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知行 发表于 2007/1/20 12:06:59

中国医院院长健康调查

本刊记者张宏宇谷光王宪其

古时,郑康成的《周礼注》说:“医师,众医之长。”现在,“院长,众医之长”,这个“长”不但是长官,更是家长。一个“长”字,让院长肩上担起各种职责,尤其是健康问题的重担,他们为他人的健康殚精竭虑,付出的往往是自己的健康。

   “疾医中士八人,掌养万民之疾病”,这或许是医生最好的注释。掌养万民之疾病,对医生来说,民众的疾病健康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自尝断肠草的神农开始,医生为万民生养耗尽心力,其辛劳是不言而喻的,而医院的院长作为统领全局的领导人物,那么他们的健康又是什么样的呢?又有多少人关注他们的健康?他们又对自己的健康有多关注呢?

    古来医者多辛劳,至死仍修医书误

    陈修园名念祖,字修园,号良有、慎修。福建长乐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生;道光三年(1823年)卒于榕城(今福建福州)。

    陈修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博学通医的祖父陈居廊抚养。陈修园7岁能背诵经文,14岁读完《四书》、《五经》,并兼习医学。19岁中秀才,20岁开始在乡里悬壶济世,兼课生徒。后为求深造,又负笈赴榕城鳌峰书院,受业于孟超然,攻经史,研岐黄,并开始撰写《伤寒论浅注》。以后行医于福州南台,并传授医学于族侄定中等。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中举,后北上会试,不第而留寓京师。适值光禄寺卿伊朝栋患中风,昏迷不醒,手足不举,群医束手,陈氏投以大剂而治愈,于是名闻燕京,求医者盈门。军机大臣和坤病足痿,亦经陈氏施治而愈。和氏欲强留其于馆中,并允荐陈为太医院院使引诱之,陈氏固辞弗就。是年秋,托病南归故乡,出任长乐吴航书院山长,既教学生以《四书》、《五经》之儒学,亦授以《灵枢》、《素问》等医学。两年后又赴泉州任清源书院讲习,师事名医蔡宗玉先生。1800年又上京会试,蒙恩赐赴保阳,次年任威县知县,后曾赴保阳、高阳等地救灾,继升同知知州,一度曾代理正定府知府。

    在任时,又能善体民情,不事鞭挞,遇事善断,颇有贤声。如1801年在威县时,得知直隶妇女多患“阴挺”(子宫下垂),为之研制内服外敷方,救治甚多。恒山夏雨成灾,陈氏奉旨勘探灾情,发现当地温疟流行,误于医而死者甚多,乃按辨证分型,制成丸药三种,遍施城乡百姓,并告以对证选服法,治人甚众。尚于公余采方108首,编为歌括,付梓刊印,使医家能按法治疗,救人无数。其时,陈氏个人却因积劳成疾,得寒厥证而诸医束手,当他夜半神志略清时,自拟一方,服药两剂得愈。次年,直隶省制台熊谦病中风,陈氏处以黄芪五物汤常服,并以补肾养肝之丸调理得痊,深为熊氏所嘉许。是年,陈氏之《新方八阵砭》(原名《景岳新方砭》)付梓;入秋,陈母病逝,遂回籍守庐。他所著《时方妙用》和《时方歌括》各4卷亦于此时刊行问世。继而并在榕城刻印《医学三字经》、《神农本草经读》等书。

    1808年陈氏又晋京补阙,仍赴保阳供职。公余取《伤寒论》原文重予注释,又以韵文体编撰《长沙方歌括》。为了纠正当时庸医误药杀人之弊,陈氏又著《医学实在易》,以引导学医者入门。

    1819年,陈氏已67岁,倦于宦海浮沉,遂以年老乞归乡里。返闽后,住在榕城嵩山井上草堂,各地趋前求教者日众。他亲自教授《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典籍,兼论各家学术之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生平勤于著述,于医学普及尤有突出贡献。

