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爱因斯坦和霍金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有所住的东西,也就是局限:他们认为光速是不变的。
而事实上光速是可变的,而且不同范围的光速是不相同的,各个空间的光速是不相同的,每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不同范围的光速也是不同的。
比如,在我们地球上,光速在空气、水和玻璃中就不同,而在法界上,空气、水和玻璃就相当于不同的空间。哈哈,一花一叶一世界嘛!
这样的话,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时空是虚幻的,这个世界是幻有的。
现在太空物理学有很多秘密没有解开,但是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至少飞碟是真实存在的。
十七、光的世界
我们的时空并非本来就是扭曲的,而是用你的心“感” 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病了之后,他所在某一个地方的磁场是黑色的。这是他用心感的,这就是心的力量。
并且,不同空间的光速是不相同的。光速越快,控制那个磁场的能量就越大,它的范围就越大。
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眼前这台电脑以及屏幕上的文字,是因为有光,而这个光的频率是不相同的。这些光有各种颜色,于是我们看到了不同颜色。科学告诉我们,这个空间中的光谱,我们人类只能看到非常小的一部分。但看不见的那些,它仍然存在。
如果给你一副眼镜可以看见所有的光,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在这儿告诉大家答案:这个世界一切的一切,整个儿就是一团有频率的光。
只是无明使我们相信了眼耳鼻舌身意所制造的一种假象,这样我们就被自己的局限骗了。所以,我们就误以为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是真实的。
其实科学正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是真实的,是用我们的心“感”出来的。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不懂《金刚经》里的“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有人就要问了,在佛陀那个时代,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多科学知识,他老人家是怎么知道这些东西的?其实这都是佛陀在深禅定中了解到的。
十八、过去能不能改变?
钟博士的另一个结论是:人类可以回到过去或者到达未来。
但是他事实上并没能证明人可以回到过去,因为他的飞船是跑到另外一个空间去了,他在那个空间过了50年后,出来一看,地球上才过了20年。于是他就认为他回到了30年前的“过去”,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如果他回到了过去,那他至少应该知道曾到过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事实上他不知道。而且他根本改变不了“过去”,科学家也总是说可以改变过去,其实过去是改变不了的。
在存在时间的这个范围之内,过去是改变不了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心,去影响、改变未来。
如果心向善,未来就是向善的,你的整个法界就是向善的;如果心向恶,你的整个法界就开始向恶的方向走。
因此,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切记!
哈哈,讲《金刚经》变成讲太空物理学了,不过这里还得继续唠叨几句。
十九、太空物理学何去何从?
现代太空物理学的学者们现在已经失去了方向。
太空物理学的终极是什么?
其实就是报身佛的境界。但是这个终极靠现代太空物理学是到达不了的,除非按照佛法来修行。
因为光速是可变的,当光速越变越小,它就到无间地狱去了;反之,如果光速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达到无穷大的时候,就没有了时间和空间。这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佛。
如果太空物理学能证明这一点,那么它就没有范围了。佛法所讲的报身如来的境界也就全部显现了。这个境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报身佛,光和光之间是互相交融的。而且在这个境界当中,光能化出百千万亿化身佛来。
二十、幻化妙有的你
这里讲的是一个非常深的东西。
这个世界是幻有的,时间、空间以及所有的一切都是妙有幻化的,只因为我们的心量太小,或者过于执著,所以它才存在。
你为什么感觉到它的存在?怎么老是认为前面有个电脑,后面有个椅子,我们有个身子?
