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练太极拳不能长久坚持的五大原因
薛圣东一是没有兴趣,身无道种。
兴趣是成功的种子,对一项运动,一项事业,丝毫不感兴趣,这是强按着牛头来喝水。况且,太极拳乃道家产物,载道之器,更有特别的规定和要求。祖师曾曰:雕璞玉而成美器。前提是原材料必须是块玉,是块可塑的好材料,否则,即应验了那句古话:朽木不可雕也。
二是没有感觉,浅尝辄止。
太极拳功夫本乎道家太极之理,无中生有,有中生熟,熟中生巧,巧中得妙,进而妙趣横生。前人与先进常常用哑子吃蜜有口难言,鸭子戏水冷暖自知,来比喻练功夫长功夫得功夫。太极拳又是一个需要练功人耐得住寂寞,平心静心,有只管辛勤栽种,不问明天收成的心态。所谓不期然而然也。但是,大多数人过不了这个寂寞枯燥关,要么所学错误,要么缺乏坚持,长时间收不到锻炼效果,看不到锻炼的证验,放弃太极拳自然在情理之中。
三是没有趣味,转学旁门。
古时候有个寓言叫叶公好龙,说的是有一个人很喜欢龙,可是有一天,当真龙出现时,却魂飞魄散,仓皇逃窜。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心理用叶公好龙来比喻非常贴近,抱着虚假的、阴暗的、别有用心的目的来学习太极拳或者加入到一个太极拳活动的圈子中抑或是门户中,经过一段时间,感觉自己的举动和行动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定和预期的目的,因此,便向太极拳挥手告别。
四是没有付出,轻学易失。
世上的人对白捡的东西不珍惜,不当回事儿这是个普遍规律,因此,道门历代祖师谆谆教育后学,艺不可轻传,免得学人产生轻慢心理,得来容易,失去放弃也便容易。只有历经磨难得来的东西才会当作自己的心爱之物。学习一门技艺需要付出的是多方面的。功夫功夫,得费了功夫才行,功夫一词本身的含义就有时间的含义。所以,时间上的付出是第一的;身体方面的精力、体力的付出是第二位的;拜师访友、图书资料、营养保健等物质方面的付出则是第三位的。这三方面都有了付出,都下到了应该必须下到的功夫,太极拳修炼也才有进步之可能。否则,又不想吃苦练功耗费一定的时间,更不想破费一些资金用在拜师访友、图书资料、营养保健等物质方面,只想着闲聊闲混闲玩,等着坐享其成,等着天上掉馅饼,稍微精神正常的人都不会认可。尤其是科技进步、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人们的心是浮躁的,凡事都追求更多、更快。而心急气躁是学太极拳之第一大忌,可是,尽管这样,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学习太极拳的分子们,只想着闲聊、闲混、闲玩,白学、白拿、快成、速成的人仍然很多。
五是没有条件,望洋兴叹。
练太极拳除了衣食无忧、居有定所、劳有岗位,这些必须的生活条件以外,找到传授技艺的老师是第一重要的条件,所谓如来非地涌,老子非天生,孔孟尚且有师接引传业解惑,更何况我们这些身无长物的普通人。所以,古人常说“无师不成大道”从来富贵不是梦,那有神仙不读书。子曰:“吾非生而知之也。”一门技艺的成功和有所体会,靠的都是后天的勤学苦练深思细悟,没有天授天生一说。但是,真正的太极拳作为道家修为讲究“法财侣地拳械药功”缺一则不圆满。有着真才实学,真修实炼的老师们,又常常披褐怀玉,深隐而不显,或为法财两施,彼此获益计,或为等待机缘,仔细寻访有志有恒真心向道的有德之人,以便传承技艺计,所谓万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街头送真人也。这两方面的考虑都是出于不打拳卖艺,不将道家太极真功零售批发出去的原因。所以,相当多的人,没有条件,或者,不可能下如此多的功夫,因此只能于公园街头徘徊,追随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靠业余办班赚一点点辛苦的体力辛苦钱的社会拳师后面,于黑暗中摸索着、寻找着太极拳的门道儿。
以上五种原因最终导致练太极拳的大多不能长久坚持,导致中国传统太极拳法脉衰而不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