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原创】行者医论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正邪 -------------------------------------------------------------------------------- 经云:当其位则正,非其位则邪。一气周流何谓正邪。此者最易障学人之眼目,夫大块噫吸以生万象,万物各因其类而名。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浮沉迟数之不同,玄缓滑涩其各异,虚实寒热诸象现焉。何谓正邪?皆六气太过不及之 象耳。知此则可习脉法。钦安云:六气者一气,周流之六步也。 ■管窥之见,幸不见弃,试言精气神,望指正 -------------------------------------------------------------------------------- 精气神者,同出异名,一气所化,象位之异也。一气者,尽三界众生业识之流也。经曰,精者,生之本。吾辈欲界众生,因欲受生,以精为本。 概言之,言其体则曰精,言其用则曰气,已而不知其用曰神 。 若论先天无一物。后天水谷进而生命呼吸之气长。水谷之精化于中土藏于五脏,肾者,受五脏之精而藏之,满而不溢,奇经气长。中土者,气禀冲和。凡诸药禀六气太过则易伐之。钦安先生妙解一元之动,惜于安养精元之法,其书未述。火神门人欲保精者,能不慎焉。 观于当世众生,思虑纷纭,欲望无穷,五志不宁,脏精安守?故其病难已。然绝非不治。环顾当下区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之疾,众畏如虎,举世莫挡,岂不悲哉。在下医道末进,又岂敢褒贬诸方。然昭先圣之德,作生民之卫。我辈医者,义无旁贷。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医道幽淪,民心浇漓,凡我同志,岂能独善,愿共勉之。 ■善哉,援物比类以明生克制化 -------------------------------------------------------------------------------- 经曰,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援物比类者,医之要术也,时医忽之。但循八纲脏府之条目,按图索骥。徒执痰火食气之虚名,因病寻方。其或取效,终失其本,本者,本乎阴阳。阴阳者,以类万物之情。万物生乎一心。以一心之妙,范天地万物之情,其名援物比类。 兄台既有此高见,退则涤除玄览,深契空性。进而通明物化,穷及人天。医道圆深,光阴迅速,实无闲暇与夫西医较长论短。 观兄之论似有贱阴贵阳之嫌。苦寒杀伐,既为一期之权宜。辛甘燥热,又岂是恒久之良图。精往神藏,其水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知其用,守其体。知其雄,守其雌,此老庄养生之道也。或可补兄之高论,三七兄以为然否。 ■我这里虽无此闲家具,但自行门强解一二 -------------------------------------------------------------------------------- 一念不生,万象森然,应缘自在,此谓太极。一念方生,俄分向背,无中生有,是分两仪。向背殊途,取舍在中,因名三才。 ■观象类比 诸脉如一 -------------------------------------------------------------------------------- 若明一元气化盈缩之道,二十八脉即一脉。脏精凝而外济,府阳行而内敛。阴阳出入禀于水谷之精而现诸脉。夫经以六脉解精微,仲景十脉以阐伤寒。后世诸书离源逐流难明其旨。在下冒昧愿与诸公共阐脉要。