是因为我们有“情”,有“有我的情执”,所以才有这些幻化的东西。
而且不同的空间之间是互相交错的,这就是暗物质的存在。暗物质就是因为不同空间的交错而形成的,它仍然没有跳出这个范围去。
如果用现代科学的道理继续往下分析,其实时间和空间,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一种固定的粒子所组合成的,最后连那种粒子也没有,这也就是道教所谓“无极”的境界。
现在的科学已经慢慢地接近能证明这些东西。
至于“量子不确定论”,是因为现代的科学家们所使用的工具是由量子组成的,因此突不破量子的范围,就造成了不确定。 二十一、每个人自己的时空隧道
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时空隧道当中,这些隧道之间是相互交融的。
比如说,我们今天有这么多的朋友,非常不可思议地走在一起,来探讨这一部佛经。这就是在2006年1月21日20点59分的时候,我们的时空隧道重叠、交融在了一起。等讲完了,大家都下了网,有的给他母亲打水,有的学习、工作去了。这样,大家又从这一个交融的状态中分开,又按照各自的时空隧道去继续迎接自己新的因缘。
换一种说法:这个世界和你自己,是由与你有因缘的众生加持出来的,你的时空隧道也是与你有因缘的众生加持出来的。
那么如何跳出去?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行一切善法;善法者,非善法,是名善法。这也是这部《金刚经》从头到尾所要讲的东西。
二十二、霍金的感慨
用霍金的《时间简史》最后一页上的一段话作为今天的结束语:
“迄今,大部分科学家太忙于发展描述宇宙为何物的理论,以至于没工夫去过问为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寻根究底为己任的哲学家不能跟上科学理论的进步。……然而,在19和20世纪,科学变得对哲学家,或除了少数专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过于技术性和数学化了。哲学家如此地缩小他们的质疑的范围,以至于连维特根斯坦——这位本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都说道:‘哲学仅余下的任务是语言分析。’这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以来哲学的伟大传统的何等的堕落!”
其实,霍金也算是一个伟人,但他没有去学大乘佛法,否则,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感慨。
二十三、思考题
这里给大家出一个题,为下周作准备。
大家想象一下:有什么东西能小到不存在里面?有什么东西能大到不存在外面?
可能有人说“心”。那么,如果这个心小到不存在里面,同时又大到不存在外面的话,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
===================================
注一:
秦苻坚建元十八年九月,苻坚派遣骁骑将军吕光率领七万大军,讨伐龟兹及乌耆诸国。吕光平复龟兹国时,掳获了鸠摩罗什,看他年纪尚小,就把他当凡夫俗子来戏弄。吕光强迫鸠摩罗什与龟兹公主成亲,鸠摩罗什苦苦请辞。吕光又命令鸠摩罗什骑猛牛和乘恶马,想看看他从牛背和马背掉落的滑稽相。几番的恶心欺负,鸠摩罗什都胸怀忍辱,丝毫没有怒色。最后,吕光感到惭愧,才停止轻慢的行为。 师父開示:
读这部讲解,一定要把心量扩得无穷大,把心放平了去看,要在戒忌用力中严谨,在严谨中戒忌用力。既不能看进去,也不能稀里糊涂。
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先划出来,如果全部的讲解出来之后还不明白,可以提问。 (四)
一、给孤独长者和祗陀太子
二、圣人在哪里出生?
三、并非“低调”的老子
四、你是不是圣人?
五、佛陀这样吃饭
六、具足一切的境界
七、四摄法
八、“常乐我净”的涅槃
九、你看到了什么境界?
十、神秘的佛陀身体
十一、怎样修出佛陀一样的身体?
十二、是什么堵住了任督二脉?
十三、致命的误区
十四、飞檐走壁和神通是怎样炼成的?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一、给孤独长者和祗陀太子
舍卫国处于当时印度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当时的印度是个很有福报的国家,五谷丰登,并且有大量的钻石和宝石,这是因为有很多修行人聚居在印度。
一般来说,有大修行人的地方,总是祥和安宁,风调雨顺,不会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在舍卫国中,有一位婆罗门教的长者名字叫给孤独,他听过佛陀讲经之后,觉得讲得实在太好了,就想供养佛陀一个修行讲经的地方。他跑遍了整个舍卫国,终于在城外五六公里的地方找到一片非常好的树林。
但那树林属于舍卫国的祗陀太子。祗陀太子一看是给孤独要他这块地,知道这位朋友特别喜欢做善事,就想为难为难他:给你这块地可以,不过你得拿出金叶子把它整个儿铺满了。
没想到给孤独一听,立即就打开自己的金库,用金叶子开始铺地。
这祗陀太子很有智慧,一看给孤独这架势,就明白了:这老人家要供养的一定不是普通人。
于是这位太子就把他的树林全部捐了出来,跟给孤独一起建了一个园林。
就这样诞生了赫赫有名的给孤独园,很多著名的佛教经典都是佛陀在这个园子里讲的。
所以大家修行的时候,也要学学这位祗陀太子,要学会“攀缘”。这个“攀缘”可不是让你学佛时用攀援心啊,而是一定要想办法结交有智慧有德行的朋友。至于那种只认钱的朋友、酒肉朋友,交得越少越好。
这是一个修行的捷径。
其实这个祗陀太子和给孤独都是无量劫来就跟佛陀有善缘的大菩萨,他们是在帮佛陀示现佛法。
哈哈,原来能攀上的“缘”,都不是偶然的。
二、圣人在哪里出生?
