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内功法术研究·青龙山人(zz)
修 真 概 论修真之名,古已有之,俗曰修道。它囊括了动以化精、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
虚、还虚合道、位证真仙的全部修持过程。何谓真?真乃真人之业位,真乃真仙,不是自
封标榜,实乃空间上界所封也。真人乃修道人的最高境界,修持者均应胸怀大志,高瞻远
瞩,终生勤奋,刻苦修
持,德功并进,以求达到真人、真仙的上乘境界,故曰修真。
今之气功,只在修真过程的初级范畴之中。气功一词,早见于晋朝许逊所著之《宗教
净明录》里记载的《气功阐微》篇。因其词义狭窄,并未被广泛采用。清代出版的《元和
篇》中也有《气功补辑》一章。气功二字,在近一二百年之中,采用最多的是武术界。解
放后、自五十年代刘贵
珍先生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面世后,气功二字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但其概念迄今仍
不完善,虽各家学说均对之加以阐述丰富,但仍觉其含义狭窄,无法包容修真的庞大体系
。
气在我们祖先的眼中,是一个哲学概念。气是宇宙间、时空中,万物生化的根本,是
一种基本物质。《黄帝内经·素问》篇云:“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蓄育,气
终而象变。”万物的化生、生长、繁殖、消亡,都是气贯穿始终,气乃万物的基础和根本
。“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中医学中的气化论将气的概念分得更为详细,例如,先天气、
后天气、营气、卫气、宗气、经络气、脏腑气、元气、混元气、真气等。修真之士,修持
中所运用的这一基本物质实乃先天中的升华物质——元炁。古人为了区别一般之气与修待
之炁的区别,特以“气
”“炁”相分别,以区别其二者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真气中既有先天之炁,亦有后天水
谷、天地之气的精华。简单地以气代之,实难概括也。
气这一物质,在不同修持阶段,其质量存在巨大的差异,只是肉眼难以观察而已。在
“气”达一层次,其密度低质量不高;在“炁”的层次,其密度、浓度、质量大大提高,
表现出光的性质,稍加注意肉眼亦可能观察到。在更高的层次,其光的性质就越明显,呈
五色态;更高者而返八
十一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之界。
人仙不出小乘法,地仙不出中乘法,神仙不出大乘法。是此三乘之数,其实一也。用
法求道,道固不难,以道求仙,仙亦甚易。法不合道,以多闻强识面炫,自生小法旁门,
不免于疾病、死亡,还犹伪称尸解,迷惑世人,互相吹捧,致使不闻大道。以旁门小法,
易为见功,而俗流多得
,互相传授,至死不悟,遂成风俗,而败坏大道。虽有信心苦志之人,行持已久,终不见
堂奥、节序而入于泉下。呜呼!
道本无问,问本无应,及乎真元一判,太极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
为体,二为用,三为造化。体用不出于阴阳,造化皆因交媾。上、中、下列为三才,天、
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气,气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万物之中,最灵最贵
者,人也。惟人也,穷
万物之理,尽一己之性,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当与天地齐坚固,
而共得长久。
一、修 真 方 法
有动而修者,有静而修者,有动静兼修者。
动而修者,其法两途:
其一,依人为创编之功法套路,依式而动。古之八段锦,今之流行推广的各家功法套
路是也。许多爱好者东究西参,今朝学此套路,明日炼彼功法,以博学多家为炫耀,诚为
可笑也。套路如套,有为所造,如不跳出,时光空耗。似这种修法,就如同读书,这家小
学转到那家小学,如不
猛醒,升学恐难望也。
其二为神动(亦称灵动)而修者,此法静极生动,识神静寂,元性调动,而形体自动
,其动受元神所指挥,不以主观意志为动念,千姿百态,顺应自然,乍看杂乱,实则有规
。其功效较之有为编排之法优胜一筹。道法自然.此法颇合自然之旨趣,但此法宜先攒簇
五行,和合四象,调和
体内之阴阳,避免所出之神阴气过重,易被魔控而入歧途。如能真知其理其法,此乃一上
乘法门。动而修真者,其目的和效果,实乃炼形化精,使谷化精,祛病除疾,疏经通络,
补漏健形之目的,属于炼丹法中的起手“清地平基”法也。
神动而修者,此乃“清地平基”之捷法。人生处世,深受七情六欲之困扰,八邪病痛
之侵蚀,脏腑受损,经络阻滞。男子十六岁一过,半阴半阳之态被打破,上耗其性,下耗
其命,元神、元气、元精被天地万物所夺,此乃常情。然修真者把握阴阳,形神兼修、性
命双修。修形必增寿,
“返老还童有妙方,重寿则需只病通脉”。以动完成此步则速,以静完成此步则缓。
去病气通经络,有为套路功法极难面面俱到、主次分明、先后有序,俗云:“有为般
般假,无为处处真。”所以,动修仍以神动而修者为上佳之选。神动顺应自然之法则,其
理深奥,其动真实,其调准确,其序井然,其效迅速。而且其动中有静,先天元神和后天
识神同步协调而炼,起
始已握性命双修之门匙。诸同道可自行体悟,已有自发动经历者,体会余之教当有所收获
,如再得吾之八脉神修金丹诀,则更能顺水行舟,早登明心见性之阶梯。
静而修者,起始即静坐收心放心,炼己采药炼用,如得真诀,其成功一样有望。但费
时较久而已,以静修入道香,性光易得,命火难求,特别是年龄稍长和身患陈疾者。
动静兼修,此法较前叙之单一修法更完善,更合道之法则。动静兼修之法,掌握了神
形兼修,性命双修之总旨。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即得整修和兼修之真趣,外动内静,
内动外静,动和静只是相对而言,此乃自然法则。例如灵动前的入静,形静而神动,继而
形动则神静,特别是识
神知而不守。灵动完毕后上坐存想,则是外静而内动。动静兼修,较之纯以动而修者或纯
