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本草传奇六

2012/5/22 01:52|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3711| 评论: 0

摘要: 80、跌打扭伤接骨草 传说很久以前,在云南热带雨林中,一个哈尼族老中医正在采集草药。当他在一棵大树下休息的时候,有一条大蜈蚣爬了过来。老中医举刀把它剁成两截,两截的蜈蚣在地上挣扎。可一会儿,又来了一条蜈蚣 ...

      


80、跌打扭伤接骨

传说很久以前,在云南热带雨林中,一个哈尼族老中医正在采集草药。当他在一棵大树下休息的时候,有一条大蜈蚣爬了过来。老中医举刀把它剁成两截,两截的蜈蚣在地上挣扎。可一会儿,又来了一条蜈蚣,衔了一片绿叶,并把绿叶安在受伤蜈蚣的断处。不久,奇迹出现了:那两截的蜈蚣竟连接起来,慢慢爬进了草丛。

老中医从中受到启发,他在一株细藤上找到了蜈蚣衔的那种绿叶,并摘了一些带回家。他先把鸡脚弄断,然后把捣碎的叶子敷上。结果,三天后断了的鸡脚果真长好了!

后来,老中医又试着用这种叶子医治骨折病人,结果也获得了成功。因此,以后人们就称这种植物为接骨草。

接骨草主产广东、广西及我国西南山区,喜生于阴湿处,多栽培作为绿篱,故称裹篱樵。药用全株,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备用。并已被引种到外国。目前仍为中医常用骨伤科药物。

凡跌打扭伤,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折,可用本品1~2两,水煎服,同时用鲜品捣烂或干品研粉,用酒醋调敷患处。无名肿毒初起,可用鲜品捣烂敷患处即可。

接骨草,又名小驳骨丹、小驳骨、百节芒、裹篱樵,为爵床科植物接骨草属的全草。味微酸、辛,性平。能祛风湿、理跌打、治骨折、疗肿毒。

81、和胃止呕用黄土

宋代,山东郓州有位名医叫钱仲阳,又名钱乙,是我国儿科鼻祖。在钱乙50岁时,神宗姐姐长公主的女儿患病,太医诊治无效,长公主闻钱乙之名,便请他来京为女儿治病。钱乙看罢患儿,诊知病为泄泻,前医用药尚确,只是阳气将复示复,尚无大碍,只因长公主与附马疼女心切,无理催逼,使太医们不敢放手用药,才致病情迁延。钱乙开了一帖药嘱其煎服,患儿两天后痊愈。长公主欣喜至极,奏请神宗授钱乙翰林医学之职。

次年,宋神宗第九子仪国公患瘛疭症(即手足痉挛),众太医束手无策,神宗十分焦急。这时,长公主向神宗推荐钱乙。钱细察病情,进以“黄土汤”10余剂,皇子乃愈。天子大悦,如见钱乙,神宗不解黄土为何能治病。钱乙奏道:“黄土乃灶心之土,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耳。况且经前面许多太医治疗,病已快好了,臣正好碰上痊愈之时。神宗对玄妙的医理似懂非懂,但后面的话听得很清楚,钱乙一面自谦,一面又巧妙地为太医们开脱了责任,足见其医术不凡,人品更高,真乃仁厚君子。便提升他为太医丞,赐紫色官服与金鱼袋,荣耀非同一般。

黄土,又名伏龙肝、灶心土,为烧柴草的土灶炉膛四周的黄土,久经火烤,呈现焦黄色或带红色的块状物。味辛,性微温。具有和胃止呕,收敛止血之功。

82、良药苦口话黄连

清代名医叶天士,是温病学说的代表人物。有一天,叶天士愁眉不展,独自在房内徘徊,口中自言自语,尽是“黄连”二字。原来,叶天士的老母因病,发热不退,胃纳不佳,胃脘作痛,烦躁不安。他欲用黄连,又恐老母体弱,受不住寒凉药的攻伐,故一时没了主见。

叶天士向仆人询问:“此时医士尚有学问深而名未著者乎?”仆人答:“江尾有一章医生,言其医术恐超过主人,但找他看病者却廖廖无几。”叶天士沉吟一会儿后说:“口出大言,当有实学。”立即亲笔修书一封,命仆人请章医生前来诊视母亲的病症。信中写道:“君住江之尾,我住江之头,未识尊颜,诚惶诚恐慌,家母失健,恳望赐医。弟天士叩首。”

