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医盲先生《佛法浅淡》
医盲佛法浅谈 [原创 2008-01-01 00:35:46]一直计划像介绍传统锻炼方法那样整理一下学佛的理路,写一篇学佛心得,汇报一下自己对佛法的思索,同时也完成曾经答应网友做一个佛法简介的承诺。打算采用提取一个纲要,找一个简单的切入点,给大家一个框架,让想要了解佛法的人,有一个最基本的线索,然后可以去展开去深入。之所以迟迟未能动笔,一来因为自己所学浮浅,尚无所得即转而教人,担心误导初学。二来,佛法深邃,岂是短短的文字所能说的清楚的?!
今天和一个学习佛法的年轻人交流学佛心得,把自己对佛法的纲要性认识向对方做了一点介绍,边在纸上写出提纲,边整理答复,边说边写,花了一个多小时时间,也仅仅说了一个开头,借此机缘,把今天所写的简单整理一下(今后有机会再努力去充实,具体相关名相解释即含义,请自行查阅经典),和大家做一些交流。
这样的帖子,并不打算像一般介绍佛法常识那样,从生老病死、从六道轮回、从戒定慧、缘起性空、、、、等等常见的角度去展开。而只是想从佛法的一个最根本的纲要出发(如是研究什么的,怎么研究的),用浅显的语言,把自己的学习心得提供给大家,使初学者有一个概要,助久学者理一个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启发,若是所说有违背经典,希望各方大德把这篇文章当作一个初学佛者的学习体会或作业,只在法义上指出错误,不要上纲上线,做无味的攻击。同时也希望其他大德,不要从不是佛法的角度来讨论此文。
1,佛法是研究什么的
佛法作为一种哲学,他是研究宇宙人生真理的学问,同时它不同于一般哲学之处,在于他是一门实证的哲学,他从实证到理论,全面、完整的揭示了宇宙万有的终极真理,他深究人天之源,从最本质上亲证实相,而不是仅仅是理论上的推演。佛陀从实相出发,善巧的教导各类有情众生,解脱烦恼,亲证实相,从而形成佛教的庞大体系。
2,十八界
在其他帖子曾经提到过,
根 尘 识
眼根 色尘 眼识
耳根 声尘 耳识
鼻根 香尘 鼻识
舌根 味尘 舌识
身根 触尘 身识
意根 法尘 意识
这在佛法里面成为十八界,十八界的概念,包含了宇宙万有。
我们的根和外面的尘相触,而生起了别,这就是识,识的意思就是识别、了别、分别等的意思。
眼根指的是视觉器官及其能力;耳根指的是听觉器官及其能力;鼻指的是即嗅觉器官及其能力;舌指的是即味觉器官及其能力;身根指的是触觉器官及其能力;意根比较特别,他的功能在人的身上,以胜义根的形式表现出来,相当于中枢及其能力。佛教所说的六根,通俗地理解,就是指人的身心。前五根可归之于身,属于色法,其所对之境(前五尘)亦为色法。六识属于心法,意根和法尘,因为其特殊性则通于心、色二法。
六尘,又作六境,是六根相对的对象。其中,前五尘皆属色法。
六识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是六根缘六尘所生之六种感觉认识作用。其中,前五识仅由单纯的感觉作用来攀缘外境,而不具有认识、分别对境之作用,故又称各别境识;第六识(意识)始具有认识、分别现象界所有事物之作用,故又称一切境识、广缘识。因此,前五识须与此第六识(意识)共同俱起,方能了别对境。也就是说,眼耳鼻舌身五识,因为是识,就具有了别的功能,但是他们的了别功能很差,当人需要更加仔细的了别五根所触外尘时,就需要调动意识的功能来加以细致的了别。所以说六识中,意识最为伶俐。
3.十八界是怎么产生的?
