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谕法师。西莲净苑。草寮精神 (连载) # 名利最坏道人心
说明智谕法师(1924-2000),一生「律绍南山、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乃净宗大善知识,其著作法宝虽在台湾教界甚至大陆、南洋等地莲友间流传,然因智公上人一生淡泊,视名闻利养如毒蛇猛兽,除了西莲净苑四众弟子之外,一般外界莲友对其事迹未必熟悉,故特贴此文,以增进大家对智公师父的了解。
本稿原以《西莲净苑的「草寮精神」》为题,刊载于《三角涌讲古。台湾台北县三峡镇中小学区域课程系列(二)》,该书由台湾的「台北县三峡镇公所」发行出版(2006年以7月),发行目的是为了搜集地方人文掌故等文史资料,提供地方上的中小学教师作为教授地方文史、乡土课程时的参考教材。笔者並非文史教師,卻在很偶然的因缘下奉派加入了此书的编写群,考量到西莲净苑对台北县三峡镇的历史意义,甚至对台湾佛教界来说也是个頗具特色的净土道场,故以此为题材进行编写…实际上应该说是「抄录」,因为绝大部分的内容都是选摘自西莲净苑刊物《莲风法雨26年》及《智谕老和尚圆寂纪念集》(皆为该寺内部纪念刊物,限量结缘,不对外发售),笔者所做的只是选材并对教外朋友可能不熟悉的佛教名相稍加简化而已。
本帖采连载方式发帖,在贴文过程中可能对原稿随缘加以增修。
相关帖:
智谕法师《佛七讲话》
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30107
注:
一、本帖图片及文字,有些是第一次在网上公开,网友如有转贴,请附此帖网址以便溯源:
http://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34424
并请附上: 西莲净苑网址: http://www.seeland.org.tw/
智谕老和尚教育纪念基金会网址: http://www.seeland.org.tw/zhiyu/
二、文中的年号是民国纪年,如有未注明西元年者,请自行换算:
民国六十九年 = 公元 1911+69 年 = 公元 1980年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11/24 at 22:07 ] 西莲净苑的「草寮精神」
前言
西莲净苑,位于台北县三峡横溪,是一座建筑朴实、环境清幽的佛教寺院,建于民国六十一年(1972),至今(民国九十五年,2006)已有三十四年历史,为智谕法师(1924-2000)所创立,以「护法安僧,弘化利生」为宗旨。草创之初,举办「大专青年念佛会」以培养青年成为佛教人才;后来弘化工作渐及社区,为净化人心,陆续于邻近乡镇成立讲堂。平时对外活动包括:清明、中元法会,佛七、佛一共修,大专青年念佛会、儿童夏令营、奖助学金发放、讲堂共修、皈依、受戒等。并设立「财团法人西莲教育基金会」、「智谕老和尚教育纪念基金会」,弘扬佛法、推展教育活动。民国八十九年(2000),树林光明寺请西莲净苑接管,成为西莲净苑第一座分院。同年,智谕老法师圆寂,目前由其高徒惠敏法师住持。
西莲净苑网址:http://www.seeland.org.tw/
笔者在编写本文前,曾拜访西莲净苑慧观法师与慧圆法师,蒙法师惠予提供文稿资料及珍贵的历史照片,至为感谢。本文内容整理自《莲风法雨26年》(西莲净苑出版社 民国八十七年十二月出版)及《智谕老和尚圆寂纪念集》(以下简称《纪念集》,西莲净苑出版社 民国九十年十二月出版),部分资料引用自西莲净苑网站。为求传真,尽量直接引用或摘录法师提供的原始资料,然因篇幅与阅读对象考量,较长的文章或较专门的佛教名词稍作删修。文中着重西莲净苑草创时期的点点滴滴与智谕老法师的小故事,于朴实中见其道场宗风与人格风范。至于较严谨的西莲净苑史料整理或智谕法师思想探讨,则非本文重点,有意深入者可参考上述资料。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11/4 at 12:43 ] 第一部分:西莲净苑的创建与发展沿革
