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由“民间中医”引发的几点思考 泰然居士

2011/12/30 03:34|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1291| 评论: 0

摘要: 由“民间中医”引发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关于民间中医的呼声越来越高了,许多中医人士认为,中医的正统在民间,要发扬中医,必须从民间做起。 中医的“民间”与“学院”之分,并非始于今日,历史上自古就有“大 ...

由“民间中医”引发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关于民间中医的呼声越来越高了,许多中医人士认为,中医的正统在民间,要发扬中医,必须从民间做起。

    中医的“民间”与“学院”之分,并非始于今日,历史上自古就有“大医”和“铃医”(又称为“草泽医”等)的区别。赵学敏的《串雅》是历史第一部关于铃医的专门著作,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民间秘方验方、单方等。他在本书的自序中说:“为问今之乘华轩、繁徒卫者,胥能识症、知脉、辨药,通其玄妙者乎?俨然峨高冠,窃虚誉矣!今之游权门、食厚俸者,胥能决生死、达内外、定方剂十全无失者乎?俨然踞高座、侈功德矣!是知笑之为笑,而不知非笑之为笑也。” 周学霆在《三指禅》中亦称:“世之所称大医者,我知之矣……其出门也,衣轻策肥,扬鞭周道,意气可谓都矣;其诊脉也,凝神闭目,兀坐终朝,经营可谓苦矣;其开方也,咀笔濡毫,沉吟半晌,心思可谓专矣……辗转纠缠,酿成不用,可胜惮叹!”而铃医中妙手回春的例子也时时见于记载,《夷坚丙志·韩太尉》:“迁御医王继先诊之,曰:‘疾不可为也,时气息已绝’。适草泽医过门,针其四体至再三,鼻息拂拂,微能呻吟。”明朝太医盛寅患头痛,“寅晨直御医房,忽昏眩欲死,募人疗寅,莫能应。一草泽医人应之,一服而愈。帝问状,其人曰:‘寅空心入药房,猝中药毒。能和解诸药者,甘草也。’帝问寅,果空腹入,乃厚赐草泽医人。” (《明史·盛寅传》)由上可见草泽医中人才济济,其医术比那些妄称“大医”之辈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电视剧《神医喜来乐》中也将来自民间的医生喜来乐凭借其医术高超,与太医院的太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医发展到了今天,更面临着种种挑战,许多“学院中医”不能很好的利用中医的方法治疗疾病。他们学历虽高,却“有其名而无其实”,中医在他们的手里很难得到发展,甚至最后会葬送在他们手里。他们并不具备中医诊疗的能力,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西医课程过多,中医的经典著作却被废弃了。中医基础不牢固,许多该掌握的内容没有学深学透,而临床能力又不足。思想认识上仍未树立对中医的信心

    面临以上情况,通过“民间中医”,确实是一个研究推广中医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中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是农民,相信中医的也多是农民。在民间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亟待开发研究。因此,我们要努力发掘民间中医中有效的东西,不能将其埋没,但民间中医的缺点在于:
    形成民间中医的理论体系
   (1)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2)对其适应症掌握不严,描述不确切,所以有的有奇效,有的无效;
   (3)缺乏系统性、理论性,可以将其形容为一颗颗散碎的珍珠,没有将其串连起来的体系。
    但人们看重的往往只是治病效果,并以此来评判其水平高低,而不论其是来自民间还是官府。
    因此,民间中医要发展壮大应该采取这样的办法:

   (1)联络民间中医,收集民间中医知识。在民间,肯定有相当一部分对医学知识有真才实学的人。这些人或许本身不行医,其祖辈或父辈行医而家道中落,或无故改行等。其所具备的医学知识都是应当受到重视的。其祖辈或父辈遗留下来的家传秘方、名医遗著等也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其独到之处肯定有补于现代医学。他们有的或许想重操旧业,但政策不允许,只能将医学知识埋没,以致失传,岂不是医学的一大损失?因此,在搜集中行不行医不重要,关键是看其是否具有医学知识。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正是由于采访了所有具有医学知识的农民、艺人等,将他们的闪光点收入到自己的著作中,才会流传不朽。而不是关起门来开讨论会或闭门著书而成的。对有行医意向者亦应准予其行医。通过考试或经证明取得行医资格,办理证件。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医疗机构除了每年定期定额从毕业生中选拔人才外,还应在某一时期对社会上的人才进行“收买”,或主动联络人才,就好像周文王求贤于渭水之滨,刘备三顾茅庐,封建时期的“招贤馆”等,设法邀请他们出山,无疑会给现在的医学增色不少。还应搜集家传秘方、名医遗著等,求贤于天下,求遗书于天下,广开献书之路,大收篇籍,广纳贤士,广开言路,一定会出现像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他们的物质基础是齐都的稷下学宫。报纸杂志也可以开辟关于“民间中医”的专栏,广泛征集稿件,不论其是否有单位,是否行医,凡是关于医学的知识,有创新,有独到之见的,均予以采纳。
    另外,许多常年用中医药知识服务于百姓的乡村医生,也可将之视为民间中医。

   (2)致力于研究民间中医的人。可以是大学院校的毕业生――这是他们学以致用的绝佳途径。也可以是中医院的专家。成立专门的组织,广泛搜集资料,将民间中医的一技之长加以整理,然后使理论系统化、条理化,并加以验证推广。对于民间中医提出的理论应加以研究提高,但不能只停留在整理的水平上。

    发扬中医从民间做起就如同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这样基础稳固,前途光明!扎根民间,大有作为!

    然而,研究民间中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形成一个学术流派,而是为了补充完善中医,使之更好的为病人服务。中医不管是来自民间还是学院,扎根民间也好,攻读经典也罢,目的都是为了能更好的掌握中医的理论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推动医学发展。

    进而,医不分中西,治病是最终目的,二者虽然着眼点不同,但都是作用于人体,目的都是治愈疾病。二者各有所长,应该互相学习借鉴,而不应该各执门户之见,互相谩骂,而现在这种情况是非常多见的:将中医骂得一文不值者有之;排斥西医,提倡完全中医者亦有之。甚至在中医界一有人提出中西医结合,就立刻会有人出来反对。这些对医学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有人认为中西医是两种并列的体系,不能结合,我认为是不正确的。中医和西医研究的都是同一人体,为何对于同一疾病会有两种不同的理论来解释?二者肯定有融合点。西医治不好的为什么中医能够治好?西医在治疗上的长处就完全能用中医替代吗?这就需要互相补充,需要中西医联起手来,共同合作。外国人诋毁中医可以,但中国人绝对不能诋毁中医!

    因此我建议以民间中医为契机,发展医学事业,在医学领域有所创新,有所发现,为医学的发展作出贡献。如果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则更是中医的莫大光荣!而不应该自我局限,自我封闭,那样道路将会越走越难!


[ 本帖最后由 泰然居士 于 2007-4-21 01:23 PM 编辑 ]

本文内容由 王光宇 提供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