以静而修者为佳,其功效明显,其费时较短。智者修真,应选动静双修之法。人无后天之
强健体质,焉有先天之精气?没有金刚之体魄,如何修炼证仙之婴儿?此理易明也。
修真之法,有性命双修,有仅修命者,有仅修性者,依其得诀多寡之不同而有差异。
上乘之法乃道家性命双修之法,中乘之法乃修性之法,修命之法乃下乘之术。
仅修命者,未得真诀,不悟大道,枯坐顽强,日守干锅,假烹假炼,不辨水源清浊,
不明采药法度,长期神入气穴,死守不退,神被气包,结成“死丹”一颗。求祛疾延年则
可,最多炼至一鬼仙而已。民间得一诀得一法而修者,大部属于此类情况。
有专炼性而不炼命者,这类修持者得诀不会,即使修性亦是性的浅层次。修持者静坐
有时,究道讲经,穿透世事,涤去人心,复见天心,默证道心,再则存心养性。其修为只
是涵养元性,误以为性光闪现就是明心见性,而不知收光培神,不知调炼元神,不知以性
入命,性命双修。
修真之学,实乃性命双修,神形兼修之学。如求修真大旨趣,而归于正觉,则必须走
性命双修之坦途。上面所举的两种修习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半偏残缺之法,不足取也。
性命双修之法,就是炼己和不漏的修炼方法。具体说来,炼己就是明心见性,何为性
?神即是性,炁即是命。心之根为性,性之根为神,神寓于心,其实三者为一,其卦象为
离卦,其方位属南,其五行属火,火中真液为水。修明心见性乃修真的第一步功夫。修命
的功夫,就是不漏。不
漏有层次,首先修炼精不漏,继而达到眼、耳、鼻、舌、身均不漏,而达到漏尽通的境界
。命即肾也,精也,炼形化精,炼精化炁,以后天补先天之元炁,其卦象为坎,其方位为
北,其五行属水,水中真元为火,丹材全赖于此。
所谓不漏,就是断淫根也,但是淫根并非一断就可万事毕,其不御女色,而自起遗精
者,就需以法化之。而且淫心、淫根、淫身三者均须断绝,不能修到不漏。不与妻室同房
,不过断淫身而已,其淫心、淫根犹未断绝也,特别是淫心难断。
从来修真,只此色字难断。丹经所谓断却淫根即是仙,不漏即神仙也。色之一字最是
难去,愈拒绝而愈深陷真中,一息犹存此念不会断灭。经云:“食色者,性也”,无色则
路断人稀,种族无法繁衍。色之一字,诚为有之好,无之亦不好,有此不易戒,无此难修
道。生我之门,死我之
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均终于此门户也。盖由色生爱,由爱生情,由情生淫,由淫生棺
材,此乃相连而来。由情精顺行生子,逆行成仙,常人以精顺行与妇人交合而生子,精竭
归黄泉,而修道者乃是将此精断绝,不与妇人交合,不漏出阳关,而将此精尽化元精,逆
行归入已身,龙虎会合
而结圣胎。其顺行生子者,乃是自己死后,有子孙代其而生。其逆行成仙者,乃不需他人
代我而生,而是我代我生,金身不朽,与大道共存。此乃庄子“生生者不生,杀生者不死
”之义也。
南派修真,倡先尽人道,后尽仙道,中年入道,性定欲平,将人情化为道情,经接命
法清修补漏修爻,入道不难。晚年入道,元气衰败,旧社会为求速效,多采用栽接法,今
人难有此条件,仍以接命法修补为佳,虽稍多费时日,但亦稳妥。求人不如求已,免招非
议,且双修栽接之诀,
虽极简不繁,亦难笔之于纸。
青少年入道,以修性为主兼及修命为佳。青少年世事少经,修真大都是一时性情使然
,或偶因失意失志而一时为之,并未克穿世事,如修命断精,则恐日后回头之苦也。不断
精修不漏,则难修真实之髓道通,髓道不通,则难登金仙之殿堂。今人大都以意通、经络
通误认周天通,此大谬
矣。无矢志入道者,则难习此法,不习此法亦难入性命双修上佳境界,可不慎乎。
性修死,命修活。死者,乃凡心死、欲心死也,心死神活,道枢掌握也。活者,乃元
精活、元炁活也,肾固不漏元精活,炼丹药材自家多也。所谓降龙伏虎者,龙即指性,乃
识性、欲性也;虎即指命,乃肾水、浊精也。心定龙归海,情忘虎隐山。
研究道家修道之理论,一言概括,必须把握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丹经理论中贯穿始
终,无物不论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用者不见,见者不用。如龙虎、乌兔、铅汞…
…等等,不胜枚举,皆阳中之阴,阴中之阳。大而言之,都是修真性命双修的基本物质。
研究者、实修者只要高
屋建瓴的研习,则不难纲举而目张也。
修真要诀云:“大道无为本自然,功夫不到不方圆。三岔路口寻真种,八卦炉中炼性
天。没底法船能渡海,随身药物可延年。刑中藏德人难测,害里生恩心要专。四象调和归
本面,五行攒簇长金莲。有增有减方为妙,知吉知凶始入玄。脱尽牵缠尘垢物,全成父母
末生前。修仙作佛皆由
此,余二虚悬俱是偏。”
道家内功法术之研究,与内炼金丹术息息相关,“内炼成丹,外用成法”。外用者,
主要是运用元神也,运用真炁乃是初级层次之法术。高级之内功法术,就是调炼元神和变
神之法也。但出神必假于命基,命基不固,所出之神必然阴重于阳,不堪用。故修炼法术
,必重性命双修之法,
而偏重于炼性。但炼性之法中,由于调炼五脏以应外五行,故命功亦含于其中。此乃正宗
功法中的主次分明,包容相间处也。
二、明 心 见 性 论
中国文字语言,内涵丰富,言简意深。研读丹经,必须注意其深刻的内涵,把握住阴
阳学贯穿始终。道家学说始终将可见和不可见的物质囊括于一起论述,研究时切不可顾此
失彼,只注意到可见之物,则丢失了高级的、根本的、实质性的不可见本原性物质。如果
不注意掌握研究方法,
则难得丹道和法术的神髓,理通法随,不如此则难入修真之门。易曰:“穷理尽性,以致
于命,是了性了命”。修真必需穷究性命之理,性命之理通彻,方能了得性命。若性命之
理不明,认不得性是何物,而欲了性了命,岂不是盲修瞎炼。修真人必需以生死为大事,
然后穷理性命之源根,
若一毫道理穷究不彻,则一毫性命做不稳。知一分,做一分;知的十分,做的十分。
古来祖师大慈大悲,丹经于书千百比喻,流传世间,欲人人成道,个个了真。其中药
物、火候、作用法则,无不俱备。可惜后世学人,或自作聪明,或糊涂冥顽,不自辨识,
不费苦功修研,偶有一得,便大肆发挥,胡吹乱造,自创学说,害人误己。亦有人自己吃
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
不可耐,自己没有达到神修境界,便说别人都是假,古人全是非,要不就一顶封建迷信的
大帽子同你罩来,看你能奈我何。如此种种可不悲乎?
