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内经有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主健运,又宜函藏,所谓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不可须臾离也。故阳虚一证,凡有阳虚不运之机,必伴阴邪泛溢之症。临床见症则或偏于阳,或偏于阴,而又有阳虚轻重之别。是阳虚之证了然于胸,则阴虚之证当可会意也。 杏林箫客与志一两位老师,悉心整理阳虚之证一百余案,启迪我辈后学。余学之后,心甚感念。原文医案分类甚细,然阴阳虽有五脏六腑之别,终属一气周流所致。谨将原文医案删去重复者,并据阳虚轻重不同,按“阳虚欲脱-阳虚不摄-阳虚不运-阳虚不振”四个层次,约略分类,酌加整理,冀其简单明了,方便大家学习。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阳虚欲脱:01-05案 阳虚不摄:06-27案 阳虚不运:28-90案 阳虚不振:91-103案 第44楼有杏林箫客老师关于阳虚证的总结一文,提纲挈领,便于大家从整体上把握阳虚一证。 [ 本帖最后由 无中生有 于 2008/9/10 13:4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