唯识的说法最为简洁,种子!种子在一定条件下(缘)生出十八界。所以种子,也有产生色法的种子和产生心法的种子之分。
打个比喻就很好理解了,一粒谷种,在合适的温度、湿度、阳光等条件下,生长成熟结果。
十八界,就是在一定条件(缘)下由种子现行而产生的。
下面重要的问题来了,前面说十八界涵盖宇宙万有,那么种子在那里?如果在十八界之中,那么就不应该生出十八界,如果在十八界之外,就应该有十九界啊?
4.种子在哪里?
经典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那么这个大事因缘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大事因缘,就是“如来秘密之藏”,也称“如来藏”。唯识称为第八识,禅宗称为真心、本心、本性、空性。
我们看玄奘菩萨的八识规矩颂说的最为简洁:受熏持种根身器。种子是被第八识所持的,为身体和宇宙的根源。
种子,非心非色,能生心色。
(待续)
医盲 佛法浅谈(续1) [原创 2008-01-05 22:22:48]
佛法浅谈(续1)4.心、意、意识
我们先抛开色法不谈,且从"心"、"意"、"意识"说开去,因为后世对佛法的很多错误见解,都是从对"心"、"意"、"意识"的错误认识开始的。
心、意、意识在经典里面的定义是很明确的,比如我们在楞伽经中讲心、意、意识,就是指真心第八识(心)、意根(意)和一般说的思想意识(意识),但是到现代人讲说佛法,常常用到"心意识"三个字,比如"离心意识参"等等,和经典里面讲的"心"、"意"、"意识"简化许多,如果是为了顺口省事简称为"心意识",那么应该说明一下这个心意识对应"心、意、意识"的那一个,否则因为语言变迁的关系,就很容易后人的误解,那就是凭字面把识看做是"八识","心"看做是意识六识,这是现在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虽然意指意根误解不多,但是把第八识和第六识弄混了的话,整个佛法的框架就搞颠倒混淆了,不但产生理论上的诸多矛盾,在指导实际修证过程中,则会"错认本心",南辕北辙了。
千百年来,多有修行人认为自己已经开悟见道了,其实很多人都是开"误"见"倒"了,到了近现代,这种趋势就越来越明显了,以至于大家到佛教论坛、聊天室去转转,比比皆是错认本心的"见道者"和以妄为真的修行者,这不能不说是末法时期的一个悲哀。
"心"、"意"、"意识"这三个不同的概念,如果简化说成"心意识",也容易让人看成是一个名相概念,不但搞不清楚这个"心意识"到底是指我们的心产生的意识,还是"心、意、识"三个概念的简称,还是"心、意识"一个体一个用的合称,真是搞不懂到底是在说什么?
我们知道,佛典里面的遣词用字,是非常精炼准确的,翻译佛典的时候,也是非常规范的,不可以省的不省,可以省的省的很精炼,虽然不同时期不同的翻译者用词用字会有一些差异,但是一般不会在字面上让人对名相产生明显的误解,古人文字尽量求简,但是也不至于简到让人产生歧义或者混淆。比如楞伽经,用字非常精炼,但是"心"、"意"、"意识"就是"心"、"意"、"意识",绝不简化到只说心意识,可以想象,即便其他经典的翻译者想把它简化成心意识以节约用字,也会明确心意识的具体所指,不会让后人因为简化而误解,因为连名所指都弄混了,后面的论述就很难理解正确,也就会产生同一本经典一段文字,大家都引经据典的证实自己的理解,让后学者莫衷一是了。