纵观当今知名人物中,穷理者众乎?名噪一时的张香玉大师,以性功著称于世,惜乎
命功不足,无理论支撑,过言玄境,且敛财过重,必遭天谴而昙花一现,气功热潮亦进入
低谷,令人感叹。以山人观之,目前出山于社会上传道者中,穷理、尽性、了命者,唯严
新一人耳。其性命双修
,位证金仙,真人封号亦不为过。其报告委婉曲折,千比万喻,以授明心见性之玄机。惜
乎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部分人仍未参透其调心篇中的玄机。其人实为修真界一位
奇才,因其性命双修,自仙而仙.所以虽有攻讦者、毁谤者,均未能将其撼动。立志修真
者,均应从其出山、进
入社会的坷坎经历中,悟到性命双修的重要性。
穷理、尽性、了命,实乃修真之必由之正路和坦途。劝君勿满足于一法一技之得,勿
仅沉溺于功法之中,而应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穷理、尽性、了命,自握智珠,则不难进
入修真之大门。吾愿更多的有德有志有缘人步入修真之门,是以直书明心见性之说。
明心见性,是性命双修的入门之诀,是修性的直解总诀。
明心者,明白、知晓、掌握心的含义也。正如南宗祖师张伯端《青华秘文·心为君论
篇》中所云:“心者,神之舍也。心者,众妙之理,而宰万物,性在乎是,命在乎是。若
夫学道之士,先须了得这一个字,其余留后段事矣,故为之传”。所谓心,它包含了两个
大的概念,此概念中又
分小的概念。两个大概念,就是指形质之心和有形无质之心。
心藏神,就是指识神和元神。识神也就是后天获得的思维,也称欲神、欲念、识心、
主观意识等等。元神是指先天获得的本来面目,它的初级态称为元性,元神实质上是元性
、元气、元精三种高级物质的聚合体。未修炼之人只能称之为元性,修炼之士尽管功力深
浅不同,但元精、元气
、已经开始与元性聚合,较常人的元性阳性成份增多,可以称为元神。
修真理学认为,人将生时,元性始入。正阳真人云:“人之生,自父母交会而二气相
合,即精血为胎胞,于太初之后而自太质,阴承阳生,气随胎化,三百日形圆,灵入体,
与母分离。”此一点灵光就是指元性。元性含有其自身许多年代的信息,非肉眼所见之物
。
诀云:“凡人投胎时,元性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大如桃,有肺
以覆翼之(魄),肝以佐之(魂)。假如一日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以至闻惊则跳,闻
怒则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脑为神腑,不见脑动而只闻心动。方寸中之真意,如
何能动?到其动时,便
不妙,然亦最妙。凡是人死时方动,此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结为法身,渐渐灵通欲动
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修炼中,在元神出窍离体之时,必然有心动、心悸、心憋闷之
感觉,山人身旁之学生中大多数都有这种切身体验,年青人表现出的征象更突出和明显,
此诀之言不谬也。
人体血肉之心,乃识神所依,属于阴火。尽管现代医学认为,意识活动在大脑,但那
毕竟是有形质之学说。据报载,非洲一男子用措心置换心脏,出院后不久即变得爱钻垃圾
桶,喜欢双手着地爬行,喜欢吞食残汤剩菜.完全表现出猪的习性,其本人亦不能自主和
控制这些行为。医学界
认为此乃一新的研究课题。这一例子充分说明,无形体的奥妙所在和气功、中医理论的玄
妙。
识心、主观意识,乃是进入修真之门的最大障碍。所谓明心,就是要修真人明白这一
点,并且修德积善、陶冶性情、修持炼己、涤去凡心、复见元神真性。祖师诀云:“盖心
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
欲念之性耳。有为者,
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以有为返于无为,然后以无为而莅正事,金丹之入门
也。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欲神者,气质之性
也。元神者,先天之性也。将生之际,元性始入,父母以情而育我体,故气质之性每遇物
而生情焉。今则徐徐铲
除,主于气质尽,而本元始见,本元见,而后可以用事。学人但能护元神,则超生阴阳外
,不在三界中,此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修真之要诀,总纲在制服凡心、识神、主
观意识。纲举目张,继以静之一字为敲门砖,能静则金丹可坐致也。”此两点实乃修真入
门之要诀。精、炁、神
之所以能为我所使用,是因为心静极则生动,元精动时,海底自开,元精自升直入炁中,
如一着意,则不升矣,铁门开矣。元炁动时,其炁自运于天地之间,上不过心,下不过阴
,愈久愈足,如一着意,其气自伏,难觅难寻。元神动时,无需指挥,自由神炁穴中升至
心窍,心中一悸,砰然
冲出体外,初时不知其从何而出,从何而入,岂能着意用心乎。
“凡心一颗日夜磨,静里觅真诀无多。如能参透此诀理,大罗金仙舍尔何。”明心之
诀要全在此矣。常人急功好利,多求功法而不研求功埋,东究西参而自耗光阴,不识纲举
目张之道理,究小法而失大法,如黑夜登程,车奔西撞,何日才能觅着正途。吾有数言劝
诸君:“参玄悟空,万
法归宗。收心入静,法在其中。”
何谓见性?祖师曰:“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会
而上之,其精炁则随天地而败环矣,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所
谓性,就是指真性,就是元神,就是本来面目。若见元神,必须先见性光,此光乃真性之
光,是见真性元神的基
础物质。元神乃是元精、元炁、元性的聚合,性光乃精、炁、神的升华显露,无光则难觅
真性元神。
性光,有采观法、送聚法、回照法等方法凝炼。采观法,就是外采入内,见则观之。
光之不足送入太虚,聚取宇宙之灵能。亦为回光内照凝炼五行,洗魂炼魄以培元神。丹道
以精水、神火、意土为无上之宝。精水就是指先天真一之炁,神火就是指性光,意土则为
中宫之地,也就是脐轮
后面虚无一穴。修炼即以精水为基本物质和基础,以意土为体,以神火为用。回光照于丹
田气穴,则五行攒簇,肝所藏之魂,心所藏之神,肺所藏之魄,肾所藏之志,脾所藏之意
,在真意性光的统一号令下,凝聚一团达到炼魂、制魄、断识、全神的炼功效应。炼尽阴
滓以返纯乾,消魄全魂
、消阴制魄则元神阳气充足,易出窍矣。元神之出窍,光弱者难以自见,其阴重质量不纯
之故,光足而全者则历历分明,可内观到元神在体内的形成、成长、出窍等全过程。必须
注意的是元神并非圣婴,亦不是金身,不可混为一谈。