不知道大家留意过没有,在佛陀差不多的时代,世界上非常巧合地出现了几位圣人。如果再仔细研究一下,我们还会发现,这些圣人的出生地,都有着非常特别的地方。
先看孔子,他出生的地方是山东曲阜,那儿背靠着黄河。当时黄河并不是像今天一样直接流到东海的,它还要一直往上走,等到了天津塘沽那一带才“入海流”。它形成一个斜叉,成了曲阜的后背。而曲阜的旁边是泰山。
孔老夫子就在背靠黄河、侧依泰山、正对东海的那个地方诞生了,在当时来说那是一个圣地。
这并不是迷信,世间万物都有其内在深层的道理。
同样,释迦牟尼佛出生的地方——现在的尼泊尔——背靠着喜玛拉雅山山脉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侧面是恒河,正面对着印度洋,也是一个圣地。
三、并非“低调”的老子
有的朋友经过研究之后,可能就要反驳了:不对啊,道教圣人老子的出生地就没什么特别的嘛!
这的确是个不好理解的问题。难道就因为他老人家是道教的创始人,所以选择出生地也那么谦虚、低调?老子不是说嘛:“吾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其实这是不明白中国的大地理。从昆仑山山脉一直往下延至秦岭,本来就是一条山脉。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把它分成了昆仑山和秦岭,实质上它是一条山脉。这条山脉把中国内陆一分为二。然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老子出生的地方正好是秦岭和淮河的交界点。
如果把秦岭和淮河拉成一条直线的话,中国地图就被一分为二。可以说老子出生的地方,正好是阴阳的交汇点。
四、你是不是圣人?
有的朋友就要说了,我在曲阜生活了几十年,我怎么没看到圣人出世啊?
光有地利还不够,还要天时。
要知道两千多年以前的那个时代,正是人类从非常落后迷茫逐步转变的时代。这就是天时。
如果有人说,我生活在那个时代,也生活在那个地方,我怎么不是圣人?你还缺一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人”,不知道你是不是圣人那个材料?光生在圣地是不够的。当然这是给大家开个玩笑。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五、佛陀这样吃饭
到吃饭时间了,释迦牟尼佛就穿好他的行头,带上吃饭的家什也就是饭钵,开始往舍卫城里走,跟他的弟子们一起排着队去要饭。
当时总是跟着佛陀一起修行的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也就是佛经里常提到的“千二百五十人”,其实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这么多弟子跟着释迦牟尼佛,穿着统一的服装,排成一个长队,非常庄严地一步一步安静地走到城里。那场面非常壮观。
等他们挨家挨户都要到饭后,又托着钵走回给孤独园。
因为大家都在修行,当时的环境非常清净,天空总是瓦蓝瓦蓝的,即使有云也是一层一层的。不像今天,天空总是灰色的。
佛陀走回来的时候也是非常庄严。吃完饭后,佛陀自己刷好钵子,叠好衣服,把脚洗一下,然后又上座了。
是这样一个境界。 六、具足一切的境界
有很多人解释这一段时,感觉就像老虎咬月亮——太大了,根本没法下口,总觉得怎么也说不完。
这跟修证的次第有关。
如果是一个凡夫,就只能看到凡夫的境界;七地以下菩萨的次第,只能看到七地以下菩萨的境界;如果是等觉、妙觉菩萨的次第,就能看到等觉、妙觉菩萨的境界……
我们试着把这一段详细解一下。
有人说这一段具足六波罗蜜,“乞食”就代表布施波罗蜜,“着衣持钵”代表着持戒,“次第乞已”是忍辱,“收衣钵、洗足已”是精进,“敷座而坐”就是禅定,这整个过程都是般若行。这些说得都没错。
其实,这一段不但具足六波罗蜜,还具足了“慈悲喜舍”,具足了“十力”,具足了“四无所畏”,具足了“四摄法”,具足了“十八不共”,具足了“神通力道”,具足了“涅槃四德”。
可以说这个过程什么都具足。
七、四摄法
比如四摄法中的“布施摄”(如果众生喜欢财布施的,他就去布施财;喜欢法布施的,他就布施法)。因为佛陀看到舍卫国的众生特别喜欢福报,他就托着钵,领着弟子们,到城里面给他们增福去了——供养佛陀、供养三宝可以得到很大的福报。
又如“爱语摄”。乞食的时候,佛陀没有大声地说:“哎,你来碗饭!”而是用非常温和的软语,让众生非常愉悦。
