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初学中医时,对陷胸汤、泻心汤这样的名字总是有一点莫名的恐惧。总是觉得不是重症,恐怕轮不到用这般名称骇人的方剂的。然而几天前的感悟,带给我很多新鲜的体会,愈发的觉得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也许是身体越来越好的缘故,额上发了几个痘痘。一开始的时候不以为然,以为过几天自会痊愈,亦没有处方调理一下,谁知几天下来却越来越严重了。知道非要用点药调养一下不可了。 于是诊脉,似乎六部脉皆平,舌相亦正常。仔细切脉,在右关浮取,找到了特异性,是略浮大。联想到这两天有很轻微的心下嘈杂,知道胃降的机能出现了问题,于是胆火上逆,痘痘就出来了。处方如下: 茯苓10甘草5麦冬5五味子5半夏10生牡蛎10生瓦楞子5 用药七天后,痘痘已经好转很多。 服上药其间的一天,洗完澡,正躺在竹席上准备入睡,脑子里顺便思考点中医的问题。很自然的从上方想到了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由以下几味组成 半夏半升 黄芩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以前读过曹颖甫的书,他的一个理论我的映象很深,是说姜甘枣三味是半个理中汤。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在仲景的很多方子,都有这几个药物在起到调變中焦之气的作用。在半夏泻心汤中,姜甘枣三味加上党参,基本上是一个理中汤的格局。而半夏降逆止哦,黄芩清相火,除胆火这上逆,黄连除心火之亢盛。(在这个方子中,心火是受胆火上逆的影响,而不能正常的回归到肾脏之中,所以黄连的用量最少,只作为佐使药使用。)所以分析这个方子,可以理解,泻心汤所说的“痞”是一个自觉症状,而不像陷胸汤的那种他人可以触诊感知的他觉症。“痞”是由于中焦虚弱,升降失司引起的气机紊乱,所以说“但气痞尔”。这样的病正如仲景强调的那样,是绝不能用陷胸汤的。而泻心汤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从以上对方剂的分析看出,病人大致会有以下的证: 1、口苦,咽干口渴(部分会有呕吐恶心症状)。 2、右胁胀满不通。 3、心下牵连食道嘈杂,有烧心感(胆汁上逆食道之象) 4、右手寸关浮弦。 5、舌苔厚,略黄。 天缘凑巧,在想通了泻心汤的方义几天后,果真就碰到一个如上症状的半夏泻心汤证的患者,径直开了泻心汤的原方给她。在用方三天后,症状消除,病人欣喜,我亦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