见性之法,有内炼法,也有符咒法。道家以内炼为主,符咒为辅。元神初出,与识神
并不同步协调,难以控制,也不必控制,以观为主,所见所到,一定要重德,注意筛选信
息,也不必害怕,非此假死一场,则难入道门。
明心见性,必须明真我,真我即元神,元神一出,真可谓胜券在握,得诀实修,仙业
可望矣。诗曰:“未炼还丹先炼性,末修大药先修心,性定自然丹性至,心清然后药苗生
。”要达到明心见性,应先知收心法,再言炼静功,定其心神,方可言修真。定则静,静
则生,不但要静中能静
,必须做到动中也能静,“闹处炼神,静中炼炁”。
所谓心动,并非心真动,实质是意念动。所谓神弛,并非元神外驰,实指识神外驰。
识神、意念乃一物,而损精耗气。意念的欲望多,能去此贼,则真性圆明。不欲何贪,不
贪无求,心如虚空,烦恼妄想皆不为累,再加炼气,则明心见性可致。白玉蟾宗师云:“
参玄宗不难得手,难从
性宗参入,如从此入便得渊源,倘行错路径,则如虚空寻迹,披水觅路。”白师乃南宗五
祖之一,此一言切中性命双修中由性入命的关节处,谁云南宗修命不修性?!由性入命,
心宜虚空,神宜安定,能使心不动,便可立丹基。以养心为主,心动神疲,心定神闲,疲
则道隐,闲则道生,胸
次浩浩,乃可载道。收心当知俭之道,俭于目可以养神,俭于言可以养炁,俭于事可以养
心,俭于欲可以养精,俭于心可以出生死,是俭为万化之柄。俭于心乃修真了道的大关键
。
制心当明内外三关。内三关,性不迁情,气不化精,神不外驰;外三关,耳不淫听,
目不妄视,口不欺心。修道之心应如金玉之坚,只有这样始能度一切烦恼、一切困难,而
全身心归于大道。修真人应慈悲为本,修德、守德为基,道功为根,酒、色、财、气均需
戒绝。古人谓酒色财气
乃水火刀兵,是修道人的四大魔关,不能降此四魔,则勿需修仙。须知“房屋是量人的斗
,娇妻是渡客的船,财帛乃流通之物,儿女是眼前的冤。”修真者不可贪钱财,自足安贫
知乐。
“性功深处道功全,福力圆时道力圆。解得真功归上觉,世间法相总非玄。天心自与
人心合,玄旨须从觉后参。四万八千皆未法,无为妙有乃真诠。”天心即真性元神,无为
妙有乃元神作功,识神同步修炼。外炼、内炼皆依此做去,法术可灵金丹可得。较之有为
修炼,其时迅速,易进
入自动修炼状态。
明心见性,前提是明心。明其概念,保持其光洁无尘,洁净无尘垢,方可见性。见性
者,先见其光,洗魂炼魄,继见真我元神。元神培成,内外用功,性命双修同步而进,修
真可入门矣。
三、修 德 明 道 论
道的体性特征是虚无、自然、纯粹、朴素、简单、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等
十种特点。这些体性特征,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上德是道的人格化和伦理化,道
体现于人谓之德。最高尚的德是自然的、无形的,无迹象可睹,无端倪可察。它是内在的
、含蓄的,不显山不露
水,是无意的流露。道是什么特征,上德就是什么特征。
上德无心为德,下德有意为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正如《清静
经》所云:“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着之者不明道德。众生所以
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则生贪求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
者,常清静矣。”《道德经》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
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
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
彼取此。”
正如圣祖所云,所谓德,应当是唯道是从。没有体悟到道的真境,没有得道,失道而
后德,才需要人们重德、修德、守德。失德而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人们没有得
道,没有悟到道,才必须讲究德心、德性、德行的修持。修德万日,就是为了悟到道、得
道。有了道,德不德已
不用考虑了,因为心身合乎于大道,万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执德,
是为上德、真德。还没有得道,那就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
道。如果你连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视和修持仁、义、礼。道、德、仁、义、礼五者是修真
者必须达到的修为。其
最终目标是道,它是总纲,失德、缺德、无德者将永远也达不到道的境界。德性、德心、
德行缺乏者,则必须从礼、义、仁修持起,一步一个脚印,达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状态
,继而才能进入道之门。
圣祖《道德经》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基石和总纲。但是,其
理最终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即“道”和“德”。而最后高度概括,只有一个字“道”。千
日修炼,一日大彻大悟,这个大彻大悟就在于悟到道,并且得到道。在此境界,则一切繁
文缛节都抛弃得干干净
净,一切都透透彻彻,简洁明了。宇宙万物都是道之所生,道包容一切,得道则掌握了万
物的实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之分合、繁衍,万象之变化,
都是道的运行变化。人天相合,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万物皆是道的体现。得道则阴阳在
乎手,变化由乎心。
明道、得道之唯一途径,乃是明德、重德、修德、守德。何谓明德,明德就是要明白
德的含意,德与道的内在联系,德与炼功的关系。不明此三者,则不能重视德性、德心、
德行的修持。不重德,也就不可能很好地修德。不修德,也就无所谓守德。不明德、重德
、修德、守德,则将终
生只在炼气的境界,无法进入道门,无法进入气功之“功”的境界。
德的含意是什么?德就是真善,仅从字上解析,德乃众人应该一心做到,或解为一心
为众人做到。十种善行,坚持四项行为准则。此十善,乃十心,就是忠孝心、好善心、慈
悲心、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有此十心待人处世
,则十善备矣。四项行
