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转贴】认知生死

2011/4/20 12:05| 发布者: 浔峰村夫| 查看: 2090| 评论: 0

摘要: 认知生死 “生死”是一个严肃的主题。对于人来说,生死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 所有的医生,都希望人的病情好起来。但中国古时候的医生却也需要知道如果这个病不能好,大约会在什么时候寿命终结,这是很不容易的事 ...
认知生死 “生死”是一个严肃的主题。对于人来说,生死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所有的医生,都希望人的病情好起来。但中国古时候的医生却也需要知道如果这个病不能好,大约会在什么时候寿命终结,这是很不容易的事。 古时候的医学书籍有没有记载这些呢?有的,《史记》有个故事:扁鹊在齐的时候,见到齐桓侯,只看了看,就说齐桓侯的身体呈现了问题,病程的发展会如此这般……五天之后,病会发展到血脉,再五天又会发展到肌肉肠胃……可是,齐桓侯因为身体上没有任何表象出来,不承认自己有病,做为一个好医生却能看得出来。 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这四个诊法看病的。望诊是属第一步,闻诊、问诊、切诊是后面的事情了。中医古籍都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最好的医生,只要用眼睛一看就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 扁鹊能一眼看出齐桓侯的病,说五天之后会進入皮毛,再五天之后進入血脉,再五天之后進入肌肉、肠胃,再五天要進入筋,再五天之后就深入骨髓,所以二十几天以后就会死。齐桓侯不信,真的在五天之后,十天之后,二十天之后,都应验了,而且到二十几天之后就该死了,再想将扁鹊追回来替他治病,也已经来不及了。扁鹊有一本书叫做《难经》,《难经·十一难》讲,脉不满五十次的跳动而有一次停止,是五脏(肝、心、脾、肺、肾)之中有一脏无气。其实,这也说明了,古时候的中医师就已经知道“心律不整”这件事情是很麻烦的病情。如果不满四十次的跳动就有一次停止,是二脏无气,不满三十次跳动间有一次歇止,是三脏无气…… 五脏中有一脏没有气,就是重病了;两个脏没有气,病就比较深了;到了五个脏都没有气的时候,人就得死了,这就说明了古中医早就知道人怎样生、怎样死。心跳不满五十次而有一次停止的话,这是一脏无气。究竟是哪一个脏无气呢,是肾无气。中医的看法,人的五脏,肺在最上面,也是最外面。依次排下来是心、脾、肝、肾。认为人的呼吸也从肺至心再至脾、至肝、再至肾。现在呼吸到了肝,还没有到肾就回去了,那就是肾没有气了,也就成了“一脏无气”,说明肾气已经先没有了,这样就不行。 当医生的,给人治病时要非常的小心,用四诊“望、闻、问、切”之法,不但要能知道一个人生了什么病,还得要知道病人的生死。 给人治病只是调整有病的脏腑,例如五脏中有一脏无气,在给病人针灸也好、开药也好,就得把这没有气的脏腑调整好,而且恢复正常机能,病人就不会死。 上古中医讲“上工治未病”,到了治已病,就属不得已的情形,要治已病呢,当然就得把脏腑的功能给调整好。 因此,治病也要很小心。人有虚病,用药或用针灸,不可以让他更加重虚的状况,反之,这叫“虚虚”;同样,人有实病,也不可以加重病人实的状况之,反之,这叫“实实”。《难经》讲“虚虚”“实实”都让病情更严重,有这种说法,五脏的脉已经绝于内,不可以再给实其外表。 