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站在中医生背后的配角----煎药员和调剂员

2011/10/21 02:46|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1398| 评论: 0

摘要: 他们,在高温高湿环境里代煎中药,一站就是一天,为患者提供便利服务;他们,在中药材的粉尘中争分夺秒抓药,相当于一天走20公里路,为的是让患者尽早拿到药。他们,是站在医生背后的配角,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 ...
他们,在高温高湿环境里代煎中药,一站就是一天,为患者提供便利服务;他们,在中药材粉尘中争分夺秒抓药,相当于一天走20公里路,为的是让患者尽早拿到药。他们,是站在医生背后的配角,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

每天站着煎50多锅中药

煎药员:

每天站着煎50多锅中药

7点30分,记者来到位于宽街的北京中医医院,顺着空气中的药味,找到中草药代煎室。推开门,浓烈的中草药味伴随着热乎乎的蒸气扑面而来。

一个姓薛的小伙子正穿梭于十几台煎药机和包装机之间,不停地忙碌,额头上尽是细细密密的汗珠。小薛家住管庄,今天上早班,五点半,小薛从家里出发,七点前到代煎室,清洗完煎药机,再和同事一起,把医生在头一天下午四点以后开出的代煎中草药,依先后顺序按煎药流程进行操作。

将中草药包放进煎药锅内,加水,关盖,按动“运行”绿色按钮,煎药机开始工作。熟练完成这套操作后,小薛擦了擦脸上的汗,三步并做二步地朝“嘀嘀”作响的另一台煎药机走去,“煎药机发出的‘嘀嘀’声提示药已煎好。”小薛边说边打开煎药机底部的压力阀门,几乎同时,白色热气“刺刺”地冒出来,“动作稍慢一点就会被热蒸气或者煎药机的锅盖烫伤。”煎药机的主体类似于我们家里煮肉用的压力锅,煎药时锅内加压,药煎好后通过释放蒸气使压力回零。锅内的压力数值显示在煎药机外置的压力表上,一目了然。煎药机工作时,锅盖的温度高达100度,释放的蒸气温度可达120度。

代煎室里唯一一个女孩小谢为了防止胳膊被烫伤,戴着“套袖”。小谢今年刚24岁,158CM的身高,中医中药学本科学历,刚来代煎室工作一个多月,已经熟练掌握煎药的每个流程。面对陌生的高强度工作,“第一天累哭了,回家胳膊疼得抬不起来,想撂挑子不干了。”小谢毫不掩饰当时的情形,“一周后才适应,男人能干的活,我也一样能干。”说着,小谢单手拎起一个装着“药渣包”的铁皮桶,向指定放置点走去。

“中草药进入煎药机之前要用水泡上半个小时,这样在煎制过程中,才能把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有专人负责浸泡中草药和运走‘药渣子’,但忙时大家都伸手帮忙。”代煎室负责人说,现有的74台自动煎药机, 9名煎药师傅分早、晚两班,每人负责8个锅、2台包装机。现在平均每天要煎500锅中草药,天气转冷后,每天的煎药量可达600锅,相当于每天每人至少煎50锅。

午饭前,在锅内压力的作用下,小薛熟练地把一锅煎好的中药汤“转移”到包装机最上端的透明桶中。桶的形状和大小类似于饮水机上的水桶,调节包装机上的红色按钮,设定数值为14,14袋摸起来还烫手的中药“排着队”跳进盛药筐里。“我们根据医生处方单设定包装数。”小薛从包装机上取下处方单,签上自己的名字,连同标有患者姓名、取药号、中药剂数的单子,一起放在盛药筐内,送到取药窗口。

人歇,机器不停。11点,煎药室留一个师傅值班,小薛和其它同事拿着饭盒去食堂吃饭。“因为机器长时间超负荷工作,问题不断,为了不耽误煎药,遇到小毛病师傅们自己动手修,大问题只能找厂家维修人员。值班师傅正和记者聊着,小薛和同事陆续回来,最后一个师傅回到煎药室的时间是11点半。

