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生,末法时代提法的疑问
适才看了关于放生的帖子。在此有一些疑问,望同修师长指点。
放生是抱着慈悲之心救赎生命。
一.但是这些情况下我们怎么保持我们的慈悲之心呢:
1.自己身上的寄生虫,让自己生病很痛苦,如果用杀虫药治疗的话,会杀生。
2.各种细菌,微生物,我们不经意之间就杀死了,如果抱着慈悲之心的话,那根本就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了。
3.侵害我们的虫子,如蚊子等
4.伤害我们的人,比如抢劫,杀人,遇到伤害自己的人,又怎么能慈悲呢。
二.关于末法时代
现在的年代一定比以前差么。现在人们生活更便利,社会更公正,能够享受到幸福的人更多。为什么还说现在没有过去好呢?能说出具体的理由来么?
说到很多人反对放生就说别人群魔乱舞,混淆视听。虽然我觉得因为罪孽积得太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的说法可能是合理的,但是面对反对放生的人我们也不应该说人家是魔。这显然与佛的慈悲之心相违背。把他们的观点列出来,用说得通的道理批驳,这样才是公正和令人信服的做法。 我试着回答吧,看是不是有一点帮助。
1)放生
放生的一个目的是饶自己一命,不再把自己往死路上推;
2)末法时代
如果找不到自己的生路,就是末法时代,即使整个世界都是天堂,对自己也没有意义。
3)“用说得通的道理批驳,这样才是公正和令人信服的做法”
世界上有好多已经被证明的道理,您看见多少人去实行吗? 我談一點淺見,權充引玉之磚。
首先,對慈悲的理解,不應該只局限於愛惜生命上,對世人和所有生命的憐憫、同情,乃至於對之的振拔,也同樣是慈悲的範疇。所以釋教金剛經裏面說釋迦前世為忍辱仙人的時候,曾被歌利王層層肢解身體,按理說,歌利王的行爲對釋迦來說,應該比蚊蟲、寄生蟲、强盜更讓人難以容忍,不過釋迦卻能毫無憤怨悔恨,爲什麽呢?釋迦難道不知痛楚麽?苦難和享樂本身都是我們往昔所作的業的一種果報,就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過去種了惡因,如今不想受其惡果,是不可能的事情。痛恨怨憤,於事絲毫沒有補益,旣不能使過去的惡因消失,也不可能使現在的惡果减退。相反,有了對過去現在的因果過程的認識,對仍在懵懂中的蚊蟲、寄生蟲、惡人,必然會基於自身的苦難,而産生深深的憐憫和同情,繼而會期望能對之進行拯救和振拔,孔子說:己所不慾,勿施於人。自已本身因爲往昔的不克制,而造作的惡因,如今便會收到如此的報應,所謂一之為甚,豈可再乎!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只會使自己不斷地在因果報應中流轉,這樣對自己、對自己之外的衆生,都沒有絲毫的好處。所以說,慈悲本身應該是對自己和對其他衆生的廣義概念,僅僅局限在放生上,是比較狹隘的。
其次,放生的目的,在於擴大自己的善念,在於推己及人,在於養育自身的善根,在於根除日後因此而生的惡果。放生不是為了讓別人說自己有慈悲心,而是自己眞正地由內心深處,生出慈悲之念來,憐憫生命、愛惜生命、拯救生命。宇宙萬物,沒有不好生惡死的,萬物蒼生,都有自己生存的的權利,我們又憑藉什麽,而因爲我們一時口腹上的快感,而去剝奪其他衆生的生命呢?人爲了維持自身的生命,去打獵釣魚,就像向銀行去按揭借款,日後還是要償還利息的。但是如果在溫飽不愁的情况下,釣魚殺生為樂,心中仁慈之念,喪失殆盡,就好比自己本不缺錢,但是還是向銀行借大筆的鈔票,去賭場、去妓院快意一樣,其果報,會遠甚於為溫飽而殺生。
