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米伯让治臌胀医案

2011/6/21 20:54|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9304| 评论: 0

摘要: 米伯让,中医内科专家。陕西泾阳人。早年从师习中医。1943年起开业行医。历任西北医学院讲师、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陕西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 ...
米伯让,中医内科专家。陕西泾阳人。早年从师习中医。1943年起开业行医。历任西北医学院讲师、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陕西省中医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陕西分会副会长,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擅长中医内科及针灸。对钩端螺旋体病、克山病、流行性出血热的辨证施治较有研究;提出钩端螺旋体病可分为伏暑、温湿、温燥、温黄、温毒、暑痉先进整型。著有《中医对钩端螺旋体病的认识与防治》等。
  [案例一] 魏某,27岁,女,农民。以“产后腹胀18日”之主诉于1959年 10月12日收住院。入院后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腹水”,转中医治疗。症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头晕气短,腹胀脐外凸,双下肢浮肿,双足发凉,口苦,便溏,有恶露。舌质淡苔白,脉细弱。中医诊断:臌胀脾肾阳虚证。治宜温肾健脾,化气行水。方用济生肾气汤,每日1剂,连服6剂。
  二诊:腹胀减轻,尿量增多,无恶露,大便每日1次,脉舌同前。继服上方3剂。
  三诊:腹胀消退,腹变平坦,面色较前红润,下肢浮肿消失,饮食增加,但食后腹稍胀,舌淡苔薄白,脉象虚细。治宜健脾益气,温阳利水。方用六君子汤加附片10.5g,车前子35g,6剂。
  四诊:诸症消失,无不适,苔薄白,脉象缓细。痊愈出院。注意休息,内服舒肝丸调理。
  [评析] 肝硬化静止期或者肝功能代偿期临床症状较轻,仅有乏力、腹胀、两胁不适、大便时干时稀等表现,或者不出现症状,体格检查时发现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表现,属中医学“积聚”范畴。一般认为与感受湿热疫毒、饮酒过度、情绪不畅有关。由于一些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肝脾受损血瘀胁下而成。对肝硬化早期的治疗,首先要治疗病因,而目前抗病毒药物对乙肝病毒作用不理想,调节免疫也缺乏特效药物,因此,当前主要研究是中草药抗纤维化。活血化瘀类药物可以降解胶原纤维并使其发生逆转,如丹参当归赤芍桃仁及其一些复方制剂。并能改善肝功能,调节机体整体状况,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改善肝内血流及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功能状态,从而有利于本病的好转和恢复。
  肝硬化活动期主要表现为腹水,常常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所以中医治疗主要按“臌胀”、“昏迷”来分别辨证。臌胀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至青筋显露、下肢浮肿为特征,类似于肝硬化腹水,多由于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感染虫毒,劳欲过度,以及黄疸、积聚失治,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可归纳为攻、补及攻补兼施3种方法。由于本病是本虚标实,纯实与纯虚证为少见,因此,寓攻于补,寓补于攻,常根据病人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攻补兼施之法。尤其是肝脾肿大,不光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还应把握时机,必要时行外科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肝硬化引起的昏迷称肝昏迷,又称肝性脑病,临床主要特征为神志障碍、意识不清、躁动、昏睡、昏迷不醒,是危急症候,相当于祖国医学所述的昏迷、神昏等,主要由于热毒内攻,阴阳气血逆乱,湿浊上扰,闭塞清窍,神明失守而成。
  总之,人体气血水代谢异常则产生肝郁气滞血脉瘀阻、水湿内停等病理变化,因此,治疗上常采用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消积化瘀、利湿退黄、通利小便、攻下逐水、调理脾胃、扶正固本等方法。虽然古人认为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但应始终重视肝血瘀滞为诸证候之本,治以活血化瘀之法,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余问题可随之好转。在此基础上,虚者加入补药,实者加入泻药,热者加入清药,寒者加入温药。
  本案中医诊断为臌胀,属脾肾阳虚证,先后用济生肾气汤、六君子汤加味,并以舒肝丸调理而愈。济生肾气汤系金匮肾气汤加牛膝、车前子而成,为温阳利水的代表方。米老所用之济生肾气汤,与前人济生肾气汤组成虽然无异,但用量却大不相同。其方药为:熟地28g,山药14g,山萸肉14g,茯苓35g,丹皮10.5g,泽泻17.5g,肉桂10.5g,附片10.5g,牛膝10.5g,车前子35g。上药加水煎出600ml,每日3次分服。
  在一般情况下,臌胀腹水较重者,宜先以舟车神佑丸等峻下逐水,待腹水消其大半后再服济生肾气汤或六君子汤加味调治。而本案系产后并发臌胀,其脾肾阳气之虚已不堪再行攻逐,故直接采用温肾健脾利水之法。
  [案例二] 周某,男性,25岁,工人。以“腹胀4月,四肢浮肿,咳嗽1月余”之主诉于1959年3月24日入院。入院后西医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右侧胸腔积液”,转中医治疗。症见:精神不佳,面色苍黄,形体消瘦,腹部膨隆,脉络暴露,腹胀尿少胸闷气短,咳嗽吐黄痰,时有血丝,鼻衄,下肢浮肿,头晕,乏困无力,皮肤发痒,纳少,双手肝掌,手背及两上肢见蜘蛛痣,肝脾肿大,有痛感,舌质红苔白,脉象沉弦。中医诊断:①臌胀;②支饮。证属脾虚湿阻,饮停胸胁,治宜健脾消胀,通阳化水,攻逐水饮。方用①十枣汤,每日1剂,连服3剂。②胃苓汤加车前子35g,3剂。
  二诊:胸水减少,腹胀减轻,尿量增多,下肢浮肿,乏困无力,胸闷,舌质淡,苔薄白略腻,脉沉细。继服胃苓汤加车前子35g,连服15剂。
  三诊:腹胀明显减轻,下肢轻度浮肿,尿量增多,大便每日2次,质稀,苔白,脉沉濡。继用上方加附子10.5g,连服6剂。
  四诊:胸透右侧胸腔积液已消失,下肢稍浮肿,腹微胀,舌苔薄白,脉沉细。继服上方6剂。
  五诊:腹水、胸水、下肢浮肿消失,舌淡苔薄白,脉细。痊愈出院。注意休息,节制饮食,内服六君子汤6剂调理。
  [评析] 臌胀而合并支饮,即腹水而又见胸水,证候复杂,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本案先用十枣汤攻逐水饮,继用胃苓汤加车前子健脾利水,各服3剂,即见大效。后继服胃苓汤加味,并用六君子汤善后而愈。米老临床见腹水不下,或兼有胸水、腹胀气喘、不能平卧者,每用十枣煎汤,送服十枣散3.5~10.5g,待其水消大半,即可停药调理。其方为:甘遂(面煨)、芜花(醋炒)、大戟(醋炒)各等份,共研极细末备用。十枣汤对胃有刺激,不宜连续服用,可根据患者体质情况,间断使用。也有将十枣汤散剂装入胶囊(每粒0.3g),第一天服1.5g,以后每天增加0.3g,至3g为止,大枣煎汤每晨空腹送服。
  十枣汤临床应用甚广,除肝硬化腹水外,有关用其治疗渗出性胸膜炎肾病综合征、癫狂、颅内压增高症、妊娠妇女羊水过多等的报道亦不少见。惟其毕竟属于攻逐之剂,易伤正气,用时必须辨证准确,剂量精确,服法正确,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本文内容由 梁知行 提供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