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此条所犯何逆?正是关键所在。 本太阳病,因营郁而发热,故左寸关常现浮大。庸工施以下法,苦寒杀伐,生阳郁遏而中土湿陷。此肝郁脾败,木郁土壅之证。脉现左关尺有余,此理中汤、达郁汤主之。然传经之热内陷,木郁风燥,营血郁热。故加芍、大黄以为权法。此义与三七生所论类同。 ■此相火者,实元火之用耳。勿劳汝形,勿摇汝精,相火自得其位。 ■王正龙先生虽识此一元之本。然执此一元以为实有,又临证用方乏于变化。观两年来授徒,临证及所著书(尚未出版),虽为希有,然尚不足以承仲景之法脉。是耶非耶,识者自明。 正龙先生以一点元阳立论,法辛甘温以助其用,以矫时弊。然各位言必称王正龙,行必称王正龙。此量非先生之本义,亦恐步温病之后尘。 凡医者皆以荷担歧黄家业,传承仲景法脉为己任。行者以为传承仲景法脉必得理事双融。理洞一元之本,事彻六经之变。 疾病变化,繁复万千,而御以六经之法。此所谓圣人御万物以简易之道。 夫医者必博及医源,明此生身立命之本。方可谓无惑。方可为后世立医宗之法。行者尝游心于阴阳未判之初,证物我不二之事。明此一元之本,愿于识者互证之。 ■市面常见两种:阳春砂(国产),缅甸砂(进口)。前者是道地药材,后者价低质劣。郑公既云 西砂,且用量不小,疑是后者。 ■天地之气盈缩有常。人身自成一小天地。夏日阳气在肤,则阳气内弱,而多腹满飧泄之疾。岂可谓阳气盛;冬日阳气闭藏,则胃脘阳聚,亦常见脏府郁热之象。岂可谓阴气盛。 各家医论多有所指,如不能明辩慎思则反受其害。师云:醍醐美酒入口皆是毒药。此之谓也。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比象取类,移精变气。上古祝由,和民间“跳大神”亦类于此。 针道入神亦类于此。持针而内,感针下气血之行,驰张之象,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象会于心,物忘于外。其病立消。故内经有谓,上品针法,不必诊脉,随针随应。个人体会,针时不至物我两忘之境,难以取效。 ■今时之人,膏食肥美,七情烦劳。故浊阴内聚,阳气烦张。 夏日阳气在肤,太阴之湿内聚,阳明燥热难降。仲景太阴篇所谓四肢烦热是也。余此时每见双手心烦热者,常予砂半理中一剂而烦热消。 冬日阳气闭藏,一阳束于重阴之内,而难达四末者。阳郁者多,阳衰者寡。此概亦三七生倡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据。 ■夫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西北之人阴精所奉,东南之人阳精所降,故其形神所禀有异。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此阴精内乏,阳火飞腾,感应风木,外内皆热之疾。故东南之民温病居多。 ■夫天地定位,乾坤三索,而六气化焉。后天水火立极,四气升降。升降之机,在乎中土。升降之职,在乎肝肺。 汝所诉证,在乎敛降不足,于理中四逆辈重加芪,参,术则可。 ■法黄师元御:积证首辩气血之先后,辩气血之先后必评脉左右之阴阳。六部浮沉不明,焉知疾病进退。 左脉弦弱而尺甚,右脉弦而略有力。 脉象果真如此,则阳微气结,治以砂半附子理中多用参,合二陈,加桃仁,莪术,生牡蛎。此由气入血。(供参考) ■经云:言病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高血压却非不治,然阁下不言其要,徒使后学迷茫。 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高血压者病在厥阴。厥阴之上,风气主之,中见少阳。故本病从阳化则见少阳之风火,从阴化则见厥阴之纯寒。上热下寒,诸症错杂皆缘厥阴不能合。厥阴合则二阴交尽一阳初生。生阳疏达,其病自解。 观乎本病之象,血压高.血管紧张系营血之郁。师云:生意不足,肝经痛热,温气郁遏,乃生风燥。本病诸象于此尽之。 ■厥阴之病,虽郑公尤有未明。 血糖者,盖谷之精也,谷精为阴。今糖尿病,谷精不能上奉,而羁留于血脉者,肝脾郁陷也。此厥阴太阴之病也。 厥阴之上,中见少阳。太阴之上,中现阳明。故此病多见风火燥热。然欲治其病,总不离“郁陷”二字。明得此义,虽不能尽愈此疾,亦近矣。 要言不繁,唯识者明之。 ■仲景厥阴病垂法,治之主以酸...,何也?木郁不发,迫于上下,则金水难以收藏。金不收则寸浮,水不藏尺浮。水不涵木这个词不生吧。厥阴病寒愈郁,则火愈盛,六脉弦大而实者多矣。 震卦,一阳居二阴之内,变则化巽,阳浮之象。切莫执于尺寸论阴阳。 ■夫胃为分金之炉,寒热温凉各行其道。故治病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男女生身,精气之至先后有差;男女亡命,阳气之脱道途岂同?俗语云: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此言男女阳根上下有异也,其病阴气渐上或阴气渐下。迨至亡脱,一从乎上,一从乎下,而至漂尸之异。 ■二三百年来,国运衰微,于温病学派之兴,不无关系。温病诸书,细读之后,不为所惑者,方有真见。不然徒恃温阳诸法,颟顸孟浪,医道亡矣。 ■夫情动乎中,精摇乎内。七情方才妄动,藏精已然失藏。至于见证具臻,如楞严云:于横陈时,味如嚼蜡。乐乎? 经云:精不降则乐不生。常人精降则必漏,如何乐而不淫?难!吾未见如此之人。穷源溯本,何者为乐?实七情妄识尔。今日是乐,明日为苦,无常轮转,无明之本! ■佛法是要亲证,要实证。几位妄念未息,知见尤繁,如何引学人入我不二法门。所谓以盲引盲者,此也。 经云:因地不真,果遭迂曲。故学人首重发心。此发心即升起,亦即见证。那学佛的真实目地何在呢?用句通俗的话,就是抛开一切掩饰,伪善,剖开肝胆相见,还我一个堂堂正正,真真实实的人来。《中庸》曰:率性之谓道。至诚之道。如此名曰庄严国土。 什么是学佛,我一位老师曾如是说————这是一场源自灵魂深处无休止的斗争。一层层剥脱诸多染著,嗜好。有人问:现在流行享乐,全方位享乐,学佛却找罪受,这不是有点变态吗?这不是有点变态,是极度变态———多少世生生死死,相濡以沫的爱恨情仇,当断能断。多少劫头出头没,赖以残喘的人我知见,知非即舍。深入神识,微细,极微细诸般思惑,见惑,剥丝抽茧,难行能行。这就是修炼,九转还丹。先德曰:学佛乃大丈夫事,非王侯将相所能为也。 至于什么是佛,成佛之后...云云。此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有亲证,别无他途。 岂不闻南师常云:果有如来真可笑,百年幻梦被僧瞒。你信也不信?唯证方知。 ■管窥阴阳 世无阴阳,圣人立阴阳以类万物之情。世无五行,达者言五行以明万方之象。故阴阳五行者皆假名也。先贤立言,旨在望后学能因指得月,得意忘言。不然亦是徒增故事,枉添败阙。 夫太极动而生阴阳。阴阳动静而生万物。然何谓太极?太极因何而动?此万化之源,生身之本,非亲证不能明。诸君其有意乎?生生死死转辗轮回,皆唯此一动。释迦曰:无明缘行,此也。 此一动,即钦安所谓真阳,此物即阴即阳,即精即气。内经所谓欲以精气血津液营卫以为一气者,此也。医家所言阳者,即此真阳升达之象;所言阴者,即此真阳敛藏之象。故又有阴阳一体之论。经云:阴盛则阳虚。真阳敛藏有余,致升达不足。阳盛则阴虚。真阳升达有余,致敛藏不足。 后天水谷进,而知识开。七情妄动,真阳难藏。故有持河间,丹溪之说者药尚苦寒,味法滋阴,以安藏真阳。殊不知,五味饮食,后天之本,皆籍此真阳之升动。今时之人,厚味频纳,尾闾注流,一线微阳难敌硕肤之阴。如再频服阴寒之品,一线危阳生机何在?孰重孰轻,孰急孰缓,望君切自斟酌。 诊病之余,草草成文。不周之处,还望指摘。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五味滋生,必藉中土运化,中土若衰,何来化源?填髓一词,本自荒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