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知行 发表于 2006/1/5 19:52:31

中华医学会历次大会简介

1915年2月5日,由颜福庆、伍连德等医学博士联名发起,邀集我国医学界爱国进步人士,共21人在上海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医学会。会议选举产生6人临时委员会,由颜福庆任会长,伍连德任书记,刁信德任会计,俞凤宾任庶务,曹丽云、肖智吉任协助员。会议授权临时委员会负责起草学会章程,并决定在上海南京路34号俞凤宾医师诊所内设立学会事务所。
  4月10日,颜福庆会长发布《中华医学会宣言书》和《中华医学会例言及附言》。《例言及附言》规定,中华医学会的宗旨是“巩固医家交谊,尊重医德医权,普及医学卫生,联络华洋医界”;会员分特别会员,普通会员和名誉会员3种。7月3日,学会获当时教育部批准立案。
  11月,由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杂志》第一卷第一期出版,中文、英文并列,伍连德任杂志总编辑。学会在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医师中广泛征集会员,当年底会员共232人。

第一次大会
  1916年2月7~12日,中华医学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大会,与会会员60人,海外来宾10余人。会议组织了学术演说和讨论,展出了医学书籍和标本,如《肺鼠疫病理学的研究》、《寄生虫的流行》以及用液体石蜡保存的病理标本等。会议通过决议,要求政府实行医士注册法,取缔不正当的行医售药,严禁唯利是图的外国药;派遣医学生出国留学,每年以10人为度;要求各省设法阻止结核病和性病的流行;制订促进公众卫生的方法;编辑卫生课本及教学方法,列入小学课程等。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医学会章程》,规定每二年召开大会一次。会议选举伍连德任会长,俞凤宾、力舒东任副会长、牛惠生、唐乃安任书记,刁信德任会计,肖智吉任庶务。会议决定学会下设立编辑部、会员部、名词部、公众卫生部,并选举产生了各部的委员。
  会后,公众卫生部与中国博医会卫生部、中国青年会卫生科合设卫生教育联合会。名词部与中国博医会及江苏省教育会召开医学名词谈话会,决定由三会及中国药学会各派代表组织医学名词审查会

第二次大会
  应中国博医会要求,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大会于1917年1月24~30日在广州与中国博医会大会联合举行。医学会会员80人出席会议。计召开科学讨论会联合4次、单独2次,内容有医学教育、公共卫生教育、血液和糖尿病研究、鼠疫和肾炎防治等;议事会3次,讨论会务。两会联合决议:1.请政府设立中央医事行政部,管理规范全国医学院校的课程及其制度等;2.请政府切实施行海牙和平会议,1912年1月23日所订鸦片条约,严禁吗啡进口。医学会决议修正会章有关会员权利条款,删去等级之分,规定凡属会员均有选举、被选举权。选举伍连德连任会长,俞凤宾、汤尔和任副会长,刘瑞恒、周逵任书记,刁信德任会计,肖智吉任庶务。决定在学会下增设研究部。大会发表宣言书,指出“灌输欧美之文明,保存神州之国粹,救济社会之困厄,裨益未来之人民”为医学会“四大责任”。是年,成立中华医学会广东支会和上海支会。
第三次大会
  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大会本定于1919年年初举行,因故延迟至1920年2月21日~28日,在北京与中国博医会大会联合举行。医学会到会会员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福州、哈尔滨等19个城市共96人。计开学术讨论会联合5次,单独1次,解剖与人类学专科演讲会3次,学术分科演讲会内科4次、外科3次、耳鼻喉科2次、眼科2次、产科1次、解剖科4次、外科、解剖科表演会各1次。两会联合决议“向各国政府声请严禁吗啡与鸦片等痹醉毒药之制造与输出”。医学会选举俞凤宾任会长、刁信德、全绍清任副会长,谢恩增、牛惠生任书记,牛惠霖任会计,肖智吉任庶务。是年,学会事务所随俞凤宾医师诊所迁至上海南京路P字352号。
第四次大会
  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大会于1922年1月31日~2月4日在上海举行。到会会员110余人,美、英、法、德、日、加拿大国医生20余人。俞凤宾会长报告《近年会务成绩之回顾》,指出学会自成立以来,派代表参加审查医学名词11180余个,《中华医学杂志》“颇受各大洲医药团体所推重”,编订全国医士名录共收载中国医生1390人。大会召开学术演讲会4次,宣读论文23篇;同时设展览会,陈列世界上最新出版医书及新仪器、新药品。会议就医学名词,卫生教育、选派留学生、设立医校、医士注册条例等事项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议案7项。选举刁信德任会长,石美玉、牛惠霖任副会长,肖智吉、王完白任书记,牛惠生任会计,张道中任庶务。并公推7位名医为医学会第一批名誉会员。是年,中华医学会北京支会成立。
第五次大会
  1924年2月17~12日,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大会在南京召开。到会会员近100人,美、英、日等国来宾100余人。刁信德会长发表欢迎演说并报告会务经过情形,指出本届大会宗旨有三:发表心得、交换学识、联络友谊。大会宣读论文60篇,并决定论文原稿在《中华医学杂志》分期刊出。会场陈列最新医药书籍、仪器、药品,供会员及来宾浏览和购买。会议通过两项议案:1.扶助学校卫生计划;2.呈请教育部注意儿童体格检查。选举牛惠霖任会长,胡兰生、李清茂任副会长、牛惠生、高镜朗任书记,周逵任会计,张道中任庶务,余凤宾,刁信德任杂志主编。是年,《中华医学杂志》改季刊为双月刊,香港、湖南成立中华医学会支会。
  1925年3月,中华医学会借用上海西藏路545号时济医院房屋两间,分设事务所和图书室。