为准则就是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行。有此十心四礼,而且修持不辍,
则德可全,德全且备则心静,“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大道可至矣。
忠孝心者,忠孝乃人立身处世之大节,万善之根源,古圣前贤垂训谆谆,载于典册备
至,究而研之,贯以今世新义,遵循行之可也。好善心者,见人之危,则扶持帮助;见物
之危,则救活解脱。尽己之力而为,如不能为则委曲求其全,设法周旋,用善心满足而后
已,不仅仅是表现在施
财好义上,谓之善也。慈悲心者,天下人心虽然不齐,好恶有别,但皆存元性,皆吾一体
,禽兽昆虫、草木亦同此生机,必须爱而护之,怜而惜之,不可损伤,所谓尽己性、尽人
性、尽物性是也。宇宙万物皆可为师,乃师其性、得其助也。平等心者,心中无富贵,眼
中无贫贱,言行无势利
,一视同仁,平等待之,则世俗之浊气消除殆尽,和气周流身心矣。博爱心者,以博大心
胸,爱护世人及万物,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尊老爱幼,仁爱广施于人民和
万物,不以识心之好恶而区分是也。教化心者,见人之善行,则褒扬宣传,倡其善行,扬
其善心;见人之恶,则
苦口婆心,规劝其改恶向善,以己之行代为化解,以遏其恶。成人之善,如成己之善;去
人之恶,如去己之恶,岂可小视耶。忠恕心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视人如
己,时时自省,以忠信宽恕之心待人处世。和蔼心者,人无高低贵贱之分,四海之内皆兄
弟也。待人皆要和蔼亲
近,勿存亲疏,一视同仁。勇猛心者,凡是当为者,应该自己立定主见,见义勇为,为人
排忧解难,拔困扶危,一直做去,勿为他人所阻,不必等待观望,是为勇猛心也。
德与道的内在关系若何?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体就谓之德,德是道
的表现形式,德是道的一种可见、可观、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德是有形,道是无形。
德是形,道是质,德是悟道、得道的基础物质,无德、缺德则修真无法入门,炼气功无法
进入“功”的境界。今
人炼气功者,大都只重视功法,而不重视明德、重德、修德、守德,著书立说亦只片言敷
叙,此乃不明理也。如此修炼,当然只能永远停在炼气的水平,而无法达到神修的境界。
德是道之入门金钥匙,愿人人自握。牢握此匙,登堂入室也非难事。
德与炼功的关系。德厚功高,此至言也。人之主观意识、思想,也称识神,它是从后
天客观世界获得,此识心被物欲所染,七情六欲所困。人之元性、元神,乃先天获得,“
人之初,性本善”,乃实指此也。《清静经》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
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
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诗曰:“学道先从识自心,自心深
处最难寻。若还寻到无寻处,始信凡心即道心。大道不远在身中,万物皆空心不空。(识
)性若空时和气注,气归元海寿无穷。欲得身中神(识)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物在身
中神不清,耗散真精道
难寻。一急动时皆是火,万缘寂处即生真。”
人之七情六欲,是损德败道之毒药,是蒙蔽心性之雾瘴。修德就是去七情、断六欲的
根本大法,修德是铸慧剑,凭此剑斩断七情六欲,而达到灵台无一物的境界,则道可致矣
。修德是去人心、立道心的法宝。许多人以为修德与炼功并无多大内在联系,实乃无知也
。要想真正进入修真的
大门,非修德不能进道。
修德的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其内在效应,能去六欲断七情,使灵台清净,炼功易于
入静,心猿易锁,意马易拴。识心清净,则真性易现,主观意识和下意识之间才能和谐、
统一和同步,才能真正体会到如何调心、调神。识神和元神之间,也是一个太极模式图,
识神为阴,元神为阳。
吾有诗云:“说阴阳、道阴阳,阴阳中间隔堵墙。欲见真性化阴阳,需凭德器折此墙。修
真明得此中理,九天下诏接仙郎。”
修德的外在效应,正应一句俗语;“得道者多助”。修真人在未得道之前,就必须信
守“重德、修德、守德多助”的格言,积善为德,以德入道。这个多助是表现在多方面的
,有空间信息界的帮助,也有物质世界人、事物的帮助。要取得三界所有的帮助,就必须
广结善缘,广种佛田,
对人如此,对动物、植物、事物亦应如此。你才能为自己修真制造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
古代亦称之为修“外功”。很多人积德求报,而且希望现报,此乃执德,执德是无德的表
现。修德者并非无报,其报在天,其报在道,报之于无形也。修炼至调神境界时,这其间
的因果关系就会逐步知
晓。所以很多师傅说,功夫的提高,并不完生在“炼功”这二个字上,而在于修德上。
修炼二字,修是根本大法,炼是基础之方。上乘境界乃修持所得。修为和坚持、行持
乃进入上乘的根本之法。很多人炼气功多年,真气颇足,但总感到功不上升,难入佳境,
只以为是功法不理想。其实,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它归宗在炼功的基本原则上。这个原
则就是明心见性、修德
明道。只要我们掌握了原则的要领,就可获得最佳的修炼方法。
调神的稍高层次买际上就不是靠炼的,而关键是在修德工,当你进主下意识状态后,
你自己才会明自。当你遇到特殊的情况,而出现了微妙或者奇妙的变化,或者化险为夷,
逢凶转吉,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奇妙故事时,你仔细体悟,回
忆自己所做过的善事、
善行,就自真正明白神修的含意,就会明白“得道多助”的内在玄妙。修德的善行越多、
越大,那么你的心灵就越易净化,元神就越活跃,主观意识和元神之间的通道就越畅通,
太极弦就会敞开,识神与元神之间就容易同步作功。修德明道的人,会在自己的周围环境
中形成一个有形和无形
的强场,获得有形和无形的帮助,特别是无形仙师们的帮助和各种信息的支持和扶助。
修德是修真的重要原则,也是修真的重要功法,特别是修性、明心见性的重要技术方
法。古人用修真一词而不用“炼真”之语,其玄奥也在于斯。修德之大法,非此不能入室
,非此不能进门。从前将此称之为外功。经云:“太上曰: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
,欲求地仙者,当立三
