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智亦无得 发表于 2008/3/17 02:57:54

《慧净法师书信集》撷录

一、人在世间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大经             一周前拜读三月三十日之来信,要我表达意见,实感惶恐。我也是苦界的一个又愚又痴烦恼具足的众生,所见所闻,所悟所解,自无超胜之可言,难免诒人笑柄,何况又没有社会常识与经验。既无点墨可谈,强而谈之,自然会错,甚而文不对题。不过好在都是知己,讲对讲错不过嘴就是了。              佛弟子在社会工作中的态度等:既是佛弟子,应有佛弟子的气质,无论站在任何岗位上都能以佛弟子的香光熏陶他人,引人入佛。不过话又说回来,所谓「佛弟子」者,佛的弟子也,是佛的学生,学佛的人,还在学的学佛人,在学的过程中,有学得成,有学不成的。又,末法众生,学而难成者,比比皆是,因而「佛弟子」三个字,实在很难承当。             《论语》曰「随遇而安」,《中庸》曰「无入而不自得」,这是君子之事。《孟子》曰「豪杰之士虽无尧舜亦兴」,这是豪杰之事。俗云:「时代创造英雄,英雄创造时代」,这是英雄之事。吾人都是愚下凡夫,此亦难以承当。                学佛之人,应该质直,不充体面;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在什么岗位说什么话。没有能力或没有兴趣,能培养就好,不能培养就应退步回头,以免自恼自苦。何况佛弟子以学佛为第一:有妨害自己学佛的,再好皆应舍;有帮助自己学佛的,再坏也应就。不过,古人云:「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命」就是宿业,我们大多都是随着宿业在走。《论语》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古德云「知命者于人无怨」。《菜根谭》云:「诿罪掠功,小人之事;掩罪夸功,众人之事;让美归功,君子之事;分怨共过,盛德之事。」又云:「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大经》言:「荷负群生,为之重担……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若自己。」以上都是学佛的人应知应学之事。              《法华经》言:「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世间之惬意事、乐事,都是相对,非究竟。乐是苦因,一息不存,便是来生,六道四生,随业受报,轮回未出,必堕地狱。若能体会地狱之痛苦,则一刻也不能自安。深悟无常,切求出要。「白骨章」要每天念一遍,可提醒自己。晓得有无常,不被世间荣华所迷、俗乐所染。法然上人之遗言,也要每天念一遍。告诉自己,不但自己要早日信心念佛,也希望他人早日信心念佛,这是悲心的培养与表现。             自觉罪恶深,常存罪恶感,此种人较难开悟;不过较容易进入本愿之门。这就是二种深信之信机即信法。有受戒才有破戒犯戒可言,没受戒只是道德上一般罪。甲女不但身犯心也犯,只是不觉没反省而已。若论甲乙二女所受的染污,都是一样大,只是有觉有不觉而已。「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完人。」此语非出自《论语》,这句话是站在世间观念为世人凡夫设想而言。一切唯心所造,若此心炽盛,即虽无身犯,亦必堕落。《楞严经》言:「纯想即飞,纯情即堕。」《圆觉经》言:「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如果没有淫欲,即已超凡入圣,那还会有众生的性命!一切众生,无不随业牵引。有时出生为贞女,有时出生为淫妇;或许此生为僧持戒清净,或许来生为富恣纵淫逸;六道未出,梵行未立,任谁也不可轻言「我已如何如何!」知此,应不虑自己之善恶,而唯有一任弥陀之悲救,弥陀无碍之光明,不受凡夫善恶之障碍。             都是凡夫,都有烦恼,不管已信未信,都有不能高兴之时。天性豁达乐观者,即不知生死轮回,未有信心,其人亦终生欢喜过日。业障深重、烦恼炽盛之人,即使信心决定,亦难免笑颜难开。不过,心意柔软,反求诸己,是信者之特色。             学佛之人,受授要有分寸,不可苟且,应知凡事无论巨细都有因果。权益之事,更不可侵犯,以免偷盗。             从来信中,知大家于本愿之信心尚未确立,应更加努力,切莫看轻。人生的大事,是生死轮回,古德云:「世间大事唯生死,不念弥陀更念谁。」人生的目的,是信心念佛,经云:「唯此一事实,无二亦无三。」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四日

[ 本帖最后由 无智亦无得 于 2008/3/17 18:17 编辑 ]