章医生给叶母诊病后,开一帖,独用黄连。叶天士看此兴奋地叫了起来:“吾早欲用此药,奈家母年高,恐慌来真火,故不敢耳。”即命仆人速去取药。

章说:“太夫人之病是湿热郁于心胃之间,两尺脉长而有神,本元坚固,用之无害。”叶天士连连称是,拜首相叩。叶母服第一帖后热退入眠,渐有食欲;服第二帖后,病即痊愈。叶天士赞道:“章兄医术远过于我矣!”遂广为宣扬,盛赞章的医术。

黄连,又名鸡爪黄连、三角叶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止呕。治发热,烦闷和肝胃不和。

83、轻身延年话黄精

在《稽神录》中记载了一个能飞的女婢,服食黄精轻身腾飞的故事。相传五代时江西临川有一女子,被迫进入一士人家中为婢,因不堪虐待,逃进山中。不久所带干粮吃光,只得饮山泉充饥。一天,她昏倒在溪边,醒来见溪旁有一丛野草鲜嫩可爱,遂连根拔起大嚼,倍觉甜美。自此她饥则以此草为食,渴则以清水为饮。久之,便腹不知饥,口不思渴,往来林中竟觉身轻体健。

一天夜里,该女睡于大树下,忽然梦中惊醒,听得草中兽走声急,以为虎狼奔来,十分惧怕。惶恐中,急想上树,刚生此念,已于树上,她觉惊喜,仿佛梦中。次日清晨欲跳下树来,不觉身已飘然而下,立于树旁,她惊喜至极,以为有神灵相助。从此,她意有所往,身则飘然而至。往来山林,攀崖逾涧,轻捷矫健。士人闻之大惊,以为婢女成仙,恐其前来报复,日不食,夜不眠,家奴说:“贱婢哪有什么仙骨,不过吃了山中药草黄精,才使身体灵健。

此传说虽说有些夸大其辞,但黄精入药却自古列为上品。李时珍送礼,便把黄精当“黄金。”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说它“补五劳七伤,助筋骨,耐用寒暑,益脾胃,润心肺。”确实是上等补益良药。

黄精,又名大玉竹,又因形状与生姜相似,因此又叫小生姜。性甘平,无毒。补中益气,久服轻身延年不饥。黄精对于脾胃虚弱,面色萎黄、体倦纳差,肌肤枯燥、肠风便秘等补而不滞有较好的疗效。

84、温肾燥湿蛇床子

据说秦朝时,有一年在浙江南部的一个小村庄里突然流行一种怪病,患这种病的人,全身皮肤长出米粒大小的疙瘩,奇痒难忍,抓破后,流出腥臭的黄水,许多郎中都说这种怪病无药可治。一天,从外地来了过年过半百的草药郎中介绍说:“在东海一个小岛上,有一种草药可治此病,但岛上毒蛇遍地,无人敢去,而这味药又被毒蛇压在身下,实在无法采到。”为治病,曾有几名青年冒险去采药,都是有去无回。有一位热血青年,为解除乡亲的病痛,他自告奋勇,只身去闯蛇岛。在一位老农的指引下,他带上雄黄酒,在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上岛,将雄黄酒洒在毒蛇的周围,毒蛇闻到雄黄酒后,会纷纷逃避,这时便可迅速将药采下,离开蛇岛。”

回村后,用这种草药之籽煎汤给病人沐浴,很快这些病人都全愈了。因此药是生长在蛇身下面,如同蛇床一样,故取名叫“蛇床子”,一直沿用至今。

蛇床子,又名蛇床、蛇珠,古时称虺床,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实,其成熟后呈黄色时采收,割取全株,打落果实。味辛、苦而有麻舌感,性温,有小毒。能温肾助阳,祛风燥湿,还有杀虫的功效。主治男子阳痿阴囊湿痒,女子带下阴痒,子宫寒不孕。还可治风湿痹痛,疥癣湿疮等症。现代临床还证实蛇床子是一味温肾助阳之品,其提取物有雄性激素样作用。

85、补肾壮腰莵丝子

从前有个财主很喜欢养兔子,还专门雇了一名长工给他养兔子,并规定,死一只兔子扣掉四分之一的工钱。

有一天,长工失手把一只白玉兔的腰背打伤,白玉兔躺在地上跑不动了。长工怕财主扣工钱,就偷偷把那只兔子藏在黄豆地里。可财主还是发现少了一只兔子,逼长工非赔不可。长工没办法,只好到黄豆地,想把受伤的兔子抱回来。

突然,他看见那只白玉兔正在黄豆地东钻西跑,一点儿也不像受过伤的样子。后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长工故意又打伤一只灰毛兔扔进黄豆地。过了几天,他发现灰毛兔的伤也好了。

长工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爹。他爹曾经被财主打伤后腰,已经在床上躺了好几年了,一听这事,忙对儿子说:“你再去试试,看兔子吃了啥东西,说不定是‘接骨丹’呢?”

