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外资紧握中药专利 “洋中药”大肆返销中国市场

2011/11/1 16:04|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2675| 评论: 0

摘要: 近日,一则关于“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药品,但其知识产权在中国以外地区的销售权却被卖给了瑞士诺华公司”的帖子引起热议。   近年来,外资药企利用中国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缺陷,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来获得中 ...
近日,一则关于“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药品,但其知识产权在中国以外地区的销售权却被卖给了瑞士诺华公司”的帖子引起热议。

  近年来,外资药企利用中国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缺陷,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来获得中国中药知识产权,或利用研发优势直接注册中成药专利和商标,然后再将“洋中药”返销中国市场,已成多款中成药的“国际惯例”,我国中成药贸易自2008年就开始持续出现逆差。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我国国粹的中医药,亟须增强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意识,才有望巩固国内市场并成功走向世界。

  中成药外贸频现“逆差”

  记者在北京市场做调研时发现,不少顾客面对药品保健品专柜中的各类包装不同、价格各异的中药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买哪种药好,这时售货员从柜台中取出价格较昂贵的“洋中药”对顾客说,这个是进口的,疗效可比本地生产的“纯中药”好多了。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中成药进出口达4.11亿美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93亿美元,同比增长18.05%;进口2.18亿美元,同比增长23.71%。中成药贸易自2008年开始持续出现出口逆差,2010年逆差额增势加大。我国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进口量要远大于出口量,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注意。

  近年来,日韩、东南亚等国家从我国低价购入原料药,再行提炼加工后高价返销中国市场。同时,外资药企迅速收集研究我国民间的中药秘方并申请专利。与此同时,国外药企到我国申请专利保护的中药数量却在逐年增长。并且目前全球至少有70多个国家制定了草药法规,世界草药市场的年销售额正以年均10%-20%的速度递增。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吃“洋中药”的时候,外资药企也正在因此赚取巨大利润。

  “洋中药”的标准化意识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中医院临床应用中医药的比例在明显减少,中医药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由此出现了中医事业萎缩和人才匮乏的现状,中医医院和中医人员被严重“西化”,中医拒绝用传统方式给病人诊治,中医特色优势也由此淡化。

  作为“国粹”,中国理应在中药领域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但近年来,中国中药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始终未见明显增长,一直停留在1700项左右。有数据显示,中国在国外申请中药专利有3000多项,而外国在中国申请的中药专利高达1万多项。据媒体报道,我国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

  标准化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瓶颈。有业内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中药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申请专利的难度较大,而且不少中药作为保密的秘方存在,尽管疗效显著,但药理却难以验证。由于每种药都需要大量的临床药理试验,这将推高中药的研发成本,使企业不得不用高价将“自种的果实”让外人“摘走”。

  保护中药应重抓知识产权

  申请专利遭遇标准化难题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无力,目前的传统中药正在受到返销中国的洋中药的巨大冲击。

  “好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都在中国,‘洋中药’大举入侵是不正常的现象,守住防线已经刻不容缓。”北京房山中医医院院长徐希胜认为,如果“土中药”不尽快想办法抵御“洋中药”的冲击,中国在中药市场上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因此,保护我国传统的中药产业,必须尽快出台用于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尽早避免发生中药知识产权被外资不当占有的事件。中国中药界也应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尽可能把中药的资源优势和专利开发紧密联系起来。

  徐希胜表示,相关部门应在努力提高中药科技成分的同时,加大对中成药生产的研发经费投入,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中药研发企业一定优惠政策,让传统的中药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成为造福人类的瑰宝。


记者:李子君

来源:北京商报

本文内容由 梁知行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