脉动如果不满五十次就有一次歇止,那是“肾气尽”;扎针也好、给药也好,就必需非常小心。已经内绝了,就不能实其外表,如果反而用针或药去实其外,那就是“阳绝而补阴,阴绝而补阳”,《难经·十一难》就把它叫做“实实虚虚”也叫做“损不足而益有余”,这样病人是会死的,这样的死呀,不是病死的而是医生把他给杀死的。 治病可能让人死,病自己也会让人死;那么医生如何看病,才能知道病人的生死呢? 在《难经》有记载,第十七难说,有的病会死,有的病就算不治也会好,也有的人连年月很久都不会好病,这种攸关病人的生死存亡,都可以切脉知道。以下的几个例子可以让人分辨: 一个人喜欢闭起眼睛而不想看人,这种“闭目不欲见人”是属于肝病,如果是肝的病,就应该相对的得到肝的脉才对,肝脉就是弦急而长,假如摸不到弦急而长的脉,却反而摸到了浮短而濇的肺脉,肺属金,而肝属木,金会克木,这种“贼邪”之脉它就不是好现象,死。 另外,假如说病人喜欢张开眼睛,不能瞑目闭眼,这种是属于心的病,如果他有感觉到干燥而热,渴得一直想喝水,并且心脏下方觉得好像拉着、很紧、很闷的样子,叫“心下牢”,如果又得到脉速度很快,并且又紧又实的心脉,就表示的确为心病。可是假如病人得到的却是沉濇而微的金水之脉,那也是死。意思就是心病就应该得心脉。 再看一个病,吐血、鼽衄血,从胃而来的叫“吐血”,从鼻子来的叫“鼽衄血”都是属于从身体的上部出血,叫做“血热妄行”。既然是血热,血已经流出来了,血就应该静而且凉,凉下来了,摸出的脉就应该是沉细的凉脉;可是,如果看到了浮大而牢,浮取脉出现很大,而沉取的话又极度有力,就是血液并没有凉下来,这也是死脉。 另外看一个病情,叫做“谵语、妄语”,一个人说胡话了,自己都不知道说什么了,讲出来的话人家都听不懂了,见到很亲的人也不认识了,这种谵言妄语的人,在中医学上,认为这应该是非常严重的热象,脉就应该是浮大、洪大的热脉,这还不算,身体也应该热热、烫烫的,多半是突然得到急性的感染,才会发生这种身热、谵言、妄语。假如他反而出现手足厥逆,摸起来都是冷的,并且切脉却沉细而微的话,这也是死脉。 病人大腹而泻的例子,肚子胀大,并且会腹泻,这是大肠有病,切脉应该得到微细而濇。因为虚,所以脉微细,属大肠,所以有濇脉,可是病人却得到寒、实兼有痰饮的那种紧大而滑之脉,也是死。 由此可见,中国古时候的医生早就知道,病会向好的方向和坏的方向发展。向好的走是生,向坏的走就是死。一个好的医生,能知道病情将来会怎么样,经云:上工治未病,那就不让病继续发展着往坏的走,这样病人就可以给治好。 《难经》的二十四难,讲到十二经络手足三阴三阳气绝时的状况,例如足少阴肾的气绝时,会发生骨枯的现象。少阴肾旺在冬,它是主骨的,冬脉应该能温暖骨髓,可是假如骨髓现在不温了,肉跟骨之间就不能接在一块儿,叫做“肉不着骨”,骨与肉不能相亲,不能相黏着在一起,这时肉就濡软而萎缩,在牙齿可以见到这个现象,病人的牙齿好像变长了,实际上就是牙龈肉萎缩了,牙龈的肉跟牙齿之骨不相接在一块了,于是见到“齿长而枯”的现象。另外,头发也跟肾有关,所以也会有“发无润泽”的现象,因此说“无润泽者,骨先死”,中医师还可以判断病人何时会死!戊日笃,己日死,就是说到了天干的戊日,病情会严重,而到了己日就死。 戊己都是属土的日子,土能克水,于是肾气绝,土气旺就克肾,因此“戊日笃,己日死”。 由此可见,古中医对于生死这么大的事情,能够判断得很清楚,这样才能使人保持了健康,而且也不会因为不明不白何时该走那个不归路,死也有死的尊严。

本文内容由 精气神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