长工按照他爹的吩咐,又把打伤兔子放在黄豆地。只见那只受伤的兔子,伸着脖子啃那些缠绕在豆上的一种野生黄丝藤的种子。一两天后,兔子的腰伤竟慢慢地好了。长工便采了一些黄丝藤和它的种子,回家交给他爹。他爹喝了这汤药,没几天腰病就好了。并将此药取名莵丝子。

莵丝子,又名豆寄生、豆寄生、龙须子、兔儿丝,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种子。味辛、甘,性平。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86、治疮良药密陀僧

密云寺时有个和尚生得丑陋,麻脸烂眼眶,腰勾背跎,他生活来源有三:一、靠施主化缘,二靠收香客的钱,三靠自己卖疮药。他的药能治五疮:小儿秃疮、成人痔疮、老人臁疮、妇女阴疮以及各种疥疮。他的药灵验,一付就好,名叫“一扫光。”跎和尚卖疮药远近皆知。

跎和尚卖了一辈子疮药。药怎么制成的?是师傅传授给他的,他从不传授给别人。

这一年老和尚生病,病一天天加重,他知道好不了,对小和尚说:“咱70多岁了,恐怕过不去了,把药方传授给你。”徒弟非常感激,跪在师傅面前叩头谢恩。老和尚就把制药的全过程都告诉了小和尚。

不久,老和尚去逝了,小和尚继承老和尚的事业,专卖“五疮药。”小和尚不象老和尚那样虔诚,不久,下山还俗,取了妻子,生了儿女。一家几口人过得幸福,是小和尚辛勤卖药赚来的钱建成的,生活过好了,小和尚不愿意出门卖药,把制疮药的全过程又告诉了别人,这样就有许多人会制“一扫光”的疮药。后来有人给“一扫光”的疮药换了一个名字,叫“密陀僧”,其含义是这味药来自密云寺陀子老和尚。

密陀僧,又名金炉底、金陀僧、黄丹、黄色氧化铅,为化学品一氧化铅之黄色粉末或结晶。味咸辛,性平。无臭,有小毒。有杀虫、收敛作用。外治痔疮、白癜风、各种疥疮,内治久痢。

87、阳痿不育淫羊藿

从前,有对小夫妻婚后多年不育,父母劝儿休妻另娶,可儿子于心不忍,从此整天遭受责骂,被逼双双离家出走,沿途以乞讨为生。

一天傍晚,他俩在山脚下倚树小憩,突然狂风呼啸,吓得羊群东奔西跑。他们见牧羊人照应不及,随即上前帮着把受惊的羊逐一赶回棚圈内。牧羊人十分感激,便挽留他们放羊,又供吃包住。他俩发现,母羊生殖力特别强。而他们因无子嗣才流落此地,于是细察其食料,只见所有的羊都争着挑吃一种野草的叶子。从中受到启示后,也采集这种草连根带叶煎汤服,不久这少妇竟怀孕了。

小夫妻告辞牧羊生活,欢愉地重归家园。当邻里询问他们吃的什么灵丹妙药?笑答:“那是羊爱吃的一种野草,草叶像豆叶,边缘有毛茸茸的细齿。”植物学上称豆叶为“藿”,而这草叶形似豆叶,加上羊吃了这草会不断交合,由此,生物学家命其名为“淫羊藿”。

淫羊藿,又名仙灵脾、三枝九叶草,为小檗科植物淫阳藿的全草。味甘,性温。入肝、肾二经。能温补肾阳祛风除湿。淫羊藿茎叶和根含淫羊藿甙和挥发油。经证实,有雄性激素样的作用,它通过促进精液分泌,使精囊充满精液后,反过来又能剌激感觉神经,从而激发性欲而致阴茎勃起。可激发男女性机能,淫羊藿配伍熟地当归白术枸杞杜仲、仙茅、巴戟天山茱萸、蛇床子、韭菜子、肉苁蓉、制附子肉桂,称为“赞育丹”,如今仍用这一古方治阳痿和不育症

88、消暑除烦淡竹叶

相传,东汉建安十九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朝中权势日甚。此时,刘备已取得了汉中,羽翼渐丰,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发兵声讨曹操。