對于末法時代的說法,曾經聽過很多,但是對其的出處和具體概念界定,還是不甚了了。不過如果說現在人生活的很幸福,我倒不敢苟同。不錯,現代的人所享受的科技帶來的産品很多,很方便,但是這同時又助長了人的貪慾、邪念。不同的人對於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從古到今,有很多人在追求心靈的幸福,而不僅僅是肉體的幸福!肉體的滿足,往往都會是滅身的源泉。而高尚的心靈,卻始終能給人帶來輕鬆的快感。看看咱們這個論壇,多少人在求醫問病,多少病是因爲我們的貪慾而生?多少病是因爲我們的七情感召?生活在這樣的世界的人,能說是幸福麽?西方聖經開篇就說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中本來無憂無慮,當他們受到毒蛇的教唆之後,喫了禁果,感覺到自身裸體的羞耻,從此便喪失了生活在伊甸園的資格,同時也為人類烙上了原罪的印記。這個故事爲什麽會這樣呢?爲什麽知識增加了,相反卻有罪了呢?以前看了這些,令我大惑不解,如今看看所謂的“昌明的科技”,一切疑問都已暸然!所謂的現代科技,讓你看到了你的不足,不足必然會起心去彌補,彌補的時候,心中必然會生起好與壊的比較,自然就會生出貪求,有了貪求,自然就會有爭奪,有了爭奪,自然就會有怨憤死傷,這樣人生活在自己的心靈苦難中,肉體的暫時快感,猶如鏡花水月,好比刀口舔蜜,刀口上的蜜,喫到了不能飽,同時時刻有把舌頭割掉的危險,這怎麽又能是幸福呢!我們都可以捫心自問一下,每天24小時的現代生活,眞正屬於自己的時間有幾小時?白天營營役役、追名逐利,晚上夢裏依舊重複著白天的活動,爲什麽?因爲我們也喫了禁果,看到了我們缺錢、缺女人、缺房子、缺汽車、缺一切我們沒有的東西,我們需要錢、需要女人、需要房子、需要汽車、需要一切我們需要的東西,於是競爭起來了、爭奪起來了、我們的心再也踏實不了了、再也靜不下來了,於是我們的身體一天天地垮了下去,自己擁有的東西一天天地多了起來,貪心也一天天地在膨脹,內心一天天地在受自己貪婪的煎熬,這是幸福麽?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又說: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心亂了沒好處,再多的享受也不幸福。古人有見識,知道天底下就生死兩個字是大事,現在的人往往像貪嘴的魚兒,被釣鉤鉤住了還在考慮怎麽享受魚餌。
對於魔的說法,我覺得不應隨便指責別人是魔,更不應該隨便指責和自己不同觀點的人是魔,也許自己執的也是魔見呢!沒有人會說自己是魔,而魔也往往會說自己是聖賢。區別聖賢與魔的方法,只有多讀聖賢書,多參善知識,否則道淺魔高,更宜被魔頭所乘呢!互聯網本也是衆生堂,三教九流,龍蛇雜處,大家發言也方便,造口業也就更加方便。因果相成,這是規律,文革那一套隨便扣帽子的做法,在互聯網上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大陸的互聯網上,這又是何必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求同存異,相互切磋,正是利己利人的好事。何必為些許口舌觀點之爭,筆墨戕伐,導致自己又造口業又傷身體呢!
尊重所有萬物的生命
生命不是只有你人類才有的專利,所有萬物皆有活下去的權利,因此我們要尊重所有萬物的生命 原帖由 国际闲人 于 2007/11/30 08:10 发表我談一點淺見,權充引玉之磚。
首先,對慈悲的理解,不應該只局限於愛惜生命上,對世人和所有生命的憐憫、同情,乃至於對之的振拔,也同樣是慈悲的範疇。所以釋教金剛經裏面說釋迦前世為忍辱仙人的時候,曾被歌 ...