因为第六识和第八识有不少表面看来很相同的特性,很容易错认,并且一旦错认,可就是万劫难复了。所以为了分清这个问题,有的地方又引入真心、妄心的概念以资区别,结果就又造成新的误解。比如有人解释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就解释成真心静的时候是真心,动的时候是妄心,兼具真妄二性,是为一心二门;也有说真心是妄心的体,妄心是真心的用,这句话本来没错,妄心是真心含藏的意识种子所变现的,可是这时候人们又在这里产生了混淆,因为经典中也常常用海水和波浪来说明妄心起灭,在这里引用经典,看似让人不能反驳,可是经典的引用也要区分经典这段是说什么的才好说事,比方说,这时海水和海浪,是说意思种子种子和意识的关系,一点没错,但要是说是真心心体和意识的关系,就难免粗糙。就好比说大海和海浪的关系,就容易误解,本来大海是容纳海水的,但是非要把大海和海水是绝对相同的含义,就有问题了,如来藏中含诸种,但是诸种不能完全等同于如来藏,这个关系没理清楚,因而产生诸如妄心清净后就变成真心,真心起用后就是妄心这样的结论,真是莫大的悲哀(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讨论真心的体性的时候,还会说到。)
现在继续讨论心、意、意识,
比方有一位很有名的大德在指导学生参禅时常常说"要离心意识参",我们要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根本就没法理解。谁能来为我们清清楚楚的解释这句话呢?因为这句话不但从语言的角度还是实修的角度,都是不通的。
为什么呢,我们暂且不说,我们先简单看看"心"、"意"、"意识"的一些特性特点,以方便我们正确区分心、意、意识,因为是心法所摄,都是无形无相,从这点看就很容易让人错认,但是我们一旦把握了他们各自的一些不同之处,就可以比较容易的进行区分了,区分他们的目的,不但是为了弄清佛法的理论,也是正确实修的基础。
八识不但受熏持种,还有个特点叫做"恒而不审",什么叫恒而不审呢,"恒",就是"永恒"的意思啦,就是说八识从无间断的运作。不审是什么呢?简单说就是不审查,不管你六识七识行善也罢作恶也罢,不善不恶也罢,统统的照单全收,你不管干什么,他都不管,你把种子熏成黑的白的善的恶的,他都不做审查的如实记录。
六识的特点则是分别计度,他总是在分别这个分别那个,哦这个花好漂亮,那个香水是茉莉花香的,这个砖头五公分厚,那个人好烦人,这里气温40多度好热,那里无聊打个什么仗,都是他在分别判断。但他虽然伶俐非常,却有一个缺点,就是专而不博,就是说,他专心这件事情的时候,无法照顾到更多的事情。比如我们专心看书的时候,可能会忘记饥饿。另外,他是生灭的,一个念头起来、消失,刹那刹那生灭不说,在一定情况下,意识本身也会不现起,比如熟睡时,昏迷时,被医生给你全麻后,意识就没有了,不起作用了,所以说,意识他是生灭的。
七识的特点是恒审思量,就是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他都在审查都在思量判断,就像一个部队的哨兵,大部队休息了,他在那里兢兢业业的站岗。并且他是遍一切时的,连个盹都不打的。比方当你熟眠时,第六识不现起了,但为什么你睡足了,或是外面有大的动静,或者膀胱胀满了,你会醒来?是因为第七识察觉到这些信号后,重新唤起第六识现行。如果没有这个功能在起作用,我们睡着了就再也不会起来了。
第六识和第七识的思量分别是有区别的,用俗话说,就是一个很粗,只能进行大概的判断,一个很细,可以进行细致的分析。这个区别我们可以在深入学习佛法后去加深理解。这里因为只是浅说,让大家有这么一个概念、印象就达到目的了。
我们简单小结一下便于记忆:八识恒而不审,七识恒审思量,六识分别不恒。大致可以把我们要说的一些特点归纳了。
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篇幅来讨论心意意识各自的特点呢?这是因为弄清了这些,对后面观点的理解和实际修行,至关重要。
医盲 佛法浅谈(续2) [原创 2008-01-05 22:49:31]
5."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心经中的这句话,但凡学佛的人都知道,字面上的意思也很清晰明了,但这句话到底是在说什么的,却常常有人弄错。
大家也许会说,怎么会弄错,是说真心的嘛,是说真如佛性的嘛,谁不知道,你装什么高明。那么请耐心看下去。