百善。”此乃修真至言,非虚说也。修习内功虽然可以延己之命,祛疾增寿,以安享天年
,但不能感格空间的上、中、下三界的各层次信息,获得无形帮助有形的效应。只有内外
兼修,性命双修,内炼金丹,外积善德,才能感格天地而动鬼神,内外齐修,双功并进,
直趋修真之门庭,继而
登堂入室,完成修真大业。
四、修 真 的 基 本 要 求
一)树立大志
入道修真和炼气功,都必须树雄心立大志。人人均应树立起超凡入圣的远大志向,高
瞻远瞩,不甘于小成。前贤不畏后贤,后来者应有居上之志。
要立志,使志向高尚远大,首先要了解修真的妙谛,了解和掌握修真的基本理论,了
解其方法,了解其层次,穷究其理,通晓修持法门。对这些了解得越多越透彻,才能真正
树立大志向。否则如盲人骑瞎马,修炼很容易半途而废,修炼过程中也无法逐步提高,不
易发现和掌握修炼中的
妙境,也得不到两界师父们的接引和帮助。
志向大小、高低的确立,是依据各人思想对修真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而确立的,所以也
应依据思想认识的提高,不断修正提高志向。超凡入圣远大志向的确立,还必须遵循下述
几点要求,才能确保志向的远大和可行性。
1
、正确对待世俗。前人认为,世界乃是一个积情的大场所,世间人皆被七情所困。七情六
欲都是造生孽因的根源,凡人自食其苦果而不自知。是故情浓于妻子,则毕世牛马;情炽
乎名利,则终身为缰锁羁困。古者达人高士,都视世俗如仇。今日炼功者,大都混迹世俗
,处身于社会之中,七
情六欲之干扰尤为剧烈,其身心无时无刻不被后天的物欲所熏陶,受到侵蚀和污染。
先师云:“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这里的“大”,就是指大志向、大抱负、大
定力。隐于朝市之中修炼是对修真者的一种严峻考验。正确对待世俗就是一项严肃的课题
。没有超凡入圣的远大志向,坚定不移的修真毅力,就无法出淤泥而不染,就无法抗拒世
俗情欲的干扰。就很可
能随波逐流,被世俗浊流所淹没,将苦苦修为毁于一旦。修真者要达到和保持心清静、意
清静、身清静,进入真正的气功状态,就必须正确对待世俗,不断地涤去人心、欲心、识
心、凡心,使心如止水,心如明镜,经常拂拭,勿使沾上尘埃,通过主观的努力逐步达到
“无镜亦无台,何处惹
尘埃”的上层境界。
修真者要学习莲藕荷花的风骨。莲藕晶莹洁白如玉,深植污泥之中而不染,荷花出自
于污泥中,但一枝独秀,清香沁人心脾,洁白无瑕,毫无娇柔造作之痕迹。它们虽处于污
泥之中,但不被污泥所污染,反而从污泥中提取营养,为己所用。莲藕荷花的这些特性,
诚为修真者的楷模。许
多功法中取莲花用为功法,其意义是很深长的。观音坐莲台,实质上是功法,莲台象征着
千古佳话,象征千古以来的道德精华部分。人要出污泥而不染,朴实无华,要尽量使自己
的身心保持清静状态,尽量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保持一生一世。在每天
二十四小时之中,始终
象莲花那样,生于污泥之中,却长出洁白如玉之藕。藕虽有节,心空而不染污泥。修真人
始终要注意保持荷藕的风范,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有污泥浊水影响,随时随地都有一些矛
盾和困难牵制。但是自己不要为外界所动,不为世俗的表象所引诱,也不为世俗的邪恶压
力所动摇。尽量地在自
身的环境中,站稳自己的脚跟,明白自己的事业。有节气但心空不染俗尘,不为环境所左
右,不为他人所干扰,不为酒色财气、名利是非所干扰,正直无邪,无私无欲,一心修持
,才能脚踏实地地达到大志向所定之目标。
2 、寻访明师。俗语云:“良鸟择木而栖,择之不精,必下乔人谷。”修真之学,
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其修持以性命双修为正途。“性靠悟,命靠传”,入门修持必须
明师指导,才能节节应手,步步顺利,一步一个脚印完成修持程序。
明师,是指明白、通晓修炼步骤、过程、方法、诀窍的老师,并且其自身经过切身实
践体验能够解惑、释疑者。道家学说,三千六百门,内容庞大复杂,千门自派,各有所长
,各有其短,并非唯此一家独好,唯我独尊。自我标榜者,并不足取。初入门问道者,应
当勇于探道,就正高贤
,参稽载籍,执中而不失其权,才能访得明师。
穷理、尽性、了命,如无明师教诲指导,任你百般聪明,也难通透其中玄奥,一纸之
隔如隔千山。无明师指导则理难尽义,性难明真,命难漏尽,修业很难达到上乘境界。师
寻徒易,徒寻师难,有心向道,蓄德为先。寻师是难,但世间并非无师,空间之师则更多
。树立大志和重德、修
德是寻到明师的关键所在。必须有德、有志、有探道之勇气,才能水到渠成,机缘际会,
寻到明师接引。
关于真师、假师,前人有诀云:“真师者,观其形,道貌岸然,形瘦神灼,足捷身轻
,双眸炯秀,内蕴光明,巍峨顶骨,鹤发童颜,举止潇洒,言语清新,叩问玄旨,对答纷
纷,非本直论,即据丹经,声声三品,神与气精,如斯内外,所遇乃真。假师者,面黑神
昏,头无鹤顶,眼带蛇
纹,劂口如蜜,语涉旁门,烹黄煮白,御女采阴,或施小法,摄物招魂,与谈玄奥,莫测
高深,倘失其察,玷污清名,有心证道,慎勿相亲。”择师者,上诀可以参考行之。
修真人寻师,一方面要寻访明师,一方面要注重万事万物皆可为师。万物皆有道,德
无常师,特别是炼性功,如不掌握万事万物皆可为师的奥妙,则元神的能量难凝聚,难以
取得物质世界和空间世界的帮助,难以收集、采集信息能量,难以发现师父,错过良好机
会。
明师的指导,是修真者顺利完成修业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修真大志向的保证。修真者
均应以修德为先,寻找和发现明师,才能修习有成。
3
、交良友寻伴侣。修真者必须交结同心修习之良友为道侣,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修真之道友在修炼实践过程中非常重要。《敲爻歌》云:“寻烈士,觅贤才,同安炉鼎
化凡胎。”。修真者的穷理、尽性、了命过程中,道友同心则能奇文共尝析,疑义同参详
,互相切磋、观摩、交
流心得体会,相互取长补短,互相体贴关怀,共勉同进。修真是性命之图存,非同儿戏,
择友要求极为谨慎。必须是能以性命相托者,必须是互相能推心置腹者,丝毫不能尔虞我
诈,勾心斗角、心怀嫉妒。
上阳子云:“求财求侣炼金丹,财不难兮侣却难。得财得侣多外护,做仙何必到深山
。”龙眉子云:“辅弼同声不可无,三人一志互相扶。魁罡坐镇当先主,筹鼎铺模责次徒
。审定鼎弦龙虎跃,精调火候武文俱。中间首尾须明取,全仗筹徒仔细呼。”钟离祖曰:
“尘中难得修真侣,财
不难兮侣却难。”
如何择友而交,全靠察其言,观其形。言为心声,大言不惭,谈吐无忌者,衣饰艳丽
,注重修饰者,既傲且狂目无余子者,问及切要,不懂装懂,左支古吾者,扪舌不谈,故
作深藏不露、意显神秘者,均为包藏祸心之辈不可交也。古曰:“大智若愚、性情中人必