国际闲人先生的解释很有见地。让我对慈悲的认识更进一步了。另外,关于现代社会人们被欲求缠身而不得幸福的说法,我深表认同。
还剩下一些不解的地方,忘先生进一步指点。
慈悲重要的是憐憫、同情他人的心。在遇到蚊虫,恶人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怜悯他们的懵懂和不悔悟。
但是具体的做法上,我并不赞同那种任人宰割的方式。我们可以不记恨对我们施加残害的人,但是如果像羊一样任其为所欲为,我觉得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不能让他们醒悟,也不能阻止他们去加害更多善良的人。任人宰割的方式我觉得是一种于事无补的愚善。相反,我觉得如果我们有能力反抗的时候应当反抗,比如不打死蚊虫而采用驱赶或者避蚊的方法,擒住恶人施以教育说服报警等方式都是不违常理的好的做法。
另外,关于现代和古代的比较问题上,现代人确实承受着物欲的煎熬不一定幸福。但是古时候的人呢,有奴隶,有佃农,幸福的统治阶级只是少部分而已。我不信他们那个时候就能幸福。从获得自由的广泛程度来讲,我觉得现代社会更好一些。尽管还有很多弊端和很多问题。 原帖由 xb_parasite 于 2007/12/1 12:49 发表
国际闲人先生的解释很有见地。让我对慈悲的认识更进一步了。另外,关于现代社会人们被欲求缠身而不得幸福的说法,我深表认同。
还剩下一些不解的地方,忘先生进一步指点。
慈悲重要的是憐憫、同情他人的 ...
很高興能同您討論。
其實善只有智,沒有愚。沒有智慧,是無法做到眞正的善的,因爲不知為什麽而善,這様的善是無法長久的。佛經裏面記載釋迦曾經捨身飼虎、割肉喂鷹,很多現代的人認爲是無稽之談,認爲是愚善,果眞如此麽?西方基督說,別人打你的左臉,你再把右臉給他。這些先賢難道都沒有智慧麽?以暴製暴,只是治標的方法,治標的目的,在於使病情不再惡化。而眞正想要治本的話,還得用治本的方法。三教度人,不是度身,而是度心,一旦能度一惡人會心嚮善,功果又何止七級浮屠。武力可以使人身服,但是絕不可能使人心服,縱觀歷史,秦、隋、元以暴力服天下,這樣的服只是暫時的,一旦烽火燎原,則子孫絕而宗廟隳。尚書上說禹舞干而苗格,這是服其心而非服其身。諸葛七渡瀘水,並不是一次不能武力征服,而是謀之長遠、為子孫謀,就是現在,據說西南邉族,對諸葛仍舊敬服有加。對各種忤惡事物的寬容忍耐,一方面,是警惕自己不要因一時的憤怒,而造下惡因,影響自己的前程;另一方面,是讓對方慢慢自心生悔,從而産生正念,回頭是岸。釋教小止觀中說:悔惱火所燒,正覺自此始。比如我們在幼小的時候可能也會有這樣的感覺,一件事情,自己不覺得自己錯的時候,無論別人怎麽說教,總是很難改正過失的。哪怕父母教子的棍棒,只能讓自己為怕疼而暫時妥協,若論心服,根本談不上。等到漸漸長大,知識漸開,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不等別人教訓,自己先自愧難當。這就是悔。有悔就有正覺,就有覺悟,而悔,別人是無法用武力來賦予的,只能由自己去認識了。讓對方心悅誠服,唯一的做法,就是讓他知悔,能知悔,他就能旣覺今是,當悟昨非,從此革面洗心,脫離舊惡。老子說自知者明,自勝者強。沒有悔,就沒有自知;只會發泄自己的憤怒,就不能自勝。子曰:尅己復禮為仁,一日尅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三教教人,都是一般的道理,如果武力好使的話,聖人們的教訓,就會是另一番言辭了。
關于古代與現代的問題,我覺得不能以現代的角度去看古代,更不應該以我們教科書上的觀點去看古代。古代咱們這一世誰都沒有經歷過,到底如何,很難說。不過就當世而言,如果去過青藏,可能見過那裏的人們,會覺得他們的生活很苦,覺得他們很可憐。但是那裏的牧民有錢的很多,他們錢多的讓我們有時也很難想像的,他們辛辛苦苦掙很多錢,一次朝拜,便全捐給寺廟,自己高高興興地、一無所有地、心無罣礙地回來再從養第一只羊開始他們的生活。他們苦麽?我們走到大街上,看到一個瘋子在旁若無人地大呼小叫、隨地便溺,我們就說,哎呀,這個瘋子眞可憐!其實也許這個瘋子還笑話我們說:你們這些可憐的人!連這些事情都放不開,你們生活的多累啊!古代的確有奴隸、有佃農,但是統治階級不見得就是幸福的,普通老百姓不見得就是痛苦的。飲河期滿腹,巢林栖一枝,老百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沒有電腦、夜總會讓人亱不能寐,沒有股市、房地産讓人食不甘味,內經說上古之人皆度百歲乃去,而現在的人名枷利鎻、妻兒牽纏,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難說比古人更加自由。記得以前文革期間,咱們國家經常說我們要去解放仍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民,可是有一天大家突然發現,原來我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人家垂死的資本主義咋就是垂而不死呢?呵呵!教科書上的階級鬥爭式的古代歷史,又烏足可信呢! 原帖由 国际闲人 于 2007/12/2 00:30 发表
很高興能同您討論。
其實善只有智,沒有愚。沒有智慧,是無法做到眞正的善的,因爲不知為什麽而善,這様的善是無法長久的。佛經裏面記載釋迦曾經捨身飼虎、割肉喂鷹,很多現代的人認爲是無稽之談,認爲是愚 ...