(一)智谕法师行状(摘录自《纪念集》)
智谕法师,为西莲净苑开山第一代祖师,俗姓徐,名曙明,山东省博兴县人。出生于民国十三年(1924)农历十一月十二日,往生于八十九年(2000)十一月十四日,住世七十有七龄,出家三十二年。早岁曾任公职,后投身军旅任政战教官,报效国家。民国四十九年即参加松山寺举办的中华佛学研究会,五十二年开始,陆续于《狮子吼杂志》发表佛学著作,中年退役后,因对佛法渐渐深入,又以父母在大陆,思报父母恩﹔以及「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之愿力,决志出家。于五十八年依止松山寺道安长老剃度,同年受戒于基隆海会寺。
五十九年,至五指山静修,披阅《圆觉经》,有所悟入。后至树林光明寺阅藏。又奉师命至日月潭玄奘寺,任职当家。六十年,任《狮子吼杂志》主编。六十一年,依道安长老指示,正式接办松山寺第三届「北区大专佛学讲座」,栽培青年。于三峡购得一块山地,便打算起间茅蓬念佛,遂向长老禀白,并于平房三椽完成后,请假三年。十一月,完成晋山典礼,为西莲净苑开山住持。六十四年,请假三年将满,长老指示不用回松山寺,就看守这个地方。
此后法师为淑世导俗、净化人心,乃开办「大专青年念佛会」,继续接引青年学佛。七十一年开始,更于讲经之外,提笔撰述,谓之「建无形的大殿」。提出「持戒念佛,修学并重」为道场宗风。七十二年起,为出家徒众讲戒,护持僧团学戒律,令僧团依弘一大师拟定之「南山律学程」,集体修学。依佛所教,半月半月诵戒,每年结夏安居,平时过午不食。
除栽培大专青年、教育僧众之外,七十四年又成立「弘法组」,在三峡、板桥地区展开弘法活动。七十五年,开示「把净土法门弘扬开来,让佛号响遍三峡,甚至台北,甚至台湾,甚至全世界。」七十七年,立净苑宗旨﹕「弘扬大乘,专修净土。护法安僧,弘化利生。严持重戒,善识开遮。但务实质,不重形式。采择各宗,修学并重。四众和合,续佛慧命。」
七十九年起,智谕法师身体状况渐渐欠佳,行动须有人扶持,由弟子尽心日夜照顾,多次于大病中仍登座讲经,为法忘躯。八十七年,卸下住持之位,交给其高徒惠敏法师,共任职二十六年。八十九年,终以正念分明,安详往生。
法师一生,修学弘化,可以一句「律绍南山、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为总结:在戒律方面,以弘一大师所传承的「南山律宗」为主;在思想上,则采择各宗而以「般若」义理贯通一切经论;在修行法门上,则极力弘扬净土法门,凡有说法撰述,皆归念佛。
智谕法师一生讲说不断,著作等身,撰述计有五、六十部,皆已流通于国内外及网际网路,可谓法化十方。 西莲净苑开山第一代住持智谕法师(右)与其高徒第二代住持惠敏法师(左)合影
(民国六十八年,1979)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11/6 at 20:06 ] (二)现任住持惠敏法师简历
出处:惠敏法师个人网站《惠敏法师的风培基》 http://ge.tnua.edu.tw/~huimin/
出家法号:释惠敏 俗名:郭敏芳
· 1954年出生于台南市,1972年皈依三宝。
· 1975年台北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并取得药师证书。
· 1978年通过中医师检定考试。
· 1979年依止西莲净苑智谕法师出家。
· 1985年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结业。
· 1986年通过日本交流协会奖学金考试,赴日留学。
· 1989年以《「声闻地」之种姓论与资粮论》取得东京大学硕士(印度哲学)学位。
· 1992年复以《「声闻地」中『所缘』之研究》取得同校博士(文学)学位。
· 曾任国立艺术学院学务长(1994-1997)。
