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在人境 发表于 2005/12/18 20:23:36

国王与牧人的发心

国王与牧人的发心(转贴)

每一次坐飞机的时候,空中小姐总是行公事的介绍各种安全事项,大概是考虑到每一次飞行都会有第一次坐飞机的乘客吧。在这些安全注意事项当中有一项提醒,是有关氧气罩的,是说当飞机遇险,氧气罩会自动打开落下,乘客应先将自己的氧气罩戴上,然后再去帮助别人戴,这倒很符合佛法的“先度自身,再度众生”的观点。遇险的时候,首先解救自己,然后再去帮助别人,这是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会做的事情,这么简单的事情这还要提醒吗?

一年,姐姐特意请假带都已经退休在家的父母去颐和园玩儿,我因为有事情没有跟着去。虽然同在一个城市,但我们这些为人子女的现代人总是有很多脱不开身的事情。相片洗出来以后,家里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议论着,尤其看到那些偷拍的精彩瞬间,家里人更是笑得的前仰后合。我和姐姐们也认真的计划了一起带父母去普陀山的行程,也可以让一辈子没有做过飞机的母亲,过过坐飞机的瘾。看得出来,那一天父母都特别的高兴。

没过几天我又坐上了飞机。我是一个很胆小紧张的人,每次坐飞机的时候都会仔细听空中小姐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察看救生衣的方位,安全通道的走向和安全出口的位置,甚至会假想如果飞机失事紧急迫降,我应该怎么离开机舱,怎么救人等等。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只有提前考虑,才会处乱不惊,这是我素来的观点。当空中小姐介绍到氧气罩的时候,我很自然的想到了母亲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呢?母亲一定会把氧气罩先给我戴上,然后再戴她自己的,因为真么多年了,她总是这样的。那个时候我明白了,这个“应该首先给自己带上氧气罩” 的提示,并不是给我们这些为人子女的人说的,而是为那些为人父母的人说的。

我小的时候,和父母一起在农村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那个时候也许年纪太小了,对幼年的记忆零零散散的,很少有能连成片的。只是记得当时总是很饿,吃饱了就和那些小伙伴去田野里去疯狂的玩儿。由于父亲是县里一个工厂的骨干业务员,经常去外地出差,所以我并不能经常见到父亲,印象中父亲的归来总是能伴随着一顿美餐,其他就很模糊了。后来,父母落实政策到了大城市,但父亲的工作又分在了城市的另一角,我还是很少能见到他,所以我少年时期的记忆,大部分都是和母亲有关的。

在刚到城市的那几年里,是家里最艰难的几年,哥哥在四川当兵,剩下三个姐姐和我都要上学,由于父母没有什么积蓄,经济十分的拮据。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二姐曾多次要求自己辍学到当地的一家工厂去上班,都被我父母严厉的拒绝了。每次开学交学费的日子,是家里最沉闷的日子,生性要强的母亲,也不得不低头到处去向人借钱。那个年代,人们都不富裕,很多人都是爱莫能助的,这样母亲就要去很多家去借。在家等消息的我们,其心情是难以言表的,只能在心里暗暗下决心,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不辜负母亲,同时在生活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在减轻母亲的压力。后来哥哥说起了一件往事,在那段日子,有一次母亲曾因为交我们的学费,背着我们而去卖血。听到这些,我的身心不由的发紧。很多年了,母亲从未和我们提起过这件事情,一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问过,实在是难以启齿。母亲的恩情,是多么的沉重啊!

母亲在孩子里面,最疼爱的就是我,她对我的偏爱是非常明显的,也许因为我是她的幺儿,再或者是因为我小的时候体弱多病的原因吧。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和母亲出门,因为调皮我掉进了河里,不会水的母亲不顾生命危险到河里拉我,幸好路人及时赶到,才没有出危险。对于这件事情,我真的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也许那时的我实在是太小了吧,但是姐姐们却总是以此为据,说我将来肯定是个“白眼儿狼”。

很明显的,当我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母亲会毫不犹豫的冒生命的危险救我,但我呢?真的是很惭愧,很惭愧,曾经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上海男子将自己的一个肾捐给了年迈的母亲,我扪心自问,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样呢?答案是,我最终也许会这么做,但肯定不会象电视中的那个男子一样坦然,做这个决定会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古来痴心父母多,孝顺子孙谁见了”,真的是说的没错。


