差异,对象只一个,即道,现代称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儒家研究世道,有仁义礼智信之言;佛家主要研究人道,有生老病死苦之教;道家研究天道,有金木水火土之说。道,需要各人修持感悟!
道,可道,非常道。此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也是中医文化之精髓。但此道不可名状,惟修持者自知。如同怏怏自行车大国,却从无《骑自行车之道》公售,因此道同样无从名状。人人皆知,操控自行车之道,平衡耳,然谁长篇大论之?唯骑者上车前行,摔它几跤,便可心领神会。
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乃至中医文化精髓之道,也是需要学者自行修持去感悟的,这也是西方科学所无法理解,颇感神秘之所在。
然而修持者却因其德行的差异而各各不同,先哲曰,厚德载物,此所谓也!今之所谓道德,道德,成一名词,其实,道和德并非一回事。当德为先!修道者必先修德,厚德载物,德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