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东垣清燥汤为主治疗干燥综合征

2011/6/24 02:07|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10580| 评论: 0

摘要: 东垣清燥汤为主治疗干燥综合征 孝义市李荣峰中医诊所 李荣峰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尤其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按症状中医应属于“燥症”范畴,“润燥”当为其正 ...



东垣清燥汤为主治疗干燥综合征




孝义市李荣峰中医诊所   李荣峰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尤其是唾液腺泪腺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按症状中医应属于“燥症”范畴,“润燥”当为其正治之法。然而在临床上被现代医学确诊后的干燥综合征患者除有典型的干燥症状外,大多伴有白苔,身倦等湿象的存在,不符合单纯润燥的条件。笔者结合“气机升降理论”,“脾主升清”,“脾为胃行其津液”和脾在水液代谢等方面作用的理论,认为这种病理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机体水液代谢与输布,饮食精微转输与利用的紊乱及不平衡状态所致,在这一病理过程中,脾的转输功能失常至关重要,近几年来,我用健脾燥湿升清行津之法为主的东垣清燥汤治疗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探讨如下:




一  东垣清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理论依据:脾主升清,乃脾之特性,古今书籍对“清”之诠释,皆指精微物质而言, 所谓"升",即上升之意,所谓"清",是指水谷精微营养物质,而"升清"即指精微物质(含水津)的上升布散。经过脾、胃和小肠等消化后生成的精微物质是在脾的升清作用下,上输于肺,并通过心肺,分布到周身各处。因此,脾的升清功能正常,则各脏腑组织器官得到足够的水津滋润和物质营养,功能活动才能强健。《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津四布,五经并行”。说明在水津代谢过程中脾有生津,升津的作用,肺有布津的功能。气机升降出入协调,脾的转输功能正常,则入胃之水源源而至,达肺之津续续而来,自然肺津可布而燥渴自止。若升降出入障碍,脾失转输之职,不能生津,升津,而饮入之水虽多,无以达肺润燥平焚之用,反成滋湿碍脾之弊,所以升降出入障碍,脾的转输功能失常引起的水谷津液输布和利用上的不平衡及代谢紊乱是本病的根本原因。口为脾之窍,诞为脾之液,口之迎粮纳谷,需唾液之消化,水津之上荣于口,诞液之得分泌,实皆脾之升津所为。且涕,泪皆属津液,也赖脾之升津敷布,始能达其所,溢其窍,可见脾气升清关系到水津之上荣,故脾主升津也。




东垣曰:“气少则津液不行”,脾气不升,水津不得上承,口无津液之滋润,诞无津液之来源,则口干作燥,甚则口无诞,涕泪皆少,此乃脾不升津之燥象表现。肺为水之上源,脏之华盖,故脾虚气少,津不上承的燥症当与肺阴不足,肺燥之证相鉴别。脾燥之由源于阳虚,脾虚津少,口干诞少是其主症,肺燥邪热,口渴咽燥为其证候。口干口渴之情迥异;诚如张景岳云:“口干口渴,大有不同,盖渴因火燥有余,干因津液不足。”且脾开窍于口,口干诞少,纳谷为之逊色,肺司呼吸,燥热伤津,呛咳为其特征,也是泾渭分明。故一寒一热,一干一渴,一涉及饮食,一关系呼吸,当可分辨之。可见本病虽属燥症,但并非一般燥热伤津的内燥征,而是脾气虚之人,水湿代谢障碍,湿邪阻碍气机,升降失常,脾失转输之职引起的机体水液代谢与输布,饮食精微转输与利用的障碍,这就造成尽管有常量或超量饮食摄入体内但不能为正常利用而成本病;




东垣清燥汤本为湿热犯肺之方,而其成份却是以健脾升阳,清热燥湿为主,可见肺受湿热也需从脾论治,一者达肺润燥平焚之物需从脾的转输升清而来;二者湿为脾生之物,犯肺则碍肺,使肺津不布而燥喝生,治脾既可断生湿之源,又可复升津之主。




方剂组成及应用:




(一)方药组成:黄芪人参五味子柴胡升麻白术苍术,泽泻,猪苓茯苓陈皮甘草,神曲,黄莲,黄柏,当归生地麦冬




(二)加减:临证时,一般原方加葛根一味,根据身体状况重在剂量增减,有瘀血征象或病程过长者,加活血化瘀




(三)方义:本方由生脉散,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和四苓散加味组成:以健脾升阳为主,益气利湿为辅,佐以滋阴清热,共凑补泻兼施,润燥同用之方;苍术,莲,柏合四苓清热利湿,补中益气合葛根健脾升阳以升津,生地,麦冬引阳入阴,反佐生津,与五味子,甘草酸甘化阴,选神曲平稳消食健脾之药,消而不伤于正,健而可运于中,既能调脾胃,不碍他药功。葛根,“升麻,柴胡所以升清,猪苓,泽泻所以降浊使湿热从小便出,则燥金肃清,水出高原而诸证平矣”。(《成方切用》)




(四)临床应用:病机无错杂,不足言凝难。本病为凝难病,征象为干燥少津,本质为水津不布,所以临证时应注意:(1)要“谨守”机体水液代谢与输布,饮食精微转输与利用障碍这一“病机”,澄清水津不布的障碍物,或湿或瘀“各司其术”;(2)要把握正邪定君臣,一般健脾益气升津为主,在邪气过盛时,也可暂以祛邪为主;(3)治湿必佐保津,以求引阳入阴,同气相求。(4)健脾必佐保肺,健脾可生津液,升津液,保肺可朝百脉,布津液。




三 典型病例




郭XX,女,58岁,孝义市人,2002-6-20初诊,(病历 [9]41页)




患者一年前因口眼干涩,身倦疼痛等杂症缠身,多处医治,不仅难以控制,反而日益加重,后到天津一医院定为干燥综合症,经治疗效果很好,病情稳定后回来,但停药半年病情死灰复燃。现症:口干,口中不和,多处口腔溃疡,全身困倦乏力,食欲不好,伴有腰及两肩疼痛,脉右寸关实,左细,两尺不及,舌暗红,苔白黄厚腻;根据脉症施用下方:柴胡12,当归15,枳壳10,苍术12,厚朴10,陈皮6,丹参20,葛根15,元参12,泽泻10,藿香10,甘草6,猪苓8,茯苓12,白术12,官桂2.4,白芍15,水煎服三剂。




2002-6-27日复诊,(病历 [10]3),服上药效果一般,无明显变化,现以腰痛,脚跟痛,咽部稍充血,疼痛,溃疡为主,困倦乏力亦较前加重,病容十分痛苦,右脉沉而小实,左脉细弱,两尺不及,舌质淡红,苔白黄。观其脉症,以虚为主,湿热并存,故选用东垣清燥汤加僵蚕,葛根,元参,煎服三剂,




2002-7-24日三诊,服上药诸症大减,精神大增,但症状仍在,续用上方九剂,症状全除,后遵上法蜜制丸药一料,以资巩固。时隔一年,反映很好。

本文内容由 hillman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