无智亦无得 发表于 2008/3/17 03:01:03

二、人生之目的(一)
      向着净土前进的人      步步都踏着永恒的爱      时时浴在不灭的光中       人,都有欲望。欲望有净不净,有深不深,有显不显。所言「欲望是成长的原动力」,则依净欲将使人成佛,依不净欲将使人下堕。       其实,人之欲望都是不净、有污染、而且深。虽不显露,却如暗流,可谓根柢深植。平时按兵不动,一到想起心修行时,欲望便起,处处成障。因此修行乏力,直觉地狱之火,一直燃烧着身,燃烧着心,那个时候,只有绝望。所以,人一到最后,无不绝望。因此,《无量寿经》言:「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人生下来是为了什么?       活着是为了什么?       死后又成了什么?       人生的大事、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不知人生的目的而活着,不是没有意义吗?不是迷迷糊糊的在过日子,蒙着眼睛往无间地狱迈进吗?       释尊说:「人命在呼吸间」、「人生无常」、「人生是苦」、「必堕无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但自己的心行,岂非彻底地在跟释尊唱反调,以行为来表示否定吗!       这世间的一切,都是为了学佛而存在的,是为了学佛而生活,为了念佛而生存,否则一切的一切便全部失去了意义。       人生的大事是「后生一大事」,「后生」即是死后的世界。五戒成人,十善生天。人生在世,戒、善俱缺;因此,后生必堕地狱,人生的目的在于解决这「必堕地狱」的后生一大事。此生很短,而未来无尽,无尽的未来是往生极乐或堕落地狱,唯有这才是人生的大事,这大事不解决,生而为人的意义便失去了。       要解决这后生一大事,自己没有力量,诸佛菩萨也没有力量,这十方世界中,唯有「南无阿弥陀佛」才有力量,而且弥陀的存在,就是为了拯救我们这必堕无间的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果不能使我们往生,弥陀便放弃佛的资格,无资格称「阿弥陀佛」。而今,「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在说法度众生,我们唯有任凭随顺弥陀的救度,不论自己的善恶贤愚,投入弥陀的怀抱,过安稳的日子。             我能存在是弥陀之荫             我有今天也是弥陀之荫             虽然依旧忧悲苦恼             但弥陀使我领受那永不绝望的安慰             弥陀生命充满在我心中             弥陀光明环照在我身上             向着净土前进的人             步步都踏着永恒的爱             时时浴在不灭的光中             今天   明天    永远       译古德嘉言共勉:             ◆ 世间之难住多忧    即是出世间之缘               身虽卑贱不高贵    亦是入菩提之导             ◆ 苦生于欲而劳身    名出于我而费心               知命者于人无怨    知足时于世无求             ◆ 见朝结草尖之露    思此身脆弱不坚               就夕立空中之烟    悟世事梦幻无常             ◆ 求而应求法之缘    慕而应慕道之友               报而应报佛之恩    谢而应谢师之德 一九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无智亦无得 发表于 2008/3/17 03:04:49

三、人生之目的(二)
         人生在世,谁能免死?      偏营眼前之事,不虑后世者,      愚也!       人到底为什么而生?又为了什么而活下去?非活下去的理由是什么?生存的目的又是什么?       你这样每天过着同样吃睡工作的生活可以吗?你的人生就这样结束满意吗?这些事你曾否考虑过?生而为人,若对这些不加以深切思惟,就太枉费生而为人的价值了! 你们听闻佛法有段日子了,应该知道得人身是极为困难的,这种困难度实在太难以形容。当听到「得人身如掌中土、如盲龟浮木、如高山垂线」时,心中有何感想?若没被惊吓到当晚睡不着,显然善根太浅、根器太钝了。如果认为那是天方夜谭,是乡村老太婆的迷信,那真是「一阐提」了!       听闻佛法,要以法印心,深入思惟到自己就是那样。人身既然难得,可见一旦失去人身,后生便要堕入三恶道。即使幸而为动物,应知被割被烹之后,摆在桌上的那块肉就是自己;一般人每天杀生吃肉,只怕连当动物的缘都说不上,除了地狱,别无去处。既是这样,则若今天一死,今天就要承受地狱中无法形容,难以忍受之苦。而人生无常,此身脆弱,人随时都会死,地狱之火就在每一个人所踏的脚下。善导大师说:「三恶火坑,临临在足下」,这比什么都现实、都严厉,是真可惊可怖,不是儿戏。这是人生之大事,学佛就是要知道人生有这一大事,而在今天这口气还在时,立刻把握,非解决不可。尽管每个人之性情、趣味、事业各有不同,但只要生而为人,就有这件大事,而且非早日解决不可,否则若还能不恐怖、不惊慌,岂非愚顽不灵。       我们知道有这人生大事要解决,有这人生之目的要完成,但世上还有更多的人未闻未知,而这些人都曾是自己生生世世以来的父母兄弟,怎忍心看他们堕入火坑,承受遥远漫长的火烤油煎之苦而不动心?因此,应该发起大志,要救度自己也要想度他人,而能救度自己及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的,唯有弥陀伟大的悲愿。       不用说这要下很大决心,似乎很难,但请想想,人生到最后得了什么?又带走什么?岂不是「世上万般带不去,一双空手见阎罗」吗?人们常借口说民生问题很重要,是的,但只要不饥不寒,便可度年度日。「世间虚假,唯佛是真」,人为虚假的事付出一生,却将真实佛法的事看作业余,而在工作、娱乐之暇才想到学习,这谈得上聪明有智慧吗?人生在世,谁能免死?偏营眼前之事,不虑后世者,愚也!       另外,从事布教也很重要,使这法门深入民间,散播到各阶层,引接每个人,所谓「自信教人信,真成报佛恩」(善导大师)。若能如此,则是将道业、学业、事业三者贯串,三者合一,不像一般学佛者,道业是学佛,研究的学问却与这没相关,而事业、兴趣就离得更远了,这样一生的光阴、精神、力量,分散开来,难以集中、专一,多么可惜。       青年人啊!你要早日奋起,地狱必须离,极乐须求生。       青年人啊!你要竖耳倾听:弥陀在呼唤,群生在哀嚎。       青年人啊!你要深刻觉悟,世事梦幻不真,人生老少不定。       青年人啊!你要实时放下,勿迷于私欲,勿为五斗米折腰。       青年人啊!你要恢弘其志,要坚定不移。伟大的本愿需要你弘扬,广大的群众需要你救济。       青年人啊!你要给大众带来往生的信心,不死的希望,带来踊跃的欢喜,天上天下无可伦比的价值与意义。       青年人啊!不要为了尝一滴蜜,而使自己及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永在恶道,万劫不复。       青年人啊!你要有大志,不要迷失丧志,伟大的弘法事业在等着你。       青年人啊!你要充满使命感,任重而道远,弘法是家业,至死而不渝。       青年人啊!请你细思,为伟大的本愿,为广大的群众,岂非真价值、真意义。       青年人啊!你要早日解决人生的大事,完成人生的目的,才有人生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       青年人啊!你要知道,向净土前进的人,步步都踏着弥陀慈悲的爱,时时浴在永远不灭的光中。     《乐邦文类》云:             「噫!梦幻非真,寿夭难保,呼吸之顷,即是来生,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此时不悟,佛如众生何。      愿深念于无常,勿徒贻于后悔。」 一九九二年四月一日