对,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说真心的说真如的。
不生不灭,这个就很好理解了,真心是本来自在,不因缘生不因缘灭的。永恒的。
不增不减,也很好理解,不管大千万化如何生长衰灭,真心不增不减无量无数。
为什么真心不垢不净?不是说真心本自清净吗?现在又说不垢不净是不是有点容易使人误会?其实,这不垢不净,有两层意思,从真心体性上讲,因不属十八界所摄,不存在垢净。从特点说,一是说真心心体,本自清净,是为不垢,但所含藏着无始劫来无明种子,是为不净。故曰不垢不净。
还有经典中常常提到的八不中道(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其根本也是在说同样的东西,是说什么的呢?真心的特点、特性、体性等等。
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很多学佛人又把这个用错了地方。
最常见的,就是把描述真心特性的东西,用在描述妄心上,这样就造成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论点和错误。
再就是,把真心的体性当成真心本身来理解。就好比太阳是热的、发光的、红色的,圆圆的然后就抛开太阳本身,而说发热、放光、红色。圆形就是太阳。产生这样的误会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和真心无形无相难以亲证有关系的。
还有说,真心就是中道嘛,好了,我不执着两边就是中道,就是真心。那么说真心是有,是错误的,说真心是无,是错误的,既不说有也不说无,就是真心了。或者有的人说,一说,就是错误的,真心是不可说的。等等这般,把佛法变成了玄学,变成了戏论。
还有人说,真心妄心只是相对的,就好像黑白、明暗,没有明就无所谓暗,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所以没有真心就没有妄心,没有妄心也就没有真心。其实这是概念上的一个错误,忘记了经典所说,真心是绝对待的,没有相对的一面,因为其绝对,才是真心。否则妄心灭了,真心也就灭了,佛法成为断灭法。
还有人说,一切法都是缘起的,既然一切法都是缘起的,妄心是缘起的,那么真心也是缘起的。这个观点更是普遍错误的一个观点,打算以后专贴讨论这个问题,这里只是先提几个问题大家思考:什么是法?法是怎么现起的?从那里现起的?阿含中,名色缘识,识缘名色是什么意思?
佛祖出现于世,孜孜不倦说法49年,就是在说真心是什么,真心有什么特性、怎样证得真心,证得真心以后会怎样,怎么会说不能说呢?但是佛祖也的确在涅槃前又说过,我说法49年,实际上并未说真心呢?我们前面讲过真心体性,真心是不入六尘不涉六尘不和六尘相应的,既然这样,就没有一种法可以等同于真心,所以佛祖说法49年,都是在说真心的特点、体性,而所有说的都不是真心本身。就好比我们对一个没有见过太阳的说明太阳,只能说太阳是圆圆的、热热的、亮亮的、红红的等等,这个人也就这样理解太阳,但这并不等于这个人就见到了太阳明白了太阳是怎么样的,只到有一天,这个人亲自见到太阳,他会说,原来太阳是这个样子的,他是圆圆的、亮亮的、红红的、热热的,但是他也就知道了,太阳就是太阳,圆圆、热热、亮亮、红红,只是太阳的特性而不是太阳本身。佛教导我们众生也是一样的,对于没能亲证真心的众生,佛一再的说明真心是怎样怎样的,但最后还是要告诉大家,关于真心本身,我一个字都没说,说的,都是他的体性。说的,都是为了叫你去怎样找到他认得他,如标月指、如筏喻者、、、、、、
医盲 佛法浅谈(续3) [原创 2008-01-05 23:18:26]
6.清净、分别和执着昨天晚上到人间佛教UC聊天室转转,发现正在讨论清净,大家讨论很热闹,最后大抵都赞同这样的说法,清净就是不分别、不执着,当我们不妄想不分别不执着了,心就清净了,就变成真心了。
