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传染病学时,学了“
流行病”一说。我发现药也可以是“流行药”。
好多年前,科室里忽然刮起了流行风:个个病人都用起了胸腺肽:
肝炎用,
肠炎用,
糖尿病用,
高血压用,
肺炎用,
癌症更要用,我觉得有些奇怪,是可以用,这些人体质虚弱,提高抵抗力呀......可是,以前咋不“流行”呀?
这药比较贵,记得当时就是十几元,一人两支就是三四十,加上其它治疗费用,一天就有五、六十块,这在七、八年前我们这小医院里是比较高的。当时我们科里有免费看病的“离休”病人,有自己少掏一部分钱的“职工医保”的病人,还有彻底自己掏钱看病的农村病人,于是“流行性”也就照这个梯度递减。
一段时间之后,风言风语起来了,“某某年轻大夫有点过分了,农村病人也使劲用:回扣药......”,直到那时候我才模糊知道一些“回扣”“提成”的事,当时很傻:奇怪,人家卖药的咋知道哪一个大夫具体开了多支呢?
不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咱家没人生病,也没人收到回扣。
之后,这流行风愈加兴盛,从“
鱼腥草”,“妈咪爱”,“克林霉素”,“润洁”......等等,总之,这药要是贵的离谱并开始流行,你就开始明白:这是新引进项目,这里面有水分。后面的大家就知道多了:CT,化验,检查,介绍住院,样样都可以新模式操作。 我们都习以为常了:新时代新模式,也是一种“小费?”。不过,作为一窗之隔的护士,我们有时有点愤愤不平,我们为什么就成为廉价劳动力,我们的“小费”呢?
提成其实已成自然现象。我的几位人品不错的医生朋友,谈到提成的多少和公平与否成为他们决定去留的因素。然而,生活中总有人要在这里发挥到极致,没有监管的地方,良心就成了最后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