然相貌浑凝,诚信溢于
言表,虽不肯轻谈玄奥,但胸中道气正气流露于面颜,印堂与鼻端,红黄而润泽,举止稳
重,言谈谨慎,态度谦虚,行为检点”,此乃可交之人也。
4
、学而不倦。修真的理、法、功、术内容极为丰富,古往今来修真之典籍汗牛充栋,船载
车拉亦难尽也,可谓洋洋大观。穷毕生之精力亦难遍参普研,但亦不可不学。穷理才能尽
性,尽性才能了命。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石,不可不明。穷研大道之理,不断丰富识神的
阅历,才能心胸开阔,
志向远大,意志坚定,修持有的放矢。理越穷致,主观意识和下意识之间,识神与元神之
间才能更和谐、同步、统一。识神主动与元神协调,有利于元神的生成、成长和出壳做功
。
学而不倦的重点,必须是放在道理的研究上,其次才是法、功、术,切不可本末倒置
。舍本求未则功夫永难达到上乘境界,登高而立才会“一览众山小”。修炼如同登山,选
择直线捷径直超高峰之巅,既省力又省时。这条捷径就是至理之法。舍此法而修,就象爬
遍众小山始登主峰,耗
时费力,甚至迷途难返。学而不倦的方法,应该是通晓古今。古者,要学习古代丹诀之精
要,前辈修炼之心得,摘其精华,搜集整理要诀,温故而知新,全面和深刻地了解前辈们
的经历和理论阐述,将使自己眼界和心胸更开阔,修真之信念更坚决。
古之丹籍,由于历史原因,有粗有精,有浅有深,有显有隐,学习研究时关键在辨其
异,统其同,摘其要,明其理,才能举一反三,明白心法诀窍所在。丹籍不可死啃,还应
学习古代中医理论、学习古今有关特异功能方面的传说、神话、小说。《封神演义》、《
西游记》、《聊斋志异
》、《神仙传》等,这些小说中包含了很多修习的奥秘。近代小说中,值得一读的有《蜀
山剑侠传》、《绿野仙踪》,这些小说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描述了许多修炼的参考知识,有
利于我辈吸收古代传统功理。披阅神话小说的窍门,是要透过太极弦站在三维以上空间去
理解,才能获得较佳效
应。
通白晓今,承前才能启后,对前辈们的修炼经验和心得,修真者都应尽可能地继承,
学而不倦,整理挖掘史料,多拜访师傅问道,不断丰富和完善识神之库藏。通古的同时还
应明晓社会当今的各学科知识,在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领域中均应涉猎和研究。
这样才能古为今用,识
神对玄理越透,元神才越活跃,智慧就能充分开发,发现和发挥功能。
二)悔过迁善
对于悔过迁善,许多炼气功者以为这只是道家、佛家的一种说教,还没有悟到这是一
门功法,而且是一门学问极深的高级功法。许多人在炼功时将其忽略,因而功力难以提高
。三字经云:“人之初,牲本善……苟不教,性乃迁。”人心所蒙之尘垢,大都系后天所
染。其陈旧之污垢,不
以悔过迁善法涤去,则难以明心见性。不使用此大法,则难以进入真正清静的境界。
古代用符咒治病疗疾,都有一个共同的仪规,这就是发病人叩头思过,然后才施用符
水进行治疗。这看起来不过是一种简单的治病程序,劝人同善。其实这种解释,并没有点
到实质上。“思过”实质上是令患者通过这一方法抹去心灵上的污垢,使元性发现,俗称
“良心发现”。只有良
心发现,才能调动其本身的内在信号系统,才能使病因谅解饶恕,才能与符咒的信息发生
同步共振效应,而产生治疗效果。
修道者,首在修心、治心。炼功者大都是起步较晚的,在世俗中混迹多年,七情六欲
之干扰,名利之诱惑,难免作出一些或大或小的错事蠢事,这些都是自身的一些罪恶,它
们都是心性的沉重负荷。你要从此脱离欲海情波,割断名缰利锁,仅从现在做起是不够的
。如果将罪恶藏于心灵
深处,祛之不勇敢、不彻底,认为往事不堪回首,且不回首而姑息养奸,那么它们必将成
为正修之累,你自己为自己在修炼的前进路上伏下了严重的危机。蓄隐毒,怀狡愤,如胸
中藏利刃,在修真的紧要关头,往往无法遏制其猖狂奔驰之势,而毁于一旦,不是废功则
是成魔。
正心先悔过,刮垢务磨光。心灵的陈旧污垢,只有通过悔过法才能清除,才能卸去其
沉重的负荷,轻装上阵去修炼。悔过法好同刮垢,一定要深而广,干净和彻底。而且即使
全部都深翻除尽了,也要经常反复地再进行,勿使其重又染上尘垢。仅从现在开始做起,
注重修德的炼功方法是
不易进入神修境界的,无法明心见姓。心存陈垢,何以明心,何以见性。蒙垢只能由刮涤
而洁,雾敛云消才会天高海阔。山人的学生中,有的炼功多年,难入静定之境,授以悔过
迁善法,仅数日便渐入佳境,元神动矣。所以悔过迁善法,是一大法,是一既简单又高深
的功法。立志修真者当
当牢牢把握,每天将此法贯注于功法修炼之中。
迁善者,立志向善之意也。只有侮才能愧,既有惭愧之心,才会立志向善,才会在今
后的言行之中警惕,而诸恶莫作,诸善为之。善者,前已叙之,自究可矣。修真者大志向
的确立,行为品行的端正,向善行善之心的确立,无一不基于悔过和改过,若无此法,则
是假学道士一个。每个
立志修真者,均应勇于解剖自己,从前的,前世的虽然均已成为过去。但依此法都可追悔
改过,只有此法才是“明心”的利器。吾有诗云:“慧剑常除心灵垢,意帚勤扫灵台尘。
悟道修真行悔过,明心见性验日程。”
修真的基本要求颇多,山人仅就重要的、目前尚未见人阐述的,而且与明心见性休戚
相关的先论述两点,供大家研究验证。其它的要求可参阅常见丹籍和气功书籍,自行体悟
验证,必有独到见解和收获。只要你在研究中把握住无形和有形两种物质的太极图理论,
则一切研究就掌握了窍
要。自悟所得者真,“圣人行不言之教”,悟也。
五、筑 基 炼 己 论
筑基炼己,是金丹之诀,也是正法修炼之诀。
在筑基之前,尚有清地平基之法。所谓清地平基,是指动以炼精。人之入道修炼,大
都因七情六欲的干扰,身体元精元气均已损耗,身体或大或小,或重或轻,患有一定程度
的疾病。身体欠健康,则无法修真。清地平基,就是清理身体上的疾患,疏通经络,以保
持身体健康处于动态平
衡状态,社会上流传的大多数功法,人为编排之套路,按摩导引,吐纳呵嘘,修服草药之
类均可归纳为清地平基法的范畴。清地平基之法,世所流传之法颇多。这些方法对于维持
健康,祛病延年是非常有益的,对于提高人民体质素质功不可没,也应大力推广普及。没
有下里巴人,也就无所
谓阳春白雪。吾在此就不多介绍,初入门者可择一适合自己的流传功法习炼即可,这些方
法大都是有为之法,不宜朝秦暮楚,频频改变,不然就如同读小学,频频转学,不见其升
入中学矣。
筑基炼己之法,实分两步功法。前者筑基,乃构筑、建筑、修筑人身之基本精华物质
。此乃修炼金丹的基础也。筑基,当明上药三品、精、炁、神。不仅要明自可见、可观之
精、炁、神,更主要和重要的是由表入里,牢牢把握住非肉眼可见可观之高级物质态的精
、炁、神,此乃元精、
元炁、元神。
元精,乃是先天之精,其质清而虚,后天之精浊而实。元精是后天精之本,元精在人
处于十四、五岁之前,因知识未开,氤氲内结,无形无象,它贯藏于全身四肢骨节之间,