无智亦无得 发表于 2008/3/17 03:21:05

十一、答十二问       久向妄心问信心      如拨断弦责清音      何知微妙梵音响      嘹亮觉物远且深       十 二月九日来函敬悉。某法师深得信心,闻之一喜;仁者所附二信,亦甚妙。       一、学人有疑,应决其疑,既已无疑,即是金刚信,任何人来言妨碍,亦不动摇、破坏。       二、归命即信心,信心发起时,即是真归命。在机法两种深信之下,自然发起归顺弥陀呼唤决定之敕命。       三、烦恼具足之凡夫,自是欣厌不切,火宅之感不真;然若知自己是必堕地狱之身,即能生信心,此心自具欣厌之情。凡夫难免多少有留恋世间之念,然无碍往生,寿命终时,即生极乐,摄取不舍故。       四、信心以弥陀之真实为本质,亦即弥陀真实之存在是自己之信心。凡夫之心,浮动如暴流,无一刻之安住,唯有阿弥陀佛是常住,今日、明日、尽未来际皆如是常住不变;弥陀常住不变故,得此信心亦是常住不动,故此法不可以自己浮动之心为标准,应以常住不变之佛为标准。履善法师有一首偈形容他的心路历程:       久向妄心问信心      如拨断弦责清音      何知微妙梵声响      嘹喨觉物远且深       自己之妄心浮动,不可有不变之信心,弥陀决定不变故,吾人信受之,亦决定不变。       五、世间多有人或听闻或研究此理,然只当作学问或观念,故始终未发信心,此皆因不知不惧六道轮回,无有机法二种深信故。       六、听闻与起信,未必同时,请阅《法然上人文钞》二一三页,其「一得此理,无复疑念」,即是起信,亦即一信之后,更不再疑,此即信心决定。       七、此法闻而思,思而疑,时节因缘到时,即能触境而悟,当下起信(此悟非明心见性之悟),所谓「一得此理,无复疑念」也。       八、名号是佛之愿心,愿力、大心力,信心是闻信此之名号故,名号、信心并不相异,信心之体(本质)是名号,故是一也。       九、古德言:「信心者:真实心也;既是真实心,即非凡夫之迷心,完全是佛心也,此佛心授与凡夫时,谓之信心。」       十、古德言:「中间之白道,或言『行者之清净信心』,或释『如来愿力之道』。此即显示行者所起之信心,与如来之愿心一体也。」       十一、欲生安乐佛国者    无上宝珠之名号                  与真实信心一体    鸾师言无别道故       十二、十方众生,根性万差,故起信情况,各不一准。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无智亦无得 发表于 2008/3/17 03:28:50

十四、何惧之有          五劫思惟兆载苦行,正为你预修;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正为你完成;      无边大利无上功德,皆为你准备;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你何惧之有!              慧净愚痴毒恶之徒,虽然出家,恶性难侵,心如蛇蝎。若无弥陀本愿,一息不来,当长堕地狱。静夜思惟,不禁悚栗悸动,心中狂乱;幸蒙弥陀慈光彻入心髓,告言:              五劫思惟兆载苦行,正为你预修;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正为你完成;       无边大利无上功德,皆为你准备;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你何惧之有!             如此一念之间,忽然心安,疑虑尽除。罪业满身之人,顿蒙大赦;负债累累之身,一时得赎;千生万劫轮回之报,剎那停止。身心轻利,感泪难抑,长时积郁,一时得解,犹如水库泄洪,嚎啕大哭。             慧净当堕地狱之人,蒙弥陀调熟,得生人身,复闻佛法,终蒙救护,弥陀弘恩,昊极叵能形容,除感不思议不思议之外,无有启口处。当拜读大札,心有戚戚焉!正是同一信心无别道,远通四海皆此情,可谓信心的感受,千古同辙,万人一揆。              慧净愚痴无智,无德无能,所出的书,本来现成,假净之名编之而已;虽有录音带,也是依经论释,拾古人牙慧,真感惭愧莫名。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二日

知恩 发表于 2008/3/18 00:55:43

《关于本愿念佛的一些帖子》34楼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57747&extra=&page=2

*********************************************************************

慧淨法師簡介      

慧淨法師,「淨土宗善導流」導師。

一九五○年生於臺灣台南市。童年時期接受過私塾教育,游心儒道古聖賢之林,於中華傳統文化奠基深厚;亦曾信奉屬於民間信仰之鸞堂,故於善惡因果報應,深信不疑。成年之後,歸信佛教,喜讀佛經,好樂念佛打坐。
   
一九七七年,披剃出家於佛光山星雲大師座下,法名心嚴,外號慧淨。
   
一九八五年春向大師請假,獨自住山靜修,歷時三年,念佛為主,兼研《印光大師文鈔》及淨土著述。於此其間,閱讀到《選擇本願念佛集》,知淨土法門應以善導流最為純正,上契彌陀度生本懷,下契眾生一切根機。
   
一九八八年秋遊學於日本京都之大谷大學,研習善導系淨土思想。
   
一九九三年夏返回台灣,逐漸開展善導大師的淨土法門,多次弘法於香港、澳門、大陸及紐西蘭等地。
   
一九九六年,中國大陸淨宗法師皈依法師,於大陸大力弘揚善導大師念佛法門,印經說法,遍及大陸各省。
   
二○○三年十一月,現代禪教團創始人李元松老師捨禪歸淨,率全體同修皈依法師,恭請法師駐錫台北象山修行社區;目前象山社區已成為長年終日念佛之「彌陀村」。並以「彌陀村」為台灣「淨土宗善導流」宗派本山,訂定「淨土宗善導流教章」。
   
法師為人純厚樸實,念佛不輟,其全生命投入信仰所自然流露的人格特質,具有無比的感染力量。
   
慧淨法師編著有一系列淨土叢書,包括《善導大師全集》、《法然上人全集》、《念佛感應錄》、《講演集》、《書信集》等二十餘冊。其所編撰書籍,雖學涉古今中日,然都貫穿著不變的宗旨--回歸善導大師,專仰彌陀本願,專稱彌陀名號,全面性深入地掌握善導大師本願念佛思想。

-----------------------------------------------------------------------------------------------------------------------------

慧净法师著述有哪些?