    陈氏对医学的突出贡献在于普及。清代除《医宗金鉴》为法定的医学教科书外,陈修园医书16种可算是中医的自学丛书。氏的医书包括从基础到临床,以《内经》、《神农本草经》为基础,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中心,并有医学入门著作《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时方歌括》、《时方妙用》等,灌注了陈氏的心法和经验,且大都用通俗浅显的文句,赋以韵脚,或作歌赋,便于习诵。而其内容又都深入浅出,切于实用,有利于自学,因而对医学的普及教育有推动作用。他的医学弟子达20余人,也是他育材树人的结果。他在教学方面,强调“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入门错则始终皆错”,以及“唯其熟而巳,熟则生巧,自有左右逢源之妙”(《医学从众录》)的教学思想。

    陈修园治学严谨,所撰《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两书,稿均三易,寝馈数十年弗倦,因而《清史稿?艺术列传》陈氏评传中称誉他的著述“多有发明,世称善本”。在他病危时还不忘著述,曾对其子陈元犀说:我数年所著之书尚未完备,即霍乱吐泻二条亦须重补,应录取仲景理中汤、孙思邈治中汤,以正群言之失等。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值得后学钦佩和学习。

   在学术观点上,陈修园在研究《伤寒论》方面,是继张志聪、张锡驹之后最有影响的一家维护旧论派,即认为王叔和编次《伤寒论》是有功千古的,反对方有执等的错简说。在具体研究上,陈氏将六经辨证采取分经审证论治法,有纲举目张之用。如将太阳证分为太阳经证、腑证和变证三类,而其小注和原文可以连读,也可以分读,使经旨更为明畅,并编以歌括,便于后学记忆习诵,因而对《伤寒论》的学习和理解很有帮助。在临床上,陈氏治杂病重温补脾肾,不喜寒凉滋阴,也有其特色。《时方妙用》中治痨证就体现了这一见解。他说:“寒凉之药不可久服,人人俱知也,唯滋阴降火及不凉不温之品,最是误人。……余素不喜寒凉,姑以寒凉方之不可弃者列”,他认为,如滋肾丸、四生丸、清燥救肺汤等,虽寒凉,且能培补生气,为痨门不可少之方,但也只能权用。而其言保元方、六君子汤、五味异功散、归脾汤等则“补虚退热,进食除疾,止血极验”;附子理中汤、近效术附汤等等,有“益精气,扶元气,补火以致水之妙”,前类方属甘温补脾,后类方甘温补肾,可见陈氏之重脾肾,善温补。

    陈修园在为官期间,仍热爱中医事业,关心百姓疾苦,如在《伤寒论浅注》(跋语)中说,“文章报国,尚挟时命而行,而能为良医者,随在可以活人”。故在为官时常以医术济人,特别在恒山救灾时,还制药施方于百姓、医生,以救温疟。
   
    据《医学实在易?卷三》载:陈元犀(修园之子)说:“道光三年,家君年七十一岁,于三月初旬,在胁之旁,生一疮疖,……痛时竟如刀割,……日夜不得安枕,水米不得沾牙者十余日,犀不得已,急务后事,忽于中秋夜半略醒,……每早晚可进一茶杯,精神甫定,即命犀曰:‘我数年所著之书,尚未完备,即霍乱吐泻二条,必须重补,三年前患此症而死者,十有八九,其实皆死于药,……’命录仲景理中汤,孙真人治中汤,一以正群言之失,亦以见古人立法之纯也。”

    古人的鞠躬尽瘁是众多医生的写照。医生一生辛劳,院长更是劳心劳力。他们往往身兼数职,他们是医术高超的医生,他们也是孜孜以求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是诲人不倦的导师,他们也是励精图治的领导者。

    劳尽心血修医庐,辛苦为得苍生安

    解放军306医院院长 邹德威

    健康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不只是院长应该健康,大家都需要健康。一般大家都认为,作为一家医院的院长,是患者健康的管理者,他对自己的身体管理应该很内行,很懂得养生之道,实际上这么认为是错误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面来谈。

    首先,从我们国家目前的这种管理体制方面来讲,一家医院的院长,不一定全部都是专业的医学方面的人员,也有一些是从事行政管理方面人员来从事这个工作。所以,按照逻辑推理,认为作为医院的院长,就非常懂得养生之道、对自己的健康就维护得很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同时,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讲,从我国医院的管理结构上来讲,医院院长特别是大中型医院的院长,都是中年以后的年龄,没有太年轻的。大家都知道,人在中年以后,身体已经不是最佳状态,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