第六次大会
  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大会于1926年2月16日~22日在上海召开。到会会员111人,英、美、苏等国来宾20余人。牛惠霖会长主持会议报告学会二年工作情况。举行学术会议6次,演讲或宣读论文48篇。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要求政府拨款兴办全国公众卫生事业的提案,并推举历届会长和本届执行委员组成“促进中国公众卫生委员会”。会议决议购置会所;修改会章,规定各地支会选举一人任总会副会长,增设执行委员,杂志总编辑为执行委员会当然委员。大会改选刘瑞恒为会长,古恩康(上海)、陈祀邦(北京)、朱恒壁(湖南)、郑豪(广东)为副会长,高镜朗、林仲恩任书记,周仲衡任会计,胡兰生任庶务,高镜朗、伍连德任杂志总编辑,牛惠霖、刁信德、余凤宾、肖智吉、张道中为执行委员。大会前,中华医学会汉口支会(1925年)成立。
第七次大会
  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大会于1928年1月26日~2月2日在北平召开。来自各地的会员100余人出席会议。学术会议日程按内科、生理学、内科临床、外科、妇产科、眼科、耳科、实验医学、医学教育、公共卫生等学科编排,并宣读论文100篇。大会经过讨论决议“向政府建议,编订中国药典”;“呈请政府采用本会所拟都市医政之评判标准,以为我国各地办理医政之大纲”。大会根据刘瑞恒会长关于商请有关学会与医学会合并的提议,成立“两会合并委员会”,负责商洽合并办法,起草新会章和组织条例、筹办联合大会等。会议选举林可胜任会长、方石珊、陆锦文、郑豪、陈祀邦、朱恒壁任副会长,朱恒壁、严智钟任秘书,乐照文任会计,陆锦文任庶务,全绍清、牛惠生、余凤宾、刁信德、肖智吉、严智钟、张道中任干事,伍连德、金宝善任总编辑。当年10月,根据执行委员会决议,杂志由上海迁至北平编辑出版,由林宗扬任总编辑,编辑部设在北平协和医学院。
第八次大会
  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大会于1930年2月2日~8日在上海召开。到会会员240余人,来宾100余人。余凤宾干事受林可胜会长委托致开会词并报告两年会务工作。学术会议按内科、外科、公共卫生、其他专科进行,共宣读论文81篇,并与中华护士会大会联合举行了产科会议,部分会员同时出席了中国生理学会大会。大会决议“呈请政府指定专款,以发展民众医疗及防病计划”;要求“保会员就所在地尽力提倡戒烟事业,以期肃清烟毒”。会议通过议案,改会长制为委员制;增设监察委员,历届会长或主席为当然监察委员;设立法医委员会和卫生教育委员会;修改会章,规定会员入会不限国籍,但凭学历。大会选举牛惠生、陆锦文为执行委员会正、副主席,庞京周、朱恒壁、肖智吉、金宝善、乐文照、诸民谊、方嘉成、方石珊、张孝骞及各地支会主席为执行委员,林宗扬为杂志总编辑。会议期间,由刘瑞恒等发起,宣布成立中华卫生学会,并推定第一届理事15人。
  1931年9月,中华医学会事务所迁入新购置的上海池滨路7号二层楼房办公。同年12月,中华医学会济南支会成立。

