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近年来随着某些中医大家的引导,中医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以至于追捧。但是学好中医,不是那么简单。正如相声名家郭德纲所云,“我们这行,门也在门里。打开门,是一座大山,我们需要攀爬。”中医也是,进门容易,爬山很难。如果进门了,就说自己是中医,那真是可笑之极。 最近有很多中医爱好者,向我问起,如何学习中医。那我就谈谈学习中医之路吧,这也是我自己学习中医之路,我感觉很实用。尤其是针对当今西方教育的我们。我们知道肝脏,心脏等,却不知道中医的肝,心是什么。所以这是很可悲的。尤其是中医大夫口中说出西医的器官。简直是恶心至极。 先学中医基础,也就是中医学院的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为什么我们这么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教育体制不同,比如经典古籍中提起气,阴阳,五行,我们都不理解,何来熟读之说。其实中医学院的教材,就是一个科普版的中医教材,不能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中医,但是科普毕竟有科普的作用。因为我们受的教育都是西方教育。举个真实的例子吧。有一天,有个患者问我,额头属于肾,下巴属于心吧。我说你为什么这么认为。他说因为上北下南啊。我当时真是无语。中国几千年来都是面南背北之国家。华夏人是向着太阳而生存的。我们每个人离开太阳都生存不下去。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中医诊断,比如舌脉之诊,教材写的很白话了,比如濒湖脉学,湿热论中提到舌脉之诊,加上你理解的舌脉之诊,很容易理解,但是教材中的舌脉之诊只是简单的理解,不能深化。中药学,同样也是先理解,然后读神农本草之书,这样你会更加深入理解,记忆每一个药的功效。读古籍时容易知道,为什么有这个功效。方剂学,更是不必说了,从几千几万个方子中提取几百个,就说明这几百个有存在的道理。这几百个方子,可以说,各个都是经典之方。比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等等。针灸学,我为什么要强调重要呢,因为有些患者疼痛或者患病部位与经络关系重大,你直接读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很难理解其所以然。 教材最好选读五版教材,因为是当年西学中的教材,都是当时的中医大家编写的。七版教材不敢恭维。 以上是我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也许你会问我为什么不说说,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温病学等等这些教材。后面四大经典我就不说了,因为讲解的不如你直接去看原文,或者直接看中医大家的讲解。前面的内外妇儿,我真是不敢恭维。其实都是这些名家的研究生之作,最后这些名家有的会看看,有的因为时间关系,不会去校稿。记得我上学得时候,基本上每天都会大骂这本教材的错误之处,唉!大家可以去找茬看看吧。 然后我谈谈读课外之物,我自己是从看过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之后,开始爱上中医。我建议大家也看看,因为他会让你对真正的中医产生一种自信。然后我建议大家读书可以从后往前读书的顺序,先读当代现代大家的经验之书(蒲辅周,方药中,岳美中等),讲解经典之书(刘渡舟,赵绍琴,胡希恕等)。然后从民国,清朝,明朝等,从后往前读。这样更容易理解。而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必须长时间读诵。可以伴随学习中医教材一起读诵,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中医是非常艰辛之路,但是如果迈入这条路,你会很快乐。大家共同努力吧。坚持医道,黑暗中的闪光。 |