这个观点的错误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了,这里再简单的说说。
首先还是要分清真妄,真心是本自清净的,你执着他他也是清净的,你不执着他他也是清净的。而妄心是可以从不清净到清净的,只是清净的妄心不是真心,这点是最容易弄错的地方。
当我在聊天室贴出文字说妄心清净是不能变成真心的时候,引来一遍反对声,当我用真心不生不灭的道理告诉大家,如果妄心能够变成真心,那么就意味着真心是可以变来的,那么真心就是生灭法了,这是和经典相违背的,是生灭法,就一定不是真心,如果说妄心可以变成真心,整个佛法的根本就被动摇了,佛法变成了悖论和戏论。这时有人拿出转识成智的理论来反驳我,说经典明明说,第六识可以转成妙观察智,你为什么说不能变成真心。这又是对佛法名相的一个错误理解,清净的意识种子产生清净的意识,因为清净,所以称为智慧,这时的意识叫做妙观察智,是因为他的清净,所以契合实相,但不是说他就是实相本身啊,他只是真心的妙用啊,他是阳光而不是太阳本身啊。
心念清净了,最后就变成真心。这个说法流毒很广,毒害很大,以至于学人把修行的方法和方向都搞错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根据我们前面介绍的佛法常识,我们知道,这里所说的心念,是只我们的意识,本来修行是要修意识心和真心相应,现在搞成了把意识心锻炼清净,也就是所谓的不要想不好的,什么事情来过就来过,去了就去了,不要回味思索挂念就是修行,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不错,锻炼我们的意念清净,的确是修行的必须,但这仅仅是手段不是目的,就好比我们把柴刀磨得飞快不去砍柴一样,以为有了飞快的柴刀不去砍柴家里会有柴烧一样,这是很可笑的事情。这个道理是如此的简单,可是现在的很多修行人就是陷在其中出不来,的确是末法时期一种很悲哀的现象。
再说,意识的功能就是分别。怎么能说不分别呢?不分别,你怎么不去吃石头?要分别的嘛。不分别,你为什么学佛不去学法轮功?要分别的嘛。即便转识成智意识转为妙观察智,也是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怎么能说不分别呢?好了,有人就会说,你说要分别,祖师说不分别,那么你肯定是错了。我说不是我错,不是祖师错,是你分别错。意识的功能就是分别,所以不分别的不是思想意识,而是真心,真心从来不在六尘上起分别,这才是真正的不分别。有学过唯识的就会质问我,你说识就是分别,既然你说真心就是第八识,他既然是识,就应该分别,你怎么解释。不错,既然说真心就是第八识,而识就是分别的意思,那么这个分别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我们前面说过,第八识不对六尘起分别,他的分别功能是对意根而言,他分别意根的行相而变现根身器世间。(这个不属于我们浅谈的范围,有欲深入的同修,自行深入经典,来看看医盲所说是否合法)
关于不执着,现在学佛人误解也很多,经常看到学佛的人说不要执着,最常见的错误是,什么事情来了都不要怕,过去就过去了,不要留在心里,就是不执着,而不是什么都不要管不要问,什么都不想不问的那是木石,这样就是在修佛法。这样说好像很有道理,但是我们忽略了执着的基本概念,按照什么事情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不要去执着不放就是修行,那医盲且反问,意识的特性就是不恒,他无法恒久执着一个念头想法不放,那么就应该是不执着了,那么久远劫来我们都是在不执着,为什么我们还是流浪生死呢?
佛祖悟道后,感叹说: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句话很要命啊,可以说整个佛法一句话就概括完了。
可是我们想了没有到底什么是妄想什么是执着没有?