    第三方面来说,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整体环境,使得所有的医院院长的身心都很疲惫,因此在有些时候根本无暇关注自己的健康问题。如工作的压力、工作时间的长度等等方面的原因,院长的职能不仅要管理一个医院,而且还有经营一个医院,所以说,作为一个医院的院长根本没有时间对自己的健康做更多的关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田振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及全国爱婴医院,是全国第一家“放心药房”建设单位,也是黑龙江省规模最大、设施齐全的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和康复中心。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田振坤,是这个医院的掌舵人。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他在中药学领域内有很深的造诣,他学术态度严谨,对科学研究一丝不苟。自1996年以来,共获省级科研成果一、二等奖 6 项,发表CA级论文6篇,日本生药学杂志3篇,国家级论文4篇。

    他思维超前,勇于开拓进取,几年来利用大学这个招牌和无形资产,积极向省和国家申请科研课题,教育研究人员转变观念,放下架子与企业合作,发挥双方优势,从过去的只重视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学术研究转变到应用研究上来。先后研制了新药肝脾康、排石饮液、前列闭尔通、珍芪降糖胶囊等十几个新药。 而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田院长紧缩的眉头和疲惫的背影。

    阳泉煤炭集团总医院院长、党委书记 贾江武

    贾江武同志从事普外、创伤急救及危重病医学20多年,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在全国煤炭系统引进创伤评分方法,组建了加强医疗病房,并主持及协助开展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分流和断流术、胆肠吻合、腹腔镜手术、肾移植及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等新技术项目30多项,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完成了“过伸复位内外减压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实验及临床研究”等5项科研项目通过了省级鉴定,3项分别获省、市科技应用一、二等奖。

    作为一位外科主任医师,突发性的工作让他经常顾不得吃饭和休息,手术台上的全神贯注和书桌台上的伏案沉思,透支着他的健康。

    民航总医院院长 李松林

    2001年4月,民航总医院财务状况已经连续3年亏损,每年都亏100多万,加上民航总局的补贴,账上只有200多万。医院面貌与它的账目也相匹配:“医院很乱,一进医院就是电线杆子,拉的线十几条,马路不平,电灯不明,楼破破烂烂,连外墙面都没有。”医院文化更是一团糟。以前的院长一上班,职工往往不打招呼,推门而入,“为什么不给我发钱”,“为什么扣我奖金”,破口大骂,医院的工作氛围非常差。

    李松林在这个时候被民航总局任命为民航总医院院长。他从副处长直接升任院长,行政上连上三级。副局长说他这是受命于困难之中。领导的谈话既有鼓励又有压力,李松林觉得责任巨大。
    通过几年的改造,现在民航总医院每天门诊量1200多个,6月份收入又达到900多万元。危机已经度过,医院内部团结稳定,对外发展迅速,但李松林说他还有很大的压力,他说面对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局面,他面临的是催人奋进的发展压力。

    这些压力让这位年轻的院长前进,却也在妨碍着他的健康。

    西方有句名言:“医生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这是职业性质决定的。”对医生来说,自己的健康也是因为别人而健康,或者不健康。当院长的健康出现问题,他们更愿意将自己健康上的问题转化成为自己工作管理上的借鉴,帮助自己更好地运作医院,完善医院的体系。从这种角度看,医院院长的健康或许也应该称之为是医院的健康问题。

    身心付诸万人健,己命托与万人康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管德林

    上世纪初就有人预言,人类将进入休闲社会,言下之意,就是人们为衣食住行奔波劳碌一辈子的生活模式将逐渐改观。面对休闲社会的到来,人们的最大需求就是健康地生活。人们预防疾病的概念增强。

    如今我们提倡以人为本,搞人文医学,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作为我自身的健康保健。我认为,首先是预防为主,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把预防疾病提到日程上来,制定一整套的保健措施,到了老年以后,又能少生病,延年益寿。同时,我作为院长同时也是医生,有时做手术需要一连十几个小时不下手术台,所以我有时会有一顿饭不吃,但是我认为偶尔让自己的身体饥饿一下,对身体的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它身体保健理念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排毒,偶尔少吃一顿饭,可以让身体中积攒的物质消耗、利用, 可以防止停留在身体内的物质变成毒素,危害健康。