以下部分转贴:弘愿寺最近刚刚增印慧净上人编述的《善导大师要义》和净宗法师讲述的《印光大师法语略讲》。《善导大师要义》为唐善导大师根本教义之提要及阐释,含:一〈印光大师赞善导和尚〉、二〈五部九卷摘要〉、三〈善导大师法语〉、四〈善导大师全集编者序〉、五〈观经四帖疏编序〉、六〈观经四贴疏纲要〉、七〈四部五卷概说〉,共七篇。

-----------------------------------------------------------------------------------------------------------------------------

转贴净宗法师为慧净法师书信集作的序:

慧净法师书信集编者序

发表人:净宗法师
  
不管是净土行人还是他宗行人,甚至教外学术研究人士,当涉及到净土宗时,人们的眼睛都越来越关注到‘善导大师’,越来越关注阿弥陀佛的‘他力本愿’;认识虽然不尽相同,但反映出一股回归善导的思潮正在兴起,无论如何这是一件大好事。  

究其原因,当然是时机所感。越是距大圣释迦入灭时节遥远,众生的根机越是陋劣,越不可能靠自力修行出离生死,越需仰仗一种外在的超越的力量--阿弥陀佛的他力本愿;而阐扬弥陀本愿思想最为彻底、最为系统、最为权威的即是唐朝弥陀示现之善导大师。很不幸的,大师《观经四帖疏》等五部九卷在中国失传千余年,直到一百年前方由杨仁山居士托友人从日本请回,自此国人渐渐得其利益。  

至现代则有慧净法师,围绕善导大师之弥陀本愿思想核心,系统校订、整理、翻译、著述系列丛书达二十余册,广行流布,直是令人耳目一新,眼界大开,而能从一个更新更本质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净土宗。这样一股回归善导的思潮,对净土宗乃至对整个佛教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唯有未来的历史才能完全显明。  

慧净法师所编丛书,虽广涉古今中外,然都贯穿着不变的宗旨:回归善导大师,专仰弥陀本愿,专称弥陀名号。可以这样说,欲于今生决定出离生死,不依净土法门是不可能的;欲学净土法门,安心于专称佛名,不了解弥陀本愿是不可能的;欲了解弥陀本愿,不依善导大师是不可能的。欲依善导大师,从慧净法师所編著述入手,便是最佳的捷径。全面深入地掌握善导大师本愿念佛思想,并加以忠诚虔敬、专一不二地弘扬,堪为大众指南者,现今则唯有慧净法师。  

慧净法师所編著之本愿念佛丛书(见后目录),我们大部分都已翻印流通,由兹而得决定往生大利者何可胜数!感恩而欲报厚德,慕名而益仰高风,乃人之常情;所以年来有很多莲友四处打听,想对慧净法师本人有更多的了解。今承诸善友大力相助,更搜得法师书简、文稿四十余通,集为一册,名为《慧净法师书信集》,单行流通。  

书信最具有对机性,也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思想、真实情感。读《慧净法师书信集》,可明显地感觉到其劝进后学,殷殷慈心跃然纸上;而谦卑柔顺,念佛之香溢于字外。不仅于教理上有精辟的阐发,破迷指津,令人断疑生信,直下安心;也能反映慧净法师人格光辉之一斑,如受佛香熏染,自然人格升华。  

因有多人不愿彰名,为统一体例,遂将人名略去,而另据内容编加题目,并按时间顺序排列;有几篇具体时间未确,即根据大致推断时间安插其中。  

恳请诸大德法师、莲友,若更有此前慧净法师之书简未收录者,及此后再得法师书简者,诚望惠赐,以便来日更作增补,广传世间,普利众生。  

释净宗谨识

-----------------------------------------------------------------------------------------------------------------------------

转贴:

法藏法师:“我们的心态跟日本真宗截然不同。日本净土真宗是这么说的,十方诸佛出世,只是为了讲一种佛法,讲净土法门。而且在净土法门中只讲一件事情,讲第十八愿,其它全部都不讲。所以只要不修十八愿,就不是真佛子,都是瞎修,都不可能成就。好象释迦佛讲了一大堆,都是骗人的,他只讲对了一件事,把十八愿讲对而已。他说十方诸佛出世,给众生惠以真实之利。什么是真实之利,就是日本真宗讲的净土法门,就是十八愿。第十八愿是什么呢?先按照《无量寿经》宣读一下:“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我介绍了日本真宗的讲法,我们中国人的讲法就比较含蓄一点。我们承认净土法门有几种相貌存在,我们也要知道它有特异方便。日本人认为他们是真宗,其它都不是净土真宗。从他们的立场说,对他们这种说法我们没有意见,卖西瓜的当然说他的瓜最甜,这是可以理解的嘛!我们不去批评人家,我们也很希望他们用这种方法能度化众生。不过我们认为在弘扬净土法门时,不应诽谤其它宗派。中国祖师说理是上上,摄化众生是下下。不用讲那么多道理,方便应机嘛!日本人专讲方便法,把方便法提得很高,可是舍掉了真正的上上法,这样他们就涉嫌诽谤中国祖师讲解的净土法门。日本真宗专攻十八愿,特显十八愿,他们认为十八愿最高。我说不然,他在解释十九愿、二十愿时有了问题。十八愿是往生左卷,特异方便在十八愿,这没有错。可是十八愿并不意味着最高,你也不能因此而说修十九愿是对弥陀佛信心不足,不是的。要是说对弥陀佛信心不足,修二十愿的是有的,他们才可能表现出对弥陀佛本愿摄受稍微信心不足的人。所以他们要植众德本,来发愿回向,然后果遂这个回向。所以他们可能有信心稍微不足的嫌疑。如果日本人要批评,也只能批评我们中国修二十愿的可能有信心不足的嫌疑,不能批评修十九愿的大修行者。为什么日本真宗会错解十九愿呢?原因在于他们平素很少有大乘佛法的熏陶,你只要看看日本真宗的教典就清楚了,他们的教述从来不谈成佛的原理。他们对于大乘佛法听而忧恼不喜,他们觉得那太难了,于是一下子把它推开。所以他们会错解十九愿,那是有原因的。日本人之所以好乐十八愿,也是有原因的,等一下我会解释给你听。这样,一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里,我是借日本真宗的修法来彰显各个修法的差异。”