第九次大会
  1932年4月15日,中华医学会与中国博医会根据事先达成的协议,在上海召开两会执行委员会联席会议,宣告两会合并,两会原有会员共1500余人均为中华医学会会员,合并后的第一次大会即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大会,同年9月29日~10月5日在上海召开,到会会员400余人。学术会议分内科、外科、公共卫生、病理学、眼耳鼻喉科、妇产科、皮肤科、放射学等组进行,宣读论文共150余篇。还与中国生理学会、中华麻风救济会分别举行了生理学和麻风病学会议。大会通过提案,建议政府扩大开设四年制医学校,组织医师考试委员会,支持医师开展尸体解剖工作等。大会通过了新的《中华医学会章程及细则》,规定学会宗旨是:1.集合曾受科学训练而合格之医师为整个之组合;2.推广医学知识,增进科学医学,提高医学教育标准;3.维持医界高尚道德,保障医界正当利益,并促进会员间之友谊,努力与其他各种医事机关合作期达上述之目的。4.发行中华医学杂志,并于每二年举行大会一次,以期贯彻本会之主张。会员分会友、会员及名誉会员3种。大会选举执行委员会会长牛惠生,副会长马理司、胡惠德,总秘书朱恒壁。学会下设医学教育,公共卫生、医院标准审查、出版、医师业务保障、研究、教会医事等委员会。
  时年1月,《中华医学杂志》英文部与中国博医会博会报合刊(月刊),中文部与齐鲁医刊合刊(双月刊)。杭州、福州、开封相继成立支会。

第十次大会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大会于1934年3月31日~4月7日在南京召开。出席会员377人,来宾21人。大会主席团成员戚寿南宣读牛惠生会长书面讲话并致开幕词,提出学会重要使命有三:1.审定医学名词,编辑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国医界指南,举办各种短期医事进修班;2.审议医学课程标准,研究医师进修,调查与联络国内各医学校,编辑医学教科书;3.对全国医院进行设备调查并编订设备标准,协助卫生行政当局推行各项医事设施。大会分全体会议和专科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共报告论文274篇,并就医院标准和教会医事进行了讨论。大会决议学会设理事会,在非大会时期负责处理会务,理事长由理事推选,学会主席、副主席不得为理事会当然理事;会员除永久会员、会友外,增设会侣。大会选举学会主席林宗扬,副主席李树芬、施尔德。时有会员1703人。大会前,1933年南京、苏州、芜湖先后成立支会。
第十一次大会
  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大会于1935年11月1日~8日在广州召开。到会会员357人,来宾100余人。大会开幕前,在中山大学举行了博济医院创立(西医传入中国)百周年暨(孙中山)总理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五十周年纪念大会。林宗扬主席在开幕会发表讲话,回顾了100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及细菌学研究进展情况。大会举行全体会员,报告内科、外科论文各5篇;分10组举行专科会议,共报告论文199篇。大会听取、讨论并通过了学会总秘书、杂志总编辑及各委员会分别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通过修改会章案,先由理事会修正,于一年内采用通信方法由各会员投票决定;通过“提倡实施生育节制,以保妇婴健康”的提案;决定学会下增设精神病委员会和节育委员会。重申上届大会决议:大会论文报告以汉语为主要语言;大会选择学会主席朱恒壁,副主席金宝善、嘉惠霖。时有会员2093人。当年,清江浦支会成立。
第十二次大会
  1937年4月1日~8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大会在上海与中国生理学会、中国病理学及微生物学会的大会同时召开。到会会员1000余人,来宾及医校学生300余人。大会按公共卫生、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结核病、放射学、医史、医院管理及麻风等专科分13个组进行学术交流,共报告论文239篇。其中前12个专科,除医史已于1936年12月成立学会外,其余在大会期间宣布成立学会(研究会),隶属于中华医学会。各学会会长为:医史王吉民、公共卫生伍连德、内科戚寿南、外科牛惠生、妇产科马士敦、小儿科祝慎之、眼科周诚浒、耳鼻喉科邓乐普、皮肤病陈鸿康、结核病吴达表,放射学谢志光,医院管理颜福庆。大会同时举办了公共卫生、医史、药品及生物品等展览会。大会通过决议,吸收牙科医生为会侣。大会选举会长金宝善,副会长马士敦、王吉民。时有会员2767人。当年,南昌、昆明、成都、武进相继成立支会。牯岺于1936年成立支会。
第十三次大会
  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大会于1940年4月1日~5日在昆明召开。到会会员251人,来宾及医校学生150余人。大会改变往届大会分次举行会务会议的做法,于第一天先举行会员代表会议,由各地支会推选出的代表出席,共计68人。代表会议听取并通过了董事会、理事会、会计、杂志及各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并根据战争期间工作人员少更动的原则,通过会长、副会长由上届会长金宝善,副会长王吉民、马士敦连任。大会分医药救护、公共卫生、医学教育3个组进行学术交流,共报告论文124篇,其内容大多为战事问题。大会发表宣言,提出救伤第一、推广农村卫生奠立公医制度、宏育专才、精研学术与发扬国药为医学界当时的主要任务。时有会员3077人。贵阳于1938年,滇缅路于1939年,西安、重庆、澳门、梧州、泰和于1940年相继成立支会。
第十四次大会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大会于1943年5月11日~15日在重庆召开。到会会员385人,列席旁听177人。大会举行了代表会、学术讨论会和专题讨论会,并设立了国产药械展览会和病理标本陈列室。代表会通过议案25件,决议成立学会基金筹募委员会,负责募集基金100万元;组设防痨、防癌、麻风3个专门委员会,开展有关疾病防治工作。修订会章,改会长制为理监事制,由代表会选举理事,理事会选举常务理事,常务理事会选举理事长,代表会闭幕期间以理事会为最高执行机构,理事会不开会时由常务理事会代行职权。沈克非当选为理事长。学术讨论会举行全体会2次、分组会16次,分别宣读论文17篇和146篇。专题讨论会分3组进行,分别演讲和讨论了医事建设,公共卫生教学和教会医事。大会发表宣言,提出医学界近期4项任务,强调指出“维护医德,责在我辈”,“以天下兴亡为己责。以服务人群为目的”。
  1942年11月学会办事处由上海迁到重庆后重新登记会员,截至1944年3月止共登记87人,为上届大会时会员总数的28%。江西吉安和甘肃兰州分别于1941年和1942年成立分会。