    本溪市本钢总医院院长 潘玉明

    本钢总医院始建于1916年,系国家级三级甲等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是本溪市首家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术、肾脏移植手术、妇科宫腔镜、腹腔镜手术和血管介入治疗的医院。

    潘玉明作为医院的大家长,他有着远大的目标和强烈的使命感,这让他经常加班到凌晨,每天严重睡眠不足,有时甚至只睡二、三个小时。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工作中,为了医院的建设,给自己制定更高更大的目标,希望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十全十美。

    作为一位医学专家,潘院长非常了解繁重的工作对人所产生的后果。压力过大,就会出现血压增高、肠胃失调、溃疡、易意外受伤、身体疲劳、心脏疾病、呼吸问题、汗流量增加、皮肤功能失调、头痛、肌肉紧张等生理变化,而各类癌症、情绪抑郁,甚至自杀等现象都和压力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工作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病倒而减少,责任让他经常忘记健康的概念。

    哈医大四院院长 申宝忠

    作为专家,他以治病救人为职责;

    作为教授,他以传道授业为己任;

    作为院长,他以医院发展为使命。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介入放射学是临床医学界最前沿的学科之一。它的方式在于应用特殊器械,在影像引导下,对病灶实行靶向诊断治疗;集中释放药物,因而可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不仅如此,这种疗法具有微创、无痛、可反复操作等优势,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是与内、外学科相并列的第三大诊疗技术。它对从事这一研究的医生要求极高,影像学基础不好、技术不够精熟的人都无法从事。

 发前人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29岁那年,申宝忠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并在上海医科大学进修后,投身介入放射学科领域。   

    在这个领域里,申宝忠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汗水,品尝了比一般人更多的艰辛。为了寻找一个理论支点,他整天泡在图书馆,啃面包喝开水,挑灯夜战直至黎明;他把钻研当做最佳的营养剂,连续两年没有从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他长驻于医院简陋的工作间,工作间的灯夜夜常明。

    影像学的仪器都是高辐射的,每天在放射线下工作长达三四个小时的强度,残酷地透支着他的健康。辐射的伤害和条件的艰苦让他瘦脱了形,最紧张的日子里,申宝忠的白血球不及正常人的一半,身体极度虚弱。回家的时候,他常常望着五楼的家叹息,一步三喘。

 1995年,申宝忠的介入影像研究先后获得了黑龙江省医疗新技术奖、黑龙江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他本人也被评为卫生系统跨世纪培养人才。 1997年,申宝忠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第一个以影像科医生为主体的肿瘤介入治疗中心,将介入影像与外科、内科、中医中药、生物医学等学科的优势结合起来,成立了集手术室、病房、门诊于一体的介入科。同时他在全省建起了十余个分支机构,形成一支近百人的介入治疗队伍,使黑龙江省成为全国影像医学最具有实力的省份之一。

    至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申宝忠累计完成肝癌的介入治疗6000余例,将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肝癌一年生存率从过去的不足10%提升到了79.5%。由他主编的影像教材《肿瘤介入治疗》、《介入放射学》成为全国最具权威性最畅销的介入教材。

    煤炭总医院院长 王明晓

    训过院长的有临时护工

    院长不一定都高高在上,王院长就曾经被临时护工呵斥过。

    一次,王院长穿着4层防护服在病房里连续工作了好几个小时,出来的时候因为人憋得喘不上气,脱防护服的动作急,不是很规范。后边一个人大声呵斥他。他才发现那是医院的一个临时护工。在他们医院一直就是这样不论职务高低。这不但是一位院长在管理上的成功,也是一位院长在健康上的成功管理,因为豁达的心胸是保卫他们健康的关键。

    “院长信箱”管理心理学

    在煤炭总医院,“院长信箱”、“交流园地”这两个栏目的开设是为了让职工有问题可以直接提出。同时也是让大家对医院的建议、学术构想、读了什么好书、有什么心得等等,能够有交流探讨的地方。

    而开设这个栏目的背后也有个小故事。一天,王明晓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说,他们是急诊人员,因为“太累了”,希望在节假日倒个班,休息两天。王明晓觉得言之有理,立即召集有关人员为他们安排倒班轮休。过了几天,又一封信到了王明晓的桌上,内容是感谢领导有人情味。信上还说,当时不敢写姓名,是有顾虑,怕提意见后领导给“小鞋”穿。