转贴:以下也是法藏法师的态度

法藏法师:

異質化淨土教傾斜的終極目標,正是日本淨土真宗的「以惡人為往生之正機」、「捨教理而但依本願迴向」和「廢眾行而執取絕對他力」之極端淨土信仰!

所謂發乎上得乎中,固然異質化淨土教乃至日本淨土真宗立場,也有導引有緣眾生往生之功能,但是淨土法門畢竟仍是立基於大乘通途共見之上,而開出的特異方便之法。就眾生的受用上說,固然只要能得其法門之利益(依堅固之信願而往生),並不一定要了解其法門內在之大乘深義。但這是就一己的解脫利益而說的,若就淨土法門的廣泛弘揚、長久住世,以及與其他宗派的交融互補,乃至欲度化另類理行人根器的眾生等需要看,則光談絕對他力信仰的淨土教相與教行,是極為不足而且易造成誤解與惡用的(如此最終也會反過來妨礙了淨土教法的弘揚)。同時完全只強調絕對他力的彌陀救濟之「事」,而不談通途大乘佛法中,之所以能生佛相感相攝,乃至憶佛念佛之所以可以成佛的內在實相之「理」,則極易造成信仰淨土者執事廢理的偏激化及非理性化宗教狂熱與傲慢。淨土真宗教徒,甚至偏激地認為,四十八願中只有闡述絕對他力信仰的十八願才是「真」願,其他各願皆是「假」願。只有一心仰賴、信心決定,才是彌陀實報淨土之上品生者,舉凡持戒修福,發菩提心、一心不亂等,皆是信心不定,非往生正因之舉,都只是極樂下品之人。此宗之人雖然極力地引經據典,擬自圓其依絕對他力信仰所衍生而出的其他教理推論之合理性,然而其對於經文的解釋,多依勸信的「事」說為主,而完全不解大乘所共依的實相「理」體之內涵。因此在引用及解釋經文或中國古德之教示時,往往執事昧理以偏概全,而不能從一個更高的層次,來看待諸如信心往生,乃至惡人往生之類事相的真實之義。雖說彌陀大慈,但能執持名號即是具諸善根亦可往生。然此又何妨隨緣廣修眾善,如幻淨化世間,更以此如幻之善根而迴向往生?彼宗認為︰必須先捨自力而後才能依他力,必先廢眾善而後方得受拔濟,必先棄已能而後才足顯信心等。然而彼等卻不知實相之理中,全他即自、全自即他、自他不二,何必定言捨自力才名依他力?又善惡本空,不垢不淨,知空之人,善尚不造,何況造惡,何必定言惡人才是往生之正機?又生佛不二,其體無別,功德寶藏本自圓成,何必定言己之無能,方顯己之信心堅固?彼宗自詡依「決定信心」往生者,乃是「實報莊嚴上品」之賓。然而彼諸人等,既全不了大乘實相,生佛不二、自他不異之理,乃至不信自有善根,而欲廢一切自力善行等,則正是《大經》下卷所說︰「不了佛智,不思議智等,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的眾生所攝;唐譯更云︰「於自善根不能生信,以此因緣,於五百歲住宮殿中。不見佛、不聞法、不見菩薩及聲聞眾。」由此經證可知,彼宗人所生,正是邊地化城的「胎生」,那裏是實報淨土?再者,《小本》所謂「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蕅祖教學天台,乃依此而判定凡夫生彼,正是以凡夫位而「橫生上三土」(見《要解》五重玄義)。真宗學者認為,天台判凡夫生彼,為居「最卑淺」之凡聖同居土,從而批評天台淨土教學為「錯誤,非彌陀本意」者,顯有批評不當之嫌!

依這種極為偏激的本願信仰,將會從根本上否定了佛教自創教以來,所立以人天善法為基,以恭敬三寶、三學增上等的出世之行為方便,達到一切眾生皆能自致作佛的共同教旨!此種傾向狂邪的淨土信仰,雖有使少數有緣人,依凡夫的宗教激情而往生的少分利益,但卻有以像似佛法而滅毀佛法正義的極大危機在。因此民國初年,印光大師、太虛大師、楊仁山老居士等,於此宗皆有嚴厲之破斥,例如︰ 印光大師對於此類不努力求一心不亂的見解,直斥為「見理多偏」、「全體背謬」;而楊老居士則直謂此宗「暗藏滅教之機」等,其道理亦正是在此。如今事隔百年,彼宗諸人正以各種方式及途徑,準備在中國佛教的化區中捲土重來,吾等弘護正法之佛子,豈可不慎思嚴辨以對之哉!