在那个时代,有些人家做好了饭菜,大家都不先吃,而是等佛来。佛来了以后,他们就用佛托着的饭钵,在一锅米饭中间挖出最好的那一块来供养佛,非常恭敬。
这个乞食的过程是软语而生的,让众生生欢喜心,喜欢供养,绝不会让众生起烦恼。
再比如“利行摄”。释迦牟尼佛从头到尾,包括“着衣持钵,次第乞已,还至本处,收衣钵,敷坐而坐”这个过程,一直是用“利行”(也就是“表法”)来利益身边的所有众生,包括他的弟子和今天的我们,这是“利行摄”。
还有“同事摄”。释迦牟尼佛总是通过法眼来了解众生不同的根性和喜好,然后示现相应的形像。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讲很多经教的时候,都是要放大光明的,唯有这一部经,开头就表现得跟凡人一样,打着赤脚自己走路去要饭,吃了饭还要自己洗碗,一点都没有其他经书里描写的那么威风。
其实这种跟凡人一样的境界在佛陀讲其他经教的过程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只是没有记载上去。
这里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既然在讲别的经教时也是经常出现的,为什么单单要在这部《金刚经》里记载上去?阿难复述佛经时,为什么要把这一段给引出来?
这是因为这一段是为下面“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那个顿悟的棒槌作提纲的。如果能理解这一点,就能理解释迦牟尼佛顿悟的境界,也就证到实相境界了。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八、“常乐我净”的涅槃
为什么说这里还具有涅槃四德呢?
常恒不变而无生灭,这就是“常”。释迦牟尼佛由始至终都是如如不动的,故而“常”。
寂灭永安,释迦牟尼佛一直没有二念,故而“乐”。
得大自在,是主是依,性易不变,这是“我”。这个过程中释迦牟尼佛没有二念,也没有来去,只是自自在在的,随顺的,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具足“我”。
解脱一切的垢染,为“净”。释迦牟尼佛在这个过程中是解脱了一切的,因为不曾有一念,也不曾有二念,所以没有垢染。
九、你看到了什么境界?
但是对释迦牟尼佛来说,他根本不会去执着什么“六波罗蜜,慈悲喜舍,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力道和涅槃四德”。
本来具足。
那么,是谁知道“六波罗蜜,慈悲喜舍,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力道和涅槃四德”这些东西呢?
是谁认为谁就知道。
如果张三觉得“四摄法”非常了不得,张三就会发现释迦牟尼佛在这个过程具足了“四摄法”。如果王二麻子说,不对!我觉得“六波罗蜜”了不起!他就会发现释迦牟尼佛具足了“六波罗蜜”。
这是一个境界,是你看到的境界,而不是佛陀他老人家的境界。
十、神秘的佛陀身体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研究一下,就是:佛陀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涅槃经》不是讲了嘛,“如来之身非杂食身。”也就是说,佛陀那个身体根本就不用跟我们一样来吃这些杂七杂八的粮食。
佛陀在涅槃的时候,天人、各个法界的天主和菩萨,包括当时的国王,都纷纷来供养佛陀。因为大家知道佛陀要吃最后一顿饭了,佛涅槃后,就再也没什么人可以像佛陀那样给他们增福了。
也就是说,即使佛陀要吃饭,他也不需要出去要饭,只要坐在那儿,就有无数众生来供养他。
那么他为何还要去要饭?
这是一个境界,参!
另外,《缨络女经》上说,“化佛身如全段金刚,无生熟二藏”。佛陀整个身子就像一整块的金刚,里面都是大光明藏,不跟我们一样都是些乱七八糟的心肝脾胃。
中国历史上有个叫佛图澄的老和尚,他的身子里就是光明藏。他肚子上有一个洞,平时用棉花堵着,如果你把他的棉花拿开,就会发现里面有光明放出来。
老和尚要是觉得胃脏了,还会把它拿出来洗洗,再放回去。如果我们也有这样的功夫,以后肠胃出了毛病要洗胃,就不用到医院里去受罪了,哈哈。
因此,我们没有办法用人的思维来猜测佛陀的世界。 十一、怎样修出佛陀一样的身体?