    王明晓觉得,职工和院长、职工和职工不能直接交流,是管理者的不成功。在管理上,作为院长需要不但要协调员工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职工的需求,才能保障职工保持健康的心情全心投入工作。

    北京恒生医院院长 贺从戎

    作为医院院长或者说健康行业的从业者,从身体保健方面讲与其他的行业的从业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从工作本身来讲,接触健康方面的内容多一些,但实际上有些东西也很难说能比其他人在健康保养方面做的更好。而且,一般从事健康行业的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比如西医方面的专科医生,他会集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他们在上学的时候可能接触过一些其他方面的一些内容,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其实也就不了解。

    贺院长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他是做泌尿外科,对泌尿外科他越来越专业,甚至在泌尿外科这个领域他可能更专注于肾脏、前列腺问题的研究,在这一领域内越走越细,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方面,所以,对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康反而不是很在意。他认为医院的院长和医生跟其他人的养生没什么特殊性。当然,一些特殊的科类,比如中医,他们对于健康的保养可能更具有一些优势。医院很大的一部分是要做健康管理,他也逐渐开始意识到这方面的一些问题。

    同时,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些爱好,如果工作成为生活的全部的话是很不利于健康的,因为人毕竟需要一个转换。除非是有一种极其特殊的状况——你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你的爱好。但这种机会很少,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的爱好成为他的工作,那么他就有压力了。

    “比如说我,我很喜欢下围棋,喜欢那些专业的棋手。羡慕他们,既喜欢下棋又可以把下棋作为自己的职业,但是有一个棋手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作为一个下棋爱好者,你们比我们职业棋手多一样东西,那就是爱好围棋,围棋不是我的爱好,它是我的职业。’所以说一个人在工作的同时都应当有一些业余爱好。我认为,围棋是一种战略性质的游戏,它带有很多辩证的东西,从中可以悟出很多道理,甚至可以上升到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觉得爱好与职业可以相互促进和影响的。这一点表面上看跟健康没有联系,但我觉得内在它们是彼此相连的。”

    望京天使妇儿医院院长 彭丽婕

    作为一位院长,更作为一名即将成为母亲的待产孕妇,望京天使妇儿医院的院长对健康的感触比其他院长显得更加特别。

    院长不代表有特权,她同样为产检发愁,同样感觉到看病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从感觉到自己不舒服到能做上B超也要3~4个小时,更重要的是她根本没有时间。作为民营医院的院长,作为企业的掌舵人,这份事业就是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天在她头脑里塞

满了工作和设计,连曾经的爱好都已经放弃了,将工作作为最大的爱好,在这种压力下,她没有悠闲自得的时间来关注自己的健康,健康在此时也只能为事业退居幕后。

    作为院长相对其他人在对健康的关注更有条件,更熟悉医疗行业,认识的专家比普通人也多,加上自己对医药知识的了解,可以说拥有比别人更便利的资源。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家都很忙,彼此的时间并不充裕,虽然有这些便利的条件,但往往还不及普通人来得方便。
    但是作为领导人,尤其是每天跟生死打交道的院长,他们都是豁达的,心胸开阔能容万事,虽然工作上的压力是不能避免的,但为了他人的健康,院长必需要更注重自己的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是保障健康的一个好方法。

    编后语:

    在中国的语言中,医生的发音和一生是一样的。yisheng,这个发音联系着的生命和人生。当有人选择医生当他一生的职业的时候,或许他生命的某个地方开始不同了;当有人把一生的所有寄托在医生手中的时候,或许他生命的某个地方开始不同了。

    医院院长,在大众的眼中他们高高在上,他们是掌握生死的判官,人们却并不了解他们的辛苦。高高在上的不是他们自身,而是他们的职责。或许他们的职责给他们添上了神秘,但他们手中握的不是判官笔,是普通不过的手术刀;他们面对生死比一般人更谦恭,为别人的生死,他们和死神的谈判争斗。

    他们更多的时候是普通人,会为工作压力而焦急,会为工作繁重而病倒,会因为专注工作而忘记自己的健康。



来源:健康大视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医院院长健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