无一例外,吃过饭的师傅们没有片刻休息,就分别回到自己负责的煎药机旁,埋头干活。下午三点,忙碌了一天的小薛松了口气,“下班回家!”“站了一天,累不累?”面对记者发问,小薛憨憨地笑了,“习惯了。值晚班的药师更辛苦,要经常加班加点,把当天下午四点前开出的代煎药煎好,这是规定。”

足不出户 调剂室内日行20公里

调剂员:

足不出户 调剂室内日行20公里

离代煎室一墙之隔的,是专门为代煎药患者配药的小调剂室,一眼望去,两排容纳几百味中草药的“药斗”,两排存放中草药的货架。 48岁的老刘戴着口罩,忙着把堆放在外间的中草药箱搬进来,一箱箱拆开,取出袋装中草药,搁在货架上。老刘的职务是库房周转,负责搬运和往“药斗”里添补短缺药材。从业多年的老刘经验丰富,“根据出诊医生的开药特点,我们预估出每天的用药种类和用药量,要求厂家按我们的预估量每天来送货。送来的药当天基本能用完,库里只存少量药材,一是节省占地,二是厂家的中药储存条件更优越。”与老刘搭档是两名负责抓药的调剂员,拿着小秤,不停地往返操作台与“药斗”间,看见短缺药材,随时提醒老刘补上。在看似摆放无规律的货架上,老刘能精准地从几百味中药材中锁定“目标”。

相比小调剂室,大调剂室更显忙碌。四名调剂员、一名复核员、一名库管周转组成一个“协作”小组,大调剂室共设六个小组,分工负责六个窗口取药服务。

“调剂员抓药,复核员挑错审核。”负责人郑药师说,大调剂室的服务对象是无需代煎药的门诊抓药患者,每天平均出药量13000-15000剂。平均20秒,每个调剂员就要出一剂药,一天下来,虽然足不出户,也相当于走了20公里的路。一名调剂员曾经在脚上绑了计步器,计算一天究竟能走多少步,计算到半天的时候,计步器显示的计步数是5000步。“手脚不麻利不行,面对雪片一样的处方单,调剂师只有脚步不停,才能与医生开处方的速度保持一致,让患者尽早拿到药。”郑药师说。

“一名调剂的药师要为医生开出的处方调配汤剂,比起西药和中成药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以前,一张处方最多14剂药,每剂药平均12味以下。现在,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外地患者、出差患者,开一次药少则20剂,多则90剂。每剂药平均20味以上,单味药剂量也是增多减少。”

和不停走动的调剂员相比,复核员坐在操作台旁边的椅子上,看上去显得轻松不少。但郑药师的一番解释改变了记者的想法,“复核员的工作不比调剂员清闲,这个岗位对从业素质要求很高。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规定,需要考取难度较大的‘主管药师’证书,具备主管药师资格的人,才能做复核工作。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对照处方单,核对每一位药师配好的药,除了要认准认全几百味中药,还要细心。调剂与复核都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复核药师不但要把调剂的药味复核清楚,还要对处方中的药量和配伍进行把关。“经常是半天下来,就已经头晕眼花。”一名复核员说。

除了累,调剂室的工作人员还要承受中药粉末带来的粉尘污染。“风扇的扇叶每隔两天就蒙上厚厚的一层灰,必须拆下来清洗,即使这样维护,也挡不住这几台风扇隔三岔五的‘罢工’;夏天穿的白大褂,粉尘和着汗水,一天就变了颜色。长期在调剂室工作的人,最容易患上静脉曲张鼻炎咽炎等慢性疾病药房的药师每年都有因腰疼骨科住院的。”郑药师说,超过40岁的人,在体力上很难适应紧张的中药调剂工作。


记者:田晶

来源:北京晚报

本文内容由 梁知行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