上面观点错误之一就是,你的意识不去"想"这件事情了就叫不执着,其实恰好正是犯了执着的毛病,执着什么,执着这个意识心为"我",可是这个意识心是生灭法,他不是常住不坏的真我啊。你让他不执着念头就是修行,正好是把虚妄的意识心当作常住不坏的"我"来修行啊,正是蒸砂成饭啊。
其次,执着,是指意根内执为我:你看如来藏都靠我的指令来变现色身和宇宙万物,我才是真的老大哦。这是一种我执(相关名相的经典解释,请自行查阅经典,这里只是形象比喻,),经典说,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就是说的这个。
执着,就是指众生错认真我,错执假我死死不肯撒手,才会轮回不休。所以,修行,要断我执。
常常有一些学佛人,说,你们总是辩论是不对的,那是分别心,我们修行就是要不分别;你不要去管谁对谁错,老实修行就对了。现在我们知道了不分别的道理,就应该知道这些话到底错在什么地方了。
佛法讲究的是闻、思、修,听闻佛法,思考佛法,才能正信佛法,坚定信心照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果没有闻思就相信别人所说的就是正确的佛法,那是迷信而不是正信,迷信就是稀里糊涂的信,不管是真好还是假好别人说是好的他就信,你说是对的或者感觉是对的就信,不管是不是真的对就信,这都叫做迷信。
所以,学佛,也要分别,尤其是初学佛法者,更要分别,分别什么?分别现在众说纷纭的说法人,谁说的是符合佛言祖教的。应该好好的怀疑仔细的分别,得出正确的结论后,再去如法修行。
前几天有个小伙子和我讨论佛法,说,我师父身上放光,照片都能照下来,一定是个证悟解脱的大德,我说判断是不是大德,不要看他有什么现象,要看他的言行是否符合佛言祖教,你的基本理论都没有搞懂,光凭他能放光就说他是大德就未免草率。能放光,是定所摄,习练定功到一定程度,都会有放光现象。就是说,定功好的学佛人能够放光,定功好的外道一样可以放光。他又说,师傅说过,解脱的人,身体非常柔软,我一样告诉他,身体柔软,只是现象,是什么现象,定功好就会身体柔软,婴儿也身体柔软,杂技演员也身体柔软,这些和是否解脱没有绝对联系,不是必然对应的,阿罗汉还有慧解脱阿罗汉呢。我又用太阳可以放光,但放光的不一定是太阳这样浅显的比喻来对他说明,不要用"功夫"来勘验大德,而是要用佛法知见来判断对错。仰山和尚对沩山和尚说,只贵子见正,不贵子行履。真是千古名言,振聋发聩!
又有喜欢抬杠的人说,照你这么说,只要搞通理论就好,不要实修了,这样能成佛吗。其实这种责难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首先他把实修的概念给狭义化了,然后他又抠字眼把不贵子行履理解成不要子行履来建立对立,在辩论上首先就已经站不住脚了。佛法是一个实证的哲学,怎么会不讲实修呢?但是"修行"的方向要是错了,欲到西天,反落恶道,是不是一件更加可悲的事情呢?如果方向明确,理论清晰,修行起来,不说一步千里,起码不会欲进反退甚至走错路头。这就是见正对修行的必要性。
就先讨论到这里吧,待续。 学佛时间很短,还处于慒懂迷懞之中。看先生文,开始思索何者“真我”。感觉上人人都有个“真我”,而且所有人的“真我”都很象,没什么分别,只是因为“真我”被太多的东西蒙敝了,我们都不认识了。常常会想起小孩子,想婴儿在母体那个混沌状态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期望自己能回到那个意识形态并由此来指导自己现在的识。其实现在想来这种想法也是不对的。因为这也只是想尽力思索“真我”那个形,而不是“真我”。“真我”是什么?只有证到了就知道了。说出来也许很多人会笑话,我一直相信人可以通过此生努力证到“真我”,是此生即证“真我”。 还有个感觉:佛不是学来的,是行来的。想佛想的,说佛说的,做佛做的。果能一无二致,虽没证到那个“真我”,也有那个形了。很多人可能会笑话我。其实也没什么的,我看网上还有生活中,就有很多人在某一时是想佛想说佛说做佛做的。关键是这个持。说到这个持,又不象是真心了。感觉上真心是不需要持的,是自然生发的。
[ 本帖最后由 紫苑 于 2008/5/31 13:44 编辑 ] 俺学佛,是为了指导如何活着。 受教了!!! 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