-----------------------------------------------------------------------------------------------------------------------------

转贴:净空法师:
  
我过去在美国、台湾、香港,听不少同修告诉我,现在有些人修持“本愿念佛”。“本愿念佛”是善导大师提倡的,当然没有错,而是现在人把本愿念佛的意思完全错解了,变成一种投机取巧念佛法。会不会成就?决定不会成就。而且他毁谤正法,将来会生到阿鼻地狱。真正学佛人,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对于不同法门的人,决定没有毁谤,这是念佛人。因为他明了每一个法门都是佛说的,要是毁谤,岂不是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修行还能成就吗?这是不可能的。
  
(节录自《华严经》12-17-0308【智慧如空无有边,法身广大不思议,是故十方皆出现,焰目于此能观察。】)

心愿行与佛相同

一切法门里无比殊胜的是净宗法门,唯有念佛法门方能度苦难众生。念佛法门所依靠的是净土五经。
  
净宗的事理、因果,若不能透彻了解,则心无主宰。有人提倡本愿念佛:“不必念佛,也不必持戒、吃素,只要发愿往生就行了!”这害死人!依照《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话讲得没错。临命终时头脑是否清醒?若人事不知,佛菩萨来助念也不能往生。
  
希望念佛的同修要回过头来,依照印光法师的教诲:“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老实念佛”,这一生才能得度。禅定就是心有主宰,不听信谣言。持戒、念佛决定是正确的,不食众生肉是慈悲心。佛法是“慈悲为本”,怎能舍弃根本?忘失根本岂能往生?古人说,一天念十万声佛号,有口无心,喊破喉咙也枉然!若心、愿、行与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则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心、愿与佛完全相违背,念十万声都不相应。阿弥陀佛的心愿、解行在哪里?在《无量寿经》之中。
  
其他法门,要先解后行,净土法门方便,可以先行,一面行一面求解。只有行不解也行,我们看到很多老太婆不懂经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往生的时候站着走、坐着走。一句阿弥陀佛念定了,这种人是老实人。一天到晚妄想、分别、执着,就是不老实。不老实的人一定要求解。理论清楚、方法明白,佛号念得才相应。听信谣言、邪说则不老实,到最后把自己这一生往生的殊胜因缘错过了,甚为可惜!
  
(节录自《地藏经讲记》14-12)


问:“河南部分地区有传播本愿念佛法门”,这是台湾传去的,“请老法师介绍该法门,有极少居士想学此法门,可否?”
  
答:没有好处,没有必要。“本愿法门”是唐朝时候从中国传到日本,在早年没有问题,会有成就,现在变质了。一些学这个法门,盲从了。什么叫本愿?专门执着第十八愿。《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的本愿是四十八愿。古人,不错,有说过,四十八愿哪一愿最重要?第十八愿。十八愿讲“十念必生”,于是这些人就错会了意思,以为我们只要这一愿就可以了,其它四十七愿都可以不要了,那你就全错了。
  
《无量寿经》我这一次在此地讲是第十一遍,过去讲过十遍。我们讲得很清楚,四十八愿每一个愿都包括其它的四十七愿,如果缺一愿,它这一愿就不圆满,这个意思现在他们这些人不懂。愿愿都圆满含摄其它的四十七愿,《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哪里有单独十八愿其它都不要?这样修行法能往生,我不相信,我也没听说过。所以老老实实依照《无量寿经》去念,没错。不要听别人,把自己的道心扰乱掉了。这叫真可惜!
  
这个法门,佛教导我们的,这是根本依,根本的依靠。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这个三经,我讲解的时候跟大家介绍,《无量寿经》是净宗概论,讲得最详细、最清楚,面面都介绍到了。《观无量寿佛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有理论上的补充、有方法上的补充、有境界上的补充。《佛说阿弥陀经》这一部小经,是专门劝我们专修专弘的。在这部经里面,经文虽然不长,世尊四次劝勉我们,就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苦口婆心劝导我们专修专弘。我们要懂得,要能体会得到。与三经相应的方法是正确的,与三经不相应的方法是有问题的。问题没有搞清楚、没有搞明白,我们就不学。以免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很可惜!(净空法师《学佛问答》21-90-14)

-----------------------------------------------------------------------------------------------------------------------------

转贴:大森林

《弥勒发问经》对日本本愿法门的根本否定!笫十八愿中的“十念”,在《弥勒发问经》中的经文如下: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如佛所说,阿弥陀佛功德利益,若能十念相续,不断念彼佛者,即得往生,当云何念?’佛言:‘非凡夫念,非不善念,非杂结使念。具足如是念,即得往生安养国土。凡有十念,何者为十?一者,於一切众生常生慈心,於一切众生不毁其行,若毁其行,终不往生。二者,於一切众生深起慈心,除残害意。三者,发护法心,於一切法不生诽谤。四者,於忍辱中生决定心。五者,深心清净,不染利养。六者,发一切智心,日日常念,无有废忘。七者,於一切众生起尊重心,除我慢心,谦下言说。八者,於世谈话不生昧著心。九者,近於觉意,深起种种根因缘,远离愦闹散乱心。十者,正念观佛,除去诸根。’”

-----------------------------------------------------------------------------------------------------------------------------

净土莲花:

有的人听到念佛应求一心、要念到功夫成片才有把握往生的话后,就时时想自己何时得一心,或者觉得自己无法达到功夫成片,而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这些人在听到本愿法门的说法后,可能会认为很合自己的心意。

其实,这些都是自己不老实造成的,为什么这样说呢?疑是菩萨修行的最大障碍。自我怀疑,也就是对佛教给我们的净土宗正助二行能使我们最终得到往生之益的怀疑,也就是在怀疑佛,怀疑佛法。信为道愿功德母,信不足,总是让自己处在怀疑的烦恼中,不肯放下疑这个烦恼而老老实实念佛,修行怎么进步呢?这是自己不老实的问题啊,祖师大德说的是一心念佛念到一心、成片,自己却抱着一心不乱不肯放下,这样哪里是一心念佛,得不到一心、成片是自己的问题,怎么能怨祖师大德呢。