讲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和佛陀不一样呢?或者有人开始羡慕佛陀,想知道怎么样才能修出佛陀那样的身体。
其实,佛陀的身体不是用什么法能修成的,而是功德和般若具足、和合而成的。这里我们照着葫芦画个瓢,模仿着讲一下。
对在家居士来说,首先要去受三皈五戒,这是基础。然后再戒忌用力地严持戒律,无一切相地广布施,无力可用地心念佛。
通过止观禅,修禅定,然后会生出一种暖相。在道教而言,这个暖相是由“气”和“精气”产生的。因为静极,暖相就会发动,这时候身体就开始发生变化。如果能保证能量不外泄或者少泄,精气就会慢慢充满,身体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要戒淫的道理。如果一个修行人连淫欲心都去不了的话,一无是处。不如好好念佛,别去走那么深的路子。
真正要修行,首先要把淫欲心慢慢地戒掉。
十二、是什么堵住了任督二脉?
当精气充足后,气机就开始在任督二脉中运转,这也就是道教所说的打通了任督二脉。但对禅宗来说,这本来就是通的,根本用不着去打通。导致不通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妄想执著。
当精气走到某些关键部位(密宗把这些部位叫作“轮”,道教叫“关”,但是对于禅宗来说,这是无始劫以来,所有的妄想执著在身体里留下的痕迹。它本来就不存在,是由妄想执着生成的)时,你应该唯观如幻地看着它,然后用自己的本力轻而易举就能把它转掉。
比如说,一个人如果看了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心动之后导致能量下坠,到了下面性欲的地方(那里本身就是一个关口),这时候可以轻轻地把能量引到身后去。
但是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对治方法,决不是究竟的方法,更不能像有些人的说的那样天天这么做。如果只是用这种不究竟的方法,而不去修心的话,某一天淫欲心生起的时候,根本就控制不了,甚至会造成泄阳不止。所以,千万要注意!
当精气在后面顺着督脉往头上走的时候,在道教所说的“玉枕”那个地方就会感觉堵得慌。
这时候应该淡淡地唯观如幻地看着它,然后你就会发现,它本来就不存在,不过是一个自己吓唬自己的妄想执着。
这样精气就会很轻松地通过,根本不需要硬撑。
一切身体的感觉都是因我相执着而生成的,我相破时,气脉自然就通了,不离自性。
十三、致命的误区
但是很多修禅的大德在这个关口总是让他的弟子硬撑,这就很容易出大问题,尤其当他弟子身体本来就非常差的时候。
曾经有人问,“师父,我是不是应该开始修打坐了?”我就让他先不急着修。为什么?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和宿世间的因缘是不相同的。有些朋友身上有很重的病,这病可以跟他十年二十年,没什么大碍。一打坐精气足了,倒把病障撑起来,这下能造反了。不修行没事,修行之后没多久就死掉了。
因此,精气充足的时候一定不要过于执著地硬撑着而不去修心,否则,如果心量和担当不够,轻则走火入魔,重则反弹回来就可能送命。
在山洞里闭关的那些人,极少数能走出来的都成了大德,更多的就这样死在了山洞里面。这都是因为对修行中的一些重要关口了解不够,不知道怎样处理才是正确的。
所以,大家在修行过程当中,一定要慎重,要找一个明眼的老朋友指点着慎重地修。
十四、飞檐走壁和神通是怎样炼成的?
如果把这些关口都唯观如幻地转了(因为本来就不存在这些东西),任督二脉的精气满了之后,中脉的精气就开始发动。
这个时候身体会发生绝对质的变化,变得如同青少年一样,而且没有色欲心,精满而不溢,神采奕奕,身轻自在。
过去那些飞檐走壁的功夫真的有,但它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并不是用这个肉身子,天天往墙上跑,那只是肌肉锻炼。过去这些是从心性上走出来,而不是从肌肉上走出来的。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神通了。这不是宿世间修的,也不是依报,就是你自身的。当心静之后,能量充足,冲击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它就慢慢地明白了,也叫神足心静显出来的。我们为什么显不出来?就是因为我们的能量不足、心不静。
但是禅宗走到这个境界,仍然是唯观如幻的,从不认为这些东西有什么了不起。
到了这个阶段,宗教就分家了。道教也能跑出去,也能把任督二脉、中脉全部打通,五气朝元,三花聚顶。然后就修到纯阳的境界,自己设一个洞天福地在里面躲着,也享受好几劫的寿命,也有更高的。在佛教而言,密宗、净土和禅宗境界都不相同,这里就不多说了,我们只是讲大乘修法身的境界。(待续)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