将来有一天,假使我有了心爱的人,她如果也问我那个 “先救谁”的老套问题的话,我的回答也许会令她失望。我肯定首先救我的母亲,因为我亏欠她的太多太多了。

由于早时的贫困生活与母亲的慈爱,我在学佛过程中出离心与修菩提心的观修变得很容易。那个知母、念恩、报恩菩提心的观修次第,很容易相应。很多佛教的问题,总能从母亲身上找到答案。曾经有一位初学佛者,问我为什么“一位内心极为慈悲的菩萨,怎么会露出愤怒狰狞的面孔,这两者实在是太不统一了”?我讲了很多的理论解释,但他都不能领会,最后没办法,反问他“为什么一位深爱自己孩子的母亲,会因为孩子的无知而危险的行为,而痛打孩子呢”?这样他就明白了,问题迎刃而解,不再需要什么艰深的理论。

学佛之初,有一次我和一位师兄争论佛弟子发何种菩提心更为殊胜。我们各执一词,他认为“牧人发心最彻底最殊胜,若一众生未得度,誓愿不成正等觉,这样彻底放下了对自利的执著”,而我则引用密勒日巴大师的话“没成佛以前,修行是最好利生的方法,成佛之后有了无量无边的功德神变,一刹那就可以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我认为“牧人的发心,有细微不自量力的成分”,而他认为“国王的发心,有细微自利的成分”,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

后来,那位师兄到上师那里去请教,上师的回答很肯定,“牧人的发心最殊胜”。我并不因此服气,心里想“上师是化身伏藏师,当然是这样说了,上师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但我们讨论的是佛的弟子,而不是佛的化身呀”。

后来我偶然看到一句话“佛视一切众生如罗侯罗”,原来佛陀看待众生象看待自己的独子一样啊!如果母亲以对我的疼爱之心平等对待每一个众生,是否就是很容易和牧人的发心相应呢?对此我不敢肯定,母亲对我的疼爱之情,是我所不能体会的,也许有一天,我自己也为人父母的时候就能体会了吧。

父母的恩德实在是太沉重了,我们为人子女的能做些什么来回报呢?正象那位网友写的“难道要等到剩下舍利子和像时才珍惜吗”,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也应该趁他们还在这个尘世的时候抓紧时间尽一尽孝道,等到了只剩下骨灰和相片的时候,除了叹惜以外还能做什么呢?

不光是我此生的父母,那些现正在三恶趣受苦的众生,一样在往昔世如今生的父母一样疼爱着我。而我此生的父母,如果今生没有解脱轮回的束缚的话,一样也会再次陷入到轮回的苦海当中,承受不可思议的痛苦。

我们这些为人子女的,应该怎样拔除这些大恩父母的痛苦呢?除了依靠大恩上师的教授刻苦修行以外,实在是想不到什么更好的方法了。

我真心赞叹随喜“牧人的发心”,但自己还是愿意努力生起“国王的发心”。

——诚理坚措 2005-3-17于津

附:
《密宗法义精要》中有关三种愿菩提心的开示:

正发菩提心:正发此心,分三:(一)如国王先得威权,次施号令,是自利而后利他。(二)如舟子渡人,有同登彼岸之意。(三)如牧人先令牛羊不缺水草,不被兽伤,务使离苦得乐,如诸大菩萨之愿力。此为最上发心,(二)为中等,(一)较浅也。


《密勒日巴尊者传》中尊者超拔父母的章节:

  “在黄昏无人的时候,我独自跑到河边,痛哭了一场,天一黑就走进村中。一切所见的情形果然和梦中所见一样:外面的田庄上长满了野草和荆棘;那金碧辉煌的房子和佛堂现在都腐朽了。走进房子里面一看:《正法宝积经》被漏下的雨水淋得七零八落,墙上的污泥和鸟粪也零乱的洒落在上面;一部经几乎变成老鼠和小鸟的窝巢了。
  “看见这些,想起了从前,一阵凄然悲凉的感觉直袭心头。走到近门处,看见一个似乎是土和破烂衣服裹在一起的大土堆,上面长满了野草。我用手搬开土堆,发现里面有一大堆人骨头。起先心里感到一阵迷惘,忽然想起,这是母亲的尸骨!悲哀扼住了我的喉管,心中一阵剧痛,竟昏倒在地上。一会儿醒来,立即想起了上师的口诀,就观想把母亲的神识和自己的心与口传上师的智慧心融合在一起。我将头枕在母亲的骨头上,身、口、意连一刹那都不散乱地印入大手印三昧。如是经过七昼夜,亲眼见到父亲和母亲都脱离了苦趣,超升到净土中去了。

[ Last edited by 结庐在人境 on 2005/12/19 at 12:57 ]

梦醒 发表于 2005/12/18 20:49:21

顶起

知止 发表于 2005/12/19 04:29:58

顶礼

南无阿弥陀佛

志行 发表于 2006/1/18 18:58:00

可怜天下父母心!!!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王与牧人的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