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归一 发表于 2008/6/16 06:50:05

淫性与佛性

    原文标题:枯木禅之色与心
    作者:东方阳熹来源:道德公益网http://www.daode.org/      
   一天我太太看《蔡志忠漫画·禅说》时问我:“学佛者就应该不近女色,那个老太太为什么把和尚赶走,还把茅庵烧掉呢?”        我说:“这个故事实际上讲的是色与心的关系。莫说你不理解,即使是某些法师也未必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义理呀。”
        “那个和尚到底错在什么地方呢?”我太太问。
        “淫性即是佛性。”我回答。
        “为什么这么说呢?”
        “淫性与佛性本是同一性。人无佛性,淫性亦无;人无淫性,佛性亦无。也就是说,因为人有佛性,才有见闻觉知的功能。因为人有佛性,才会产生情欲。人把见闻觉知断了,等于把佛性断了,这叫断佛种智。”
        “既然淫性就是佛性,那为什么还要戒淫呢?”
        “因为淫性是后天的物欲之性,不是先天本然的清静之性。淫是心之用,不是心之体。人贪著情欲,所以才迷失佛性。人迷于后天,所以不能返回先天。六祖惠能在《坛经·付嘱品第十》中说:‘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个和尚遇女人抱他,他没有感觉,这不就是定力和不动心吗?”
        “一个真正的修行者遇到一个女人抱他,怎么会没有正常人的感觉呢?这不叫定力和不动心,这叫断佛种智呀。”
        我太太怒道:“难道说动心才是对的吗?”
        “有见闻觉知,不等于有淫心呀。孩子被父母拥抱,这个孩子会产生淫心吗?淫心不是从断除见闻觉知而去除,而是在于心正,在于性真。一个人被他人拥抱,却没有感觉,此不变成枯木顽石了吗?六祖惠能在《坛经·机缘品第七》中说:‘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为什么不说‘断绝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呢?佛性好比是面镜子,淫欲好比镜子中的影像,一个人为了去除镜子中的影像,把镜子也一同给去除了,就落顽空了。”
        “你的意思是说,有感觉,但不能有淫心,对吗?”
        “对。这就是“好色而不淫”,也是孔子所说的“关雎乐而不淫”。不修行的人,见色则好淫;不识自性的盲修行,则终日在事相上断色、离色;真修行则是在色不染;这就是真修行与盲修行、无修行的差别。”
        “那个老太太把和尚赶走,还把茅庵烧掉,是不是太过分了?”
        “不过分。这个和尚修了二十年,竟然没有识得人心道心,像这种假修行,不把他赶走,留着他何用?”
      
        因为淫欲是人身的最大欲望,最难去除,也最容易迷失本性,所以许多学佛者都把戒淫当成首要任务。但是,学佛者如果不从明理上入手,一味在事相上用功,到头来不是把自己变成了木头人,就是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还有一些聪明人,总妄想从心外找到点灵丹妙药,一下把淫欲去除掉,快点成佛,此是无法获得成功的。
              去淫的过程,实际上是去除后天物欲之性,返还先天无欲无为自然本性的过程,此需要纯心养性的真实修养,长久的功夫,非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目的。
        据《七真天仙宝传》中记载,刘真人是在妓院里妓女的簇拥中修成真人的。而一些远离红尘闹市,躲到深山老林里的修道者,尽管一生没近女色,临终却没能过得淫欲关。这就是心的问题。
        由此可知,戒淫必须从心入手,从明理入手。一个学佛修道者,惟有通过觉悟的提高、坚实的修养,才能够真正做到“好色而不淫”。不明理,先天后天不明,一味强制其欲,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虽然明理,却不克制自己的欲望,就很容易走向堕落。所谓的明理和提高觉悟,就是“格物”,就是觉悟事物的本质。所谓的坚实修养,就是不断的修行,不断的注意细节,不断的量化,如“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等等,直至形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做到自性如如不动,自然而然,在色离色,在尘出尘……。
      东方阳熹
写于:2007年9月05日

湘山牧童 发表于 2008/6/16 20:01:07

这是大乘法理,不可乱说,小乘者闻说可能心生疑惑,或堕地狱.

不知作者是否也是一个只知佛理,而无实际修证之人.

明理者多,实证者少!!

tangmf 发表于 2008/6/16 23:17:16

资粮最重要,不是谁都能修的

张学萍zxp 发表于 2008/6/17 02:51:20

人一出生只知道吃,更不知道佛,人是脑想事,而不是心,正常的性欲能增强人的造精功能,因人体质而异,

sdjnxsy 发表于 2008/7/7 18:15:54

湘山兄说的很对,实证很重要。

蝴蝶 发表于 2008/7/7 22:02:22

谢谢,懂了

王景岳 发表于 2008/7/13 07:50:49

修不是坐着修,而是在生活中修。色声香味触皆是佛性,皆可入道。

风中传奇 发表于 2008/7/13 08:32:47

太高了,不明白!

pingyuan 发表于 2008/7/13 10:15:45

现在文字禅口水禅太多了

asiane 发表于 2008/7/13 10:32:56

同意,香河老人就是很好的例子。原帖由 王景岳 于 2008/7/13 22:50 发表
修不是坐着修,而是在生活中修。色声香味触皆是佛性,皆可入道。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淫性与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