那么说,祖师大德不讲一心和成片的话,大家就都能没有疑的烦恼而得到一心了吗?肯定不是,之所以有疑烦恼,是个人的根性决定的,不是说祖师大德不说这个问题,某个人的烦恼就没有了,没有了这个烦恼还会有其他的烦恼,所以,把个人的烦恼归咎于一心和成片的说法甚至予以否定是根本错误的。如果祖师大德不提一心和成片,念佛人反而会普遍地边念佛边打妄想,打了妄想还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不更是伤害了大众的法身慧命和当生往生的利益吗?所以,根本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放下自己的知见也就是这样那样的胡思乱想、老实念佛的问题。念佛没有进步,根本的问题是自己不老实。不老实,就是还不肯看破放下,还要东想西想,还不肯全身心投入弥陀愿海、投入一句佛号中去。所以应反省自己哪些方面在念佛行持上还与祖师大德的教诲不符,无论自己有没有能力学习理解念佛法理,都应该敦伦尽份、老实念佛。

还要总去想着我临终一念不能念佛怎么办?这也是不老实。如果人家说不要紧,弥陀本愿就是要无条件接我们,只要你信愿了,临终一念不念佛也能往生,我们能相信吗?先看看:

六道轮回的引业有哪些?

摘自净空法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义》
  
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众生受报有两种业力,一种叫“引业”,引导我们去投生。我们这一生当中到人道来投生,人道的引业是什么?是五戒十善。我们过去生中修过五戒十善,不定是哪一生,也许是过去久远劫中,我们修了这个因,这一生当中缘成熟,就到人间来投胎得人身。父母是缘,引业才是亲因。得到人身之后,我们晓得社会上人很多,每个人相貌不一样,体质不一样,一生的际遇富贵贫贱不一样,这是什么?这又是一个业力,这叫“满业”,满是圆满的满。我们投胎得到这个身体之后,一生的吉凶祸福、富贵贫贱是满业。满业就是过去生中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是这样的一个果报。
  
地狱里面的引业是什么?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就是嫉妒瞋恨。这个很可怕,所以人在临终的时候,心里不高兴,发脾气,肯定堕地狱,这个业力引导他到地狱去投生。贪心堕饿鬼,活的时候对自己拥有的财物放不下,贪恋,临命终时有这个念头就到饿鬼道。如果临命终时胡里胡涂、迷惑颠倒,愚痴,邪正、是非、善恶都无知,都颠倒,搞错乱了,堕畜生道。临命终时还想到人伦道德,还想到仁义礼智信,这个引业引导你到人道来投生,你来生不失人身。作佛,佛的引业引导你去作佛,入佛法界是平等心,平等心是佛道的引业。我们今天讲得圆满一点,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心引导你到佛法界去。诸位要知道。
  
成佛还有业吗?有,你成的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不是一真法界的佛。你就晓得十法界里面都是众生,都是凡夫,大乘佛法里面讲凡夫有内凡外凡,内外怎么分?六道是个界限,六道里面叫内凡,六道外面四圣法界叫外凡,所以通常讲十法界都是凡夫。为什么是凡夫?没有见性,还是阿赖耶识作主。四圣法界识心用得正,六凡法界也是用识心,用得偏,就这么回事情。四圣法界里面的佛也不错了,再往上提升一级就真的成佛,他就不是相似位,他是分证位,我们总要懂这个道理。

可见,临终的念头决定了命终后的去向,我们凡夫的心,不是念东就是念西,如果我们临终一念不是念佛,必然会念其他,其他的念能引我们往生极乐吗?答案不是很明显的吗?更何况我们不念佛很可能念贪嗔痴去了,连善道都保不住,何况往生极乐呢?

祖师大德都是一个鼻孔出气的,岂有善导大师与其他祖师在净土教理上存在矛盾的情况,除非是误解、偏解大师本意。

好比一个人体内生病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要求自己早睡早起,饮食清淡,严格控制房事,请中医为自己诊断处方,该清毒的清毒,该扶正的扶正,把体内的毒瘤化掉消掉,虽然药苦一点,化的时间可能长一点,但真正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没有副作用。换了西医的方法,就很简单,不用改变生活习惯,不必为难自己,简单快速,扁桃体发炎?切除!胆囊炎?切除!肝癌、乳癌?切掉癌变部分!脉管炎?截肢!也把病治了,多痛快!

念佛人对于净土法门的一些道理还不是很明了,放不下,做不到,不理解,就好比身体内部生病了,我们是用中医的方法依靠祖师大德的教诲开示为自己诊病处方服药呢,还是用西医的方法按照本愿法门否定身体在正确药物的帮助下恢复正常功能的能力而直接切除生病的脏器呢?

最后说明,此贴无心与本愿法门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仅是希望将自己认定并依靠的中国净土法门的道理以及转贴的法师、同修的看法介绍出来,供阅者自辨。如果您认为本愿法门适合自己的根机并选择按照本愿法门去信佛念佛,那是您个人的选择,本人无心干涉,您也不必对本帖不高兴。

无智亦无得 发表于 2008/3/21 02:13:38

                  十四、何惧之有       五劫思惟兆载苦行,正为你预修;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正为你完成;      无边大利无上功德,皆为你准备;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你何惧之有!       慧净愚痴毒恶之徒,虽然出家,恶性难侵,心如蛇蝎。若无弥陀本愿,一息不来,当长堕地狱。静夜思惟,不禁悚栗悸动,心中狂乱;幸蒙弥陀慈光彻入心髓,告言:       五劫思惟兆载苦行,正为你预修;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正为你完成;       无边大利无上功德,皆为你准备;       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你何惧之有!       如此一念之间,忽然心安,疑虑尽除。罪业满身之人,顿蒙大赦;负债累累之身,一时得赎;千生万劫轮回之报,剎那停止。身心轻利,感泪难抑,长时积郁,一时得解,犹如水库泄洪,嚎啕大哭。       慧净当堕地狱之人,蒙弥陀调熟,得生人身,复闻佛法,终蒙救护,弥陀弘恩,昊极叵能形容,除感不思议不思议之外,无有启口处。当拜读大札,心有戚戚焉!正是同一信心无别道,远通四海皆此情,可谓信心的感受,千古同辙,万人一揆。       慧净愚痴无智,无德无能,所出的书,本来现成,假净之名编之而已;虽有录音带,也是依经论释,拾古人牙慧,真感惭愧莫名。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二日

