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宁波百岁中医名家钟一棠新开诊所

2012/1/10 20:26|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12112| 评论: 0

摘要: 钟一棠老人虽然年近百岁,但看上去精神矍铄。他向记者讲述自己的从医经历 钟一棠老人在店里查看药材。 今年98岁高龄的钟一棠老先生,在宁波医药界可谓家喻户晓。他为宁波的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


钟一棠老人虽然年近百岁,但看上去精神矍铄。他向记者讲述自己的从医经历





钟一棠老人在店里查看药材。



今年98岁高龄的钟一棠老先生,在宁波医药界可谓家喻户晓。他为宁波的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当农历新年即将来临时,记者得到了一个消息:钟一棠老先生开办了一家个人中诊所

老人为何要在近百岁时去做这样一件事情?记者昨天走进了老人的家里。钟一棠老人告诉记者,他只是想圆自己百余年来的一个梦想。

老人说,钟氏家族早在1836年就在宁波开设了“益寿堂门诊”。后因战乱,不得不于1926年关门停业,之后一直没有开业。如今,再度开启老店,取名“钟益寿堂”,目的是想传承祖上医德医训,发挥祖传医术,续写中医世家风采。

近百岁老人还在号脉问诊

虽然钟一棠老先生已近百岁,看上去有些消瘦头发稀少并且花白,可精神却十分矍铄。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聚精会神地给一位居民搭脉,大约十分钟后,老人开完了处方,这位居民十分感激地离开了。

老人的听力不太好,需要大声说话他才能听清。然而,对于往事,老人记忆犹新。

钟一棠老人对于“益寿堂”的记忆也是短暂的,毕竟在“益寿堂”关门停业时,他也不过11岁。许多关于“益寿堂”的事,他也是断断续续从父亲和祖母那里听来的。

祖辈所创下的基业,本来也算是顺风顺水,而且家道也因此渐渐兴盛。可是在那个动荡的岁月,宁波自然也无法逃脱战乱的影响,而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他们这样的经商人家,无奈之下,“益寿堂”被迫关门停业。也许是打那时起,钟一棠就铭记于心,日后,一定要重振家业,给先祖一个安慰。

在与老人交流的时候,又来了一对年轻男女,也是来找老人号脉的。老人气定神闲地给两位搭脉问诊开方,思路非常清晰。

钟一棠老人说,现在基本上都不给人看病了,可是一些熟人、亲朋好友还是会找到他,一定要让他把把脉,“也只好看呀!毕竟人家千方百计找到你看病,也是相信你才会来找你的呀!”

钟一棠自小就立志从医

也许是受家庭影响,钟一棠自小就立志从医,继承祖业。他征求二哥钟一桂的意见,二哥想让他初中毕业后去银行或铁路行业工作,因为二哥的许多朋友是银行行长、铁路工程师,这样谋职较为容易。

可是,钟一棠坚持要学医,他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二哥钟一桂最后还是同意了,并打算送他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深造。

1929年,钟一棠在效实中学读了一年书后,就被送到了当时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现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前身)。读了四年后,钟一棠回到宁波,在二哥钟一桂所在的诊所实习了两年。

那时的钟一桂已是宁波名医,坐诊在江北永安巷一家诊所,每天的门诊人数有120多号人。这两年对于钟一棠来说受益匪浅。

1936年10月,钟一棠正式开始行医,那年他刚满21岁。

钟一棠老人清楚地记得,他之所以开始坐诊,是因为一名姓阮的武术老师极力推荐。阮老师是他参加武术训练班的老师,阮老师知道他家是中医世家,而且他又去上海全面进修过医学。那时候在上海读过名校,可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阮老师将他推荐到庄桥的一个名为“滋心斋”的诊所坐诊。当时在庄桥一共有四家诊所,而他算是祖传加上现代医学结合的惟一一人。

当时因为家住宁波江北,而庄桥离宁波又有一段路程,惟一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票价要2毛钱,而且这趟火车一天只来回一次。于是,钟一棠只好每天坐火车去庄桥。