第十五次大会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大会于1947年5月5日~10日在南京召开。到会会员584人,来自95个学术机关单位。代表会讨论通过修改会章。增设团体会员;讨论通过《中华医学会各科专门学会组织通则》,规定各学会名称为“中华xx科学会”,“设会长、副会长、秘书、会计各一人,就会员中选举之”。朱章赓当选为理事长(1949年后由姚克方代理事长)。外科、公共卫生、儿科、眼科、妇产科6个专科学会改选、黄家驷、金宝善、富文寿、林文秉、胡会德、王吉民分别当选为会长;新成立病理微生物学会,许雨阶任会长。学术讨论会分大会专题会学报告论文结核病16篇、雅司病9篇;8个分组会,共报告论文210篇。大会还分医事教育、医事建设及医师业务3组进行了专题演讲和讨论。时有会员4000余人。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学会办事处由重庆迁回上海。1946年无锡、青岛,1947年天津、合肥,1948年武昌分别成立分会,1947年中华医学会加入世界医学会,并派出代表出席其第一届大会;1948年派出代表出席其理事会议及第二届大会。

第十六次大会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大会紧接新中国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和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之后,于1950年8月23日~28日在北京召开。会员代表及会员个人共755人参加大会。大会聆听了周恩来总理《建设与团结》、卫生部贺诚副部长《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决定之总则及三大方针》的报告,听取了苏联专家《苏联医学组织的情况》、《巴甫洛夫学说及其在临床上的价值》的专题报告,并分组就团结全国医学工作者、研究预防医学、整顿医院和大量培养卫生人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大会收到论文344篇,其中按学科分组报告共155篇。大会举行会员代表会,讨论通过了新会章,确定学会宗旨是“在新民主主义文化政策下团结医学工作者、研究学术、交流经验、以谋医学之普及与提高”;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李德全、贺诚为荣誉理事长,傅连暲任理事长,胡传揆、张查理、姚克方、陈志潜、白希清、富文寿任副理事长;决议会址即日起改设北京,暂借北京东单三条4号办公,原上海会址改为上海办事处,管理出版业务。大会期间,儿科和外科学会改选,诸福棠、吴英恺分别当选为理事长。
第十七次大会
  继第二次全国卫生会议之后,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大会于1952年12月14~17日在北京召开。40个分会的500余名代表出席,另有300余人列席,200余人旁听。大会听取了有关领导和专家关于当前形势和学习问题、第二次全国卫生会议、抗美援朝医疗卫生工作、反细菌战科学研究工作和卫生人员政治学习等报告。苏联专家作了《巴甫洛夫学说辩证唯物的医学思想》学术报告。代表们听取了傅连暲理事长的工作报告,并着重讨论了协助政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医务工作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学术研究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推动医学届的学习运动和学习苏联先进医学等问题。大会讨论并修改了会章,规定总会每3年召开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各地分会每年举行一次会员年会;改选了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李德全、贺诚、苏井观任名誉理事长,傅连暲连任理事长,姚克方、方石珊、宫乃泉、沈克非、吴之理、张查理、魏曦、陈文贵任副理事长;决定理事会下设立工作计划委员会和国际医学交流合作委员会,黄鼎臣、傅连暲分别担任主任委员。