等到情缘一起,嗜欲之念萌生,则团聚于两臂,一点真精变化为后天之液,念起精起,念
伏精伏,因心而化,偕
元气以盈虚,合元神为药物,修真金丹之物质由此元精而成。筑基之精实乃筑先天之精,
筑元精也。浊精不漏,善于采炼,元精亦在其中。
元炁,是指先天祖炁,无形无象,无臭无声。元炁气藏于炁海之中,乃息之本,在夹
脊关下第三节之中。炁伏以踵,乃足之后跟处。筋骨无元炁则不可能松活灵便,血脉没有
元炁就不可能周流身心。太过则喘,不及则促。元炁与呼吸在人身共存,修命即是炼炁,
筑基乃筑真炁元炁,元
炁当于胎息中求之。能伏息于炁中而不动,元炁才内含,才会不泄漏。意到则炁到,意停
则炁停,只有从胎息中得之,元炁才真,才能为炼丹采药所用,故有调息法。元精亦在胎
息中求之。
元神,居于心之上,藏诸真宰,秉于先天,其基本物质乃元性,炼之而为元神,敛则
寂然不动,放则一息千里,可以飞形入石,入水不溺,入火不焚。识神主事则其被困且耗
,识神静则其活泼灵动。筑基者,筑先天之元神,凝神之法是焉。筑基在神不足时,勤修
德、悔过迁善,戒多言
,戒多视,戒多听,戒多思。内攒簇五行,则神凝,神凝而调之,曰调心(神)。筑基之
第一步功效,要求达到精固,炁足、神凝三项基本要求,才合法度。其修炼之功法亦有多
种,效果各有千秋,应根据其理、法,较之优劣以及自己个体之特性,择而修之。持之以
恒,自有效验。炼己,
炼己是修真的关键所在,极为重要。上阳子曰:“金丹之道,先须炼己,使神全气盛也,
七情不动,五贼不乱,六根大定,精难动摇,方可从事丹道之事。”
炼已与筑基相辅相成,是修真采药的先决条件。己的意思,就是静中的真性,动中的
真意,也就是元神,元神在元气,元精这三元之中,是总持,是纲要。古云:“未炼还丹
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许多炼气功者尚不明白这一至理,则修炼难以进入佳境。
炼己的重要关窍,就是实现明心见性,炼己的初功就在于寂灭一切情缘,扫除一切杂
念。以一念代替万念就是方法之一,由此而全面展开炼己的程序。正如《天仙正理》所云
:“炼己者,所谓苦行其当行之事日炼,熟行其当行之事日炼,禁绝其不当为之事日炼,
精进励志而求必成日炼
,割绝贪爱而不留余爱日炼,禁止旧习而全不染俗习日炼。”炼己的目标,要达到能对境
忘情,对境无心,识神无偏无尘,元神活跃方合乎标准。还丹容易,炼己最难,其难就在
于对境忘情。识神对一切外境如死灰一般,才能采药。
去色欲,绝恩爱,轻财物,慎德行这四项是炼己的重点所在。去掉了色欲,精气才能
保全,采药时才能降龙伏虎。从根本上说不仅要求去掉,更深的要求是完全忘掉,不仅是
“坐怀不乱”,标准的要求是“坐怀无乱”,方合法度。昔年长生刘真人优游洛阳三年,
穿花街走柳巷,就是炼
己也;泥丸翁陈祖,酒肆淫房戏历遍,就是炼己也。文人墨客世俗之人,以为他们是逞风
流快活,而胡编乱造出许多故事,实乃井蛙之见。修真之人必需有大志大勇大定力,既要
在顺境中炼,也要自觉地在逆境中炼,“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炼己日久,淘汰惰性,
自然达到忘无可忘,视
色如盲。
绝恩爱的念意是因为恩爱起于、产生于对境,意识一着境则恩生,恩一产主则爱欲立
起,能对境忘境,则六贼不扰而元神主事。只有达到此境界才能采药。先天元精或元气的
采药,非元神完成不可,动念即是后天之物,不堪为药物。《脉望》曰:“炼己之要,首
要与之相忘,色欲之念
始绝。次要降伏彼心,恩爱之情可免。三要法财相济,庶得欢悦之意。四要勤修德行,乃
致神明之佑。四者具备,晨夕不怠,三年纯熟,对境无心,精神完固,方可入室下功,以
采先天一气。”此论可以说是对修炼还丹大法炼己的具体阐述了。
炼己是采药的准备功,是基础。其目的是采药。然而什么是药,许多人并不明白其中
的真实含意,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吾青龙山人知诀不敢自秘,虽不能尽泄于册,但为了点
醒梦中人,以待有缘,还是点出精要,研之不难自明。
金丹一学,历来有清修和双修之说。
清修者,独修也,也就是以自身为阴阳,以自身的元精为药物。采这后天中的先天为
药物进行修炼,自卵自孕。自身的元精,也有清浊之分,采取火候极为重要,炼己也是基
础。元精的采取火候.首要是胎息中出现的阳举才真,阳举而识心全无欲念,此时药物才
纯。这两点是采取自身
药物的重要火候标准,无此指标的药均带浊性,不堪为药,只宜作还精补脑之用。胎息中
出现了阳举,但仍有情欲者,系身中水火未能既济,真水不能制火,没有达到平衡状态,
此药不纯,如作药物使有,日后恐有玉柱双垂之危,不可不慎。此乃清修采药之天机,吾
今发泄于此,愿同道珍
惜共研。
关于双修,张三丰宗师云:“采后天,筑基炼己,盗先天,成圣成仙。逆成仙,龙吞
虎髓,顺生人,虎夺龙涎。”此诀是双修法总解,不难理解。此诀字字珠玑,采后天者,
乃指采取自身这一后天中的先天药物元精。这一过程是筑基炼己之事。
《脉望》亦云:“采后天中先天物,延年益寿。”盗者,此字用得极妙,非己之物,
取为己用曰盗。当然实际行持中,并非强取豪夺,实乃以财帛动其心而自愿,并经教习主
动欢悦才行。先天者,彼之先天真气也。《脉望》亦云:“采先天中先天,作佛成仙。”
这句诀中的两个先天乃
是指己之先天元精和彼之先天真气也。龙吞虎髓。髓字极妙,乃我取彼之元气也。虎夺龙
涎彼夺我之精也。涎乃浊精,精中有元精。炼己方可求铅,双修之采外药,并非下三乘之
房中秘术,顺逆之间,天地悬隔,只要逆用阴阳,自然成就,并非邪径旁门。炼己下手诗
云:“体隔神交理甚详
,分明下手两相当,安炉立鼎寻真种,对境忘情认本乡。拿任龙头收紫雾,凿开虎尾露金
光。真铅一点吞归腹,万物生辉寿命长。”其实乃元神之用。先天元气的摄取,全靠元神
完成。识神只是暗示配合而已。
关于双修之法,吾虽将三降三关,九琴九剑,药材法器,火候符章等全套法窍密诀研
究体会心得均笔之于册,以待有缘。但传之甚难,无炼己纯熟者,不可传。炼己纯熟而无
财者,亦不可传,此两者均具备而客观条件限制,还是难传。可见传大道之难也。青年、
中年人道而修者,不必
研究此法由清修而入足已,老年入道用添油接命法可也。
本讲义只研究内功法术,而法术之修炼都只在筑基炼己这一范畴内即可修成,所以下
手采外药等事,留待将来。该云:“内药者,在自己身中而产。内药是精,外药是气,内
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神仙之道。”然法术之修炼,乃运用元神,故重采取
内药,炼性可矣,愿诸
君脚踏实地而进。欲修金丹,尚待机缘,不必好高鹜远,急求冒进。吾在此透露数诀,乃
望诸同道勿为异说所迷尔。
真道难寻
请 问:“您是离门中人吗,您的功法是几步功呀,是后天细出之法,还是先天真气。三岔路口。以上是那。后天外有伸摸,有谁,拿的伸摸。你能回答我吗 谢先生好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