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知行 发表于 2007/8/2 02:16:35

合资、国产药价差87倍

南京一药店贴出价格对比表

记者 刘益广

今年5月份,南京医药“叫板”西安杨森,提出“不降价就停购”后(本报5月23日1版曾予以报道),南京各药店西安杨森的替代药品销量出现显著增长。时隔两月,这起令全国医药界震惊的事件还没有最后的结果,一份合资、国产药价对照表的公布更掀起了轩然大波。7月29日上午,全国药品零售50强企业之一的益丰药房,在南京各零售卖场门口贴出了一份国产、合资药厂生产的同类药品“一药多名”价格对比表。《市场报》记者从这份包括43种常用药对比表单上看到,国内外药厂相同成分、规格的药品在不同品牌间的价格差异大得惊人。药品价差从最低的不足2倍到最高的87倍。

  让消费者多一份知情权

  益丰药房有关负责人向《市场报》记者介绍,西安杨森、强生、葛兰素史克、拜耳等外资企业的产品价格,均比国内药企的相同药品高出许多。西安杨森的药品,如达克宁、吗丁啉等,都已不在专利保护期内了,但价格仍比相同成分的国产药贵上好几倍,这种现象很不合理。“我们将‘一药多名’的主流药品全部张贴在了药店门口,目的是让消费者了解更多的药品知识,多一份知情权。”

  据了解,这份对比表上所涉及的药品,是益丰大药房工作人员花了3天时间,从上万种药品中挑选出来的。涵盖了罗红霉素、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患者常用的43种主流药品,销量占到了药店总销量的10.66%。

  《市场报》记者看到,价格差距最小的是氯雷他定片(商品名为息斯敏),10毫克6粒的包装,西安杨森价格为17.5元,河南天方的产品只售13.8元;价格差距最大的卡托普利片(商品名为开博通),12.5毫克100粒的包装,中美上海施贵宝价格为148元,而常州制药厂25毫克100粒的包装,价格只要3.4元,价差达87倍,其他药品的价差多在6至8倍之间。

  业内人士认为,同化学成分的药品只要一沾“洋名”药价就往上“冒”。即便剂量一样,甚至比国产的还要少,价格也肯定会翻番。

  “专业药”价差更大

  《市场报》记者在药店采访时,一位中年妇女对记者表示,在医院看胃病时,医生再三强调一盒140多元的洛赛克是治疗胃病的特效药。没想到,具有相同成分和疗效的国产药每盒只要7.6元。她说:“要是早知道有相同成分的国产药物,自己就不会花几百元在医院药房拿药了。 ”

  为什么多数消费者会选择贵的药品?益丰药店商品部部长周爱民指出,关键是普通消费者缺乏药学知识,不知道有大量的国产药可以替代合资药。他告诉《市场报》记者,卡托普利片、罗红霉素等一些最常用的药物,国产品种在销售中具有压倒性优势,多数消费者了解这些产品的通用名称,知道可以买到相同品质更便宜的国产药。但对于一些比较专业、不太了解的药品,依然是合资品牌占主流。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商品名为拜新同),拜耳医药售价32.5元的药品一月卖了533盒,而国产售价16.5元的产品只卖了26盒。

  呼唤成立行业联盟

  益丰大药房呼吁药品零售商成立药店联盟,药品售价采取近似价格联盟的方式,应对上游购药压力及市民低价药的需要。据了解,目前各大医院的药品售价,基本都是在经过当地政府药品招标委员会统一招标后,再按照国家允许加价15%的基础上售出的。而一旦药价低于区域价,便会招来药厂、供应商断货的威胁。要改变目前这种受困于上游高药价,又得向市民提供低价药的两难局面,处于产销链中弱势地位的零售终端,很有必要成立自己的行业联盟。

  业内人士指出,药品作为一种关系民生的特殊商品,无论是其使用安全性,还是价格,都与普通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眼下,药厂零售商在这种产业链间发生的利益博弈,更多体现在链条上不同的利益方。其中谁胜谁负尚难预料,但在关系民生的问题上,依靠单一的商业竞争是不能为普通消费者换来更大利益的,恐怕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对此有所思考。

  《市场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合资、国产药价差8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