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手足三针 的临床神奇之处

2012/1/6 02:05|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7335| 评论: 1

摘要: 介绍:目前掌握这种疗法的人已经把它作为自己的不言之秘了吧?否则为什么张先生在二十年前讲过很多次课后我们后学者竟闻所未闻,网上也找不到呢?多亏我的同学买过他的《杂病论治》,看后对其“手足三针”理论深入研 ...
    介绍:目前掌握这种疗法的人已经把它作为自己的不言之秘了吧?否则为什么张先生在二十年前讲过很多次课后我们后学者竟闻所未闻,网上也找不到呢?多亏我的同学买过他的《杂病论治》,看后对其“手足三针”理论深入研究、临床运用发现果然神妙,向我介绍并提供给了我这部分资料。我第一时间整理出来,给大家共同学习、使用,愿各位将其发扬光大。
笔者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足三针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笔者应有关单位邀请,曾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班,听课者达200余人次,遍布20多个省市。但以前所办的学习班,其内容大多是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方法。在讲解其治疗方法时,只是粗略讲一下手三针、足三针的施针方法,没能从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机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学员听了之后只会知道怎么样去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对其来历和作用机理不太了解。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痛症方面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惠助,并希望让手三针、足三针的运用得到普及与提高。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
手三针、足三针是笔者足三针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

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现将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
   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
   合谷:主治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症,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血翳,头痛,下齿龋,耳聋,喉痹,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片单乳蛾等22种病症。
   间谷穴之所以能治上述两穴之病症,是因为其穴在两穴连线之中点,其敏感度较两穴高得多。用指甲或其他小棒如火柴杆、圆珠笔头去按压该点,即会感酸胀,用同样的方法去按压合谷其酸胀度就会感到差一些,三间就更差了。敏感度高的穴,得气快,疗效速,似乎无需争议的。
   中渚,位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上,在手背第四、五掌指关节间后方凹陷处。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热病汗不出、目眩头痛,耳聋,目生翳膜,久疟,咽肿,肘臂痛,五指不得伸屈”等,《医宗金鉴》谓:“四肢麻木,战振,蜷挛无力,肘臂连肩红肿疼痛,手背痈毒。”
   后溪,位于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线上,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尺侧,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其主治,《针灸聚英》谓:“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拘急,痴疥。”《医宗金鉴》谓:“手足拘挛,手足颤摇不能握,中风卒然昏仆,不能言语,癫痫不省人事,瘈疭抽掣,头痛及暴发火眼,热泪常流,行痹,腿膝腰背历节周身疼痛,项强,伤寒感冒,汗不出,不能解,牙齿腮龈及咽喉肿疼,手足麻痹,破伤受风,寝汗。”
   以上三个穴位均在手掌背侧部,且系手三阳经的循行线上,分取之可治各自的主症,合而用之更有协同作用。或三穴同用,或两穴同用,或与足三针之一两穴同用,对于颈、肩、臂、肘、手指,及背、脊、腰、胯、腿、足、趾等部位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理想。笔者在治疗上列部位的痛症肿胀,或头痛、牙痛、偏头痛、胁肋痛(肋间神经痛、胆囊或肝部疼痛),常用手三针、足三针,往往有拔针而愈的效果。
   这三个穴位的取穴方法均以握拳少虚为度。


下面谈谈足三针。

足三针:足临泣、内庭、太冲今就三个穴的各自适应症分述如下,

足临泣,位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线上,在第四、五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其主治,《针灸资生经》谓:“主胸中满,缺盆中及腋下马刀疡瘘,善啮颊,天牖中肿,淫泺,(骨行)酸,目眩,枕骨合颅痛,洒淅振寒,心痛,周痹痛无常处,厥逆气喘,不能行,痎疟日发,妇人月事不利,季肋支满,乳痈。”
   《医宗金鉴》临泣穴,主治歌:“中风手足举动难,麻痛发热筋拘挛,头风肿痛连腮项,眼赤而痛合头眩,齿痛耳聋咽肿症,游风瘙痒筋牵缠,腿痛胁胀肋肢痛,针入临泣病可痊。”
    内庭,位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线上,第二、第三蹠趾关节前当足次趾外间凹陷中。其主治,《针灸聚英》谓:“四肢厥逆,腹胀满,数欠,恶闻人声,振寒,咽中引痛,口喎,齿龋,疟不思食,脑皮肤痛,鼻衄不止,伤寒手足逆冷,汗不出,赤白痢。”其中并没有关于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内容。但笔者在临症中单刺内庭治疗大、小腿的疼痛麻痹(特别是前侧),足面的肿痛、足趾痛麻等症效果特别突出。
   太冲,位于足厥阴肝经的循行线上,在第一、第二蹠骨的骨间隙中,当大趾本节后1寸5分凹陷中,以指轻按有动脉应指。其主治,《针灸聚英》谓:“主心痛脉弦,走黄,瘟疫,肩肿吻伤,虚劳浮肿,腰引少腹痛,两丸骞缩,溏泄,遗尿阴痛,面目苍色,胸胁支满,足寒肝心痛,苍然如死状,终日不得息,大便难,便血,小便淋,小肠疝气痛,溃疝,小便不利呕血呕逆发寒,嗌干善渴,肘肿,内踝前痛,淫泺,(月行)酸,腋下马刀,疡漏唇肿,女子漏下不止,小儿卒疝”等多种病症,大致有7种与本文有关。太冲对大小腿内侧的疼痛麻痹、足肿筋挛,腰卒然疼痛等痛症单刺之亦有良好的效果。
纵观以上手三针、足三针的6个穴位,除内庭一穴没有关于颈肩腰腿病的直接记述以外,其他5个穴位均有着较为突出的记述。
   据笔者体验,内庭的主治病证,不仅仅是上述那么多,其对大、小腿前侧,足面、足趾、足心、内外踝等部位的疼痛肿胀,拘急麻痹疗效比较突出,比古医籍列述的主治病证效果更为理想。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内庭的主治病证,在针灸学教材中未见记述;而《简明中医辞典》(1988年3月,人民卫生版)足阳明胃经条目下有“……颈肿……经脉所过处痛”的记述,虽未能明言病症,但也有所提及,笔者将关于内庭穴的肤浅体会写出来,供同道验证,这对于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痛等疑难痛症,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内容由 医易心圆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