在滋心斋坐诊的第一天,钟一棠接诊了三个病人,每个人的门诊号费是2毛钱,虽然只有三个病人,可这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战乱一度阻断他的从医路

在试坐诊的一个月时间里,经过当地一些朋友和病人的口口相传,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到坐诊的第三年,他就成了当地及周边名气不小的医生,每天的门诊人数近百人。后来,不仅庄桥本地人,洪塘、费市、湾头,甚至江北城里的人也都找他看病。

当时钟一棠在看病当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非常穷的人去看病,对于这样的人,他基本不会收受他们的费用,还要另外送药给他们吃。他觉得这是一个医生的责任,在能力范围内去帮助那些穷困的人。

然而,就在钟一棠的事业开始起步的时候,战争打断了他的梦想。1941年4月,宁波沦陷。钟一堂不得不到上海二哥钟一桂家里避难,在钟一桂的诊所里抄方、抓药,干一些家务活。直到1942年春节才回到宁波。这一次,钟一棠没有去庄桥坐诊,而是遵照二哥钟一桂的嘱咐,悬壶于江北中马路“永勤德堂”药店

钟一棠在庄桥滋心堂诊所看病的业务越来越繁忙,但是他对贫病患者始终是免费诊治还要送药,只要他身上有点钱,对于贫苦的农民都是无息借贷。有一次,他所在的药店一位职工戴某,其妻分娩请人服侍,可家里又没有钱,戴某只好向这位好心的医师借。当时钟一棠身边也没有钱,于是,就拿出了二哥给自己老婆产后营养费16元送给他,这在当时可是一笔非常大的数目。还有一位同行曹某因为受伤寒患病严重,他请二哥免费给曹某医治,直到治愈,不但没有收他一分钱,而且在曹某病后因为业务清淡,生活非常困难,钟一棠则每天给他一二元钱作为伙食费用,这样长达五个月。

从个体诊所走进公立医院

钟一棠在江北“永勤德堂”药店坐诊十年,一直以一颗医者之心对待每一个病人,与他们交朋友,有些人甚至与他成为一生的至交。1952年,国家要求成立中西医联合诊所,当时江北有十个联合诊所,而他则坐诊在第五联合诊所。

当时由于种种原因,中医事业的发展并不好,后来,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批示,要大力发展中医中药事业后,中医才开始慢慢走出低谷。

1955年,钟一棠被调到市卫生局任医防科副主任,主管全市联合诊所中医方面的事务。当然,在这期间他也没有放下自己的祖传家业,仍然在联合诊所里设有门诊时间。后又调往市第一医院担任领导工作。

1977年已是退休年纪的钟一棠,省市相关领导找到他,希望他能组建宁波市中医院,后来,他邀请外科医师刘中柱、妇科医师宋世焱、内科医师徐文达、内科医师张沛虬等一些知名专家,从此,市中医院也应运而生。

钟一棠简介

钟一棠,1915年农历五月十八出生于江北后马路。

1983年被授予“浙江省名老中医”称号

1991年被评为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

1992年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4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最高奖——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并荣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终生理事

2009年被评为建国60周年对宁波发展作出杰出贡献60位人物之一

他曾挽救了许多危重病人

有人说,中医是越老越吃香。的确,钟一棠的医术尽得祖上真传,加之自己不断地努力,医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几十年来经他抢救的病人更是多不胜数。

当时有一位孕妇已是40岁高龄,而在这样的年纪生孩子本来就存在极大危险,更何况该孕妇本身患有肝脏疾病,可是,孕妇由于是中年得子也不肯打掉孩子。怎么办呢?孕妇及家人四处求医问诊,甚至跑到香港去咨询相关妇产科专家,最后,所有专家一致认为:孕妇必须把孩子打掉,以保全孕妇的性命。然而,孕妇回到宁波后还是不肯依医嘱,他们一家人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千方百计找到了钟一棠。钟医生经过几次调理治疗,这位孕妇终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孕妇的身体也安然无恙。感动得这一家人把钟一棠老人当成了“神仙”一样,至今,他们逢年过节都要带着孩子去看望老人。

