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原创】志一:说治法

2010/12/1 18:46|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968| 评论: 0

摘要: 治法就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如何确定治法取决于如何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寓于认识疾病的方法之中。中医认为“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所以中医的治法就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甚则“无问其病,以 ...
【原创】说治法
作      者: 志一   
发表时间: 2007/5/13 01:02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治法就是治疗疾病的方法,如何确定治法取决于如何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寓于认识疾病的方法之中。中医认为“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所以中医的治法就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甚则“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如此看来,中医治法其实就是一个“和”字,令阴阳之气调和。
  
人身之气是复杂的,气不相得之病是更复杂的,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有多少种不相得之气就有多少种治法,而中医以阴阳统领之,所谓“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治病必求于本”,此“本”也是这个“一”即阴阳,这是从理论上看待治法。从操作上看,治法的基本原则是因势利导,因人体和于天地阴阳之势而导之,导之之法就是“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在辨证正确的基础上,只要把握住了调和阴阳和因势利导这两个基本原则,治法就在其中。因此,治法的重心在辨证,离开了辨证,治法就是无的放矢。
  
要把治法说清楚必须先把中医是如何认识疾病的说清楚,也就是要把“气如何不相得”说清楚;而要把气不相得说清楚就需要先说“气相得而和”的情形。
  
人身即是一团气,秉天地阴阳之气而生,“气合而有形,因变而正名”。我们见到的是“形”,而形中蕴阴阳五行之气,经脉骨肉毛发肌肤概莫能外,非五行毕具不能成形也。形是气运行的结果,又是气的载体,气行则形生,气止则形灭,所谓“器者生化之宇”;气是形之所以成的依据,所谓“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我们身体中可见的每一个部分或结构都是气的运行的历史沉淀。传统文化表示过程的词汇是“终始”,认为任何运动都是在其历史基础上进行的,气在形的基础上与形交合演化,并在演化的同时产生形变,故称之为“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
  
因而中医不重视研究形,而孜孜以求的是怎样认识和把握气。
  
气是怎样运行的呢?我们讨论的是人,人也是一种器,一种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的器,器乃生化之宇,故出入升降为其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要求,所以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如此,方有万物的“生生化化,品物咸彰”,方有人的“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人生天地之间,其气运行必和于天地阴阳而不能违,气的出入升降必以四时阴阳的运行为依归,故其运行规律是阴阳五行法则,故有“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之训。
  
五行运行模式得以进行的内在依据是阴阳的相生相克、相互转化,万千变化皆源自阴阳鼓荡。生为顺应,克为承制,“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生则病”,“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而阴阳的相互作用在人体之中既是直接的,又是模式化的,其模式化形式就是三阴三阳。五行模式决定的是状态以构成体系,三阴三阳模式决定的是动态以化应天地。
  
人身之气的所有部分都遵循阴阳五行的运行模式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适应,这就是“气相得而和”了。

气不相得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阴阳五行模式是中医认识气的方式,同时也就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方式。所以基于五行理论的脏腑辨证认识的是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以三阴三阳为依据的六经辨证得出的是人体病理生理动态。当然,二者是密切联系的。而经络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可认为是脏腑辨证的补充,卫气营血辨证可认为是介于两者之间但不很充实。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指导。
  
“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所以辨虚实也;“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所以调虚实也;“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所以辨逆从也;“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所以审病以时位也;“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害则败乱,生化大病”,所以辨生克乘侮也。
  
气不相得的情形大致有:阴阳盛衰不平,治以补泻;阴阳寒热不和,治以温清;气不当位,必将表现为相关部分的虚实寒热和气机紊乱;寒热虚实不解将会产生病理的形,所谓“邪实”也;从外而入的邪气干忤人身阴阳之性同样引起相关部分的虚实寒热。故所言病者,虚实寒热也,要在查其病位病势,察之之法绳以脏腑阴阳。故治法之要一言以蔽之,“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在操作意义上就是“和”。

从操作意义上看治法,总的来说就是令阴阳之气平和,不过这里的“和”不应称为和法,它是一种总体要求,而不是具体操作方法。具体方法有八法之说,这是择其要者而言之,不能视为治法的全部,凡能实现“和”的手段和方式都是治法。
  
需要说明的是,八法中的和法与治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不应混淆,前者是指阴阳和平的要求,后者是对操作方法的指称,表里兼顾、上下同治、气血双补、寒热两解、虚实并调等等皆可称为和法,其意较之其余各法要广。具体到方剂桂枝汤之和是以阴和阳、由中而外(表里兼顾),小柴胡之和是转动少阳枢机以达外(表里兼顾),半夏泻心之和是寒热分消,等等。

本文内容由 知恩 提供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