· 现任(2006)职务︰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代理校长(民国2006年1月25日始)、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教务长(民国2000年8月始)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共同学科教授 (民国1999年6月始)、西莲净苑住持 (民国1998年6月始)、中华电子佛典协会主任委员 (民国1998年2月始)
(简历更新日期:2006/5/19 )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11/5 at 13:32 ] 按:
惠敏法师在俗时所学专长虽非艺术,却与艺术、学术、教育界颇有胜缘。在赴日留学取得博士学位返台后,因在艺术学院(后升格改名为:台北艺术大学)教授通识科目(主要与禅定有关),其教学深入浅出,深受该校师生肯定,先后任该校学务长、教务长,近因该大学校长出缺,受命为代理校长。
又,惠敏法师于专弘净土的智谕法师座下出家,且在接位后也沿续了西莲净苑一贯的净土宗风,且指导佛七及一般念佛法门开示,然其学术上的专长却是《瑜伽师地论》,其硕博士论为皆以此为主题。
另,因在中华学术院佛求学期间曾受教于圣严法师,加上从日本学成返台后又在圣严法师创办之中华佛研所任教,乃至出任该所之学术副所长,深受圣严法师器重,在 2006年9月法鼓山圣严法师的传法大典中,惠敏法师为圣师十二位接法弟子之一(馀十一位皆为圣师剃度弟子),圣严法师并任命惠敏法师为法鼓山僧团之首座和尚,可谓因缘殊胜,法门龙象。
(按:圣严法师为虚云老和尚派下第三代传人)
法鼓山圣严法师传法大典网页:
http://www.ddm.org.tw:81/gate/gb/www.ddm.org.tw/maze/190/page1.asp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11/5 at 13:11 ] (三)西莲净苑的「草寮时代」与「大专青年念佛会」
■ 大专青年念佛会简介
(部分文字参见:http://www.seeland.org.tw/04young/04index.htm )
前身为「松山寺北区大专佛学讲座」(民国六十年至六十三年共七届),由台北松山寺住持道安长老开办,第三届由智谕法师正式接任承办,开始约有一百人,渐渐增加,至五、六届时约三百人。每届为期一学期,在当时,佛教活动很少,这是很难得的机会。每周讲座完毕,为留下来的大专学生讲经、教打坐念佛,并且让学生试讲。
智谕法师在三峡西莲净苑开山后,开办「大专青年念佛会」(民国六十二年至今)以「接引大专青年学佛,培养为佛教人才」为宗旨。在当时,能提供大专佛学社学习管道的佛教道场非常的少,可谓开风气之先。民国六十年代起,约有二十余年的时间,西莲净苑聚集了北台湾许多大专院校优秀的佛学社干部(中部则以台中明伦社及埔里莲因寺为重心),每逢假日,大专学子络绎于途,成为三峡横溪通往净苑的路上的景观。从辅导大专青年佛学社的过程中,发展出小组的教学,渐渐形成学长制度,推动大专学生的学佛风气,直接间接提升整体台湾佛教的修学层次,在教史上有其意义。
后来,有许多大专毕业生在净苑出家,形成高素质的僧团,成为西莲净苑弘化事业的基础。因应日渐增加的僧俗弟子,对内的僧伽教育及对地方信众的教育也日渐成为西莲净苑弘化工作的重心。 「松山寺北区大专佛学讲座」,左起:净空法师(讲师)、道安法师(讲座创办人)、智谕法师(承办人) (约民国六十年,1977)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11/6 at 20:07 ] ■ 从松山寺到西莲净苑 文/惠敏法师 (出处:http://ge.tnua.edu.tw/~huimin/)
◇ 松山寺大专佛学讲座
