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康保 发表于 2007/6/30 18:13:13

防偏排偏

防偏排偏

如果练功者有因‘气’运行阻滞而发生的潜伏病,练功气功是‘气’就会把潜伏症状提前激发出来,出现病态反应;传统气功所说的偏差大多属于病态反应。
  练功出偏是练功者很难逾越的难关,虽然不少大家提出独到的见解,还是未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要解决出偏的问题,首先要从人体对‘气’的反应和应激谈起。见(人体对‘气’的反应和应激)。
  所谓出偏基本是 ‘气’对人体产生的病态反应,只有那些被误导者或精神障碍者才是真正的出偏,而大多数出偏基本上属病态反应,只有极少数的是真正的出偏。出偏的主要原因在于病灶因素和精神因素,解决的方法是控制不良反应和控制‘气’兴奋。病灶因素先补‘气’激发反应,再用行‘气’散‘气’技术消除反应,精神因素只能耐心引导或用医疗手法处理。
各人的体质各有不同,任何功法都不适合所有人照搬硬练,身体健康和没有滞渍性病灶者照搬硬练无妨,有滞渍症病灶患者即必须在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刻调理。调理的方法就是对病灶部位行‘气’和散‘气’。
排偏技术就是功能治疗技术。
  人体生物力、意识力控制着全身神经主宰着‘气’的运行和聚散,意识力更如方向盘让‘气’如影随形。大多气功都是重意守重聚‘气’而忽视用意识引导‘气’运行,甚至追求功能境界如真气提纯、自转周天、练丹结丹、元神出窍,融通宇宙,实际就把意识牢牢捆绑在意守上不让意识来把方向,一旦出偏,便不知如何应对;犹如一艘无舵之船行使在茫茫大海中,不知使向何方,又怎能防止出偏呢!
  顺其自然吧:不外是让船在风浪中颠簸任凭风吹雨打。
  改变意守部位:亦只是船头失火船尾救。
  虚静至无,放松入静:无疑是躺在地上不摔跤。
  如果是小偏差反应后能自行消除,对于大的偏差就会形影相伴了,方不对即病难除,是练功容易导致出偏又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
  要有效控制出偏必须懂得功能辩症法,了解‘气’的功效和作用,认识意识的作用并掌握运用意识引‘气’运行的技术。
  不管练哪种功,重在其中的三大要素的作用
  1. 补‘气’:有保健、免疫、治病的功效,但也会引起不良反应,也就是出偏。
  2. 行‘气’:能把体内的‘气’调动,有保健效果,治标难治本,但可通滞散渍,预防不良反应,亦可排偏。
  3. 散‘气’:能排除渍‘气’,是排偏的有效手法;但过度散‘气’会损害自身免疫功能必须有的放矢不可滥用。
  如果三大作用混合在一起组成一套功法照搬硬练,就带有拖泥带水无的放矢盲目性,不能突显练功的功效而事倍功半,而且还不能完全避免出偏差。
  要从根本上杜绝出偏,当务之急是将三大类功法分类设计,让练功者根据自身条件灵活选择,协调运用地练功。虚即补之,滞即通之,渍即散之。才能有效控制出偏舒服高效地练功。
行‘气’的难度较高,初学者难掌握,也是出偏的原因之一。
意识源于大脑,一旦出现‘气’冲头、泰山压顶、头箍头胀头痛等症状,大脑意识受到严重干扰难以自控,要自行排除更加困难,是出偏长久不愈的重要原因。最好用外在技术解决。
 有技术辅助的初学者,只练补‘气’功即可,不良反应可有辅助技术排除;无技术辅助的初学者,即要要懂得功能辩症法,根据自身条件,对三类功法有的放矢地选择协调练功。
  防偏和排偏是气功急需技术,要彻底解决练功出偏的困扰,要等到外气排除偏差技术的普及,只有过硬的技术辅助才能彻底解决练功出偏的困扰。
例如‘气’冲头是神经效应活动弱化而导致‘气’运行失调阻滞的症状,感觉上的‘气’足是假象,而是由于神经的效应活动失调而导致‘气’未能达到神经的需求,减弱了神经的起动蓄势,使‘气’未能及时交换而出现‘气’运行阻滞。没练过气功的人也时有发生,不宜单纯用出偏的概念理解;由于‘气’虚而使神经对‘气’十分敏感,一旦受到‘气’的刺激就会出现病态感觉。‘气’多时即产生头箍头胀甚至头痛的症状,‘气’少是又会有眩晕昏沉神疲力乏的症状,影响记忆力和工作效率。
不管练功或外气治疗都要遵循激发反应——排除,再激发反应——排除的原则,直到反应消失。轻的症状反应周期短反应次数少,重的症状反应周期长反应次数多。
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有足够的功能激发反应,就一出现反应马上要用相应的功法排除反应,使患者能舒服接受治疗;直到病灶对‘气’的反应出现持续的凉感觉才算攻破病灶,凉的感觉消失后病灶对‘气’基本上没感觉才算治愈。
在初发期一般治一两次就能消除症状,严重的在治疗过程中会反复出现周期性的病态反应,疗程也就相对增长。
用外气技术治疗严重‘气’冲头不但要具备过硬的发功技能,还要懂环流发功、对流发功、引流发功等调理发功技术才能排除顽固的反应。而用一般的感应发功只能是隔靴搔痒,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此类症状完全属于神经功能症状,既使症状已消除也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作定期巩固治疗,或者自我练功巩固,以防复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防偏排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