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本来患有高血压病史,后来突发肺痨(肺结核)住市第一医院肺科病房,西医已用尽止血针药及输血等各种手段,但这位老人仍然咯血不止,而且出血量较大甚至于出现休克症状,无奈之下,请来了钟一棠紧急会诊。这位老人在服下钟老的中药后,随后又调治两次,血全止,不久出院。

多年来一直想开家族老店

钟一棠老人说,他大哥二哥都先后离开了人世,他们在世的时候也曾提到过,要重振家族“益寿堂”老店的辉煌。可是,这么多年来,由于经济实力等方面原因,加上自己又在公立医院任职,过去一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老人还有一个倔犟的性格,他不愿意与一些商人合作,因为祖上所开设的这家药店,当时不仅仅是一家药店,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于为民服务,赚钱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这两年,钟一棠老人想重开药店的愿望更加强烈了,主要原因还是看到现在一些中药材质量大幅下降,让他十分痛心,这样不仅对患者治病没有好处,更是对中医事业的发展不利。所以,从去年开始,钟一棠老人与家人商议后,决定重开老店,不仅要发扬祖国的中医事业,更要为广大患者提供质量更好的药材。

钟一棠老人告诉记者,他虽然不能亲自到新开的“钟益寿堂”坐诊,但若是碰到患者有什么疑难杂症需要会诊,他也会去帮助诊治,当然这些都是在他身体健康允许的情况下。

老人给新诊所立了几条规矩

钟一棠老人的孙媳张惠告诉记者,他们家新开“钟益寿堂”的目的,也就是想把祖上的基业恢复起来,不让传统医学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失落了。如今,似乎一切都是“钱”字开道,但他们这家老店一定会传承祖上的医德医训,本着为民服务、传承中医中药文化的思想,争取把“钟益寿堂”做成甬城一家品牌店。目前,他们已与市内多位名中医专家达成协议,计划来这里坐诊的都是知名专家,而且他们所销售的中药材也都是最好的品质,对于患者的服务也争取做到最好。他们绝不会把祖上的这块名牌给毁了。

张惠告诉记者,爷爷还给他们“钟益寿堂”特别制订了几条规范,诸如:若有个别高热、出血、剧痛、呕吐等患者前来就诊,给予先诊后挂号;若患者必须转其他医院治疗的,而本堂应该有医师作病史记录,并派一名护士送转其他医院,自至诊治完毕;有外省人来本市打工的因病就医,若无力付款的,予以全免;患者若有意见,当虚心听取,等等。

-相关资料

益寿堂当年很有名

据钟一棠老人说,当年“益寿堂”开设在离宁波市中心大概十来里路程的地方,也就是孔浦再下去差不多五六里路的样子,那里有个梅堰乡钟家村,那个年代还属于镇海县庄市区,他们家的益寿堂店铺是镇上唯一一家药铺,那时的药铺都有专门的医师坐诊。

当时来“益寿堂”看病的人特别多,不仅有本镇的人,还有来自奉化、余姚等地的患者。然而就在“益寿堂”远近闻名的时候,战火开始在全国各地蔓延,打、砸、抢、盗等事件时有发生,一些歹徒纷纷把目光瞄向一些店铺,他们家的药铺也自然成为主要目标,隔三差五就会遭受盗贼的偷袭,还有一些地痞流氓更是借机敲诈勒索。此时,人们都不敢外出,到诊所来看病的人也自然是越来越少。

钟一棠老人说,父亲为了逃避战争和一些无法抗拒的外力影响,于1926年8月干脆把“益寿堂”给关了,举家迁至甬城江北岸引仙桥下,在一个叫做佘使君庙旁边安家。然而,那时真是屋漏偏遇连夜雨,第二年该庙又遇大火,烧得一干二净,他们一家又只好迁到河对岸毛乾房,即今后马路王梅房。


记者:王鹏 张海滨

来源:东南商报

本文内容由 梁知行 提供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