栲栳客 发表于 2006/10/13 05:34:26

学医杂记(一)

  余自年初至今关注民间中医网,其间曾一度发奋自学中医并决心以此为业,然终成虚幻。今将自己这段时间的大致经历随手记下,以娱各位师友。
  本人对中医的兴趣应该源自青少年时代,初中时即习气功,于莫文丹之八宝功、张宏堡之益智功皆曾痴迷。不论今日对当时之气功有何评价,但几年的自学锻炼确实使我幼时体弱多病之躯逐渐健壮。更重要的是在人生观形成的青年时期让我对道家、儒、佛等有了兴趣(后学四柱,知命带天医贵人,亦为定数)。当时曾购易经、黄帝内经等书,但未能深读。大学毕业工作五六年后,因为对玄奥之学的兴趣所在,又考取了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得以在京城百望山下读书三载,对中西哲学粗泛涉猎,略有小得。
  转眼年已而立,官场黑暗,无意仕途,于前年始用心研讨周易,苦于无师指点,只能自己摸索,感佩易理之中正,惊异象数之神奇。然大易无所不包,终须一着手之处,方能济世之用,安身立命。于彷徨之际,有幸读到刘力红所著《思考中医》一书,连阅数遍,思虑再三,觉得学习中医应是一条正途,古人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况自己兴趣所在,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若能学成,于己于人皆有益。
  于是乎,自今年春节过后,便重购内经一书,足不出户,发奋研读。从论坛上下载海量的典籍资料,记得笔记数本,常以黄元御、张景岳等大医自勉,中年学医为时未晚。对论坛上的老师更是敬仰有加,后得知其中一位就居住在胶东境内,便生出前往拜会之意。心下之意并未敢奢望拜师学艺,只是在网上观其诊治病号无数,臆测其必定甚为辛苦,既然相距不远,何不前往拜会,利用自己所长为其做些事情,也算为民间中医网站略尽薄力。主意打定,便与其联系,几番短信来往,得其应允,欣然前往。但此行却大失所望,所见与预想全不相同,两个半天的相处,使我心生疑窦,怯怯而归。(注:此行是六月中旬,一月之后,论坛上便生出有关这位先生的是非来,曾跟一贴,被人误为参加了那次讲座。后反思若是自己将拜访某先生的经历如实公之于论坛,是否能减少后来发生的事情的影响呢?)

栲栳客 发表于 2006/10/14 18:59:20

学医杂记(二)

  时至七月,已将《素问》、《灵柩》、《难经》三册生吞活剥地通读一遍,且以《黄元御医学全书》为辅助,不解处便参阅各书悬解,始初识经典之博大精深,常引书中之语告以内人,其为西医临床五年本科,亦觉颇有启发。读书愈勤,欲得师授之心愈切,虽张贴大幅经络穴位图于书房四壁,有视频各类讲座得以自学,然终是雾里看花,难得门径。偶一日看到招聘广告,乃本市一中医养生会所招聘,想若能到彼处工作,或许能有裨益。于是乎做一简历前往应聘。行前,曾卜一卦,得升之未济,心中大致有数。果然,由其主任亲自面试,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欲许我经理一职。好在余尚有自知之明,坦言以从基层做起为宜。于是,平生第一次穿起了白大褂,成为中医行业的一员。

lucky2005 发表于 2006/10/14 19:48:59

继续呀,希望看到后续。

莲华 发表于 2006/10/14 21:12:39

强烈支持原创

善水养心 发表于 2006/10/14 22:07:56

兄文中所指医生,是指刘文澄医生吗?
       我以为自学中医,用于自保还是不难,但是要成济世大医却要克服很多问题,其一就是实践临床问题,象王正龙先生就是从自己身上实践开始的,临床与理论,双管齐下,理论经典可以融汇贯通,了然于胸,然后实践中才可以得心应手;第二是当前体制问题,我以为学习中医应该从治疗感冒开始,如果治疗感冒得心应手了,其他问题也能举一反三,六经辨证可以得其门而入,可惜的是当前真正能治好感冒的医生也不多,想学习实践的体制上不给机会。
       我以为兄在研习理论的同时,不妨把目光放到中医外治方法上,也许也是一条出路。针灸、推拿等等这些方面政策好像松一些,实践的机会也多一些。

海韻 发表于 2006/10/15 01:32:24

謝謝栲栳客 ─ 研識中醫的同路人!

後來呢?請繼續 ... ...

[ Last edited by 海韻 on 2006/10/15 at 20:47 ]

清平 发表于 2006/10/15 01:40:45

呵呵,愿好梦成真,祝福中------

志行 发表于 2006/10/15 05:45:42

赞叹!
支持!

栲栳客 发表于 2006/10/17 03:33:42

学医杂记(三)

  工作伊始,先在门诊实习。主任为本市颇具影响之女强人,八十年代初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专业硕士研究生,后在岛城白手起家,如今在黄金地段拥有三层临街楼房作为门诊,在外地尚有几家连锁门诊,身家已是数百万。主任擅长用中医药治疗各种杂病,尤其治疗胃病方面医誉甚隆,每天病号络绎不绝,凡挂主任号均须提前十几天预约。观其接诊,先做电脑查体,即用金属探针点击病人各耳穴,通过电脑软件测知全身各系统疾病,再安排做进一步专科检查以确诊,然后为病人制定治疗方案,开出中药方。余在主任近旁,亲睹其测病甚准。曾有一中年男子,挂号后由主任电脑查体,初时一言不发,未几被主任点出身上数处宿疾,不待查完,便心悦诚服,原来此人并不相信所谓电脑查体,只是家人推荐来此一试,故而开始不述病情,不曾想基本全被主任查出。
  余细想之下,电脑查体之方法实为中医经络穴位理论、全息理论与现代科技之结合,记得在刘力红老师李阳波先生书中,其用电脑设备对十指井穴进行检测从而亦能对疾病作出诊断,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传统中医之望闻问切对当今医者来讲要求过高,能得其精髓入于化境者如凤毛麟角,大多资质平平者终其一生亦难达到。而借助电脑这一工具,则大大降低了这一门槛,操作者在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粗通电脑便可掌握,极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木人 发表于 2006/10/17 06:56:37

哈哈。请问先生可有执照?如何解决执照的问题?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学医杂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