  大会期间,15个专科学会分别举行了学术报告会,共收到论文416篇,宣读100篇;13个专科学会换届改选,张庆松(耳鼻喉科)、朱宪彝(内科)、周泽昭(外科)、林巧稚(妇产科)、诸福棠(儿科)、朱希涛(口腔科)、毕华德(眼科)、胡传揆(皮肤花柳科)、汪绍训(放射)、金宝善(公共卫生)、裘祖源(结核病科)、叶恭绍(妇幼卫生)、宫乃泉(医史)分别任主任委员。大会期间,总会还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各地分会理事长会议。时有会员6819人,编辑出版8种学术杂志。

第十八次大会
  根据上次大会的决定,中华医学会于1956年7月23日~29日在北京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正式代表390人(其中中医99人),列席代表585人。印尼和港澳13名医学专家及在京的苏联、美国、罗马尼亚、朝鲜医师应邀参加了大会。周恩来总理于27日下午接见全体代表,并同大会主席团成员及印尼、港澳来宾进行了亲切谈话。卫生部徐运北副部长到会发表讲话。大会听取并通过了傅连暲理事长的工作报告;选出142名理事组成理事会,李德全任名誉会长,傅连暲任会长(1975~1984年期间贺彪、钱信忠、白希清相继任会长),肖龙友(中医)、颜福庆、崔义田、施今墨(中医)、宫乃泉、方石珊、沈克非、承澹庵(针灸)、李恩宗、林巧稚、钟惠澜、胡传揆、秦伯未(中医)、姚克方、黄鼎臣任副会长。大会收到学术论文815篇,其中400篇分别在全体会议及各专科学会会议上宣读。大会与中国药学会、中国生理科学会、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解剖学会同时举行的大会,共同发表了《致台湾医药科学及生物科学界同胞书》。同年底有会员16428名(其中中医1489名),专科学会15个,各地分会44个,编辑出版杂志16种。1957年10月,会址迁入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第十九次大会
  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1984年2月29日~3月6日在北京召开。出席大会的有正式代表450人,特邀代表50人。香港医学专家卢观全、温祥来应邀参加了大会。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和国务委员方毅于3月3日下午接见全体代表并合影。卫生部部长崔月犁、中国科协副主席裴丽生到会讲话。国家科委委员杨维哲教授、中国医科院名誉院长黄家驷教授应邀向大会分别作了《2000年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国内外医学进展》学术报告。大会审议通过了白希清会长代表上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讨论通过了修改后的会章,选举产生了由175名理事组成的新理事会。白希清任名誉会长。吴阶平任会长,陈敏章、袁越、张侃、陆道陪、谭壮、胡亚美、石毓澎、石美鑫、辛育龄、李志绥任副会长。大会还一致通过聘请担任过上届理事的21名专家、教授为学会名誉顾问。大会提案审查委员会就代表们提出27件提案在大会上作了说明,并提交新组成的常务理事会审理。时有会员81000名,专科学会36个,学术期刊35种,各省、市、自治区均成立省级分会。
第二十次大会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1989年2月25日~27日在北京召开。305名正式代表和60名特邀代表出席了大会。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致函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大会听取了吴阶平会长代表十九届理事会作的工作报告、大会会章修改委员会主任委员裘法祖作的《中华医学会章程修改说明》。代表们对工作报告和会章(修改草案)进行了热烈讨论,一致认为近五年来,在党中央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学会工作进入了一个开拓发展的新阶段,是建会以来学术活动最为活跃,学会组织发展最为迅速和学术民主气氛最为浓厚的新时期。大会一致通过了工作报告和新会章,无记名投票选举186名理事组成理事会。吴阶平任名誉会长,陈敏章任会长,方圻、王树岐、许文博、汤钊猷、吴孟超、吴咸中、陆道陪、胡亚美、郭子恒、曹泽毅、彭文伟任副会长。大会通过《关于控制吸烟的决议》,规定中华医学会总会及各地分会,在其所属礼堂、会议室及其所开展活动的场所,均禁止吸烟。是时医学会有会员22万余名,专科学会60个,省、市、自治区及地、县分会386个,主办学术杂志45种。