无智亦无得 发表于 2008/3/21 02:15:36

十五、二种深信       机法相碰的剎那,      往往会爆出感动的火花,      过程的长短,火花的强弱,      因人而异……       本愿法门在机法二种深信,机感受到正当堕落悬崖时,突然被佛扶起来;在海中挣扎喝水时,被弥陀抱上愿船中;所谓绝处逢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故此法门是完全他力、绝对他力的救度法门,无丝毫的自力与造作;因此龙树菩萨譬喻为「乘船」,坐在愿船上的人既不必付船票,也不必帮忙驾驶;自己尽管有何力量,在此也无用武之地,也置于无用之地;何况就是因为毫无力量,才会堕落,才会被救;堕落与被救是一念之间同时感受到的,一念的体验即是指此,机法相碰的剎那,往往会爆出感动的火花,过程的长短,火花的强弱,因人而异,犹如莲花是突然而开放,而菊花是缓缓而舒展;莲菊虽异,但从此疑情消除。心中有平安、喜乐,有感恩、惭愧;因为机的罪恶感在内心发露与法的大悲愿在内心发酵,故性情会转变;以前刚强计较,现在柔和不争;以前缺乏慈爱,现在有了悲心;凡一切的逆境挫折,都会反省是自己的过失,或宿世的罪业,而不会责怪别人。       此后的生活是对佛有信心,对己有愧心,对人有爱心。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无智亦无得 发表于 2008/3/21 02:19:20

十九、正行杂行           极乐无为涅盘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来函敬悉。仁者所修,勤则勤矣,未得其要。       净土法门如善导大师言有「正行」有「杂行」。若修正行,百分之百决定往生报土;杂行百无一二,千无五三,难生报土。仁者所修乃杂行也,虽可回向求生,与弥陀疏而不亲,远而不近,故弥陀光明不常照摄。       善导大师言:             弘誓多门四十八    偏标念佛最为亲            人能念佛佛还念    专心想佛佛知人       又言:             弥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摄    当知本愿最为强       又言:             相好弥多八万四    一一光明照十方            不为余缘光普照    唯觅念佛往生人       又言:             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       每日功课,不管几次,都全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弥陀全德成名,以名摄物;一句弥陀,功德已满;何所不足,须待外求?何况往生极乐净土,非靠自力,乃全靠他力,故不论众生的身份资格:不论男女老少,不论缁素贤愚,不论罪之轻重,不论行之有无,不论心净不净,不论念一不一;一切不论,但凭本愿,必得往生;亦即但凭弥陀不思议之本愿力,十恶五逆,谤法阐提,皆得往生。所谓凭本愿力,即是决定信弥陀救度,一向念弥陀名号。故往生极乐,不论自力,只论他力。       欲生净土之人,应先知弥陀本愿,弥陀已预先为我等成就极乐世界,预先为我等成就往生之功德资粮,也预先为我等承担偿还旷劫以来我等所负一切业债;我等从娑婆往生到极乐净土之应备各种资粮功德等,弥陀早已为我等圆满完成。由于我等不知不信,故未能领受弥陀功德,因而继续徒受轮回。今日信知,乘弥陀愿力,定得往生;一信永信,始终不二,始终一贯。此后从早到晚,从晚到早,皆一向专称专念弥陀名号,不念余佛菩萨并其它经咒,此善导大师苦口婆心之所劝导也。       善导大师言:             望佛本愿    意在众生            一向专称    弥陀佛名       又言: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凡于今生决志往生之行者,宁不遵之哉?       仁者每堂功课,但称念六字洪名则足,其它经咒悉皆舍掉、舍掉,不要执而不舍;其余时间阅读净土宗丛书,其它经书且置一边;仁者重新细读《选择本愿念佛集》便知梗概。       善导大师言:             极乐无为涅盘界    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    教念弥陀专复专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五日

无智亦无得 发表于 2008/3/21 02:25:30

                                                 卅六、本愿之信
   无知之人,执一念之信心,舍一生之称名,      则信既非信,行亦无行,全非本愿法门。
      本愿法门之信乃信「上尽一形,下至一声一念亦必往生」,既信之后,自必一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善导大师言「弥陀名号相续念」,又言「念念不舍」,又言「念念称名常忏悔」,是故应常称佛名。信者为信此行故,是以龙树菩萨言:「以信方便,易行疾至。」若信而无行,即非真信;若能专行,则信自在其中(符本愿之理故)。有人误解,单取「一念之信」,舍去「乃至之行」,则远违弥陀本愿,近背善导祖释;不知「一念之信」的意义乃是以「临终之一念亦得往生」之理建立信心,故本愿文言「乃至十念」,成就文言「乃至一念」;临终十念一念亦得往生,则何人不得往生?是故一生念佛,更必往生。无知之人,执一念之信心,舍一生之称名,则信既非信,行亦无行,全非本愿法门;此事《法然上人文钞》一八、三二三、四○四页已指摘之。
      《念佛金言录》乃直承善导大师「一向专称」之宗义,是真实中之真实,直截中之直截;本愿之归宗结顶,念佛之不二法门;可贵之至,赞叹之极,故以「金言」名之。若心存成见,则难尝其味;若胸中廓然,则津津有味,妙味无穷;可共知者言,难与昧者语。所谓:「茶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亦谓:「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
                                                                                  二○○一年八月九日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慧净法师书信集》撷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