最初松山寺大专佛学讲座的创办人是道安老法师,也就是我们师公。当时他是请师父(智谕法师)负责,净空法师也来担任讲师,一共有三位法师讲课,早上是净空法师,下午是道安法师和师父。
可是因为松山寺是经忏道场,忙于佛事之故,对于佛学讲座,无法提供午斋,我们(当时我还在念北医)必须自己筹办,所以师父就必须向居士募钱,以维持午斋。
最初我们是请外面的饭店帮我们办午斋,那时佛学讲座大概有一百五十个人左右,第一个星期的午斋,就把一个学期的经费吃掉一半。那时一学期的经费好象是五、六千块,第一次就吃掉两千多块了。一学期要办十四次,那怎么办呢?只好改成同学们自己煮。后来我当学员长时,就找一些同学星期六一大早去中央市场买菜,回来之后借房东的阳台,用两个小火炉、两个大锅子,就开始煮了。因为是煮一百五十人的菜,所以常常下面煮焦了,上面还没熟。
因为在附近买菜比较贵,所以我固定周六一大早跟慧因背着登山袋去中央市场买。所以星期六早上德文课都翘课,结果被当了两年,真是很惨。回来以后要洗菜,我们就在浴缸里面洗,现在讲起来是可以,可是当时不敢讲,怕讲了大家不敢吃。然后切菜、煮菜,一直要煮到晚上十二点,隔天再加热,端给大家吃。
佛学讲座就是这样办起来的。那时师父还没有道场,我们就常常跟师父讲,假如有一个道场办佛学讲座不是很好吗?因为松山寺没办法全力支持,只提供「观音殿」上课。可是碰到佛事忙的时候,连这个殿也要用,所以就到三楼铁皮屋办活动。那是简单用木头撑起来的铁棚子。当时我们就觉得大专青年有必要合作起来,把佛学讲座办得更好。因为学佛的风气不是很盛,所以我们就想结合一些同学,帮忙师父开创道场。
民国六十年(1971)左右,师父就来这儿(西莲净苑)开山,最初的大殿是现在的「怀安堂」这栋。因为学生没有地方住,所以就在前右方又盖了一间草寮(现在「一波堂」的位置)。当初盖的时候,由大师兄当包工,我们当小工,把草房子建起来。有了这个房子,我们就可以办活动了。
那时除了讲经以外,还有念佛打坐,因为没有场地,所以男众在床铺上打坐,女众在床铺旁边打坐。女众没地方睡,就借国钦家猪舍旁的小房子睡,清晨再过来作早课。不久,斋堂的这栋也建起来了,后来又把草寮拆了,盖成一波堂,后在二楼加盖观音殿。之后怀安堂向上扩建,加盖二楼大殿。房子怎么盖都不敷使用,赶快把菜园建成一栋三楼的莲风楼。(民国七十五至七十七年,在后山盖一栋三楼的建筑,作为大殿、法堂及寮房。还建了一栋「莲乡」。)
借着今天的课程,最主要希望大家了解到净苑的性格,并继续把它保持下去,能够做到对外弘扬佛法,对内安身修行,本身能有自度度人的功能。这是净苑一开始的方针,到现在都没有变。我们希望能把它继续维持下去。(讲于净苑,1993)
◇ 筚路蓝缕
僧团中的民生大事就是道粮的维持。目前台湾整个佛教界还好,道粮还不是很欠缺,在早期,或者在大陆可能就不是如此了,道粮不继是很有可能的。记得师父初开山时,有豆腐可以吃的时候就算是加菜了。我记得有一次带了一些北医的同学来净苑参访,差点把净苑仅存的米吃光。当家师那时也不好意思讲,参访结束后一看,米缸中的米竟然快见底了。
有一次过年,师父拿了一、两百块钱请慧因去松山寺买豆皮,那就是过年了。我刚来净苑学佛的时候,虽然师父很喜欢吃面制之类的食物,可是那时常住(按:常住即道场、佛寺之意)连面粉都舍不得买,有一天我就从台北医学院附近买了半袋面粉,背着那半袋面粉,坐公车到台北车站,再换搭公路局,到横溪下车,然后「粉头粉脸」地走到净苑,那时当家师一看到我就说:「你怎么这么傻!横溪就有卖了。」(讲于暑假修学会《坐禅三昧经》,净苑,1994) 图说:
西莲净苑最早的建筑,一排平房,即今怀安堂(民国六十一年)。后改建为二楼(今旧大殿),又在楼上加盖铁皮屋成现在的法雨轩。
(古月按:如1楼文所说,此文编写时资料多取自西莲净苑内部纪念刊物,在尽可能保留原文原味的情况下,行文自然预设读者对净苑建筑熟悉,但是这么写只怕大陆莲友会有点看不懂,可惜我已没时间再改写了。)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11/6 at 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