先锋张飞兵马刚到城边,即与曹操派来的大将张邰相遇。张邰明知不是对手,便筑寨拒敌。张飞急攻不下就令军士在阵前叫骂。张邰依旧予理睬,坚守不战。眼看已对峙数日,直急得张飞火冒三丈,口舌生疮,众兵士也多烦躁不安,急火攻心。

诸葛亮闻知后,急派人送来五十瓮佳酿,并如此这般地嘱咐张飞依计行事。“酒”抬到了阵前,张飞吩咐军士们席地而坐,打开酒瓮,大碗饮用,划拳行令,自己更是把瓮狂饮。

张邰登高眺望,恶狠狠地骂道:“张飞这厮欺我太甚!”传令当夜趁张飞醉酒时下山劫营,结果遭到张飞埋伏,大败而逃。原来,张飞使的是一条诱敌之计,他们白天在阵前喝的不是什么佳酿美酒,而是一种汤药——淡竹叶水。这是诸葛亮专为张飞和众军士们泻火除烦的药汤。

淡竹叶,又名竹叶麦冬、山鸡米,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全草的地上部分。味甘、淡,性寒。能清热,利尿。具有清心除烦、利尿通淋的功效,可用于热病心烦口渴,神疲乏力,小便赤涩,口舌生疮等症。在夏日消暑时,可取淡竹叶、白茅根适量水煎作凉茶饮用。

89、醒酒良药是葛花

从前,在河南一个小镇里,住着一名叫张三的人,是个有名的吝啬鬼。他开间“张昌记”酒店,对顾客刻薄得要命,店里卖的酒,十斤总有三斤水。

有一天,张三江从城里买了一担烧酒,雇脚夫挑回家。在过一座小桥时,不想,脚夫一下绊倒在地,两只酒坛已跌得粉碎,上等烧酒四处流淌。张三江一见,真比割肉还心痛。急得捶胸顿足,毫无办法。

突然,他看见旁边有个牛脚的泥迹洼,汪着一汪烧酒,眼看就要渗光,心想,既然捧不回来,就喝个够吧。他扑了过去,大口大口喝起来。张三江平时酒量就不大,顷刻之间,就醉死过去了。

脚夫一惊未了,又吃了一惊,顿足大叫:“救命呀,救命!”正在附近耕田的一个农民闻声赶来,见这情景,急忙说:“快,把他浸在溪水里凉凉,你再去村上叫医生。”两人扛起张三,把他放在溪水里。

脚夫飞奔进村,寻得一位老医生,二话不说,拉着医生,飞也似地往小桥跑去。忽然看见有个人从水中爬上来,一看,原来是张三江。

医生和脚步夫一时间惊呆了,急问:“是谁救了你?”张三江说:“我也不知道,只觉得朦胧中喝了几口溪水,就感到清凉舒服,头脑也清醒了一些。医生听了,细细一想,觉得这溪水里面一定有秘密,便细心察看水底下沉着一层小白花!心想,这小白花一定是能醒酒的药。便顺溪水往上游走,发现长满了葛藤,藤上开满了这种小白花。

90、活血通脉话葛根

相传从前有位葛员外,为官清正,蔑视权贵,因看不惯奸臣陷害忠良的恶劣行径,便告老还乡。谁知奸臣还不放过他,诬其“私自招兵,密谋造反。”昏君一听,信以为真,令下诏书,派兵捉拿葛员外及其全家人等,押解京城,满门抄斩。葛员外闻知凶信,忙把小儿子叫到跟前,嘱咐说:“我葛家世代忠良,今遭奸臣陷害,全家难逃死罪,葛家就留下你一根独苗,如果一同被杀,葛家就断绝后代了。你现在赶快逃走,延续咱们葛家祖先的香火吧!”说罢,泪如雨洒,和小儿子抱头痛哭一场后,小儿子急忙从后门向山林方向走

官兵未抓到葛家小儿,即向山林搜剿,也没见个人影儿,只得收兵回营。原来葛家小儿被子一老药农搭救了,老药农没儿无女,孤身一人,看着葛家小儿无家可归,就答应带他上山采药。

后来老药农去世了,葛家小儿也学会了老药农的本事,专门采挖一种草药的根块,它是治疗发热口渴等病的良药。每天挖回来就背到市上去卖,既养活了自己,也救活了不少人。但这种药草叫什么名子,老药农也没说,葛家小儿想到自己悲惨而痛苦的身世,我葛家满门抄斩,只留下我这条命根子。便将这药草取名为“葛根”流传下来的。

葛根,又名野葛,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味甘、辛、凉。具解痉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泄的功效。常用于治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湿热泻痢、脾虚泄泻、热病口渴、醒酒戒酒等。




本文内容由 随风漂泊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