谢谢您的答复。觉得你说得很对。关键是治心。完全靠武力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于古代的人和现代的人幸福的这个问题。我觉得从心灵的安稳和感觉好的角度来讲,也许古时候的人幸福真的要多些。因为包括我自己有深深的体会。成天被工作,金钱,面子,亲戚朋友,物质的要求缠身,心没有一天安宁过。过着一种很匆忙很浮燥的生活。的确不能跟古人的安贫乐道相比。
但是我还是认为,尽管古代可能比现代人好些,但是古时候也绝说不上是多好多好。一样有奴役,争战,贫苦,压迫等等等等苦痛。本质都一样,只不过是八十笑半百而已。
现代人现在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在精神方面这种浮燥和功利。如果能认识并且渐渐改变的话,会比古代人过得好。毕竟人需要物质才能生存,而现代的生产力远远超越了古时候。
我很同意你说的关键是认人悔悟,关键是治心。但是试想如果当初诸葛亮没有武力的优势,他能玩出三擒三纵的高招来使邉族心服么。釋迦祖师那么做肯定是做得对的,基督的话说得也一定是对的。但是他们这么说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这么做能够使别人多少有些启发,能产生自醒的念头来。
但是反观现实中的很多情况,如果还一成不变的按照他们的方式去做的话,只能让事情更糟糕。简单的说,如果你拿坏人一点办法都没有,你怎么仁慈估计都起不了作用,只能让坏人觉得你更好欺负罢了。比如说毛泽东当年不要日本的战争赔款,如何呢,也没见日本人怎么感恩戴德。有良知的还是有良知,没有良知的日本人回头照样鄙视中国,还觉得中国好欺负。
所以我的看法是,同意你要让别人悔悟的观点,但是具体做法我觉得并不是一味的忍让。必要时候还是要结合武力的。 阿弥陀佛!总算有人提这个问题了,其实我也有这个疑问,放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是慈悲吗?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放生的鱼,蟹它们是吃什么的?它们也是吃小鱼虾毛的,你放了它们,那么以后那些被它们吃的生物是否又该怨恨我们呢?生命吃生命,本是因果回报,那么我们这样做是否又是错置因果,多做业呢? 原帖由 pennyp 于 2007/12/6 20:50 发表
阿弥陀佛!总算有人提这个问题了,其实我也有这个疑问,放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是慈悲吗?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放生的鱼,蟹它们是吃什么的?它们也是吃小鱼虾毛的,你放了它们,那么以后那些被它们吃的生物是否又该怨恨 ...
你好。关于这个疑问我以前也问过。见: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6951
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值得采用的:
关于放生,末法时期很多都乱来了。花钱去买鱼放生,这做的是有为之事!
佛教讲的是无为啊!无意中看到这个生物,很可怜救它一救,这叫放生!
专门去菜市场买家养的鱼放到野外池塘,不说现在污染严重,即便没有,在
野外家养的能有生活自理能力么?你是救它还是害它?你能看得到因果么?
愚认为,万物相生相克,本有自然造化,刻意放生并不是什么可提倡的举动。
我们应该持有佛的大慈大悲之心,致力于人与万物如何和谐共存。这样才可称得上是大善大慧。
具体的做法比如治理高污染排放或者促进垃圾回收等来减少污染,通过植树或者反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等等来保护环境,通过保护原始自然环境来保护野生动物,提倡大家多吃素食进而减少肉食需求等来减少肉禽养殖,通过宏扬佛的真实教义来减少大家的愚昧行为等等。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