第二十一次大会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1994年3月1日~4日在北京召开。450名正式代表和100名特邀代表及50名国外知名医学专家和学会名誉会员参加了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大会写了“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题词。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和全体代表合影。国务委员彭佩云、中国科协主席朱光亚、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大会听取了陈敏章会长代表二十届理事会作的题为“加快学会改革和发展迎接二十一世纪新纪元”工作报告。代表们对工作报告和会章(修改草案)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分别予以批准和通过。新会章规定,中华医学会是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医学管理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设会员、专科会员、资深会员、团体会员、名誉会员。高等医学院校毕业、获得医师及相应技术职称或非高等医学院校毕业、获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者可申请为会员;设常务副会长一人,在常务理事会及会长领导下,协助会长主持学会全面工作。
  大会无记名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吴阶平任名誉会长,陈敏章任会长,曹泽毅任常务副会长,王镭、巴德年、肖梓仁、吴孟超、吴咸中、汤钊猷、陆道陪、胡亚美、郭子恒、殷大奎、黄洁夫任副会长。大会通过了工作报告、会章修改和在全国开展义诊日的决议。大会还听取了吴阶平、陈敏章、曹泽毅作的三个专题报告。是时,医学会有会员30万名,专科学会79个,专业学组176个,主办学术杂志54种、科普杂志1种。

第二十二次大会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协发(1999)014号,《关于同意中华医学会召开第二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批复》精神,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于1999年4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450名正式代表和100名特邀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的主要议题:(1)审议通过第二十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2)审议修订《中华医学会章程》;(3)选举产生第二十二届理事会;(4)听取三个专题学术报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周光召出席了大会,吴阶平副委员长委托吴孟超副会长致开幕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张玉台、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曹泽毅常务副会长代表第二十一届理事会作题为“面向二十一世纪,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代表们对工作报告和《中华医学会章程》(修改草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审议通过。大会认为第二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在卫生部、中国科协的领导、关怀下,在改革开放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理事会紧紧依靠广大会员和专家,开拓创新,坚持了学会宗旨和民主办会的原则,保持了学会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学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中华医学会所属专科分会达到76个,会员人数也由上次大会的30万增加至43万。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总数已达67种。大会号召全国广大会员和专兼职学会工作者继续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高学会管理水平,努力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新会章规定,中华医学会是全国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设会员、专科、资深会员、团体会员、名誉会员。高等医学院校毕业、获得医师及相应技术职称者,可申请为会员;不同层次的会员,实行不同的规定和管理办法。会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必要时可以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报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由会长委托一名副会长为本会法定代表人。大会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第二十二届理事会。吴阶平任名誉会长;张文康任会长;巴德年、王海燕、刘海林、汤钊猷、吴孟超、吴咸中、李超林、杨镜、肖梓仁、陆道陪、宗淑杰、胡亚美、曹泽毅、黄洁夫任副会长;宗淑杰兼秘书长。
  大会通过了工作报告和会章修改的决议。
  大会还听取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教授所作的《中国的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与人类疾病》,吴季松教授作的《知识经济与医药科技发展》,中国社科院邱仁宗教授作的《医学伦理学及医学面临的若干伦理问题》三个专题学术报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华医学会历次大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